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微小而不为
——万州区以“微”聚力写好基层党建“大文章”

2023-01-17 10:49
当代党员 2023年1期
关键词:红丝万州区李德

文︳七一客户端暨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特约作者张倩记者别致

万州区百安坝街道,富民花园小区的中央公园成为居民休闲好去处。图/冉孟军

前不久,在外务工的万州区市民牟先生再次回到百安坝街道富民花园小区时,感到了不一样的温馨:“我曾经在这里住了20多年,现在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原来,近两年,富民花园小区大刀阔斧拆除违法建筑,实施小区道路“白改黑”工程,大面积提升绿化水平,新增一批停车位和便民设施……小区环境卫生、生活秩序发生了根本转变,干群关系也从原来的“尴尬”变成了“融洽”。

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的微小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产生长期且巨大的连锁反应,这就是“蝴蝶效应”,对应到基层党建工作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如何把基层党建工作做深做实?近年来,万州区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微”聚力,探索聚焦事微、人微、功微“三微”工作法,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写好基层党建这篇“大文章”。

不以事微而不为:群众任何小事都当大事办

清晨,万州区龙沙镇红鹤村,天刚蒙蒙亮,7组村民李德万便同往常一样,拿着工具打理他的蜂箱。

“把蜂蜜摇出来,好拿给李书记他们帮忙卖。”年逾八旬的李德万满脸喜悦。

前不久,李德万在“院落主题日”上将蜂蜜滞销的事随口告诉了红鹤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德华。没想到,李德华与驻村工作队队员给他当起了免费推销员。如今销路不愁,李德万这“甜蜜事业”越干越有劲头。

这是万州区办好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关键小事”的一个缩影。

2022年以来,万州区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推行“院落主题日”制度,组织区领导及区级部门、乡镇领导、驻乡驻村干部等力量,每月下沉院落现场办公,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村民需要、院落商讨、村组干部吹哨、乡镇部门报到、领导定期督导”的院落微治理机制。全区共划分4333个院落,以“一个支部或一个党小组一个院落”单建、“一个支部或一个党小组多个院落”联建方式,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向院落延伸。

“院落主题日”重点聚焦“共商发展议题、共解治理难题、共享幸福民生”等主题,及时向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在帮助村“两委”厘清发展思路,制订完善发展规划,共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对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在万州区,不少乡镇在“院落主题日”阵地基础上,建立了院落公约、院落治理积分管理等制度,搭建“村民议事厅”“民情茶室”“乡贤评理室”等群众自治载体,形成“有事大家议,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微治理新局面。

“院落主题日”是万州区针对农村地区,依托院落这个百姓最熟悉最亲近的微小单元探索出的基层善治之道。

事实上,早在2019年,万州区就以社区楼栋为单元,探索建立城市“楼栋工作日”机制:楼栋长、社区干部每个工作日到楼栋走访,街道班子成员定期走访对口联系社区和网格,包片区领导统筹力量每月召开一次楼栋现场办公会,听取社情民意,建立问题清单,形成解决方案,探索建立起“社区引导居民自办私事、居民自治主办小事、区相关部门和街道联办大事、包片联系区领导督办难事”的“四事四办”制度,根据事项属性、难易程度,分级分类解决群众诉求。

不以人微而不为:每个群众都是服务对象

“他们都穿着红马甲,经常推我出来晒晒太阳,空了就给我摆‘龙门阵’,一摆就是一个多小时,有一次走的时候还送给我一条红丝带,喊我有什么需要就挂在门口,真是太贴心了。”万州区双河口街道螺蛳包社区空巢老人杨奶奶,提起社区党员志愿者对自己的关心感动不已。

螺蛳包社区建于1999年,存在社区居民困难群众多、空巢老人多、孤寡老人多“三多”问题。

为切实解决这些老人的后顾之忧,社区党委决定,为每位老人制作一条红丝带,作为老人们遇到突发事件时,挂在窗台呼救的“信号带”。社区党员干部群众,看到阳台上挂出红丝带后,必须第一时间告诉社区居委会或主动到居民家中查看。由此,社区党委拉开了“红丝带”基层治理模式的序幕。

小小红丝带,一头连接党心,一头连接民心。除了为一些独居老人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帮助外,“红丝带”党员志愿者还时常组织或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

“在很多节假日的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螺蛳包社区党委书记李建碧说,每次社区组织活动时,志愿者总是主动参加——或与老人聊天,或为老人端茶倒水,或陪老人看电视……截至目前,“红丝带”党员志愿者队伍已发展到了100余人,服务辖区老人5000余人次。

“党组织的服务对象没有职业贵贱之分,更无地位高低之别。”万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每一名群众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都是我们全心全意服务的对象。”

近日,环卫工人冉大姐来到万州区北滨大道一间岗亭休息,顺便用随身携带的杯子泡了一杯热茶,犒劳忙碌了一上午的自己。

“有了驿站,冷了热了累了渴了,就可以进来吹吹空调、歇歇脚、喝口热水。”冉大姐说。

这个驿站是位于江南新区的城市党群服务驿站,是为环卫工人、园林工人、市政维修工人、外卖配送员等户外劳动者特意打造的温馨家园,桌椅、空调、微波炉、饮水机、报刊书籍等一应俱全,是名副其实的“劳动者港湾”。

近年来,万州区聚焦需要帮助的户外群体,在110个城市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17个城市广场、主干道、面积较大的公共区域建立起城市党群

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八一村,党员干部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图/冉孟军

服务驿站。各街道党工委组织党员干部群众300余人组建了100余支党群志愿服务队,每月在驿站开展一次宣讲活动,发挥宣传教育阵地功能。

不以功微而不为:日积月累方成民生大计

长江万州区大周镇五土村段岸边,几只白鹭在水面上时起时落。刘照正一边散步,一边巡逻。

时间回到5年前,时任大周镇五土村党支部书记的刘照,担任起了村级河长。

长江万州区大周镇段水网密布,除长江沿线水域,大大小小的支流、河沟加起来有12条。周边村民祖祖辈辈沿岸而居、依水生活,监管治理难度大。

从大周下堰至大周西5公里的河段,是刘照管辖的范围。无论多忙,他都坚持每周去巡河。

巡河过程中,最让刘照头疼的,是有人往河里乱倒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现象。“有本地村民,也有一些游客,见一次我就劝说一次。”刘照说。

刘照印制了几份有关保护水环境的资料随身携带,碰到不听劝告的人,他便拿出来耐心解释。

“大家生活变好了,对环境有了更高要求,都希望河水变清,闲暇之余能到河岸游玩。”刘照笑道,“丢垃圾、倒污水、在河边洗车……这在以前,我一天至少要阻止10多起,如今基本上是看不到了。一些村民不仅支持我们工作,还自愿参与河岸环境保护,给乱扔垃圾的人‘上课’。”

1000多个日日夜夜、200余次巡河点滴,改变悄然发生。刘照被评为2020年度重庆“最美护河员”,五土村这个曾经的小渔村也摇身一变,成为全国文明村镇、重庆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

“从微小发力,在微处建功,日积月累方成民生大计。”万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年,万州区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干事创业观念,服务群众不求轰轰烈烈,但务必踏踏实实,从小处做起,从小事干起。

猜你喜欢
红丝万州区李德
创新发展的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万州区天津医院
Mobility matrix of a weakly coupled parallel multi-DIM isolator based on axial force solution①
生机盎然
A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Civil Serva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tivation
前进中的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
红丝砚美甲天下 即墨侯俊冠九州——论青州红丝砚
红丝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