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时期流域管理的控制单元划分方法设计与应用

2023-01-16 08:16邓富亮文宇立李兰晖李中华马乐宽林剑艺
中国环境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行政区划排污口流域

邓富亮,文宇立,李兰晖,李中华,马乐宽,林剑艺

(1.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厦门 361024;2.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所,北京 100012;3.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福建厦门 361021)

引言

控制单元是流域管理的空间基础单元,也是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空间基础,在明晰责任主体、查准污染成因、科学有效设计对策措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2015 年,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研究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2],而控制单元划分是构建该管理体系极为重要的环节。目前,中国水环境总体持续好转,但部分流域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3,4],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与保护的任务仍然艰巨[5]。因此,针对新时期新要求,科学设计控制单元划分技术方法,合理划分控制单元对进一步深化中国流域分区分级分类管理以及促进流域水环境精准、高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因管理模式和划分依据等方面的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流域管理分区的划分技术方法及管理体系存在差异。基于生态环境空间分区的理念[6,7],美国利用水文单元图谱和汇水特征对流域水环境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率先建立了完整的(共6 级)最大日负荷总量(Total Maximum Daily Load,TMDL)管理体系[8]。该体系大致以2.2 万个第5 级分区和16 万个第6 级分区作为基本控制单元,为美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空间指导[9-11]。欧盟以地形学和生态学为基础,按照流域或者流域地区将欧盟划分为25 个生态分区,以支撑流域综合水管理[12,13]。在中国,生态环境部门在“九五”时期引入控制单元理念,用于流域水污染防治[14]。随后,为适应中国的国情和实现水环境管理目标,中国学者提出了流域管理理论和区域管理理论相结合的控制单元划分方法[15-19]。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兼顾自然汇水特征与行政管理需求的控制单元逐步在中国流域水环境管理工作中得到应用和推广[1,20-22],到“十三五”时期,中国以1784 个控制单元为核心,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流域—水生态控制区—水环境控制单元的三级分区流域空间管控体系[1,14]。然而,在控制单元划分过程中,存在忽视流域水环境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等问题[23],同时,考虑的流域水污染因素较少,以至于当前中国流域管理与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存在明显差距[1]。

新时期,中国流域管理工作的方向与重心已由以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转向“三水”统筹的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更加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进一步强化落实流域系统治理,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5]。这就要求控制单元划分要在流域(区域)层面突出体现小流域的概念,以小流域内具有重要价值的水体为对象,综合考虑汇水边界、行政区划、污染物排放、水功能区、水资源、水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要素,注重小流域自然汇水特征的完整性,兼顾行政区域责任落实主体的明确性,以支撑具有重要价值水体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及水功能开发利用为目标来划定空间范围[5]。鉴于此,以往的控制单元划分方法及划分结果,已难以满足新时期中国流域水环境管理工作的需求,亟须对控制单元划分技术方法进行科学设计,并对全国重点流域重新划分控制单元。

本文面向新时期关于“三水”统筹和“流域统筹、区域落实”的总体要求,以国控断面为节点,重点衔接水功能区划及排污口排查成果,设计一种新的控制单元划分方法,并完成重点流域控制单元划分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种新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并通过示例论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与适应性。本文研究成果以期为推动流域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差异化和“三水”统筹提供空间基础和决策支持。

1 控制单元划分的基本原则

为应对新时期流域系统治理和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流域管理工作需求,新时期控制单元划分注重流域水环境的完整性与系统性,遵循以水定陆、厘清责任、有序衔接和突出重点4 项基本原则。

1.1 以水定陆原则

控制单元划分的核心目的是保护和提升河流、湖库生态环境质量,维持水体生态环境功能。水功能区是依据不同水体的主导功能划定的河段、湖区等水域范围,并根据其主导功能,明确其保护需求。为此,新时期控制单元划分需要与水功能区有机整合,并以水功能区为基础,根据河湖水系的自然汇水特征确定陆域汇流范围,形成断面的水陆结合汇水单元。

1.2 厘清责任原则

厘清各方责任是实现流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保障相关政策落实和执行的重要前提。首先,水质监控是流域管理厘清责任的关键措施。控制单元的划分应以水质监控点(国控断面)为出口,并把控好河湖跨界、汇水口等重要生态环境节点。其次,为明晰流域水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控制单元划分应以乡镇级行政区划为最小行政单位,即一个乡镇级行政区划只隶属于一个控制单元,一个控制单元是由一个或多个具有相似/相近汇水特征或排污去向的乡镇级行政区划组成。

1.3 有序衔接原则

控制单元划分将充分利用好“十三五”水功能区划和多级水文单元等相关空间划分成果,有效服务于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生态环境功能维护,保障流域水生态环境空间管控顺利推进。此外,应继续坚持“十三五”控制单元划分中好的经验做法,如有效衔接流域自然汇流特征和水资源三级分区,充分结合乡镇级行政区划与流域管理,综合考虑污染源分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因素[16]。

1.4 突出重点原则

控制单元划分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等水系水流和水生态系统特征,污染源分布、排污口分布、土地利用、行政区划等人类社会活动影响因素,以及水利工程、社会经济、水功能区、人文风俗、流域管理、行政区管理等其他要素,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很难得到一个符合所有约束条件的方案。为此,新时期需要充分考虑可操作性,重点考虑汇水特征等流域管理要素以及乡镇行政区划、排污口设置等行政管理要素。

2 主要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包含河流、湖泊、水库、行政区划、水功能区、多级水文单元等线、面矢量数据以及国控断面和排污口等点位矢量数据。中国河流、湖泊和水库空间数据来源于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包括流域面积50km2以上河流45 203 条,常年水面面积1 km2及以上湖泊2865 个,水库98 002 座。中国省、市、县级行政区边界来源于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乡镇级行政区划边界数据根据自然资源部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和民政部202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数据,进行校核并拓扑重建。中国水功能区数据来源于水利部《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成果,其中一级水功能区分为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和缓冲区4 类,总计2888个;二级水功能区由开发利用区进一步细化产生,细分为饮用水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7类,总计2738 个。多级水文单元数据来源于作者团队“十三五”时期完成的6 个等级的水文单元划分成果[16,24]。中国“十四五”时期国控断面数据来源于生态环境部“十四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置方案,共计3646 个断面,其中河流型断面3292 个、湖库型断面354 个。中国排污口数据来源于各地污染源调查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排污口的地理位置、排污量、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指标数据。

3 控制单元划分方法流程与关键技术

3.1 方法流程

根据上述控制单元划分的基本原则,以流域管理理论和区域管理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汇水边界、行政区划、污染物排放和水功能区等多方面要素,注重小流域自然汇水特征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顾及行政区域责任落实主体。划分技术流程主要包括国控断面设置、断面控制单元划分和流域控制单元划分3 个关键步骤,如图1 所示。

图1 控制单元划分技术流程

首先,国控断面设置是指从国家层面选取或设置采样断面,一般能够真实反映地表水生态环境状况与重要江河湖泊水体功能保障情况,厘清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国控断面是下一步断面控制单元划分的重要节点,也是后续实施流域空间管控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十四五”国家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确定的国控断面为依据,进行控制单元划分。有关国控断面设置的方法流程及关键技术本文不做赘述。

其次,断面控制单元划分是指以国控断面为节点,根据地表水自然汇流特征、污染源分布、排污去向、行政区划等多元要素划定空间范围的过程。断面控制单元主要用以识别因污染物排放影响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的行政区划主体,分解复杂的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确保具体的流域管理措施和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和落实。断面控制单元是下一步流域控制单元划分的空间基础单元。

最后,流域控制单元划分是指以流域(区域)层面具有重要价值的水体为对象,在注重流域自然汇水特征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兼顾行政区域责任落实主体明确性的情况下,支撑重要价值水体水生态环境保护及水功能开发利用划定空间范围的过程。流域控制单元更加突出体现流域的概念,是国家层面按流域实施系统监督管理的空间载体。

3.2 断面控制单元划分

断面控制单元是以控制断面为节点,充分利用多级水文单元划分成果[16],衔接乡镇行政区划,将流向同一国控断面的所有水文单元合并形成的空间范围,是下一步划分流域控制单元的基础。下面以滑石电站国控断面为例,如图2 所示,介绍断面控制单元划分的六个关键技术步骤。

图2 滑石电站断面汇水特征示意

步骤一:在“十三五”时期多级水文单元划分成果的基础上,以“十四五”时期设置的国控断面为节点,对国控断面、水体及多级水文单元的空间包含和水系汇流关系进行分析,确定汇流至各国控断面的所有水文单元,即断面对应的水文单元。汇流至滑石电站国控断面的水体及多级水文单元,包括1 个5 级水文单元和18 个6 级水文单元。

步骤二:基于地方水文数据、水利设施、汇流特征、地表特征等诸多因素,通过管理经验、实地验证、专家判断等方式,定性论证前述步骤划分结果的准确性。在优先考虑断面对应的水文单元范围内水系完整性的前提下,结合地方管理经验和专家意见,调整和修改不合理的断面与水文单元对应关系。

步骤三:通过空间分析技术,分别建立排污口与断面和乡镇行政区划的空间关联关系。主要是通过断面对应的水文单元合并区域,明确排污口排向的断面和排污口隶属的乡镇行政区划。原则上,一个排污口只能排向一个断面,同时也只能隶属于一个乡镇级行政区划。图3a 为与滑石电站断面空间关联的排污口,图3b 为与所有排污口空间关联的大有、天马等14 个乡镇级行政区划。

步骤四:基于排污口与水体水质的输入响应关系,建立乡镇行政区划与断面的污染对应关系。以步骤三成果为基础,进一步通过排污口溯源分析和排污去向分析,明确相关乡镇行政区划与国控断面的污染对应关系。原则上,一个乡镇行政区划只能对应一个断面,而一个断面可以管控多个乡镇级行政区划。如图3c 所示,建立上述14 个乡镇级行政区划与滑石电站断面的污染对应关系。

步骤五:合并污染对应关系属于同一个断面的所有乡镇级行政区划,形成断面控制单元。如图3d 所示,通过空间合并分析技术,将上述14 个乡镇级行政区划的区域范围进行合并,形成滑石电站断面的断面控制单元。

图3 断面控制单元划分技术流程示意

步骤六:对划分的断面控制单元进行合理性评价分析。从断面控制单元划分流程可以看出,乡镇级行政单位是最小组成单位,也是具体落实流域管理责任最基层的行政主体。因此科学、合理地判定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与某一断面的对应关系至关重要。除考虑排污口污染来源和排污去向外,合理性评价还需综合考虑人工设施、断面特征、水功能区特征和污染物转运等诸多因素,厘清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区域范围内现阶段污染源排放与水体水质的输入响应关系,最终明确其所属断面控制单元。对于涉及断面控制单元划分不合理的乡镇级行政单位,结合国家和地方管理需要与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直至形成最合理的断面控制单元划分方案。

3.3 流域控制单元划分

以往断面控制单元是体现自然汇水特征与行政管理需求,以控制断面为节点,统筹流域、行政区域、控制断面、污染源等诸多要素而划定的空间管理单元。作为实施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空间基础单元,其划分的目的是为实现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1,22,25]。然而,断面控制单元的功能定位已无法很好地适应新时期流域管理的要求[14],因此,在以往断面控制单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流域控制单元的概念。

流域控制单元是指以流域(区域)层面具有重要价值的水体为对象,在注重流域自然汇水特征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和兼顾行政区域责任落实主体明确性的情况下,支撑水生态环境保护及水功能开发利用的空间范围。流域控制单元更加突出体现流域整体性、系统性的理念,是国家层面按流域实施监督管理的空间载体。下面以桑干河流域为例,系统地介绍流域控制单元划分关键技术的四个步骤。

步骤一:将位于同一水体的断面控制单元进行合并,得到一个水体(一条/段河流或一个湖库)对应的由行政区划组成的独立空间地理单元。如图4a 和图4b 所示,都位于桑干河干流的6 个断面控制单元被合并为一个空间地理单元,都位于支流壶流河的2 个断面控制单元被合并为一个空间地理单元,分别位于支流——源子河和浑河的断面控制单元各自形成独立的空间地理单元。

步骤二:为便于各级政府和部门落实流域管理责任,用省级行政区划边界对上述空间地理单元进行空间裁剪分析,得到不跨省级行政区划范围的空间地理单元,如图4c 所示,以山西省与河北省省界为界,将跨界的桑干河和壶流河相关空间地理单元各自进行拆分。

步骤三:从流域完整性与系统性考虑,对上述空间地理单元进行空间合并分析,主要是将未设置国控断面、孤立或规模较小(或过于破碎化)的空间地理单元合并至相邻的较大的空间地理单元,形成流域控制单元。如图4d 所示,以省界为界拆分后位于壶流河的两个独立空间地理单元被合并,形成壶流河流域控制单元。在此过程中,桑干河流域最终被划分为上下游两个独立的流域控制单元,分为桑干河(山西)流域控制单元(上游)和桑干河(河北)流域控制单元(下游)。另外,位于源子河和浑河的空间地理单元因规模较小,过于破碎,被合并至桑干河(山西)流域控制单元。最终,桑干河流域被划分为桑干河(山西)、桑干河(河北)和壶流河(山西—河北)3 个流域控制单元。

图4 流域控制单元划分技术流程示意

步骤四:建立流域控制单元与中国十大流域(水资源一级分区)的空间关系,明确流域控制单元所属水资源一级分区。根据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以流域控制单元内等级最低水体所属的水资源一级分区,按照中国十大流域对流域控制单元进行分类。例如,桑干河流域控制单元内包含桑干河、源子河和浑河等主要河流,其中桑干河为永定河上游干流,河流等级最低,其所属水资源一级分区为海河区,为此,桑干河流域控制单元归属于海河流域。

4 全国流域管理的控制单元划分成果

基于国控断面设置方案,将全国重点流域划分为3442 个断面控制单元(表1)。从划分结果来看,最小的单元面积为6.85 km²,最大的单元面积为311 749.57 km²,单元平均面积为2759.79 km²;部分断面控制单元包含2 个及以上的国控断面,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部分乡镇设置了2 个及以上的国控断面,另一方面为避免空间划分结果破碎化,部分单元合并了相邻孤立、较小断面控制单元。在断面控制单元划分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重点流域划分为822 个流域控制单元,重点管控2227 个/段水体。

表1 分流域控制单元划分成果信息统计表 单位:个

从划分成果空间分布情况来看,国控断面、断面控制单元及流域控制单元的数量以长江流域最多,其次为珠江流域。黄河流域因下游较长河段为地上悬河,上游区域多为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域内国控断面及控制单元数量相对较少。

与“九五”至“十三五”时期相比,本文控制单元划分成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化:①将以前以国控断面为节点划分的控制单元定义为断面控制单元,首次提出了流域控制单元的概念。断面控制单元主要为支持水污染防治阶段流域管理的需求,而流域控制单元则主要为支持“三水”统筹阶段流域管理的需求。②在划分过程中,首次将水功能区作为国控断面设置的重要考虑因素,与断面控制单元划分进行融合。同时,将最新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数据和各地入河排污口调查数据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使划分的断面控制单元范围更加科学合理。③在控制单元划分过程中,对划分方法体系和空间管控体系进行统筹考虑,初步构建了新时期流域空间管控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流域管理中各层级空间要素的作用。

5 成果分析及新时期流域空间管控体系构建

5.1 控制单元特点及作用分析

本文以釜溪河流域控制单元为例,分析控制单元的特点及作用。釜溪河为长江流域沱江下游右岸的支流,上游分为东源威远河和西源旭水河,其中威远河较长,一般以威远河为上游干流。釜溪河流域面积3175.37 km2,干流河长约为190 km,主要支流包括旭水河、长滩河、镇溪河等21 条,布设了宋渡大桥、碳研所、廖家堰、葫芦口水库和叶家滩5 个国控断面,如图5a 所示。

图5 釜溪河流域控制单元示例

(1)明确了流域水环境管理责任主体。流域控制单元空间范围内涉及的各级政府均为流域控制单元水环境管理的责任主体。国家层面可根据流域空间划分成果,逐级细化落实流域控制单元责任。如图5b 所示,在省级层面,釜溪河流域控制单元位于四川省境内,为此其省级流域水环境管理责任主体应为四川省;在市级及以下层面,单元涉及内江市和自贡市2个市级行政区划单位,威远县、沿滩区等8 个县级行政区划,朝阳镇、凌家镇等68 个乡镇级行政区划,上述市、县(区)、乡镇(街道)等政府均应列为釜溪河流域控制单元水环境管理责任主体。其中,宋渡大桥、碳研所、叶家滩3 个断面责任主体为自贡市,廖家堰和葫芦口水库2 个断面责任主体为内江市。具体到各级流域问题需要在各级行政区域层面解决时,按照行政区划分级体系,可以明确地将具体的目标、任务、项目、责任等落实到市、县、乡镇各级地方行政主体。釜溪河流域控制单元责任主体划分如表2 所示。

表2 釜溪河流域控制单元责任主体

(2)初步对水功能区与控制单元进行了整合。在新时期,为落实好、承接好国家机构职能的调整,需要对水功能区与控制单元进行整合,打通岸上和水里,实现水陆统筹[25]。本文根据相关工作基础和时序进度要求,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国控断面设置时,对水功能区监测断面和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进行了优化整合,兼顾考虑断面设置的经济可行性和达标性。如图5c 所示,釜溪河流域包含了5 个一级水功能区和6 个二级水功能区,优化整合了釜溪河流域水功能区水质代表断面。针对一级水功能区,叶家滩断面主要控制旭水河上游双溪水库饮用水保护区和自贡保留区,葫芦口水库断面主要控制釜溪河长葫水库饮用水保护区,廖家堰断面主要控制釜溪河威远、自贡保留区,宋渡大桥主要控制釜溪河自贡保留区。针对二级水功能区,碳研所断面主要控制旭水河自贡贡井区景观和工业用水区、自贡重滩堰饮用水源区、釜溪河自贡双塘排污控制区、自贡自流井区景观和工业用水区以及自贡麻柳湾景观和工业用水区;而宋渡大桥断面主要控制釜溪河自贡唐家坝过渡区。

(3)厘清了污染源—排污口—断面水质的响应关系。控制单元划分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推进流域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为此,需要建设基于控制单元的水环境空间基础数据库[3]。本文控制单元划分时充分考虑了污染源和排污口等数据。如图5d 所示,釜溪河流域控制单元内分布着278 个入河排污口,每一个入河排污口都包含受纳水体、入河方式、地理坐标、排污规模、排污类型、排污单位和所在地区区划代码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针对各级河流,都可以方便快捷地厘清污染源—排污口—断面水质的响应关系。在日常监管中,当流域水体水质出现问题时,结合排污口实时排污监测数据和企业实时排污监测数据,能够快速地溯源水体污染来源、污染时间、排污单位、责任主体等,大幅提升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5.2 新时期流域空间管控体系构建

随着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及群众对水生态环境需求的不断提高,新时期中国流域水环境管理工作将步入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三水”统筹推进阶段。鉴于此,根据以上对控制单元的特点及作用分析,本文构建了如图6 所示的新时期流域空间管控体系,该体系包含流域—流域控制单元—断面控制单元—控制断面—水功能区5 个层级逐步细化的流域管理空间要素,以下分析该体系将如何有效促进各项流域管理措施落地。

图6 新时期流域空间管控体系示意

水环境和水资源两类指标分别由生态环境部门和水利部门负责,已有较好的监管基础和较强的监测等基础能力,应考虑进一步深化细化,在更加精细的空间层面开展工作。流域控制单元应统领其范围内各个断面控制单元、控制断面的目标设定,将流域控制单元作为一个系统,单元内水体终点断面作为系统出口,由此逐级向上游推导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的水环境、水资源目标要求,将大幅提高目标指标设置的科学性,避免出现上游水质目标低于下游的情况。根据上述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格局和新思路,断面控制单元是以控制断面为节点、落实水环境质量和水资源等目标的基础空间载体。其中,水环境质量目标应以水功能区的主导功能为导向,同时兼顾水质反退化的要求,针对各控制断面逐一确定;水资源目标以生态流量为核心,优先可参照水利部门常用的7Q10 法①7Q10 法是常用的一种计算生态流量的水文学方法,它是美国考虑水质因素确定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的方法,即采用90%保证率最枯连续7 天的平均流量作为河流最小流量设计值。、湿周法等方法,针对各控制断面逐一确定最低保障目标(生态基流)。通过上下游控制断面水环境和水资源状况的分析,能够快速查清存在水环境和水资源问题的断面控制单元,结合污染源和用水户清单,能够更科学地提出应对措施,明确责任主体,更高效地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对于水生态指标来讲,一方面,水生态指标,诸如河湖生态缓冲带长度、湿地面积、水源涵养区面积、生物完整性指数等指标,通常是为了保护修复水生态系统,适用于相对较大尺度的空间,以完整的河流、湖库为对象开展实施;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自然资源(林草局)、住建(城市区域)、水利等多个部门均开展了很多有益的实践,但是工作较为分散,职权并不明晰,缺乏统一的监测、统计等标准规范,工作基础相对薄弱。针对上述两个特点,新时期,水生态相关工作宜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上稳步有序推进,具体工作目标可选取部分有需求、有条件的流域控制单元具体落实,统筹系统设置河湖生态缓冲带比例、湿地面积比例、水源涵养区比例及水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数等指标及目标要求。

在此基础上,可选择有条件的断面控制单元,研究建立污染排放—水质—水资源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及水生态系统—水质—水资源之间的耦合关系,推动建立“三水”系统耦合的目标指标体系。其中,基于污染排放—水质—水资源的耦合关系的目标体系,可考虑开展设置浮动的污染物浓度目标试点工作,不再以断面水质类别作为考核依据,采用相关模型的测算结果为依据,设置不同流量(水量)情况下的污染物浓度值作为目标。这一目标体系的建立,将进一步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管理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基于水生态系统—水质—水资源的耦合关系的目标体系,重点针对有特殊水生物种保护需求流域控制单元内的断面控制单元,根据生物及其相关食物链物种保护的水质、水量需求,设置断面的水环境、水资源目标。

综上,新时期流域空间管控体系的建立,构建了点面结合(控制断面、断面控制单元)控质量(水环境质量),线面结合(水功能区、断面控制单元)保流量,以面(流域控制单元)维护生态系统的新的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和思路。

6 结论

自“九五”以来,实施以控制单元为基础的流域水环境分区管理被证明是我国流域管理的最佳管理实践之一。在新时期,国家层面对控制单元的功能定位提出了要突出小流域内有重要价值水体的需求,本文在融合多年来控制单元丰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提出了新时期流域管理的控制单元划分的基本原则、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依据“十四五”国控断面设置方案,本文将全国重点流域划分为3442 个断面控制单元和822 个流域控制单元。与以往划分结果相比,本结果更加注重流域水环境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基于划分成果,本文进一步构建了新时期流域空间管控体系,该体系包含了流域—流域控制单元—断面控制单元—控制断面—水功能区5 个层级逐步细化的流域管理空间要素。通过对控制单元的特点与作用进行分析,说明本文控制单元划分成果可以科学、合理地反映流域水环境情况,针对新时期流域管理突出了有重要价值水体的要求,厘清了各层级区域落实责任主体。同时,通过分析也可以看出,新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各项流域水环境管理措施落地。本文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水环境问题诊断、容量总量分配、排污许可管理、污染源—水质响应分析等水环境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差异化,并为“三水”统筹提供决策支持。

猜你喜欢
行政区划排污口流域
我国将于2023年完成长江黄河等七大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排污口排查
压油沟小流域
沙颍河流域管理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阜阳市入河排污口布局与整治
中国行政区划的前世今生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合理规划入河排污口布局 严格纳污总量控制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区划名称需体现历史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