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主导多元协同教研融合模式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

2023-01-18 08:57胡煜寒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研应用型竞赛

胡煜寒

(辽宁科技大学 理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0 引言

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世界,新冠疫情肆虐,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普遍遇到了很多困难,提高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是当务之急。而科技创新则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对中国而言,为了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所谓创新驱动,在本质上其实主要是人才驱动。人才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是实现提升创新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2]。

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的主渠道,高等院校承担着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使命。当前,顺应国家发展战略,许多高校纷纷向应用型转变,逐步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以及分类发展思路,积极主动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3]。但在办学实践中,这些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4-6]。研究生教育是创新人才的主要培养渠道,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抓手。为此,以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从实施以创新技术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构建深度教研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教-学-研-创”的多元协同培养模式等三方面着手,最终提出了“创新主导多元协同教研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意图、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及支持研究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的个性化思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 创新主导多元协同教研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1 实施以创新技术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

以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增强研究生动手能力为载体,积极实施以创新技术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主要做法包括:在相关专业课程中大力加强Python等最新流行的编程软件的训练和使用,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在数值计算机仿真模拟等环节,加强MATLAB、Mathematic等数学软件的学习,提高学生利用数学软件解决复杂问题的计算能力;在论文写作环节加强学生对Visio等画图软件等工具软件的熟练掌握;在小组交流讨论答辩等环节注重学生制作PPT等基本技能的提升。通过这些与教学科研环节密切相关的工具软件教学和使用锻炼,巩固研究生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沟通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桥梁,切实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2 构建深度教研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整合专业课程的实验环节、实习实训环节以及课外的科研竞赛等社会实践环节,构建一个“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统一”的全方位多层次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做法包括:加大理论课配套的上机实验操作训练,锻炼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加强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论坛、会议等活动的频率,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加大与企事业单位的横向合作,让研究生尽早参与实际工作,锻炼研究生面向实际需求、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方式,强化研究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增强研究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在整个实践环节全链条培养创新型人才。

1.3 打造“教-学-研-创”的多元协同培养模式

开展集专业知识教授、专业技能学习、引导学术研究、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的多元协同培养模式,实现课程、平台、师资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形成“教-学-研-创”多元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研究生为中心,以导师为引导主体,以学科团队为依托,全方位整合教师、研究生、校外导师的力量,全流程实现课内外教学实践环节的无缝链接,达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让研究生在课堂中学习创新所需的理论基础知识,在实践中体会感受参与创新的魅力,在毕业后能够拥有独立创新的信心和能力。在研究生的整个培养环节和氛围中,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从多维度多层面培养创新应用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创新主导多元协同教研融合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实践探索

2.1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融入生活

数学建模是沟通现实问题和理论方法的桥梁和纽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尤其是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数学建模思想及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本校近年来十分重视研究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不但开设了面向全校所有研究生的《数学建模创新实践》选修课程,而且积极支持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支持老师从事研究生数学建模教学改革。在数学建模创新实践班授课和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时,针对不同专业的研究生,采用不同的案例来教学,使得研究生能结合专业实际,更好地理解数学建模掌握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并增加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促进了专业学习和科研进展。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通过生活中的案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研究生学习数学建模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通过以数学建模为代表的“课程+竞赛”双轮驱动方式,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激发研究生创新思维,增强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2 推行以创新技术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以创新技术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结合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综合运用实习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将案例教学作为基础,将数学建模竞赛及活动实践作为载体,以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的,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兴趣,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团队合作意识和应用能力阶段性、螺旋式上升,逐步形成以创新技术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并充分运用于课堂中。通过这些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单纯理论教学与实践脱钩,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学习效果不佳、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缺点,让学生既有兴趣有动力,又有方法有措施,还能很快获得良好的效果反馈,形成了“兴趣-结果-反馈-激励-兴趣”的良性循环。

2.3 构建“教-学-研-创”多元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多种方法交叉融合,才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另外,不同专业的研究生有不同的强项,将不同专业的研究生进行组合,采用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让研究生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多学习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无疑有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为此,在数学建模创新实践班的教学中,将不同专业研究生进行分组合作,在小组合作中将每个人的优势发挥出来,增强相互之间学习、沟通能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此外,通过开展专业知识教授、专业技能学习、引导学术研究等一系列活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着力构建“教-学-研-创”多元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此作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平台和依托。

2.4 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教学相长

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让研究生在实际参与的科研课题中主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使研究生形成自主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提高动手创新能力。在指导自己的研究生时,让研究生参与自己的横向、纵向课题,带领研究生分析课题,解决研究问题,发表相关论文,撰写结题报告等,通过一个完整的从申请到结题的环节,让研究生初步了解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做好准备。研究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师生共同探讨问题,能够增加师生之间双向互动,促进教学相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研究生提出质疑和发表自身见解,以此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教师要围绕着教学需要开展相关科研。

2.5 建立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多学科交叉相融

教师积极寻找并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带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结合所在高校自身实际,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将知识创新作为主要阵地,建立以多学科交叉相融为基础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开展各类学术沙龙、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等,定期举办跨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其次,不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和不同学科的专家,拓宽自身眼界,突破自身受到的思维局限,将国内外优秀的理念和方法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从而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第三,利用好网上资源,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类线上会议、线上论坛、线上培训等,充分使用好线上资源,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好方式。

2.6 积极参加竞赛,实战激发潜能

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的研究生学术创新项目,让研究生在各类竞赛氛围中体会创新的乐趣,培养创新意识,增强竞争力,激发自身创新潜能。通过与全国高校研究生一起同台竞技,能够使得研究生了解自身的现实水平,激发积极奋进的动力,克服自满心理,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3 创新主导多元协同教研融合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实施效果

3.1 研究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创新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人才创新素质培养需要尽早开始,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是最基础的途径。应用创新主导教学和多元协同研究相结合的深度教研融合培养方式,在周末、寒暑假开展集中创新培训,在竞赛前夕通过指导老师一对一个性化辅导,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开展学术报告,举办数学建模等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的学术讲座,使研究生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和执着的探索精神。研究生在《Nonlinear Dynamics》《Information Science》《Physical A》等SCIQ1、Q2区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获得“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三等奖2项,获得“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研究生组一等奖1项。

3.2 研究生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合理的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知识牢牢掌握并灵活应用。项目组成员根据生活实际结合教学需要,开展与社会息息相关的科研课题研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学科的魅力,激发了研究生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同时能够显著提升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通过分析解决社会实践中的真实问题来检验自己的理论学习效果,提高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研究生纷纷表示,自己通过实践活动,真正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3.3 创新实践示范效应明显

近几年来,作者一直在从事有关创新驱动方面的相关研究,先后主持了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项、鞍山市社会科学课题5项,对创新驱动问题做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受到了鞍山电视台、鞍山日报、千华网等地方媒体的采访和报道。同时,在教研方面,也一直重点关注“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时代赋予高校的人才培养主题,把创新作为教育的内涵,从创新主导教学这一角度出发,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模式,把教学与研究融合为一体,深入分析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途径、机制、模式等相关主题,集中撰写了9篇紧扣主题的教研论文,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4 结语

以高校转型发展为出发点,确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顺应了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在长期的数学建模培训、竞赛、实践等过程中,构建了“教-学-研-创”一体化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了“创新主导多元协同教研融合”的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可供国内同类应用型大学在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时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教研应用型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