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电视多形态移动传播系统研究

2023-01-16 18:51
电视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传输信号系统

王 婧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0 引 言

融媒体环境下,海量讯息的传播形态,给媒体舆论引导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全面推进媒介深度融合和全面应用5G技术的环境中,各主流媒体不断探索媒体传播形态,建构更加稳定、灵活、便捷和优质高效的传播系统,从而有效应对更高要求及更高水平的电视传播需求。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国家级媒体率先运用了5G+移动传播系统,将电视高清信号传输到全国乃至世界;应用5G最新切片技术虚拟许多端至端传输,从而确保了网络连接质量,有效解决了视频互动超高清场景的网络堵塞问题,为受众带来了非常顺畅的超高清的视听体验。近几年,各地广电媒体在深入推动媒介融合过程中,积极探讨和应用5G技术,与移动、联通等通信运营公司合作创造了全媒体多形态的移动传播系统,打造了5G+云传播、5G+全媒体产业及融媒体,以及视频智能网络合作等传播系统,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和领域的移动传播合作关系。

1 电视多样态移动传播系统的搭建原则

融媒体环境下,搭建电视多样态移动传播系统,需要坚持移动优先、互联网思维及数据安全的原则。移动优先原则是融媒体环境中电视传播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战略[1],其打破了传统电视媒体既得利益格局,以移动互联网思维及规律去考量传播系统的建设,且实现其与互联网资源的匹配,确保整个电视媒体的技术、资金、人才等都向移动互联方向靠拢和倾斜。移动传播系统要以移动互联的任意载体及介质、平台、渠道为基础,以内容策划、信息采集、编辑与制作、接收、分发、存储以及运营管理等为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和主渠道。这些都应实现视听化、可体验化、服务及互动化。

5G时代,电视移动传播必须树立网络思维,遵循互联传播规律,构建媒体互动融合的移动传播技术架构及系统体系,推动全媒体数据采集、汇聚以及多平台融合制作、分发的实现,生产出符合超高清传播的互动化、常态化的节目内容,并确保其时效性。

同时,信息及网络新技术给媒介传播带来巨大变革,但也潜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数据安全已成为传播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设计电视移动传播系统时,必须对其系统及网络架构、平台安全及硬件设施等的安全性给予充分考虑,以总体安全为着手点,利用攻防两种手段抵御非法访问及攻击,确保内部信息不泄露。这就要求在构建系统安全管理及防护机制时,构建健全的安全防范及冗余备份体系,制定详细的应急手段和防护措施,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2 媒介融合环境中电视多形态移动传播系统的设计分析

基于融媒体技术的电视多形态传播系统主要由四部分内容构成,即音视频的采集及传输系统、内容制作系统、5G+网络系统以及媒介资源管理系统。

2.1 音频视频的采集传输

音视频采集传输系统的功能是实现现场信号的实时传输,主要的传输及回传设备为便携式直播(5G)背包、IP传输编码解码器、手机直播客户端等设备与服务。便携式直播背包的工作温度不得超过40 ℃,音频视频压缩编码型号为HEVC/H.265或H.264,能够边录制边上传,且可随时调出收录内容来传输,应用10 bit量化和WCGBT.2020技术,能够同时实现八个声道传播音频,配置视频传输接口SDI/HDMI,SD卡槽为10个,总存储容量为128 GB或256 GB,音视频存储时间可为8小时[2]。同时,具备一键启动功能,充电1次可续航4.5 h,时延为0.5 s左右。语音通话为IFB双向通话,能够确保现场采访与演播室的零延时通话,且能将演播室画面精准返送至现场记者,供其实时观看。

智能动态编码器能够动态化地管理传输码率,以适应带宽的变化,对不同网络的带宽实行动态聚合。便携传输背包的成本加权功能可以对智能调配进行优化,且对网络流量的数据聚合不产生影响,使其能够优先连接低成本网络,降低视频传输的费用。

手机直播客户端是移动传播系统的重要设置,属于定制的移动端App直播产品,接收机安装在电视台总部,以专业化地处理相关信号,调配相应参数。此App适宜安卓系统和ios系统的移动端,用户下载安装操作极为简单,安装设置后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地一键开启观看电视网络直播节目。对移动网络数据及无线WiFi信号进行聚合后,便可把手机上的音视频直播信号稳定、可靠、安全地传输至电视台的接收服务器。在此过程中,手机设备便成为音视频现场直播的一种传输设备。

传输编码解码器通常选用低功耗、稳定且紧凑的IP解码编码器,能够实现多系统、多场馆、多摄像间的通话、信号互传、Tally等提供低延时、高稳定、高质量的可靠方案,利用互联网便能实现光纤传输的超高清传播质量。接入互联网后,时延最低为0.5 s,且为单对多点的超高清高品质的视频传输。H.264解编码的应用,能够提高信号质量及视频流,将其编码至120 Mb·s-1,解码器、编码器的视频输出间的端对端时延低于100 ms,并存有带宽冗余,能够调节自适应的码率,可以毫无压力地传输在公网上。通常情况下,检测直播存在传输信号延迟、音视频同步困难的问题,导致无缝制作切换不顺畅,而此编码解码器能够同时对输入的多个比特率、分辨率编码推流,从而为电视转播制作提供许多广播级信号。

2.2 网络系统设置

电视移动多样态转播离不开网络系统。当前的5G+网络切片和MEC共享方案为电视移动多样态转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许多地方广电系统与中国移动、联通等通信公司合作,定制了独家5G切片技术,在同个物理网络中,够按照其需求构建多个隔离、虚拟、专用的逻辑传输网络,以满足广电各种业务的网络能力需求,且在可移动性、传输时延、网络可用性、数据速率及传输的可靠性、网络性能参数等方面实现了差异化定制[3]。有的电视传播对流量密度及数据速率要求极高,有的则需要低延迟、高通信服务。所以,应依据电视行业超低延时、高带宽及交互需求等对网络切片进行灵活划分,以实现其定制化部署。同时,智能化切片能够实现运营的自动化及体验的差异化,各类智能化网络可以使资源独立、按需地实现资源规划及动态扩容、缩容,进而提升资源效率。

此外,边缘云计算是电视移动多样态传播的重要技术构成。借助边缘计算和云计算技术,能够在边缘设施上搭建云计算平台,从而向万物互联终端的视频传输设施提供能够自组织、低时延、自定义、自调度的服务功能,使其成为标准化、安全性高的云分布式服务。MEC边缘设备为站点防火墙、交换机、服务器(MEC)、UPF、MEP平台等软件及硬件设施。边缘云技术能够推动电视台实现多形态的全媒体移动传播,利用构建的超高水平地理位置分布去解决偏远处、无法预估突发状况等造成网络难以传输及不稳定的问题,从而实时处理数据,网络信号稳定后向云端上传,降低云计算压力的过程中还能极大地降低云端与设备间交互信号的时延,这为媒体采集数据、呈现内容和传输信息、媒介服务效率及形态等提供了诸多可能。此广电制作及传播方式具有轻量化和敏捷性的特点,能够在教育、演艺及体育等领域推广应用,为当前媒体业开展全媒体、多样态移动传播的重要技术构成。

2.3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系统

电视节目制作由云传播及硬切换等系统构成。其中硬切换系统的结构比较多,如网口、VGA、SDI、HDSDI等,可接收源自放像机、摄像机、无人机、5G视频直播便携传输背包、手机等视频源,也可同时支持IP视频流等的输入[4]。其录制及输出格式较为丰富,可精准实现信号源的无缝切换,画面监看实现了毫秒级的时延。同时,此系统能够同时支持四个通道录制的实时视频源和即时录制编辑的视频,并提供容易标记的输出点及输入点,便于实时回放播出及制作。

云传播系统是电视节目制作的核心技术,全服务、全移动、全IP及全云等技术为主要路线,其设备是整个系统传输环境及物理环境的重要载体。各主机服务器、移动设备、存储设备及聚合设备、转播设备、布线及交换设备等共同搭建物理环境,MEC服务器、5G基站及基础设施则构建了其传输环境。

2.4 媒介资源管理体系

媒介资源管理主要是直播预约及综合服务管理等系统。该系统能够对系统内的人员、信号及设备进行统一管理,预约电视直播节目并对其进行统一管理,支持上传本地视频和管理多码率视频素材及直播。成功接入电视台云平台后,通过播放代码的发放实现与第三方共享视频,或利用API发布推送机制创建终端数据的推送标准,对在线的同一媒介资源内容进行业务下发;借助多屏管理、汇聚管理、发布管理及生产管理等模块在线管理其音视频资源,且向业务平台提供多种超高清的融合播放视频及流媒体视频。

3 电视媒体多样态移动传播系统的功能特征

电视媒体全媒体多样态移动传播主要面对的是大型活动的转播和赛事转播,包括中低级赛事、电视级传播市场和活动等网络传播、客户传播、自媒体用户的媒介制作等,利用直播平台开展内容直播。

3.1 电视媒体多样态移动传播系统功能

电视多样态移动传播系统支持5G便携背包、手机App、摄像机等直播方式,能够将SDI信号以多种格式的IP流新媒体、电视等进行直播,且可实时回传文件和直播,对系统信号、第三方信号的调度切换、信号编码和封装转换等进行灵活的监控和管理,实现预约管理及预约直播。系统采用以太网、公网及WiFi网络采集和回传信号,该信号可利用公网网络在各站点间共享分发,突破了节目信号的时空限制,可以第一时间向受众呈现各种新闻内容,新闻采编也更加便捷而灵活,新闻时效性显著提升。

同时,此系统成本较低,无需专线、现场直播卫星、新闻车等设施设备的支持,减少了现场采访、直播人员,降低了直播成本,使电视移动直播的效率得到提升。

3.2 电视多样态移动传播系统的应用

全媒体多形态移动传播系统可以提供传输信号、前端采集、网络分发、云切换等服务,在融媒体内容传播的运营体系构建质量的同时实现变现效能的提升[5]。如抗疫及两会特别报道中,该系统的应用体现了全功能、高安全和超稳定的特征,满足了当前多种电视节目的传播需求,在丰富节目内容的同时也为受众带来了良好的观看体验。再如,冬奥会全程直播、运营及多渠道分发中,中央广播电台的多形态移动传播中完美地采集了比赛现场信息,实现了电视直播、远程制作和多渠道分发的任务以及传播效果的综合提升[6]。在赛前,分别对各比赛场馆的网络状况、多用户终端等的影响状况及5G便携式背包流量的使用状况、转播车、移动制作等无缝级联状况进行现场测试,对远程无人混合采访、赛事的云传播、转播、发布远程直播新闻等场景也进行现场实测。由于准备工作比较充分,此次转播任务非常成功,彰显了多形态移动转变系统的传播能力。

4 结 语

在媒介融合环境中,云计算、虚拟技术、5G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电视的多样态移动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构建此移动传播系统,能够降低传播门槛,降低传播成本,提高传播效率,为电视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猜你喜欢
传输信号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WJ-700无人机系统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完形填空二则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基于同轴传输的网络传输设备及应用
孩子停止长个的信号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基于FPGA的多功能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