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星星

2023-01-17 19:55李佩蔺王喆宁
环球人物 2023年2期
关键词:航天四川技能

李佩蔺 王喆宁

唐仁杰

“爱看星星的少年,终成了‘造星星’的人。”2020年7月31日,唐仁杰正专注地在车间进行卫星产品焊接工作,突然有人兴奋地通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了!”那一刻,唐仁杰的心激动得快要蹦了出来。多年来,他与同事默默奋斗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部分产品的生产线上,进行机箱或电路板的电装、固封和调试等工作。现在,对《环球人物》记者提起自己的工作,唐仁杰依旧掩饰不住自豪:“我参与制作的产品正在太空运转,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

唐仁杰是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卫星产品事业部工艺组主管工艺师。从业多年,令他感触最深的还是四川这些年对于技能人才的重视。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做好培养输送工作,自然成为稳就业的重点之一。政策引领,让匠心回归。十年来,四川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天府工匠”培养工程等各项人才方略,扎实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快培育支撑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天府工匠”“技能川军”。“技能人才发展机遇多了、地位高了、舞台更大了,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唐仁杰眼里闪烁着光。

唐仁杰出生于四川南充一个小山村。幼时,每当盛夏,他总数着星星,和妈妈一起畅想广袤宇宙:“星星上有没有外星人?”“卫星是怎么到天上去的?”渐渐地,他萌生对宇宙的好奇,时常想,要是能亲自去太空看看就好了。

彼时,唐仁杰热爱动手制作工具,比如编制背篓、拆卸废旧电器零部件、自制电动窗帘等。尽管家里条件不好,但妈妈总是极尽所能支持和鼓励他。“在同龄人的父母眼中,可能我是不务正业,但我的妈妈很尊重我的爱好,对于我不懂的东西,也尽可能地耐心解答。”他说。

中学时期,唐仁杰的理科偏好逐渐显露,“物理、数学等需要逻辑思维的理工类学科,成绩都很好”。因为怀揣“宇宙梦”,高中毕业后,他考入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电子工程技术,希望实现更大的梦想。

这一阶段,唐仁杰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学校时常开展技能培训、训练,以及理论基础课程学习,让学生把所设想的、想要的产品落到现实。“我可以真正靠自己,把纸上的东西做出来。”

2008年,首届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开幕。唐仁杰没有犹豫,决定参加:“一方面是因为热爱,另一方面希望借这个平台,展示、提升自己的水平。”参加比赛不同于考试,要把所学知识全部综合起来,去做成一个完整的产品,与其他团队竞争。他与两位队员一起,从设计到制作,花了3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款“智能避障车”。

“当时很艰难,可以用闯关来形容。因为很多东西从理论上来讲好像很简单,但落到实物上发现完全行不通。我们经历了无数次打击,也遇到很多别的团队放弃、退出。”唐仁杰说。那段时间,他每天三点一线——去实验室、查资料、睡觉,方案一次次推翻重来,和队员之间互相沟通鼓劲,终于完成了这一产品,获得一等奖。

2009年,唐仁杰进入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电子装调工,工作是把规定的各种电子元器件和零部件按工艺要求装配、连接并调试成具有预定功能的产品,技术主要有手工锡焊、波峰焊接、压接和绕接等,任何一步都直接影响整个产品的质量指标和可靠性水平。

唐仁杰(左)正在与同事进行工作交流。

2022年8月,第五届“四川工匠杯”暨四川省第一届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比赛现场。

星上产品与普通电子产品相比,更要保障零缺陷。“卫星一旦上天,没有机会维修,所以焊接时要求的环境、人员操作以及检验的标准是大不一样的。”唐仁杰说,“航天产品的打造,都是以毫米计量,每套产品有成千上万个焊点,而每一个毫米级别的焊点都需达到特定的要求。

用唐仁杰的话说,刚到公司那会儿,“还是个毛头小子”。首次进入车间,看到精密产品时,他一下子被震撼了,“这简直就像艺术品一样”。他下定决心要做出一番成绩,从那时起,开始活跃在车间的各个角落。

从学校走到工作岗位,唐仁杰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严苛的产品标准:“我该如何快速掌握技能、技术,达到100%合格的要求?”当时,他为了尽快上手,摸清产品的整体情况,师父去哪他就去哪。白天,他苦学扎线、搪锡、单板焊接等基本功和波峰焊、贴片机等设备操作;夜里,他挑灯夜读,自学机械制图、设备维修等理论知识。

对照师父指出的问题、规范上的标准,唐仁杰一点点地去打磨自己的技术。勤学苦练之下,他很快便能独立承担起航天产品装焊、设备操作等工作。当面对一块芯片,上面的零件大约只有1/4个芝麻粒大小,肉眼都很難看清其引脚位置时,唐仁杰却能够在几秒内完成精准焊接。

经由数十个航天型号产品的历练,唐仁杰成为公司首位熟练操作所有电装加工设备的青年技术人员,多次获得“中国航天贡献奖”“航天技能大奖”等荣誉称号。

这些年,越来越多像唐仁杰一样的技能工匠,从幕后走向台前。四川的技能人才就业也迎来了春天。“四川省技能人才晋级通道的建立,让我们有了创新、创效的热情;技术传承、交流平台的搭建,也让我们施展才华的空间越来越大。”说起这些,唐仁杰心里暖暖的。

“嫦娥”、天问、北斗、“天和”核心舱……多年来,这些经唐仁杰和工友之手的航天重大项目产品,在太空中熠熠生辉。在某次国家重点型号航天器临近首飞前,唐仁杰接到了一项焊接任务要求:在芯片与焊盘匹配性不足的情况下,将208根直径0.15毫米的漆包线分别搭焊到宽度、间距仅有0.2毫米的焊盘上。在此过程中,他需要把位置偏移量控制在0.05毫米内,时间精度在0.5秒内。

“器件越微小,焊点就越小。这208次中的任何一次焊接操作偏差,都会影响焊点质量,导致整个焊接过程失败。”唐仁杰必须保证零缺陷,每个1毫米都要认真对待。时间紧,任务重,他只身前往设计单位,凭借过硬的焊接技术和返修经验,仅用一把电烙铁、热吹风和简单的工具,实现了精准焊接,一次成功,焊接质量达到100%合格。

啃下这样的“硬骨头”,早已是唐仁杰的工作常态。过去,航天电子产品里轴向元器件成形加工操作繁琐,只能单边成形,易损伤器件。“我想,可不可以做到雙边同时成形?”于是,他开始成形钳的设计工作。由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加上第一次深入接触机械,他只能自学,实在不会就请懂机械的同事帮忙提建议,再不断改进。

为了解决压力传导问题、保障零件安装位置和减少器件划伤等,唐仁杰花了3年时间,进行了5次改版,终于在2019年完成了这一设计。“过去要完成轴向元器件成形加工,需要对本行业的人进行几个月的培训,现在有了这个工具,即便是外行,了解操作要点后,只需要10—20分钟也能上手。”唐仁杰说。

在不断探索和创造中,唐仁杰一步步实现了梦想。如今,他已完成2000余块星载单板焊接,1000余套产品调试,一次交付合格率100%;承担重点型号返修任务200余次,避免产品经济损失上千万元,为“嫦娥”奔月、北斗组网等铸就了灿烂“星途”;其20余项创新成果的推广,也为确保型号科研生产保驾护航。

“我从前辈手中接过了航天的接力棒。而今,我要把这根接力棒继续传递下去,让一代人站在一代人肩膀之上,继续探寻宇宙的答案。”唐仁杰说。

十余年来,唐仁杰带了不少徒弟。如今,这些人都已是生产线上的主力,且多人在航天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在教导徒弟上,我受师父的影响很大。我会把掌握到的技术、要求耐心跟徒弟们讲解。另外就是加油打气,和他们说一定要有信心,即便遭遇很多挫折,也不要被打趴,要用好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困难。”

2021年,“唐仁杰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从“新手”到“老师傅”,虽然头衔在变,但唐仁杰潜心攻关的初心未改。这既源于他对航天事业的深爱,四川选育礼用技能人才的一系列举措,也给了他攻关、创新的信心与底气。

谈到工作室,唐仁杰说:“四川省人社厅、集团公司每年拨给各工作室的科研经费,激励了我们不断创新。尤其是《成都礼遇成都工匠十条政策措施》的出台,解决子女入学问题,让我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技术钻研上。”

截至目前,四川技能人才总量达108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31万人,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在岗位上成长成才。令人欣喜的是,四川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质量逐渐得到提升、成长成才路径愈发宽广。

十年间,四川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等基层成长计划,开展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22年10月,唐仁杰的话让母校学生深受鼓舞:“现在全社会都很尊崇技能人才,空前重视培养人才,未来的就业前景一定会更广。”

1986年出生于四川,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卫星产品事业部主管工艺师,先后参与“嫦娥”、天问、北斗、“天和”核心舱等多个航天重大项目产品生产,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工匠”“航天贡献奖”“航天技能大奖”等荣誉。

猜你喜欢
航天四川技能
A gift I treasure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逐梦航天日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