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

2023-01-16 01:40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人民币

2023年1月11日, 广东深圳,深圳北站东广场人来人往。春运进入第5天,深圳市五天累计对外发送旅客137.33万人次,同比去年上升69.77%。其中铁路发送101.56万人次。

郭树清谈

经济恢复的关键

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当期总收入最大可能地转化为消费和投资,是经济快速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货币政策加大向民营企业的倾斜力度,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此,郭树清介绍,金融部门将从六个方面贯彻落实。第一,金融政策要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群体的收入,提高消费能力。第二,以满足新市民需求为重点,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第三,围绕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第四,继续做好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融资保障,同时集成更多金融资源,支持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第五,创新运用多种融资工具,推动完善社会领域投融资机制,加快社会领域补短板。第六,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为重点,持续优化结算、融资、保险等进出口贸易金融服务,巩固拓展外贸竞争新优势。谈及如何应对金融领域的风险挑战,郭树清表示,下一步,将努力促进房地产与金融正常循环,积极稳妥推进中小金融机構风险处置,前瞻应对不良资产反弹风险,积极配合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对于房地产业,他表示,将落实“金融十六条”措施,以保交楼为切入点,以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表为重点,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逐步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过渡。同时,将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既要管“有照违章”,也要管“无证驾驶”。严禁资管产品承诺固定回报或预期收益率。郭树清表示,还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例如,着力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维护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确保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可持续。进一步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持续推动保险业信托业转型发展,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人民币贷款

增逾21万亿元

202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全年净投放现金1.39万亿元。1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金融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2665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05万亿元。202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2022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6689亿元。分结构看,非标融资、人民币贷款、政府债券是全年社融规模增量的主要拉动项。数据显示,2022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0.91万亿元,同比多增9746亿元;委托贷款增加3579亿元,同比多增5275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7.12万亿元,同比多107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18万亿元,同比少37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12月起,“流通中货币(M0)”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12月末M0余额为9.08万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流通中数字人民币余额为136.1亿元。

创造条件实施

全市场注册制改革

《经济日报》刊文称,股市对于稳预期、促投资具有重大作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估值体系是2023年亟待破题的事。要深化制度改革,从信息披露、投资者结构、长线投资激励、诚信奖惩、社会监督等方面入手,促进市场估值体系更加完善,增强市场的投资吸引力、创新驱动力和综合竞争力。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股票市场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坚守科创板“硬科技”定位,进一步优化创业板机制和结构,扎实推进北京证券交易所建设。加大对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的规范发展支持力度,引导资金向科技创新、制造业和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聚集。上市公司三年提质行动持续显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高管行为、资本运作等方面透明度提高、规范化水平提升。行政监管和社会化监管力度加大,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董监高违法行为受到惩治。在长线资金供给方面,过去的一年,我们推出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制度。制度型对外开放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把ETF纳入互联互通范畴;支持公募基金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加强跨境合作监管,稳定企业境外上市的制度和市场环境,促进双向开放和互联互通。在融资规模、并购规模增长的背后,是资本形成机制更加完善和市场结构逐步优化,资本向创新领域、重点领域聚集的趋势突出。有鉴于此,2023年要创造条件实施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将资本市场运行与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基础制度协调起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同时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促进双向互联互通机制更加深入、更加高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估值体系是2023年亟待破题的事。发行注册制改革为各类企业公平上市、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打下良好制度基础,但从投资端来说,由于缺少长线战略资本,短中长期限、高中低风险偏好投资者错位发展又相互匹配的稳定结构尚未形成。单向炒新之风仍存,一些优质大盘股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市场估值,这对市场长期稳定运行是不利的。为此,要深化制度改革,从信息披露、投资者结构、长线投资激励、诚信奖惩、社会监督等方面入手,促进市场估值体系更加完善,增强市场的投资吸引力、创新驱动力和综合竞争力。

人民币汇率破6.8 

双向波动将是常态

时隔近5个月,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收复6.8关口。截至1月9日收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6.7712,较上一交易日上涨876个基点。当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265,为2022年8月22日以来最高,调升647个基点。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强,主要受中国经济快速恢复、跨境资本大幅流入以及季节性结售汇因素的叠加推动。自2022年11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实现大幅反弹,当前已升破6.8关口回归至2022年8月前的水平。从中长期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势大概率将保持双向波动,但总体上将持续走强。短期看,人民币汇率走强态势不减。随着新冠病毒防控措施的不断優化完善和各地医疗保供形势的改善,部分城市已逐渐从感染潮中走出。各地地铁客运量的回升、近期消费市场的回暖、春运客流的恢复等现象都反映出经济活力正逐步修复,也进一步升温市场预期和情绪。2023年首周,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超200亿元。此外,在海外主要发达经济体逐渐从加息进程转为衰退进程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预期的向好更加凸显,在汇率上也呈现出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一定程度的反弹。从经济基本面看,2023年经济大盘的稳中向好态势和温和通胀走势还将支撑汇率中长期保持稳定。一方面,2023年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已成共识,在政策面加码、低基数效应以及新冠病毒感染扰动消退下,生产生活秩序料将加快恢复,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总需求恢复推升的价格上涨以及较小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将确保2023年有望保持温和通胀走势。不过,即使贬值压力已经收窄,2023年的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仍将是常态。经常账户顺差的收窄以及当前存在的中美短期利差仍会对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贬值压力。此外,美元指数仍是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短期内美联储加息进程的不确定性还将影响到人民币汇率。整体来看,随着海外加息进程结束,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有望持续走强,经济基本面的向好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但考虑到潜在的不确定性以及贬值压力,在涉外市场主体拥抱2023年的同时,人民币汇率全年“折返跑”仍难避免,市场主体必须牢固树立“风险中性”意识,以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加大的新常态。

高盛等大行

唱多中国资产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Kinger Lau)率领的高盛策略师团队在1月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中表示,其已将MSCI中国指数的12个月目标位从70上调至了80,理由是中国股票估值较低,且房地产、互联网监管政策和地缘政治等多个领域出现了积极转向。此外,高盛货币策略师团队在1月6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预计到2023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将升至6.5,而此前的预估为6.9。刘劲津团队写道,“在2023年的全球背景下,中国似乎在经济增长、政策和通胀周期中都处于有利位置。当前的市场背景令我们认为,维持减持或做空中国股票所面临的下行风险明显高于做多。”中国股市在新年伊始表现亮眼,随着中国防疫政策的优化并加速重新开放,交易员纷纷重返市场。监管的逐步放松和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措施也起到了额外的提振作用。自从2022年10月触底以来,MSCI中国指数已经从低位大幅反弹了约48%,过去两个月的表现优于众多全球股指。人民币在新年伊始也流露出了明显的攀升势头,因对重新开放的乐观情绪引发了强劲的资本流入。1月9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2022年8月以来首次突破了6.8元大关,将2023年迄今的涨幅扩大至了近2%。值得一提的是,高盛过去几个月就一直颇为看好中国股市。在2022年11月的一份报告中,高盛就曾预计未来一年沪深300指数回报率将高达16%。在最新报告中,高盛还预计,随着中国重新开放、宏观经济迎来复苏以及互联网监管正常化,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盈利状况存在进一步上升的空间。该行将阿里巴巴纳入确信买入名单,目标价由130港元升至135港元,其还重申了对百度、微博、腾讯等科技公司的“买入”评级。高盛在报告中还上调了对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测,从原本预计的增长4.5%调高0.7个百分点至5.2%。除了高盛外,近期不少其他华尔街机构也对中国资产年内的表现予以看好。美国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在日前发布的2023年首份研报中,就将做多中国股票列为了美银2023年十大交易之一。

美联储官员

或加息至5%以上

彭博社报道,两位联储会官员1月9日表示,联储会可能需要加息到5%以上,然后维持这个水平一段时间。亚特兰大联储行长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表示,“我们必须坚持住,美联储致力于解决高通胀问题,因此有必要将利率上调至5%-5.25%,把过剩的需求从经济中挤出去”。他表示,在证据显示薪资涨幅已经放缓后,如果1月12日公布的数据表明通胀降温,那么美联储加息幅度降至25个基点的理由会变得更强。当被主持人问及利率高于5%的时间应该持续多久时,博斯蒂克称:“三个字:长时间。”旧金山联储行长戴利(Mary Daly)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预计美联储将把利率提高到5%以上,但最终水平尚不清楚,将取决于即将发布的通胀数据。

大摩料

美股或再跌22%

摩根士丹利策略师表示,美国股市面临的跌幅远超许多悲观人士的预期,经济衰退的幽灵可能加剧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年度跌幅。迈克尔·威尔逊(Michael Wilson)这位长期以来最直言不讳的美国股市空头之一表示,虽然投资者对经济增长前景普遍感到悲观,但企业利润预测仍然过高,股票风险溢价处于2008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因此,标普500指数可能会跌至远低于市场目前估计在温和衰退情况下3500-3600点的水平。“市场共识可能方向正确,但幅度错误,” 威尔逊表示。他提醒投资者,基准指数可能在3000点左右触底,比当前水平低22%左右。

猜你喜欢
人民币
为什么人民币里没有3
怎样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认识人民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人民币疯涨
人民币中的小发现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