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立敏对话何镜堂:生长与成长
——以环境育人的韧性校园

2023-01-16 10:18何镜堂
建筑技艺 2022年9期
关键词:韧性建筑师校园

“韧性校园”概念源于“韧性城市”,城市与校园均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且校园对周边城市区域具有一定的辐射能力。但因为校园自身的整体性,使其成为融合建筑与文化,联结教师与学生的场所,对韧性校园的设计也需要更多地关注教育这一本质课题。通过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四院院长江立敏与何镜堂院士关于韧性校园规划的对谈,解读在校园设计中如何使“韧性”的理念获得多方认同,以及后疫情时代的校园规划应该做出哪些改变。

The concept of "resilient campus" originates from "resilient city".Both the city and the campus are constantly developing and changing,and the campus has a certain radiation ability to the surrounding urban areas.However,because of the integral feature of the campus,it becomes an integr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and connects teachers and students.So,the design of the resilient campus need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ssential issue of education.Through the dialogue between Jiang Limin and He Jingtang on "resilient campus planning",they will explain how to make the concept of "resilience" be recognized by various parties in campus design,and what changes should be made in campus planning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江立敏:您理解的韧性校园是什么?

何镜堂:新冠疫情,以及全球气候变暖、洪水、干旱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导致人类的生活环境正在快速变化。面对变化的环境,我们需要以一种弹性的状态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韧性校园是能够为师生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绿色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对学生具有环境教育功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校园。

江立敏:当我们在谈论大学校园的韧性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何镜堂:无论是我们所处的城市、校园,还是个人,都需要具备这种“韧性”的能力。

校园不是静止不变的,随着其更迭和生长,建筑和空间环境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既满足当下的需要又适于长远发展,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地域性是营造归属感的根基,文化性则是校园的精神内核,时代性体现教育的发展前景。在校园的规划和设计中,要挖掘地域的特征,与地域气候适应、与自然环境融合;要彰显校园的文化本质,增强文化韧性,发挥校园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重要作用;要紧跟时代的进步,运用更先进的教育理念、设计观念和科技成果。

江立敏:韧性校园的概念有一部分来源于韧性城市,但又有别于韧性城市,二者有何区别和深化?

何镜堂:韧性城市是说城市能够抵御外部风险,面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够以自身能力快速应对、恢复,保持城市功能正常运行,拥有适应性发展的能力。

校园因其教育特性有别于城市,其使用者以师生为主,更为单一。但韧性校园也是韧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抵御自身面临的风险外,随着校园建设理念逐渐转向开放、共享、多元、复合,韧性校园对周边城市区域也具有一定的辐射能力,当面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等突发危机,整座城市也就越有抵抗力。北京等地已逐步确定将广场、学校等作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使韧性城市更适应现代多样化复合型的灾害情景。“韧性”的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有和异同和延展?

江立敏:

何镜堂:人类在大规模建设自己家园的同时,给自然和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于是从这些教训中人类逐渐懂得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逐渐意识到城市建设不但要满足现代人的使用要求,而且要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创造条件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使科技与人文同步发展。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建设的全过程中,也体现在建筑的全寿命期中,这是当今建筑师必须关注和贯彻的设计原则。人的需求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建筑师对建筑的发展应有一定的预见性,使设计具有灵活和可变的适应性。

建设韧性城市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它能加强城市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从而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江立敏:韧性校园的概念和定义包含大学管理、规划、建筑设计、运营等不同分工和人员,建筑师和规划师如何参与其中,并协调多主体之间的诉求?

何镜堂:建筑是由很多因素组成的,宏观上受到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师要懂得很多东西,需考虑并结合各种各样的因素来进行设计。作为一个建筑师,我们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应该考虑哪些、不考虑哪些,要学会逻辑思维的办法。当年我学习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积累了很多的设计思想,其中一个就是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个有才华的建筑师擅于抓大放小,抓住主要矛盾,有所取舍,综合归纳各种各样的因素和意见。建筑师可能都有追求完美的性格,而客观事实是建筑不可能完美,不完美的建筑才正常。

江立敏:韧性校园理念,在传统大学校园规划所关注的空间规划、功能规划、交通规划、景观规划、建筑群组与单体设计等专项中如何体现?能否举例简单说明?

何镜堂:首先,在整体布局上要体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建筑布局、景观设计应与自然环境、生态特征和环保理念融为一体,节约资源,集约化布局;朝向、通风、采光等需尊重地域气候及地形地貌,突出基地环境特色;将地域文脉与生态技术融合,综合统筹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让校园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在建筑设计上要使建筑形态适应地域气候、地形地貌,建筑功能要适应地域环境与人文特色。在技术应用上要集成被动与主动的绿色技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运营管理上要应用智能化等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这样从空间布局、建筑设计、技术应用、运营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建设韧性校园。

在今年新落成开学的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中,我们以“粤港同根,湾区同心”为理念进行校园设计,结合地形方位,通过“建构次级地面”的纵向布局,实现自由的建筑形态。一方面,采用立体复合式的校园布局解决了高密度学校的痛点,能够让有限的用地串联起更多校园所需的不同功能,这是一种绿色低碳的集约化建筑布局方式;同时,建筑中骑楼、连廊、院落等空间设计,以及遮阳、隔热、通风、防潮的措施能够有效应对岭南地区多雨、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另一方面传递了大湾区同心同根、爱国爱港情怀要从小培养的价值理念。

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江立敏:韧性校园概念涉及运营阶段,建筑师和规划师如何在设计阶段兼顾到使用阶段的需求?

何镜堂:建筑是以人为本、为社会服务的,要把满足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为人类建造出美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的空间和场所,给人以舒心健康的环境和美的感受。韧性校园需要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预留弹性,为师生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绿色的教学和生活环境。

一是要针对校园所处的气候地区和地域特点进行适宜性设计指导,选择合适的设计策略;二是要有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理念,应用绿色技术、绿色材料,减少建筑污染,降低建筑能耗和改善生态;三是要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整体环境的提升,建设具有环境教育功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校园。

江立敏:大学校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讨论韧性校园也需要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去把握和思考,建筑师和规划师如何才能协调气候、场地、基础设施、安全、自然灾害、教学、未来学习模式、运营管理等多维度、多角度、多主体的要素?

何镜堂:大学校园是一个整体,是建筑、文化、教育与师生等诸多要素的合集。校园的整体性,无论是从校园规划到建筑设计、从教育模式的变革到教学空间的创新、从整体建设到织补更新,外在与内核都应是统一的。韧性校园的规划和设计也需要围绕教育的本质开展。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革新,需要空间和环境作为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校园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校园的整体性要求我们以宽广的视野系统地看待问题,将各个要素进行统合,形成外在空间环境与内在教育理念的有机统一。

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与周边环境 © 姚力

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 © 姚力

江立敏:韧性校园的理念将会如何影响到校园的实际使用者及社区?“韧性”的理念如何传递和获得多方主体的认同?

何镜堂:要适应现代化教育的特点和手段,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培养人才,校园设计就必须用“环境育人”。多年来,我和我的团队做了200多个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项目,包括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浙江大学新校区、重庆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等,我们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营造环境育人的现代化校园。校园理念对于学生的精神气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重要的审美熏陶和精神引领作用。在校园设计中我们会把握景观环境与规划、建筑的整体关系,注重校园生态环境的韧性空间和可持续发展需要,营造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相融合的校园环境,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江立敏: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校园规划设计从业者应如何应对和做出改变?

何镜堂:疫情时代改变了我们很多人对建筑和空间的设计思路。一方面我们要传承与延续传统的文化与理念,另一方面又不能按照以往的方法去做设计。我们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营造更为人性化、生态化的和谐校园环境。在空间布局上,需要提高校园空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考虑传染病、地震等突发事件的救援问题。要注意通风排气管道等细节处理,尽可能减少病菌的传播。在交通组织上,要适应不同阶段的管控需求。同时,加入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使校园更具韧性,更具智慧,更符合师生需求和新时代的教育理念。

江立敏:有关大学校园规划及韧性校园规划,请您为从业的年轻人和后辈寄语。

何镜堂:在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研究领域里,还有许多事物要求我们去探索、去适应,年轻建筑师们一定要树立创新思想,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猜你喜欢
韧性建筑师校园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胖胖的“建筑师”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