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江西乡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牧马河流域渔业资源现状调查

2023-01-16 07:40陈君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支流种数保护区

陈君

(西乡县水产工作站,陕西 西乡 723500)

陕西汉江西乡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介于东经107°24′48″~108°14′05″、北纬32°46′12″~33°15′50″之间,河流形状较狭长,地势西高东低。保护区以汉江西乡石泉水库淹没区河道及相关支流河道划定,总长度330.3 km,总面积51.16 km2,其中核心区面积18.65 km2,实验区面积32.51 km2。特别保护期为每年的3月1日-7月31日。具体流域包括汉江西乡干流段,汉江一级支流牧马河、白勉河,子午河西乡段、牧马河一级支流泾洋河西乡段等水域。

牧马河流域包含该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部核心区及部分实验区,生态结构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等作为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不可再生资源,易受人为干扰或自然影响而资源枯竭、种类减少甚至物种灭绝。因此,在牧马河流域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种类、数量及分布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及相应水质监测,对牧马河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研究与管理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水质质量调查

在牧马河流域内设置12 个采样点,应用HORIBA-U52 水质测量仪(日本制造)及实验室分析,对设置的采样点的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氟化物、氰化物、石油类相关指标现场检测分析。调查时间为2019年9月-10月。

1.2 浮游生物资源调查

分布设置5个采样点,分别是牧马河干流白龙塘、泾洋河干流、司上河支流、峡河左溪断面以及沙河入牧马河口。调查时间为2019年9月-10月。

浮游生物定性样品用13 号浮游生物网(网孔直径0.112 mm)在水体表层拖取,将拖取物带回实验室,在显微镜下分析。

1.3 底栖动物资源调查

于2019年9月采用手操网和筛网采集,在浅水滩、深槽、支流和回水湾多点采样。采集后进行过滤,将底栖生物用70%酒精固定后通过肉眼观察和镜检,确定底栖动物种类。

1.4 鱼类资源调查

分布设置4 个采样点,分别为泾洋河堰口镇三合村倒鱼口(32°52′28″N、107°49′58″E,海拔492 m),牧马河沙河镇苦竹坝(32°58′0″N、107°34′33″E,海拔477 m),牧马河白龙塘金佐、金佐-仁义段(33°3′45″N、107°50′7″E,海拔410 m),牧马河峡口镇白岩(32°50′50″N、107°32′44″E,海拔533 m)。调查时间为9月-10月。

调查方法采用传统的定置网具法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取样。参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1],在水样采集点,放置30(cm)×30(cm)口径,长2.5(m)的地笼,24 小时后,对笼中的渔获物进行分类、计数、称重,测定鱼类体长、体重,精确到mm 或g,有鳞鱼类的体长从吻端测到尾部前端的最后一枚鳞片,无鳞鱼类的体长从吻端测到尾柄的最后一个椎骨。

2 结果

2.1 牧马河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

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牧马河水质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mg/L,pH 除外)

2.2 浮游生物

根据对牧马河5 个样点进行的野外调查,结合历史资料文献,牧马河流域浮游生物总结如下。

2.2.1 浮游植物

共检出浮游植物6 门34 属55 种,其中绿藻门10 种,占总种数的18.18%;蓝藻门13 种,占总种数的23.64%;硅藻门27 种,占总种数49.09%;甲藻门1 种,占总种数的1.82%;裸藻门1 种,占总种数的1.82%;隐藻门3 种,占总种数的5.45%。详见表2。

表2 牧马河及其主要支流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2.2.2 浮游动物

共检出浮游动物3 门74 种,其中原生动物门21种,占总种数的28.38%;轮虫动物门26 种,占总种数的35.14%;节肢动物门27 种,占总种数36.48%。详见表3。

表3 牧马河及其主要支流浮游动物种类组成

2.3 底栖动物

采集到底栖动物23 种(详见表4)。其中:寡毛类3 种,软体动物11 种,水生昆虫9 种,软体动物以河蚬和方格短沟卷最常见,多在沙质地质出现。寡毛类中水丝蚓最常见,多出现在流水缓慢的泥沙地质中。而水生昆虫则以河流型的长跗摇蚊、多足摇蚊较为常见。

表4 牧马河及其主要支流底栖动物种类组成

2.4 鱼类资源调查

2.4.1 牧马河鱼类调查名录

经调查采集,共获鱼类3 科15 种,占种质资源保护区65 种的24.62%。具体物种组成见表5。

表5 牧马河及其主要支流鱼类物种组成

2.4.2 采样点位置及渔获物组成

牧马河流域选择的4 个采样点分别为:泾洋河堰口镇三合村倒鱼口(32°52′28″N、107°49′58″E,海拔492 m),牧马河沙河镇苦竹坝(32°58′0″N、107°34′33″E,海拔477 m),牧马河白龙塘金佐、金佐-仁义段(33°3′45″N、107°50′7″E,海拔410 m),牧马河峡口镇白岩(32°50′50″N、107°32′44″E,海拔533 m)。渔获物组成见下表6。

表6 各采样点渔获物组成

3 讨论

3.1 牧马河鱼类资源保护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牧马河流域鱼类资源相对丰富,且均属于定居性鱼类,无国家级保护鱼类,仅有红鲌和大眼鳜属省级重点保护鱼类。

关于牧马河鱼类资源保护方面,应及时制定和实施有效保护措施。其中,最主要最有效的鱼类保护措施为栖息地保护,例如重点保护支流栖息地泾洋河、沙河及峡河,使鱼类有一个完整的生活史,以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鱼类繁殖期间禁止大规模挖沙施工,确保鱼类繁殖场、索饵场以及越冬场的生活史各个阶段的生态功能。

针对鱼类繁殖等敏感时段,经过实地调查和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结合保护区鱼类生物学习性和繁殖习性,保护区内所保护鱼类产卵期期集中于4月-7月。8月虽然不是产卵期,但仔鱼的生长同样需要安静的环境。如若在4月-8月进行大型机械作业,则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繁殖,造成种群数量减少。因此,如若施工,建议施工期避开4月-8月,为鱼类繁殖创造良好的条件。

另外,人工繁殖放流、严格控制捕捞、修建过鱼设施等也都是保护鱼类资源的主要方法[2]。

3.2 水生生物在生态监测中的作用

水生态监测的具体指标一般分为生境、理化和生物三类,其中生物指标包括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监测采用镜检法进行种类鉴定和计数,采用称重法、经验公式法等估算生物量,底栖动物监测采用镜检解剖和测量称重结合的方式。这些水生生物在水生态监测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3]。例如,耐有机污染评分最高的裸藻属(Euglena)、颤藻属(Oscillatoria)、衣藻属(Chlamydomonas)、栅藻属(Scenedesmus)、及小球藻属(Chlorlla)的种类及数量组成,可以较准确地评价水体污染的性质和程度。浮游动物个体小且对环境变化敏感,可以作为水体质量检测的指示生物,如原生动物中小口钟虫(Vorticella microstoma)是污水性优势种;长刺蚤(Daphnia longispina)适于生活在寡污性或未受污染水体中;短尾秀体蚤(Diaphanosoma brachyurum)则生活于污染水体之中。人们也通常以水体环境中不同的底栖生物种类来监测水体污染状况,例如,多足摇蚊属(Polypedilum)物种可指示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低溶氧指示生物)。

猜你喜欢
支流种数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黑湾河-太平河沿线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初步研究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武威职业学院校园及周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我国儿童读物量化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广西主要支流柳江治理工程(鹿寨县导江乡段)护岸建筑物型式设计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南京市某城市内河支流水环境问题浅析
绝句(二首)
金沙江支流东川玉碑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