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基钻井液降黏剂的室内研究及评价

2023-01-18 03:37彭碧强谭枭麒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23年1期
关键词:黏剂胶质钻井液

彭碧强,范 劲,谭枭麒

(1.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井液技术服务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51;2.荆州市汉科新技术研究所,湖北 荆州 434000;3.湖北省油田化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 荆州 434000)

目前川渝地区页岩气钻井主要采用油基钻井液,具有井壁稳定性好、封堵性强、润滑优良等优点[1-2]。而川渝地区页岩地层压力系数普遍偏高,通常在2.0以上,为平衡地层压力,油基钻井液密度需在2.0 g·cm-3以上。由于油基钻井液配制成本高,为了降低综合开发成本,会对油基钻井液进行回收再利用[3-4]。由于钻进过程中的钻屑污染,油基钻井液中的固相含量通常超过40%,部分高密度油基钻井液老浆的固相含量超过50%[5],造成体系固液比急剧增大,固相颗粒间碰撞几率增大,宏观表现为油基钻井液黏度明显增大。因此,在钻井后期及新钻井老浆重复利用时,如何对油基钻井液的流变性进行调控,成为钻井施工作业的主要难题。通常采用新老浆混配的方式调控流变性,但是该操作会提高油基钻井液配制及维护成本,增大油基钻井液后处理难度[6]。鉴于此,在分析油基钻井液增稠原因的基础上,室内研制适合川渝地区油基钻井液的降黏剂,并使用泸X井现场油基泥浆对其进行性能评价,以满足钻井作业施工和调控需要。

1 油基钻井液增稠原因分析

通过文献调研及对现场钻井液的性能进行分析,发现油基钻井液后期增稠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固液比的改变。当油基钻井液固相含量由40%升至50%时,固液比由1∶1.5升至1∶1,上升比例为33%,分散相的增加及分散介质的减少叠加作用,使体系黏度增大。(2)固相润湿性的改变。重晶石及钻屑通常为水湿性表面,即在油基钻井液中分散时,固相颗粒表面会吸附一层水化膜,导致固相颗粒碰撞体积增加,在油基钻井液剪切时摩阻增大,宏观表现为油基钻井液黏度增大[7]。(3)胶质、沥青质含量的改变。目前,油基钻井液中的降滤失剂主要为沥青类降滤失剂,其中重质组分由于碳链较长、分子体积大,无法通过泥饼滤失进入地层而被截留在油基钻井液中,随着油基钻井液的重复利用,基液中的胶质、沥青质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基液黏度增大,体系黏度也随之增大[8]。

2 油基降黏剂的降黏机理

针对油基钻井液增稠原因,降低油基钻井液黏度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降低固相含量;(2)改变固相润湿性;(3)分解大分子胶质、沥青质,降低基液黏度。但降低固相含量主要通过现场固控设备清除无用的固相颗粒,油基降黏剂降黏主要侧重于后两者。

室内合成了降黏剂MOVRM,其分子结构具有酰胺类活性基团,可以吸附于固相颗粒表面,将固相颗粒的润湿性由水湿转变为油湿;同时,分子中包含长碳链基团,能够插入胶质、沥青质分子间,产生竞争吸附,使胶质、沥青质层片状结构的间距增大,在钻头水眼高剪切的作用下,打散结构,降低基液黏度。

3 降黏剂室内性能评价

3.1 泥浆性能测试

3.1.1 固相含量

对泸X井现场油基泥浆进行固相含量测试,测得泥浆水相体积4.5 mL、油相体积25 mL、泥浆密度1.974 g·cm-3、油相密度0.83 g·cm-3,计算得到油水比85∶15、平均固相密度3.54 g·cm-3、固相含量41%,其中低密度固相含量17.5%,即重晶石与低密度固相体积比约为6∶4,处于较高水平。

3.1.2 流变性能

对泸X井现场油基泥浆进行流变性能测试,并模拟现场使用情况,将泥浆加重至2.1 g·cm-3,不同密度下泥浆流变性能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密度下泥浆流变性能

由表1可知,将泥浆加重至2.1 g·cm-3后,其塑性黏度(PV)提高了近一倍,这会对现场作业时流变性调控带来不利影响。

3.2 降黏剂性能评价

由于泸X井现场油基泥浆初始性能较正常,使用加重至2.1 g·cm-3的泥浆进行性能评价。

3.2.1 对泥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在泥浆中加入不同量的降黏剂MOVRM,测试泥浆流变性能,热滚条件为100 ℃×16 h,测试温度为65 ℃,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降黏剂MOVRM加量对泥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降黏剂MOVRM加量为2%时,泥浆明显降黏,动切力(YP)降低率达到70%以上,且热滚后泥浆性能保持稳定。

3.2.2 对泥浆粒径分布的影响

为模拟降黏剂MOVRM对泥浆中胶质、沥青质胶团的影响,分别对2%降黏剂MOVRM加入前后泥浆的粒径分布进行测试,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加入2%降黏剂MOVRM后,D10由1.38 μm降至0.29 μm,D50由57.23 μm降至2.31 μm,泥浆中的大粒径胶团明显减小,D90由145.71 μm降至97.56 μm,说明MOVRM能够有效拆散泥浆中的胶质、沥青质胶团,降低泥浆黏度。

图1 降黏剂MOVRM加入前(a)后(b)泥浆粒径分布变化Fig.1 Change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mud before(a) and after(b) addition of viscosity reducer MOVRM

4 结论

在分析油基钻井液增稠原因的基础上,室内研制了一种酰胺类的油基钻井液降黏剂MOVRM,其通过吸附改变固相颗粒的润湿性,同时通过长直链插入胶质、沥青质层间,拆散胶质、沥青质结构,达到降黏效果。采用泸X井现场油基泥浆对降黏剂MOVRM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降黏剂MOVRM加量为2%时,动切力降低率达到70%以上,泥浆粒径D90由145.71 μm降至97.56 μm,降黏效果良好,能够满足现场流变性调控及密度调整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黏剂胶质钻井液
玉米酒精粕基木材胶黏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研究神经胶质细胞的新兴技术
人类星形胶质细胞和NG2胶质细胞的特性
原矿土钻井液室内评价与应用
树枝状聚合物在钻井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一种钻井液用高效抗磨润滑剂
来自法国的新型水基胶黏剂使用经验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蓖麻油基多元醇改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
GSK-3β活性与小胶质细胞TLR4受体在POCD发生中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