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2023-01-18 04:36郭子渝
西部交通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电车南宁市网约

郭子渝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0 引言

截至2022-01-01,南宁市已开通运营5条地铁线路,运营总里程达128 km,2021年累计完成客运量28 876万人次(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官网数据),是居民出行首选的交通方式之一。由于轨道交通“站到站”的出行服务特性,使乘客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才能完成出行。因此,研究南宁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的分布情况、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有助于扩大站点客流吸引范围,提高地铁客运服务水平。

国内外学者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接驳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Stephan Krygsman等[1]、Sungjin Park[2]等对轨道交通接驳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一些学者[3-7]分别研究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出租车、小汽车的接驳线路、接驳费用、接驳设置等问题;孙超等[8]、杨敏等[9]对轨道交通综合接驳体系的规划与建设提出建议。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南宁市居民的出行习惯以及新兴交通方式的出现,调研南宁市轨道交通接驳情况,并提出优化措施。

1 南宁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调查分析

1.1 总体分布

本文根据2021年8月对南宁市轨道交通乘客进行的问卷调查,收集乘客基本信息、接驳距离和接驳方式等数据。调查共收集有效数据1 849份,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1)男性与女性乘客的数据基本相同;(2)乘客以19~35岁的中青年人群为主,其次为36~45岁的人群,≤18岁和≥45岁的乘客比例较少;(3)各接驳距离的出行数据相差不大,其中接驳距离在3~5 km最多,≤1 km最少;(4)接驳方式以公交车为主,其次为出租车/网约车、步行、共享单车/电车接驳,选择电车和私家车接驳的乘客较少。

表1 南宁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分布表

1.2 各因素与接驳方式的交叉分析

表1体现了各因素独立分布的情况,为进一步了解各因素对不同接驳方式的影响,对数据进行了交叉分析。

1.2.1 乘客性别与接驳方式的交叉分布情况

男性与女性乘客对不同接驳方式的选择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乘客性别与接驳方式的交叉分布表

从表2可以看出,对于公共交通方式接驳,如步行、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电车,女性的比例略高于男性;对于私人交通方式接驳,如电车和私家车,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

1.2.2 乘客年龄与接驳方式的交叉分布情况

各年龄段的乘客对不同接驳方式的选择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乘客年龄与接驳方式的交叉分布表

从表3可以看出,≤18岁的乘客大部分选择步行、公交车以及共享单车/电车,且比例相当,受经济和年龄条件的限制,该年龄段的乘客极少选择出租车/网约车接驳,无人选择电车和私家车接驳;19~35岁乘客占出行人数的50%以上,其对不同接驳方式的选择比例趋势与各接驳方式的分布趋势一致;36~45岁乘客的经济条件较好,倾向便捷、快速的接驳方式,如出租车/网约车以及共享单车/电车,对步行、公交车、私家车和电车的倾向程度差别不大;≥45岁的乘客中,半数以上选择步行接驳,其次是出租车/网约车和公交车。

1.2.3 接驳距离与接驳方式的交叉分布情况

各接驳距离下不同接驳方式的选择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接驳距离与接驳方式的交叉分布表

从表4可以看出,接驳距离<1 km,接近50%乘客选择步行接驳,然后依次为共享单车/电车、公交车和出租车/网约车、电车;一般接驳距离时(1~3 km),乘客对步行、公交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电车这几种接驳方式的选择比例基本接近;接驳距离稍远时(3~5 km),大部分乘客选择公交接驳,接着是出租车/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电车,然后是步行和电车,最后是私家车;接驳距离较远时(>5 km),乘客明显偏向选择公交车和出租车/网约车。

1.3 影响因素分析

为分析影响南宁市地铁乘客接驳方式选择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观测变量为接驳方式,控制变量为乘客性别、乘客年龄、接驳距离。使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

表5中,组间SSA为组间离差平方和,主要是由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造成的变差;组内SSE为组内离差平方和,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变差;总数SST为离差平方和,有SST=SSA+SSE。统计量F表示该控制变量对观测变量的影响程度;概率p值,即F的显著性,可以反映出该控制变量对观测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条件下,如果p>α,认为该控制变量对观测变量的影响不显著;如果p<α,认为该控制变量对观测变量的影响显著。显著性水平α一般取0.01或0.05。

表5 接驳方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

从表5可知,乘客性别、乘客年龄和接驳距离的概率p值分别为0.056、0.002和0.000。本文中显著性水平α取0.01,认为乘客性别对接驳方式无显著影响,而乘客年龄以及接驳距离对接驳方式有显著影响。

2 南宁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优化策略研究

2.1 步行接驳方式优化策略

调查显示,步行是45岁以上乘客以及<1 km接驳距离乘客的主要接驳方式,容易受接驳距离、乘客自身因素、天气情况和步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针对步行接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确保地铁站点周边人行道的宽度、过街设施的连续性和安全性,设置平滑坡道、无障碍通道、遮阳挡雨设施、消防安全设施,保证路面的平整连续、安全无障碍。

(2)做好地铁导向标识系统,使乘客快速有序地进出车站;对于客流较大的车站,如南宁地铁1号线朝阳广场站、会展中心站、广西大学站等车站,尤其应做好大客流疏散导向标识,避免乘客过度拥挤。

(3)优化步行接驳系统景观,增加绿植的覆盖面积,从观赏性和趣味性方面着手设计和布置景观,降低步行接驳乘客的疲劳程度。

2.2 公交车接驳方式优化策略

当接驳距离>1 km以上时,公交车是主要的接驳方式,公交运行路线、公交站点位置、发车间隔、公交首末班车与地铁首末列车的衔接情况、道路拥堵情况、乘车环境等因素,是影响乘客是否选择公交车接驳的主要因素。

针对公交车接驳,优化策略包括:(1)优化公交站点及运行线路,深入居民小区、办公区域,扩大公交线网覆盖面积,提升其可达性;(2)调整公交运行时刻,在早晚高峰时段提高公交发车频率,公交首末班车注意与途经地铁车站首末列车的衔接;(3)运用大数据、智慧交通技术,升级改造公交站系统,准确预报公交车辆行驶情况;(4)升级改造公交车辆硬件系统,从座椅的设计、空调安装等方面着手改善乘车条件;(5)加强对司机的驾驶技能培训,提高车辆运行的平稳性。通过上述途径,提高常规公交的服务水平并改善其运行环境,进一步提升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效率。

2.3 出租车/网约车接驳方式优化策略

出租车/网约车具有机动灵活、舒适便捷的特点,深受年龄在18~45岁、接驳距离>3 km的乘客青睐。出租车/网约车停靠点与地铁车站出入口的距离、接驳乘车费用、打车排队时间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其停车位置具有随意性,容易干扰其他车辆以及行人,对车站周围的交通带来较大压力。

针对出租车/网约车接驳,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1)合理设置临时落客点,如在地铁车站周边辅道或支路分散设置、与公交车站错开设置,并建立醒目标志;(2)政府相关部门可通过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补贴政策等,引导出租车/网约车在高峰时段前往地铁车站附近搭载乘客,缩短候车时间。

2.4 共享单车/电车接驳方式优化策略

共享单车/电车作为新兴的交通方式,具有绿色、便捷、便宜的出行特点,是中青年地铁乘客主要的接驳方式之一。但是其一度因为车辆投放不合理、质量较差、乱停乱放、影响其他交通和行人而饱受诟病,政府应通过有效的管理政策,充分发挥其“最后1 km”的优势。乘客是否选择共享单车/电车,受出行环境、天气情况、停车区域、投放数量等因素的影响。

针对共享单车/电车接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1)政府相关部门可完善地铁车站周围非机动车道的建设,确保非机动车道的有效宽度、安全性和连续性,避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相互干扰;(2)在地铁车站周边合理位置设置共享单车/电车停车区域,并在停车区域设置雨棚,根据地铁站的客流量科学投放车辆,避免无车可扫或过量堆积的现象;(3)共享交通运营公司加强对车辆的管理,及时维修故障车辆、整理乱停乱放车辆,以提升用户的骑行体验;(4)政府部门、共享交通运营公司和南宁轨道交通集团联合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将骑行里程换取积分抵消地铁乘车费用等方式,鼓励乘客使用共享单车/电车接驳。

2.5 电动车接驳方式优化策略

南宁市被称为“电动车上的城市”,根据南宁市交通运输局网站统计显示,平均每两个南宁市民就拥有一辆电动车。电动车作为南宁市居民中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当条件允许时,有部分乘客选择电动车作为接驳方式,同时受家庭电动车数量、停车区域及其管理水平、天气情况等因素影响。

针对电动车接驳,交通运输部门在规范管理电动车出行的基础上,可在地铁车站周围设电动车停车区域、设置雨棚和充电设备、配置看守人员,保证电动车安全和续航能力。通过上述措施引导乘客从电动车出行转移到地铁出行,降低路面交通压力,提高交通安全系数。

2.6 小汽车接驳方式优化策略

在调查中发现,当接驳距离>3 km时,小部分乘客选择小汽车接驳,起始站点分布在佛子岭站、石埠站等,具有接驳距离长、全出行距离长、经过城市中心或城市拥堵区域等出行特点。

针对小汽车接驳的优化措施包括:(1)在地铁线路规划阶段,在城市拥堵外围区域做好P+R停车场规划,尽量缩短停车场与地铁车站的衔接距离,或者考虑与地铁车站立体化建设,根据周围用地性质和预测客流量科学设置停车位数量;(2)P+R停车场一般服务于通勤客流,潮汐特征明显,政府可以实施基于时间段差异的停车费用优惠政策,降低小汽车接驳的费用成本。随着私人小汽车的激增,南宁市城区道路网逐渐趋于饱和,通过完善轨道交通车站的停车换乘体系,鼓励小汽车使用者换乘地铁出行,可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利于城市环保和节能。

3 结语

随着南宁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构建与各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的一体化交通体系,是提高乘客出行效率、扩大地铁的客流吸引范围、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有效措施。本文分析南宁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和优化措施,助力南宁市建设良好的地铁接驳系统。

猜你喜欢
电车南宁市网约
网约车平台责任条款的识别方法——基于解释进路的正当规制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Sam’s Family
网约车侵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网约车问题研究及对策
网约车安全性提高研究
关 公
最早的电车用马来牵引
辛苦的电车售票员
由电车引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