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间舞蹈的艺术形态特征分析*

2023-01-20 11:57
大众文艺 2022年24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美感形式

张 华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一、客家民间舞蹈的发展

1.客家民间舞蹈的发展轨迹

客家民间舞蹈并非一种当代兴起的艺术形式,而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实际上,客家舞蹈主要是为了表达、宣泄心中情感,在情感迸发下,焕发出独有的艺术特色。客家舞蹈作品具有非常深厚、丰富的艺术魅力,主不断洗涤着欣赏者的思想,在感受艺术美感的同时,实现灵魂上的升华[1]。就客家舞蹈构成元素来看,在动作合计方面具有一定娱乐性特点,讲很多原生态元素保留下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间舞蹈。如,客家舞蹈中,律这一要素十分重要,要求舞者在舞蹈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律,神韵动作需要配合一定的韵律要求,跟着韵律做出不同的动作,以此来展现客家舞蹈独有的美感,属于正律。而舞者身体姿态和动作表现为反方向,则属于反律,旨在彰显客家舞蹈审美韵味。客家舞蹈是经过先辈不断完善而来,是几代人的积累,在长期传承和创新下,客家舞蹈的动作形式逐渐多样化发展,融合了更多的艺术元素,表现在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以及独特审美的艺术元素,对于客家舞蹈艺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如,花灯舞作为客家舞蹈的代表形式之一,来源于劳动人民日常生产实践,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表达自己内心喜悦情感的一种形式。赣南地区的石城县,客家舞蹈主要队形有一字形、走四方和半月形几种。其中一字形是为了展现劳动人民团结奋进的美好愿望;半月形则是模仿月亮,象征着花好月圆,月圆人更圆的寓意,但队形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依据情况不断变换,赋予了此种队形整体美感;走四方队形,主要舞者是男子,寓意着男子汉承担家庭重任的内涵,富有极强的男子汉气概。盾牌马灯舞中,主要有圆形花、品字花、葫芦花、五梅花、双圈花等不同队形图案,在舞蹈队形变化中,还会有灯光、舞蹈、歌唱配合,形式多样化,充分彰显出赣南灯会独有的艺术特色[2]。

2.客家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

客家民间舞蹈的诞生和发展,均是依托于独有的文化生态而来,如果缺少这一生态环境,那么舞蹈的形成则会缺失坚实可靠的基础。因此,就客家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地域性。客家属于汉族的支系之一,最初诞生于秦汉时期,由于当时战争频繁,时间长,很多中原地区百姓开始大量迁移到赣南地区,这些迁移的全体多掌握着较高的劳动生产技术,在迁移到赣南地区后同当地少数民族融合,汉族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融合下,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客家文化。

(2)传承性。客家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在长期发展中,不可避免受到外来文化成绩影响。因此,客家民间舞蹈可以划分为三种,一是日常劳动生产丰收中,人们用来庆祝丰收喜悦之情的舞蹈,在描绘等场所进行舞龙、舞狮和踩高跷等表演。二是结合客家人日常生活内容作为舞蹈创作素材,拉近了舞蹈和生活之间的距离,通过艺术形式来彰显生活之美,以及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因此,客家民间舞蹈艺术具有物质合格精神之美,其中跳花灯和采茶灯均属于此列[3]。三是基于舞蹈艺术进行宗族祭祀,宗族祭祀主要是人们情感寄托、传递愿望的形式,具有承载情感和表达情感的作用,其中跑马将军和闹春田舞蹈均属这一范畴。基于不同舞蹈类型彰显出客家民间舞蹈独特的艺术特色,并且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对客家民间舞蹈形式、内容等方面创新升级,增强客家民间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得以长久传承和发展。

二、客家民间舞蹈文化内涵、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

1.客家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

客家民间舞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挖掘其内涵,有助于挖掘和感受其美感,因此需要高度重视文化和审美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客家民间舞蹈的内涵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阐述:

(1)地域文化内涵。美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将客家民间舞蹈直观呈现在人们面前,有助于深层次感受到民间艺术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彰显地域和民族特色。地域环境对于客家民间舞蹈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客家民间舞蹈诞生和发展的地区特性,大山环绕,属于一个相较于封闭的环境,因此艺术发展会形成独有的表现形式,审美价值深刻。而且赣南地区特有劳动生产方式,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客家舞蹈内容和形式,当地作为我国重要茶叶生产地区,采茶是主要劳动生产形式,因此在日常劳动生产中,为了满足劳动者的休闲娱乐需求,随之诞生了相对应的舞蹈形式,而这一点也是客家民间舞蹈诞生的源泉之一。

(2)审美文化内涵。文化决定了审美,面对让你们不断增长的文化诉求,迫切地需要当地艺术回归现实,在此范畴加以创作和理解。独有的文化会影响审美理念形成,因此要高度中视艺术形态的文化性,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对于客家民间舞蹈发展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客家民间舞蹈创作中,重点关注舞蹈动作和形式艺术化处理,遵循情感元素、欣赏元素和随曲原则进行。

2.客家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

客家民间舞蹈有着相较于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内容,审美个体基于感知形象、语言和意境等方式来增强舞者艺术修养,因此需要审美主体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人生阅历和领悟能力,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审美效果。

(1)表演形式的综合性。从前文论述中了解到,客家民间舞蹈具有综合性特点,基于肢体、动作协调形成动作优美的舞蹈。采茶舞创作中,主要舞蹈动作是来源于人们日常劳动生产,通过上肢与下肢配合下动作实现。如,上肢动作中有采茶和采茶等动作,均需要上肢力量实现。下肢动作,要考虑到上下山,背负篓筐的姿态,因此舞蹈动作设计中主要是以下蹲动作为主。此类动作的融合加工,主要是依托于劳动生产形成,在具体表演中也要注重与队形、音乐和服饰等要素配合[4]。

(2)依附民宿的表演内涵。对于赣南地区,民俗表演活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舞蹈形成和发展。在民俗文化发展中,舞蹈占据重要地位,基于多样化的舞蹈表演形式,有助于带给民众精神层面上的愉悦,丰富舞蹈内涵,推动客家民间舞蹈创新发展。灯会作为赣南地区代表性的民俗表演形式之一,灯会舞蹈表演赋予了其独有的娱乐特质,大大增强了文化传承功能性。究其根本,灯会是文化传承载体,通过舞蹈形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载体功能。灯会上的舞蹈主要是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追求,以及宗教祭祀,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欣赏感知,有助于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情感体验。

(3)男性主导的表演主题。客家民间舞蹈表演中,男性为主,女性为辅。男性舞者以走为主,女性以摇为主,表现出客家民间舞蹈独有的律动感。客家民间舞蹈表演中,男舞者展现采茶舞艺术之美,半蹲姿势为主,幅度较大,因此不可避免增加表演难度性。而采茶舞矮子步的半蹲姿势对舞者体能要求较高,步伐较小,头前伸,手臂小幅度摆动,形成了反丑、诙谐的角色,带给民众深厚的情感体验[5]。

3.客家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

(1)人物角色、服饰和道具。客家民间舞蹈主要是以文化形式存在,在传承和发展中,同劳动者日常生产劳动联系密切,旨在激活和渗透情感元素,赋予客家民间舞蹈艺术别样的文化美感。赣南地区的劳动生产方式以采茶形式为主,结合休闲娱乐需求,形成与劳动生产相匹配的舞蹈动作。客家民间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元素逐渐增加,初期主要表现在道具和服饰等方面,满足受众对图案、色彩等需求,而采茶舞正是在这一需求下诞生。实际上,在当地民众严重弄个,舞蹈和劳动生产是密不可分的,个人情感方面,采茶舞市场广泛,受欢迎度较高,为了推动舞蹈创新发展,积极融入生活元素,增强舞蹈生活气息。道具使用方面,借助扇子表达情感,与动作和谐一致,可以起到较为理想的舞蹈表演效果。扇子道具使用范围广泛,无论是旦角还是丑角均采用扇子表现,扇子的重要性,等同于当地民众吃饭用的筷子。所以,在舞蹈设计中扇子的动作多样,同劳动生产协调配合[6]。如,采茶劳动环节,大蒲扇道具使用频率高,主要是来源于扇子为茶叶降温的动作。采茶劳动生产中,扇子主要是起到乘凉作用,但从艺术角度来看,可以采用精巧的折扇代替。客家民间舞蹈中的折扇十分精巧,配合不同动作使用折扇,可以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扇子动作有刀式挥扇、瓢式挥扇、绣花挥扇、打鞋底挥扇等,不同动作主体有所差异,所以扇子造型也不尽相同。如,女性舞者的挥扇动作,主要是采用双扇花,还有一种扇子道具为单扇花,道具应用具有适用性。扇子道具基本动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扇子扑倒在地,翻滚过程仿佛是西瓜状;双手举过头顶,扇子如同葵花状;快速挥扇,流水一般顺畅。

(2)唱念带舞是舞蹈基本形式。一是选择恰如其分的情感表达方式,有助于增强客家民间舞蹈活力和生命力。客家民间舞蹈之所以具有极强的艺术特色,情感的迸发和表达尤为重要,在客家民间舞蹈表演过程中,要充分掌握情感基调,将个体情感融入其中,便于展现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声音。对于欣赏者而言,感受到的并非简单的客家民间舞蹈曲调、歌词,而是通过客家民间舞蹈去挖掘、感悟内在的情感元素,焕发情感共鸣,获得深层次的审美感受。二是情感表达有助于保障客家民间舞蹈良好状态[7]。情感表达是否充分,是评价客家民间舞蹈艺术表现效果的主要评价标准之一,舞蹈欣赏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实际上,受众评价没有客观标准,是遵循基本审美观点和审美享受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对此,客家民间舞蹈要深层次挖掘共性情感元素,促进情感充分表达为客家民间舞蹈发展奠定基础。三是情感表达有助于增强客家民间舞蹈艺术感染力。以情动人,是指舞蹈表演者自身情感表现和受众情感共鸣。客家民间舞蹈表演过程中,与受众情感交互,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主要是得益于情感表达展现。

(3)舞蹈基本动律。在客家民间舞蹈发展中,男矮女高、男走女摇是舞蹈基本动律。男女演员所处空间维度不同,男演员是一纬空间,女演员是二维空间。男演员通过采茶动作来表演,并且需要背茶叶下山,所以动作形态是屈膝为主;女演员则是上山采茶。采茶舞中矮子步是一种特色的动作,步伐是矮步、高步等,对于演员表演功底要求较高,长时间屈膝同时,也要保证步伐轻盈、灵活。

三、客家民间舞蹈的艺术形态特征分析

1.客家民间舞蹈艺术美感

(1)舞蹈形态与动作美感。由于客家民间舞蹈的韵律适用范围广,初期是表现在诗词歌赋中,而在客家民间舞蹈中应用主要是为了表达舞蹈丰富与情趣,与人物形象之间密切联系。客家民间舞蹈的人物性格、情感和主题思想,多是通过动作展现,因此要求人物形象具有深厚的内涵、韵味,与舞蹈动作配合下展现独有的韵律感,带给受众丰富的审美体验。如,采茶舞《小摘茶》舞蹈作品中,开始黑衣男子牢牢控制两个女子,表明恶势力强大,对于善的胁迫。女子在做翻、转、平躺与后仰等动作时,充分彰显线条美感,有助于调动受众审美情绪。在善恶斗争中,表达女子的烦闷、忧郁情感,无助、空洞的语言,以及无力的动作充分彰显女子的无助。这时客家舞蹈响起,营造悲伤、气量的氛围,舞蹈动作强度和幅度较小,无形中彰显客家舞蹈韵律美感。

(2)形神兼备美感。客家民间舞蹈的艺术魅力展现,离不开客家舞蹈神韵元素展现。实际上,客家民间舞蹈独有的神韵赋予了其独特的存在价值。神的载体是形,在神的支撑下才为领导赋予灵魂。所以,在客家民间舞蹈艺术红,神韵元素是客家舞蹈独有的审美特质,在拧、收、曲、放等动作中展现艺术魅力。在神的支撑下,动作元素一气呵成,更具活力和激情,有助于生动展现舞者内心情感世界。另外,客家民间舞蹈在动作演绎中,重点关注身体姿态差异,展现舞蹈特色。如,舞蹈身体姿态造型变化中,有屈膝蹲身和半屈膝姿势,而这一点正是从人们劳动生产实践中得来,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客家民间舞蹈生活劳动美感[8]。

(3)刚与柔动态美感。客家民间舞蹈有很多冲、沉、提、仰、靠、跳、移等高难度技巧动作,彰显刚与柔动态美感。如,《一片羽毛》舞蹈表演中,移动是通过跳来表现,跳则包括旋转跳、四位跳以及倒地跳几种形式,来源于不同类型的舞蹈。

2.客家民间舞蹈的艺术形态特征

(1)气韵、韵律性。客家民间舞蹈的艺术形态特征鲜明,有无气韵,直接影响到艺术魅力展现。气韵在客家民间舞蹈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创作和表演中,如果失去了气韵,舞蹈也失去了灵魂,艺术价值也将大大下降。气韵可以同舞蹈动作、音乐等要素协调配合展现作用,如,同声音协调运作中,具有感染力加强的韵律感,带给受众视听审美感受和心灵冲击[9]。

(2)直观、形象相。客家民间舞蹈来源于日常劳动生产,采茶、摘茶成为舞蹈编排主要素材。将采茶、摘茶动作融入舞蹈创作中,拉近艺术表演和实际生活的距离,通过艺术形式来反映实际生活,赋予客家民间舞蹈更加直观、形象的特点。如,客家舞蹈有鲤鱼腰、老虎头、双手峨眉月等特色体态动作,具有独特的舞蹈神韵。

结论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客家民间舞蹈艺术形态特征和审美特征分析研究,有助于挖掘客家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吸引更多人关注和认可,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10]。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美感形式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几何映射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