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育人视域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3-01-20 11:57
大众文艺 2022年24期
关键词:挑战育人心理

夏 青

(江苏开放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19)

就当前时代发展而言,中国已经进入创新经济发展阶段,该阶段显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步伐高度统一,创新创业自然成为该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进而将中国全面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需求,国家也为此提供了极为理想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全面培养也成为最基本的目标和任务。就当前而言,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普遍有着较高的热情,并且在创新创业方面也有诸多新的想法,随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也相继出现。但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引导与服务方面却是较为薄弱的一环,这不仅会导致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无法正视其存在的问题、压力、风险,更会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无法保持较高的成功率。针对于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出较为完善的心理培育体系无疑是关键中的关键。

一、心理育人概述

自2018年起,教育部出台关于《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明确指出心理育人工作应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要求必须做到“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针对于此,全面加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心理育人的作用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心理学领域中,也明确指出人的品质在人的发展道路中作为极其重要的核心条件,其作用更是能够改变人的命运。为此,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作为指导,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有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全面促进高校大学生增强心理素质,让其潜在的心理优势得到充分激发,从而让其人格发展和实惠适应能力得到显著增强[1]。

二、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时的心理状态分析

(一)存在情绪化的心理状态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创新创业无疑能够为大学生带来更多新的机遇,同时创新创业道路中珍贵经历更是对大学生心理的一种磨砺。就以往的劳动教育而言,高校学生通常在毕业之后都会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打工者”也成为广大高校学生职场的角色定位。伴随时代和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道路中,对成功的渴望自然成为其最根本的心理表现,同时也会伴随一定的非理性冲动存在。在此心理作用之下,必然会造成大学生产生情绪上的波动。而这种情绪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助大学生面对压力作出抉择,同时也会导致大学生在面对问题之时变得敏感和焦虑。除此之外,由于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初始阶段中,知识和经验的有限性更是会让其产生无所畏惧的心理,该心理作用之下更是会让其内心充满安全感[2]。

(二)意志力薄弱

高校大学生做出创新创业的决定则意味着要面对诸多未知风险和挑战,其原因则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知识与技能通常都是以重复的形式来完成,但是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需要面对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样的学习习惯显然不能与之相适合,所以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挑战。另外,虽然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意识到未来必将面对这一挑战,所以为了规避这一挑战会选择具有技术性的工作,认为这些工作会具有极高的稳定性。而针对已经选择创新创业方向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并不具备进行自我评估风险与挑战的能力,这样就会导致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会将自己所遇到的风险、问题、压力最大程度夸大。所以,在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择过程中,还会以保守的思维选择经营成本较小,并且较为稳定的创业模式,这无疑难以让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切实做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而这无疑也是高校大学生承受挫败和意外心理不够强大的具体表现,也是大学生未来发展局限性的根本体现。

(三)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调适

在高校大学生选择创新创业发展道路,并且在初创期会表现出极强的行动力,同时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达到预期目标,通常会表现出较为突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承受能力,更会在一定程度上超额完成预定任务,但是在初创期之后这种心理和行动能力会逐渐消失。在创新创业的全过程中,必然会有各种问题、压力、挑战出现,如果不能有效进行心理调适,让其心理和身体上的承受能力得以持续,显然不仅会导致大学生创业心理问题的产生,更会直接导致创新创业项目走向失败。

三、心理育人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一)坚持心理育人与创新创业的融合

针对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大一学生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要将引导其正确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作为主要任务,既可以通过专家讲坛的方式开展,又可以通过案例说明的方式来进行,唤起其内心投身创新创业的欲望,并对其正确形成创业动机和创造力方面提供强大的引导力。

针对大二和大三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在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方面已经拥有一定基础,所以在该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应放在技能、能力、素养全面发展之上。其中,既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道路中的学习能力全面培养,又要强调人际交往、语言交流、项目计划制定等技能的培养与深化,同时还要针对学生抗压、应对、自我调整等心理素质加以全面培养,从而让大学生能够充分知晓创新创业道路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条件、能力条件、心理条件,为成功开启并保持可持续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理想教育平台[3]。

针对大四学生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要将全面深化专项能力和心理韧性作为主要的任务,要以实地观摩和实践指导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和教育实践活动,让高校大学生能够真实接触到创新创业一线岗位工作人员正在面对的问题、压力、挑战,了解他们在实践中如何化解问题、分解压力、战胜挑战的方法,进而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紧张情绪和焦急心理得到积极改变的同时,创新创业技能与能力由此也得到全面提升,最终实现正确选择创新创业项目和时机,并能制定出创新创业具体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为其创新创业实现最终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

从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否走向成功的基本因素分析,行为层面的因素往往只是一方面,心理层面的因素影响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其原因在于创新创业活动中,人们通常都是无法面对和战胜某些问题或压力,因此导致没有勇气继续创新创业活动。针对于此,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深化落实的过程中,要将大学生理解和认知创新创业时的心理特点加以全面掌握,通过极为有效的方式为之提供心理疏导,让其能够以从容的心态去面对各种挑战,并形成坚定的创新创业信念。这无疑是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增强大学生自信心和意志力的有力途径,更是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的直观表现。

在此期间,增设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机构显然是最为理想的选择,如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拓展中心、团体心理辅导中心等。这些机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的内容既可以涵盖决策心理领域,又可以囊括抗压和抗挫折心理方面,通过心理测评、调试、辅导、干预等手段,帮助在校大学生能够全面提升创新创业决策能力、抗压和抗挫折能力、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最终成就其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

(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构筑心理支持系统

从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心理支持层面出发,打造出全面支持系统显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该系统应包裹三个层级:第一层:为保障层。主要根据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所作出的具体规定,在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实践活动、心理预防和干预活动、心理咨询与服务活动方面不断加以完善,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正确的教育、引导、干预、服务条件,确保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创新创业的追求与渴望,敢于迎接创新创业发展之路所遇到的各种挑战[4]。

第二层:则为实践层。主要任务在于制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引导、干预、服务实践方案,以及心理预警机制。其间,要深度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阶段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以及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必经阶段必然会经历波折与挑战,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心理干预机制和心理辅导措施,以此有效确保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和未来发展阶段始终保持高度的心理健康。

第三层:则为优化调整层。其间必须借助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帮助,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情况,以政府相关政策和社会发展大趋势为主导,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心理支持体系中的具体细节不断加以优化,确保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实践活动、心理预防和干预活动、心理咨询与服务活动实施方案的细节作出有针对性调整,从而激励高校大学生充分准备创新创业全过程的必要条件,同时在迈向创新创业阶段后能够从容应对各项问题、压力、挑战,从而在创新创业各阶段不断收获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四)结合职业生涯课程创建心理教育体系

在以往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相关课程更加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让广大在校大学生能够基本了解什么是创新创业,投身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活动的宗旨是什么,而未能从实践层面指导学生剖析为什么创新创业和怎样创新创业,进而也很难从实际层面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正确意识和正确观念,这显然导致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并不具备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条件。

针对于此,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要将实践育人作为重中之重,结合在校大学生的关于创新创业的普遍认知,以及具体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养成教育,帮助大学生能够在心理层面正确认知创新创业活动必然会要面对的问题、压力、挑战,以及如何以良好的心理去面对和战胜这些问题、压力、挑战。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同时更能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上得到弥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仅关注大学生知识和技能层面的发展,更关注其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最终形成创新创业心理教育体系[5]。

(五)家校社联合构建创业扶持体系

从社会层面出发,政府和各行各业显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撑条件,以及资源保障条件,但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关注度方面还要予以进一步加强,与大学生家庭和学校之间始终保持密切沟通,让有助于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期间心理发展的条件变得更加充分。

期间,政府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硬件、软件资源以及资金层面的投入力度,继续增加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全面开展的补贴性政策,让大学生能够感受到当前创新创业政策性环境的持续改善,正确树立其创新创业的自信心,这也是初步优化大学生发展心理的有利条件。

在社会层面,企业、团体、组织、个人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场地、设施、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条件,并且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之中,派遣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人员深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具有典型性的成功案例,引导高校在校大学生正确面对创新创业道路中的每一个挑战,传授其正确调节内心压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学校层面,要为高校在校大学生营造极为理想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实践教育活动之余为之提供创新创业技能挑战和“线上”“线下”心理咨询平台,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和心理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其走向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在家庭层面,高校要与在校大学生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并通过新媒体将国家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以及全社会和学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支持条件推送给在校大学生家长,引导其能够意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出路,从而先帮助广大学生家长建立信心,并在此基础上为之提供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和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心理疏导的方法,帮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各个阶段都能以从容不迫的心态去面对。

结语

以上,本文从心理育人概述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时的心理状态,并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心理育人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策略。高校应通过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发挥“三全育人”优势,提高心理教育质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前提和保障,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力和效果。

猜你喜欢
挑战育人心理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第52Q 迈向新挑战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