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3-01-20 11:57孙全玲梁祥莹
大众文艺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计算机考核

汪 淼 孙全玲 梁祥莹

(安徽建筑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一、引言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0年5月,教育部又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的建设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强调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二是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三是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四是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五是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激励机制。

理工科在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工科教育,我国目前进行的科技强国、自主创新,都需要高新技术来支撑,也需要大量技术型人才,所以从高等教育角度来说,理工科理所应当地撑起技术的天花板,引导科技的进步,但实际上,研究工业的是工科,突破工业的是理科,指导工业则是政治[1]。

二、理工科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我校计算机专业为例,院系在培养计划方面既要符合教育部对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要求,也要关注到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学生毕业面对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压力使得他们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更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实践应用能力,这样在踏入社会的时候才更加具备竞争力。同时,在国际竞争中,在新技术的比拼上,还应具有大国情怀,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如果能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这恰恰是课程思政的目的。

但,计算机类工科课程教育在思政实践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认识上的偏差。比如,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现在作为每个学校理工科大一新生开设的必修科目,本质上是在教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理工科学生专业课任务较重,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容易偏向于课程本身的知识点学习,高校也开设了各类思政课程,都习惯地把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只放在思政课的教学大纲中,而忽视了穿插在专业课中育人的可能。

2.教学方法上的误区。课程思政是一种育人的手段,大多数专业课教师更擅长教授专业知识,对于思政,觉得无从下手,如果强行加入传统的思政内容,既达不到思政老师的深度,又会跟自己专业知识脱节,同时也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很显然达不到有效的育人效果。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理工类和思政类的专业差异。不能一味地将课程思政流于形式,孤立于专业课之外,要在课程内容上相结合。

3.教育供求上的不对等。现在的理工科大一新生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比以前的学生了解的更早。有不少孩子很小就接触到计算机,更有不少学生在高中甚至更低年级就学习过编程类的课程,但也有学生到了大一才真正接触到计算机语言,这就造成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对学生既有的知识结构以及教育资源的内在关联把握不够充分。用同样的教学资源教学,对有些已有基础的大学生,就会影响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将教学面向学生的需求,但一味地迎合学生的需求,又会忽视教育自身必须具备的引导性。同样会影响教育效果。

4.评价体系上的不全面。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是人才培养。理工类课程的基本教学评价方法都集中在对专业知识本身的评测。这样就导致了几个问题:一是过于机械,我们评测的形式都集中在实验、考试、作业等几个方面的结合上,几乎都是专业知识的考核,体现不出来课程思政的效果。二是过于单一,评测结构只以成绩是否合格为目标,却忽视了学生团结合作等品质上的考核。三是考核时段较为短浅,一个人品格的塑造是长期的,我们总是将课程思政的考核停留在本学期课程结束之时,忽视了思政教学对学生品格的深远影响[2]。

三、针对计算机专业思政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是培养健全的人,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健全,更是人格、能力、责任感的健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当居首位。因此,课程思政建设应坚持如下几个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课程思政要做到能引导学生全面真实地了解社会、行业、专业的发展过程,既要总结目前取得的伟大成就,又要直面现实中的不足以及困难之处。就计算机行业来说,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3]。作为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大一新生来说,有必要对自己的行业有所了解,这是思政课程引入的切入点。

2.思政融入大纲的原则。在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中,根据专业知识点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及范例,尤其是典型范例的融入,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更容易理解。这种潜移默化的融入可以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突出特色专业的原则。比如:每个学校都有突出的特色研究领域,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找到这些特色领域的结合点,加以融合。比如:扎根本校、本省的特色专业,做针对性的研究和应用。既可以发展特长,又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专业案例。

4.评价反馈原则。不再拘泥于单一的期末考核,而是通过各种形式,如:开研讨会、调查问卷、反馈用人单位的意见等手段,建立一个长期动态考核系统,更有效的评价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四、具体实施方案

本文以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为例,针对这类课程的特点,给出了比较具体的实施方案。

1.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几乎所有理工科学生大学入学第一学期就要学习,其特点是,逻辑性较强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类课程是计算机类课程体系甚至是整个理工类课程体系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培养计划中具有启后的作用,后续专业课程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网络程序设计等。本类课程除了涉及程序语言的基本知识,还涉及程序设计的基本逻辑和算法。同时,这类课程对刚入大学校门,计算机知识零基础的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并且课程本身枯燥,学生也较容易失去兴趣,要想在这类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不仅要坚持专业性质不变,还要挖掘本学科涉及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报国理念等。

以我校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本类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与计算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在工作中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所以,大纲需要从知识、素质、能力和德育等方面进行描述。每一章节加入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及德育目标。比如:在学习语言特点的时候,由于计算机语言逻辑思维必须严密,所以素质目标就要求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提升自己。而学习程序设计技术,今后在工作中涉及软件开发,从需求分析到运行维护的整个过程的帷幄都是能力素质的体现。同时,做项目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团体合作的过程,对学生团队意识的考核以及工作态度也是德育目标之一。

我国有不少值得自豪的民族企业,比如:科大讯飞、华为,其语音识别技术和操作系统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引入大纲,作为案例穿插在教学任务中。教学中可以总结中国科技如何一步一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学生克服某些狭隘的理解。

最后,在实验环节也融入必要的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编程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做好一份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将其作为思政教学的指南。

2.线上线下教学资料的多元融合

根据课程特色,在线上线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素材。线上教学资源包含录制多媒体视频课程,录制的内容不仅包含课程内容,还可以融入最新的科技信息,比如:量子通讯、集成电路、物联网、机器人技术等介绍的视频。让同学们对本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新技术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线下教学也可融入相关的教学素材,通过图表的形式,让大家知道我国在信息、导航、能源、先进制造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以人工智能、万物互联、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已成为新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这些技术都是离不开程序设计的,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无形中把相关的思政元素穿插在知识点中,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4]。

3.专业知识与实践的多元融合

将实践和教学知识点完美融合,现在每年国家和省内都举办形式多样的大学生赛事,就是希望能把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创新。在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人工智能大赛以及各类大学生创新等项目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我院为例,电信学院目前拥有4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对各专业学生打通,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通过考核加入,在这些创新实验室中,学院提供硬件及软件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他们在各类比赛中如果能获得优异成绩,学校会给予奖金和学分奖励,同时还可以申请相关的专利产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大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不仅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了拓展、应用。还可以加强其爱国意识、知识产权意识。正确引导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使其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责任感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而这些比知识本身更可贵[5]。

4.教学时间的多元融合

仅仅在课堂的时间内学习这些专业知识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选择有思政教育意义的热点时事,设计相关的讨论题,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些可以团队合作的开放式课题,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还丰富了教学方法。比如:从2020年新冠疫情的开始,我们无论是学习模式还是生活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依赖于网络、大数据信息的共享。以此为例,让学生设计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模拟疫情期间的社会各部门管理方法,甚至可以对于政策的疏漏之处加以更合理的改进。通过参与设计,让学生更有社会责任感和包容心[6]。

5.教学方法的多元融合

学习计算机语言其实也很像人类学习自然语言,要学会单词、语法、句型及应用场合。我们可以模拟自然语言课程的方法,教授、讨论、自学、翻转、答疑、多元融合,针对某些课程内容,适当把教学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把知识点用微课、慕课的形式展示,其目的都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即使以后走上社会也具备自学能力[7]。

6.评价方式的多元融合

为了考查各个教学环节的效果,保证教学质量,课程成绩采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同时,不仅考核专业知识,还要考核思政教学的效果[8]。过程考核中加入思政相关的附加题,比如:在现阶段动荡的世界格局下,假想一下如何应对国外势力对某些系统的制裁,如何设计程序,使得算法的健壮性和可移植性更强,更能应对硬件和系统的变化。对思政课程的效果考核,可以从长、中、短三个时间节点开展考核工作:从短期来看,直接在学期结束时进行评价;从中期来看,在毕业时,将短期评价与学生毕业时所具有的专业能力相结合进行中期评价;从长期来看,将短、中期评价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事业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相结合,可以制定毕业三年、五年期学生毕业工作、进修情况反馈调查报告,形成长期评价,分析思政教学实施效果[9]。

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体现在育人实效上,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并不能从单一的分数上直接体现出来,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影响深远悠长,执行起来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大到培养计划、课程大纲,小到教学任务、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来配合执行。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是指导方案,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是具体实施,把指导方针、内容、结构、模式相结合,可以形成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新模式。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计算机考核
计算机操作系统
内部考核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