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2023-01-17 13:35
中国石油石化 2022年24期
关键词:天然气石油能源

2022年第22期

用好改革“三副锦囊”

华北油田 栗昌凯

贵刊2022年第22 期封面故事《铁军亮剑 淬火成金——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工程公司十年发展纪实》,对中国石化华北工程公司10年来的改革成果进行了多角度、集束式报道,读后甚有收获。笔者认为,华北工程之所以能够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新时代答卷,由党建引领、深耕市场、科技攻坚等多重因素促成,但最根本的还是有特色的改革打造了“源头活水”,让亏损企业实现了“绝地重生”。

改革要有魄力。改革有“舍”才有“得”,要敢于舍弃低效产业和资产,丢掉瓶瓶罐罐。华北工程就是舍弃原来“拼盘式”业务结构,实行跨区域大重组,整合同质业务,化解过剩产能,实施主辅业分离改革,才使得企业能够轻装上阵。

改革要有温度。对待富余人员,改革不能“一刀切式”下岗解散,而要本着以人为本思想,切实为他们出点子、找出路。华北工程就是通过自主创业、内部退养等 7 种渠道妥善分流安置,才使得改革能够平稳过渡。

改革要有导向。改革不能简单地整合业务和人员,而是要通过有利的环境,打破原来“大锅饭”的分配体制机制,引导建立差异化、有竞争的、动态的薪酬激励体系,才能从本质上激励干事创业。华北工程就是建立了差异化奖励机制,各单位绩效工资差额达到7.6 倍,才做到人数减少了干的活却能更多更好。

2022年第21期

为寻味治污“特种兵”点赞

天津石化 王 微

拜读贵刊2022年第21 期《扬子石化一枝独“嗅”》一文,笔者认为,扬子石化创新环境管理模式,值得每一个兄弟单位学习借鉴。同时,也为具有较强责任心、深厚专业功底的寻味治污“特种兵”点赞。

如今,在石化行业,人工嗅辨逐渐成为企业在VOCs 管控体系中的又一溯源排查方法,岗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初次听到“嗅辨员”这个词,笔者对这个职业萌生了好奇:在高精尖设备日益完善的今天,为何还需要人工来发现有毒有害气体,进而排除环境风险?难道他们的鼻子能比仪器设备还要灵敏?一个是人体感官,一个是精密的仪器,孰优孰劣?

随着深入的研读,谜团逐渐解开。精密仪器只能识别单一气体含量,而嗅辨员能够靠鼻子嗅出异味气体的种类或浓度并进行专业测定。一名合格的嗅辨员既需要敏锐的嗅觉,同时需要对所检查的装置、工艺流程了然于胸,因地制宜,因此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治污水平的本质提升。扬子石化组建的这支嗅辨员队伍,发挥专业优势,用鼻子给污染“定罪”,能够更快捷精准地判定恶臭污染源区域或部位,从而实现了靶向治理。在恶臭污染防治工作中,扬子石化扩宽溯源路径和治理方式,让一枝独“嗅”绽放异彩,为迈向全力打造无异味工厂建设的目标更进一步。

本栏目信箱:zgsysh@21cn.com(请注明投稿)

《油气投资》

俄罗斯石油出口税自12月1日起上调0.6美元

2022年12月1日刊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的数据显示,自12月1日起,俄罗斯石油出口税上调0.6 美元,达每吨43.3 美元。轻质油品和润滑油的关税将从每吨12.8 美元上调至12.9美元,重质油品关税从每吨42.7 美元上调至43.3 美元。商品汽油出口税从每吨12.8 美元上调至12.9 美元,直馏汽油(石脑油)出口关税从每吨23.4 美元调整至23.8 美元。12月1日起,液化天然气出口关税为80.9 美元,液化石油气纯馏分出口税为72.8 美元,焦炭的关税为每吨2.8美元。

(于 洋)

《亚洲油气》

绿氢不是解决气候问题的灵丹妙药

2022年12月2日刊

“与许多脱碳宣传相反,赶上绿色氢气的热潮并不是解决气候变化的灵丹妙药。”彭博绿色的一篇报告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事实上,绿氢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一种多功能的能源载体,氢气将在全球制造业和工业供应链的脱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生产、运输和转换耗费大量的能源和投资。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减缓绿色能源转型进程。

(于 洋)

油价网

阿联酋将以1500亿美元的投资扩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能力

2022年11月28日刊

据彭博社报道,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近年来一直积极寻求远离石油的多样化,并计划扩大其全球能源,特别是能源支出,以提高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能力。11月28日,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宣布在截至2027年的五年内投资1500 亿美元。这比一年前宣布的五年内1270 亿美元的支出计划有所增加。这一支出激增试图到2027年将原油产能提高到每天500万桶,早于之前的2030年目标,同时阿美也计划到2027年将其产量扩大1200 万桶。

(于 洋)

《哈特能源》

美国考虑今年冬天释放更多的石油和燃料

2022年12月3日刊

拜登政府可能会在今年冬天释放更多的原油和取暖油,以防供应紧张。CNBC在报道中指出,美国目前储存的取暖油只有100 万桶,白宫可能会要求国会将这些库存的上限提高一倍,并为新的储存地点提供资金,以备政府短缺时使用。美国能源部对CNBC 表示:“尽管情况有所改善,但工业持有的燃料库存仍低于平均水平,政府继续与工业界接触,要求他们增加燃料库存。”

(于 洋)

《E+P》

卡塔尔能源公司与康菲石油公司签署德国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

2022年11月29日刊

11月29日,卡塔尔能源公司和康菲石油公司签署了两项销售和购买协议,从2026年起向德国出口液化天然气至少15年,这是卡塔尔北部油田扩建项目向欧洲的首个此类供应协议。该协议每年将向德国提供200 万吨液化天然气,从卡塔尔的拉斯拉凡运往德国北部的布伦斯比特尔液化天然气终端,有助于德国的长期能源安全。康菲石油的一家全资子公司将购买商定的数量,并将船外交付到德国接收站,该接收站目前正在开发中。

(于 洋)

防疫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此前优化措施二十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新十条”。在全国疫情新态势下,中国正在调整防疫政策,优化完善防控举措,以期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供图/视觉中国

供图/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生物航煤首次销往欧洲市场

近日,中国石油国际事业伦敦公司运作的2000 余吨生物航煤已顺利进入荷兰航空位于鹿特丹的油库。这标志着中国石油在欧洲市场完成首单生物航煤交易,国际贸易新能源业务迈出了新步伐。相对于常规化石航煤,生物航煤可减少高达80%的生命周期碳排放,且不需要对飞机引擎或结构做出任何特别更改,是航空领域的新能源,市场前景较为广阔。

焦点

开启

国家管网储气库全面开启 保障天然气供应

地下储气库是季节调峰、天然气保供应急和能源战略储备设施。随着近期寒潮天气的到来,我国各大储气库陆续投入供气,应对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国家管网集团今年建成文23 储气库一期加密井、金坛储气库达容达产和刘庄储气库扩容等工程,3 座储气库新增工作气量3.4亿立方米,入冬前形成总工作气量近30 亿立方米,为供暖季储气库供气打下坚实的基础。

投产

国内首条氢能工业车辆制造生产线正式投产

日前,大湾区“氢陶都—绿色搬运体系”建设启动仪式暨广东新氢动力氢能工业车辆产线投产活动在广东举行。这标志着大湾区氢能工业车辆应用的示范效应在全国率先取得阶段性进展。此次正式投产的产线,是国内首条(套)专属于氢能工业车辆制造产线,凸显氢能车辆应用端专属场景的技术及产品应用价值。

消费

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

日前,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通知》从夯实工业经济回稳基础、分业施策强化重点产业稳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17 项具体举措。其中,关于汽车消费市场领域,《通知》要求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落实购置税优惠、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等政策,以增加汽车消费市场活力。

建成

中国建成最长非常规天然气大动脉

12月1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我国最长煤层气长输管道——神木—安平煤层气管道工程全线贯通,进入试生产,将打开晋陕地区天然气的外输通道,为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保供提供新的助力。该管道是我国《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西起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东抵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全长623 千米。

布局

油气巨头加快布局生物燃料

11月28日,壳牌发表声明称,将以近2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欧洲最大的沼气生产商自然资源公司。而早在今年2月,雪佛龙公告称,将斥资31.5 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柴油生产商可再生能源集团。今年10月,英国石油公司宣布将以41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最大的可再生天然气公司之一的Archaea 能源,这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一笔可再生燃料企业收购。有机构预测,2022年全球生物燃料市场规模将达到6.5 亿元。

本刊速递

处理好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的关系是未来转型中的重点

12月1日,2022 国际能源发展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此次论坛以“新形势下的能源转型与能源合作”为主题,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对能源发展的战略部署,就能源发展与安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开展国际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展开研讨。

中国石油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在致辞中说,能源转型进程比人们预想的更加复杂、更具挑战性,处理好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的关系,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能源发展的突出任务。中国石油始终秉持“绿色发展、奉献能源”,不断提高清洁能源供给的能力和质量;夯实资源基础,不断提升油气供给能力;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化与国际同行全方位互利合作,建设更加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

发展与安全是本次论坛嘉宾共同关注的话题。标普全球副主席丹尼尔·耶金博士表示,能源转型是复杂而影响很大的问题,推动能源转型并保障能源安全,这是很多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油气行业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有着决定性作用,包括提供安全稳定、更清洁的油气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孙龙德在主旨演讲中说,能源问题事关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碳排放国,携手能源转型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必由之路。

此次论坛上还发布了三个最新研究报告,即标普全球的《全球宏观经济展望》报告,以及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的《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和《全球能源安全报告》。论坛指出,这些成果均为全球首发或年度首发,体现了主办方对论坛的更高期待,能源安全是全球发展领域最紧迫的挑战,需要增强能源发展的包容性,提高系统韧性。中国已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

(文/周志霞)

11月29日,2022 中国蓝天观察论坛在线上召开,发布了最新报告《大气中国2022: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报告显示,2013-2021年,中国整体PM2.5年均浓度下降约56%,同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平均6.6%的高增长率,是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长速率的近两倍。

报告横向对比了全球20 个国家在清洁空气与气候变化领域的进展与成绩,结果显示中国不仅已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且多项排放控制标准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同时,通过能源与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增效等方式,中国在过去十年间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其中,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尤为亮眼,是目前全球汽车新车销量和保有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一半的份额。

论坛上,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世秋表示,过去十年,中国空气质量改善带来的效益是治理成本的1.5 倍甚至5~10 倍。未来,中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依然会带来巨大的效益。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志轩认为,能源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煤电和可再生能源合力推动,而煤电需要兼顾低碳转型和稳定供给。当前,在严格限制新建煤电项目的同时,要发挥好现役煤电机组的兜底保供和灵活调节作用。

(文/陆晓如)

数字

5260 万千瓦

今年以来,我国光伏制造端增长强劲。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5260万千瓦。从新增装机布局看,装机占比较高的区域为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30%、25%和19.1%。

178 亿立方米

欧洲国家今年1月至10月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总量较2021年同期增长42%,达到创纪录的178亿立方米。

400 亿立方米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霍尔果斯压气首站统计称,截至目前,今年中亚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气突破400亿立方米,为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天然气石油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石油和天然气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