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化州:要“绿起来”,也要“富起来”

2023-01-19 00:03邓晖晖
环境 2022年12期
关键词:化州市化州塘村

邓晖晖

茂名化州,别名橘城,是名副其实的“绿水青山”生态之地。在化州大地上,浩浩汤汤的鉴江蜿蜒流淌而过,两岸景色保留着很多原始景观,生态湿地随处可见。山间田野中的茂密森林,青翠欲滴,引来无数候鸟栖息其中。行走在化州的山野之间,一年四季绿意盎然。

近年来,化州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找准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人文优势,形成以橘红产业为主,区域化发展罗非鱼、特色水果、生态旅游等产业的绿色生态布局,将绿水青山生态资源,高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活财富,实现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11月19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公布,茂名化州榜上有名,成为目前粤西地区唯一入选的县区。为何化州能荣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国字号”荣誉?让记者带大家一探究竟!

生态环境绘就城市底色

若是一路沿着高速公路驱车到化州,游客可以欣赏到赏心悦目的满山青绿。这些年来,化州生态环境的改善看得见。特别是绕城而过的罗江和鉴江,早已一改往日污浊模样,缓缓流淌的江水碧波荡漾,就是化州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印证。“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空闲时来河堤这里散步,看看江景……”市民庞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罗江、鉴江已经恢复了他小时候看到的模样,“在河提这里可以看到有人垂钓、唱歌、跳广场舞,我觉得这是环境变好后给市民带来的最大享受!”

近年来,化州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整治。实施水污染防治的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治计划,全力推进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水环境质量整体保持稳定。2022年1—10月,化州市江口门、罗江桥、鹤地水库等多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的水质状况均保持良好,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水标准。化州全市已完成管网建设75.7公里,通水75.7公里;镇级污水管网112.158公里,城区老旧管网改造完成5.4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由原来的约2.3万吨提升到约5.5万吨,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制镇全覆盖。

在过去5年中,化州持续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20座镇级水质净化厂全部建成运营。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642个。河长制、湖长制全面落实。完成禁养区养殖场、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4宗。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全面完成9个垃圾填埋场整治。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及空气质量达标。

化州能源生态园项目,是化州为生态环境改善做的最大努力。项目自2020年运行以来,持续为化州生态环境改善保驾护航。“我们这个项目选用了2台300吨的机械炉排炉、1台15兆瓦(MW)凝汽式高转速汽轮机和1台18兆瓦(MW)发电机组,同步建设有烟气净化、飞灰固化、炉渣处理、污水处理等辅助环保设施。”该项目总经理王友明告诉记者,项目每天可以处理700多吨垃圾并转化成电力输送互电网,“将各类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和自然化的环保处理,一开始很多村民都不理解这其中的意义,项目运行后,不仅助力各个乡村改善了人居环境,还帮助附近村民解决了就业增收的问题,他们也转变了态度,非常支持我们这个项目了。”

生态文明引领乡村振兴

沿着彩虹般的绿道,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伫立两旁,公园式的乡村人居环境令人心旷神怡,目之所及到处瓜果飘香……走进新安镇新塘村,这里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带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建成垃圾收集、雨污分流、污水治理、公共服务设施、村巷道硬底化、集中供水、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厕所革命”、村庄绿化美化等方面,大力改善了人居环境。新能源车充电桩、崭新变压器、智能灌溉……在新塘村乡村振兴电力智能示范台区,是该村在“双碳”背景下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具体实践,让村民过上了“低碳生活”。

“我们村的污水治理,分别采用‘调节池+一体化处理设备和‘提升泵井+厌氧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进行农田灌溉,能循环利用。”新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小玲表示,新塘村正在扎实推进“碳中和新乡村”建设,开展整村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工作,不久前还挂牌成立了智慧碳中和新乡村研究所,“屋顶分布式光伏能给村民带来不错的收益,下一步,我们村打算继续推广光伏这个产业,‘光伏+将为我们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绿色动能。”

新塘村以建设宜居美丽乡村为抓手,通过搭建“政府+企业+农户”的模式,发动村民退桉种果,规模种植青柚、柠檬等特色水果面积达1200亩,大力发展水果产业,盘活土地资源,恢复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美丽经济发展,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化州市政府决定,到2025年底,全市33个城市社区要基本建成绿色社区。积极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近年来,化州的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打造了像新塘村、高志塘村、湖艳村、蒲山村、文楼镇、李山村等一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目前,化州全市所有自然村全部完成了“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已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村道路面硬化、集中供水、人畜分离和家畜集中圈养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提升,并已全部开展“四小园”建设。全市村庄保洁覆盖面达98%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截至2022年,全市已新增碳汇林1.2万亩、生态林37.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7.4%,其中,文楼镇获评省级森林小镇;南盛街道平垌村委会新湖艳村、笪桥镇大沙田村委会高志塘村等9个自然村入选“化州市美丽乡村”,化州市还获得“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称号。

生态农业带动经济发展

广垦(茂名)热带农业公园,是化州以生态环境保护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背靠巍峨连绵的中火嶂,四周环绕水光潋滟的六竹水库,依山傍水的广垦(茂名)热带农业公园,集产业开发、生态护养、乡村旅游为一体。园内热带作物种类之多、品质之优,不仅在广东甚至在国内也是不多见的,成为化州将农业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旅游优势的范例之一。

化橘红是化州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化州以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方式转化。2021年,化州市成功申报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按照“一中心一核心区三基地”总体布局,规划6个镇、总面积128万亩,总投资2.43亿元,产业园区年产值29.95亿元。不仅推进了农业生态化,实施生态农业绿色发展,推广了“猪-沼-果”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推行了“园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五位一体”运行机制,带動农民从事化橘红产业,打造绿色发展的“化州样板”。在文旅产业上也出现了精品,建设化橘红康养产业小镇,规划中国化橘红之乡康养度假之旅线路,并入选广东省10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如今的化州,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一幅幅鱼翔浅底、水清岸绿、青山排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卷在化州大地徐徐展开,生态文明建设正在不断落到实处。未来的化州,将聚焦综合治理,全力守住绿色发展底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猜你喜欢
化州市化州塘村
橘红别买普通款了,化州橘红才是被官方认可的
橘红缘
化橘红药典标准的修改建议及其等级标准的建立
在灯塘村(外一首)
化州市老促会 不断完善市革命历史纪念馆管理工作
广东化州市橘红种植高产技术
化州老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强劲
戴 奕 艺 (化州市)
风景这边独好
——安顺旧州浪塘村掠影
化州那洪矿区水泥石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