“新工科”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23-01-16 11:09牛红英谷永庆韩会娟王松林范文秀
广州化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制药新工科课程体系

牛红英,谷永庆,韩会娟,梁 磊,王松林,范文秀

(河南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生活质量需求的日益提高,尤其是当前新冠病毒肆虐的特殊时期,新形势对制药工程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与制药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不够,不能满足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绿色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2017年2月开始,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1],从战略高度上探索如何使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够适应、满足甚至引领中国的经济发展[2]。在新工科背景下,我们需要革新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而培养出市场符合度好、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甚至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1 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挑战

1.1 人才培养理念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我校目前的培养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偏重学科导向,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以及未来的发展、市场的需求等规划不够科学,学生的就业情况也不是特别理想。因此,必须通过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升级人才培养模式来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顺应经济技术发展的需求,培养出市场切实需要的制药工程人才。

1.2 专业核心竞争力不够

目前,由于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协同不高、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和制药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契合不够紧密,再加上人才培养具有周期性和一定程度的滞后效应,因此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及时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而且发展后劲不足、上升空间受限。

如何实现制药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增强专业建设的前瞻性和核心竞争力,是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之一。

1.3 教学模式单一,未能和“互联网+”有机结合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越来越广泛、深入影响人们生活的时候,对于互联网能够给教育带来的变化思考不够。目前网络上有很多教育资源,比如慕课、微课、在线课堂、公开课堂等等,如何从海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中选取优质资源、将互联网和教学活动有机融合,把学生的学习从单纯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前准备和课后拓展,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做到个性化教学,是新形势下迄待解决的又一个问题[3]。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河南科技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是2001年依托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科体系及技术积淀而增设的专业,是一个就业面宽、发展势头好的新兴专业。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于2013年被拟推为第二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获批“河南省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通过了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2019年获批“河南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基于我院的具体情况,我院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如下:

2.1 更新培养理念

为了应对新经济形式对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率先以理念的变革来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实提升,因此,通过深入调查市场需求,研究制药行业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结合学校的发展定位以及本科生的持续发展前景,来设计和改进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毕业要求,实现“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真正培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制药工程本科人才。

2.2 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

在新经济形势下,应该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从学科导向转向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从被动服务市场经济转向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构建具有前瞻性的专业课程体系,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和企业的有效衔接,实现人才培养途径多元化,在保证专业知识结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制药行业切实需求的专业人才[4]。

2.3 构建新形势下的数字化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大数据的驱动下,构建数字化的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各种教育云平台所积累的优质资源、各种在线精品课程资源以及题库等,把网络资源和教学活动有机融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可能;同时运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在线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在线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构建新形式下的数字化“教与学”的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 具体实施过程

3.1 基于新型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

在“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引下,结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重新进行了设计;同时革新了课程体系,保证课程体系能够充分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度,重新制定了培养方案。

3.1.1 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

考虑到我校是一个省属院校,需要为地方经济和行业的发展培养人才,同时结合学校所处区域的经济特色,我们通过企业调研、实习单位的评价、本科毕业生问卷调查、学生家长网络调查等外部反馈,结合我校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为了使毕业生能够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并取得持续发展,在行业竞争中占有主动权,2021年,我院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如下:本专业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培养适应制药工程及相关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组织管理、人际交往、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掌握制药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工具分析并解决制药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在制药工艺、药物合成及分离分析等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技术改造、生产管理与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1.2 设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也是提升制药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5]。新的课程体系在保证文化知识体系完整性、系统性的基础上,还需要满足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的需求;课程体系既要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还要将基础和前沿相结合;既要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又要真正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以促进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为此,在2021年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我们做出了如下改变:①加入了“大学劳动教育”、“专业劳动实践”等课程,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②加入了第二课堂,要求学生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社会实践、职业技能考试等活动获得2个实践学分,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基础与前沿的结合;③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更注重专业知识与管理能力的结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以及对未来职业规划的目的性;④通过市场需求、学生意愿、家长和社会的期望等方面的调查,课程体系削弱了原来的农药方向,侧重了医药方向,增设了《药物合成》、《药物分析》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药理学与毒理学》、《微生物学》三门专业选修课,既将课程体系向工程教育认证靠拢,又有利于服务地方制药企业。

新的课程体系将有效提高学生问题分析的能力、设计方案的能力,增强沟通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市场服务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3.2 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应该服务于行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人才培养具有周期性,因此专业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要能引领行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社会中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3.2.1 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战略

考虑到我校所处的新乡市有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拓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医药企业,我们首先通过调查行业需求,结合毕业生调查问卷,切实了解了市场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包括当地的产业发展趋势和相关政策、技术及岗位需求状况等等;同时考虑到“互联网+”技术下各行业正在发生的智能化转型,因此将原来的偏重农药合成转向医药合成,将原来的传统制药工程转向智能制药工程,将原来的偏学术型制药工程人才培养转变为注重创新创业的应用型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推进制药工程专业的升级与改造,增强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战略[6]。

3.2.2 不断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突出优秀教师团队的培养,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先加入教学团队,在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熟悉教学规律,磨出1-2节优质课,掌握教学规律,并以点带面,进行授课训练;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关注行业和技术发展的前沿,要求他们深入到制药行业的一线生产进行实践和调研,把握制药行业发展的趋势,了解制药行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及时把行业发展情况引入到科研以及授课内容中,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从而使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研与行业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年轻教师把科研成果写在行业技术的突破上、写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从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3.3 加强校企协同培养机制

为了满足制药行业未来发展的需求,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具有相应的知识基础与能力体系的同时,还需要切实了解社会经济市场的现状。为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和完善校企协同培养机制,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3.3.1 校企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

聘请制药企业技术人员为本科生通过讲座等形式进行授课,将制药行业面临的工程技术问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导向,在课余进行探索,提高创新能力;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去企业挂职,切实发现和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并纳入到自己的科研和教学中去,以项目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增强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

3.3.2 校企协同建设实践教学平台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需要让学生走进企业,提前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学校和相关企业联合建立实践教学平台,为此我们和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通过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并积极自我发展,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学生的各种实践过程中,企业也可以直接发现挑选和录用优秀人才,在实践过程中就可以签订用人协议,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有效对接。

3.3.3 校企协同建立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校外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证这一环节深入、有效开展,应该建立科学、规范的校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为此,校企联合制定了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条例,包括实习条件的提供、实习时间的保证、实习任务的落实、实习效果的保障等,形成了校企协同进行校外实践考核的质量评价体系[7]。

3.4 构建“互联网+”形势下的数据化教学模式

3.4.1 教师授课模式发生转变

面对海量的教学资源,包括各类在线课程、精品课程以及教学平台,老师的授课方式不能再是简单的固定式的讲台上的讲解活动,我们需要构建“互联网+”新形势下的数字化授课模式。

教师可以利用超星、对分易等教育教学平台,通过课程资源发布优质课件、优质讲解视频,并通过课前的网络调查和互动,了解教学难点,形成个性化教学方案;授课过程中,对重点内容或者容易出错的内容,可以通过发布在线练习,通过平台的数据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后不仅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资源,比如拓展资料、习题库等,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还可以通过互动直播,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进一步解决遇到的共性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3.4.2 学生学习模式发生转变

受“互联网+”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模式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课前,学生可以借助于老师发布或者自己搜索的网络资源,通过自主学习,记录知识难点和误区,培养自学能力,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完成知识的基本构建。课后,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资源进行自我评价,进一步内化已经学过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各种互联网手段,和其他同学以及老师进行互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进一步了解其前沿知识,扩大视野。这样,学生的学习模式将由原来单一的课堂学习,转变为“课前、课堂、课后”三部曲,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高阶性学习能力。

3.4.3 学生评价模式发生转变

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则可以真正实现由原来的期末考试过渡到多样化评价。①课前评价:通过超星、对分易等网络教学平台,发布预习内容和任务,可以实现课前的调研,发现学生的难点,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也可以通过网络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的内容、时长等,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②课堂评价:上课时可以进行打卡,记录考勤情况;课堂上进行的在线测验,既可以统计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方便老师及时进行查缺补漏,也可以使平时成绩有据可依;③课后评价:老师可以在课后发布习题库,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一方面可以促进以后教学工作有的放矢地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记录学生课后学习的过程,实现学生评价的日常化管理。

在新形势下,我们已经实现部分题型(如选择题、判断题等)的“无纸考试”,通过网络平台,随机打乱考题顺序发布试卷,由于每位同学题目的顺序都不一样,因此可以防止学生之间的相互作弊,同时系统还能够自动判卷,既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评价,还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8]。

3.5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关键,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①通过课程思政实现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通过探索化学发展的历史、了解科学家的创新过程、探究式教学等方式,将专业课程和社会热点、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②增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开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学生积极投身化工与制药类创新创业实践。③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竞赛。合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通过比赛促进知识的应用、增强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④开放科研实验室。通过开放老师的科研实验室,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参加科研训练,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查阅文献的能力,夯实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⑤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我们依托中心实验室和科研教学平台构建了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还建立了多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保证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需要的硬件条件;同时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确保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

4 结 语

在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下,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培养,更加注重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制药行业发展的需求。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也将带来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课程体系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等等,最终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制药新工科课程体系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斯里兰卡将在汉班托塔建200英亩的制药区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