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中华绒螯蟹放养密度对稻蟹综合种养生产性能的影响

2023-01-16 07:40陈昌银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放养密度种养稻田

陈昌银

(六安市裕安区丁集镇农业综合站,安徽 六安 237146)

中华绒螯蟹又名毛蟹、河蟹、大闸蟹,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海域及湖泊和河流中,是一种在海水中繁殖在淡水中生长的洒游性甲壳类动物。因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被我国广大消费者作为水中珍品。目前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通过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生物种之间的互惠互利和生态优势互补。目前在我国已经形成了稻鱼、稻鳖、稻虾、稻蟹等典型的模式;稻蟹综合种养模式作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之一,是将水稻种植和中华绒螯蟹养殖结合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引入中华绒螯蟹形成的稻蟹共生生态系统[1]。据统计我国稻蟹综合种养的应用面积为1.37×105hm2,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2]。该模式能充分的利用稻田资源,但是对于这种稻蟹共生生态系统,如何做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广大养殖户极为关注的问题。有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提高生产性能,本研究就对稻田养殖模式下的中华绒螯蟹放养密度进行探索,以期为稻蟹养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稻田选用某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试验选用的水稻品种为今早47;中华绒螯蟹购于某水产公司,规格为20.25±1.51 g,雌雄各半。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置3 个密度组,高密度组(H 组)、中密度组(M 组)和低密度组(L 组),每组的中华绒螯蟹放养密度见表1;试验稻田进行围隔处理,围隔的面积为350 m2,同时每个围隔用60 cm 高的塑料防逃墙进行防逃处理;每个组别设置3 次重复,每个重复5 个围隔,共15 个围隔;同时设置一组水稻单作组,作为水稻综合种养的生长性能影响的空白对照。试验于2021年6月20日将购买的中华绒螯蟹置于围隔好的稻田中,2021年9月8日收获中华绒螯蟹,9月23日收割水稻。试验过程记录中华绒螯蟹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水稻的生长参数。

表1 试验组中华绒螯蟹放养密度

1.3 试验过程田间管理

试验期间的中华绒螯蟹于每天下午的17:00 投喂配方饲料,投喂量根据中华绒螯蟹体重的2%~3%进行;试验过程的水稻不使用农药,各组的水稻栽培方式均采用边行加密、大垄双行。

1.4 生产性能指标测定

1.4.1 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的测定

每个处理组的围隔取20 只母蟹和20 只雄蟹,用吸水纸巾擦干螃蟹体表的水分,然后用天枰进行称重,然后计算各组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其计算公式为:

增重率:(初始体重-试验结束体重)/初始体重×100%

1.4.2 水稻生产参数指标

每个试验组从围隔里面取4 m2的区域进行水稻收割,水稻收割后晒干进行称重;每个围隔另取2 m2区域对水稻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行测量。

1.5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误差表示,进行单因素分析后进行Duncan 氏比较,然后用t 检验进行统计;P <0.05 则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不同放养密度对中华绒螯蟹综合种养生产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L 组的末期体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H 组和M 组(P <0.05);L 组的增重率极显著的高于H 组(P <0.01),显著的高于M 组(P<0.05);综上所述,从末期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上L 组的中华绒螯蟹的优于其他组。

表2 不同放养密度对中华绒螯蟹综合种养生产性能的影响

2.2 不同放养密度对水稻综合种养生产性能的影响

通过表3可知4 个组的株高差异不显著(P >0.05);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说明L 组的中华绒螯蟹饲养密度更能促进水稻产量的增加。

表3 不同放养密度对水稻综合种养生产性能的影响

3 结论

稻田养蟹可提高稻田利用率,实现农田立体种养,中华绒螯蟹可利用稻田中的浮游生物和杂草作为食物,减少配方饲料的投入,降低养殖成本;中华绒螯蟹排泄物可增加稻田土壤的肥力,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资,是一种生物安全肥料,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改善稻米质量,是一种目前大力推广的种养模式。放养密度是影响中华绒螯蟹成活的一个关键因素,有研究表明放养密度过高会造成水质变差从而导致缺氧,放养密度和中华绒螯蟹成活率成反比[3]。目前关于稻蟹种养模式蟹的放养密度的研究相对较少,有相关研究表明稻蟹处理组的水稻产量高于水稻单作组[4];水稻产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占大部分,属于不可控性;环境因素则是可以通过养殖过程人为的干预进行调节。刘金时等[5]研究发现中华绒螯蟹350 只/667 m2的饲养密度下稻田水质和中华绒螯蟹及水稻的生长性能均能达到较高水平;本试验发现300 只/667 m2的中华绒螯蟹饲养密度下中华绒螯蟹和水稻生长性能均高于水稻单作组、800 只/667 m2和550 只/667 m2中密度,该结果和上述的研究结果相符。郑岩等[6]研究发现蟹的放养密度为696 只/667 m2时水稻产量最高,和本研究的结果有差别,其中原因可能和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差异和土壤环境不同有关。

猜你喜欢
放养密度种养稻田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稻田摸鱼记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放养小龙虾虾苗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