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评价 助推幼儿“工匠精神”的培育
——以苏州某幼儿园为例

2023-01-20 13:10吴晓燕金梅芳
幸福家庭 2022年13期
关键词:编织刺绣工匠精神

■文/吴晓燕 金梅芳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幼儿园要将培育幼儿的“工匠精神”作为课程目标,以多元评价,以促进幼儿“工匠精神”的培养,为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幼儿“工匠精神”培育价值

“工匠精神”是一种文化精神财富,包含尊师重道的敬畏精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知行合一、循序渐进的变革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在全社会崇尚“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高度重视。因此“工匠精神”不唯工人所独有,也不是个别行业的职业追求,而是所有劳动者的行为追求。培养富有“工匠精神”的创造性人才极其重要。“工匠精神”代表着技艺提升和精神气质升华,专注、传承、创新、卓越,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其中兴趣、专注、坚持、反思、创造等品质与“工匠精神”的内涵、核心要素是一致的。因此,“工匠精神”本身就可以成为一项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幼儿时期“工匠精神”的培育既有理论价值也有实践意义,地域和家庭文化对幼儿“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积极影响。如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地处太湖之滨,太湖民俗文化中浸润着“工匠精神”,特别是民间手工艺编织、雕刻、刺绣,尤以“匠心”“巧思”“巧手”著称,因此,幼儿园依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将幼儿“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园本课程目标,融入“爱”和“学习品质”的培养,通过“创意编织”“匠心雕刻”“绣花世界”等太湖之滨特有的活动,让幼儿感受编织、雕刻、刺绣等民间手工艺,传承“工匠精神”。

二、以评价促幼儿“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重视合力,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培育幼儿“工匠精神”的园本课程实施中,教师、幼儿、家长以及园所其他工作人员,都是课程的参与者,都对课程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幼儿的发展评价不再局限于教师,需要课程参与者共同参与评价,需要更客观、更全面地收集有关幼儿发展的动态信息。同时,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编织、雕刻、刺绣等民间手工艺活动的开展,需要家长、幼儿和“匠人”大师们共同参与和评价。因此,在培养幼儿“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多元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评价尤为重要,其中,教师、家长和幼儿分别在评价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1.教师:评价中的引领者。在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工匠精神”培育的课程愿景、课程目标等有深入的理解和清晰的概念,能有力地保证课程落地实施。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动态发展过程,了解幼儿各领域能力的发展水平,能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理解他们的行为并支持他们进一步的创作和探究,因此,教师是不可或缺的评价主角之一。比如,在编织活动中,幼儿想尝试编织色彩间隔有规律的网袋,教师则鼓励幼儿探究丝线排列规律和网袋色彩规律之间的关系,师幼的共同参与加深了教师对幼儿发展的了解、拓展了幼儿的学习,使得课程评价更加科学、更有依据。

2.家长:评价中的重要伙伴。家长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能力发展情况,同时能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同步培育幼儿指向“工匠精神”的能力和品质。比如,通过与家长沟通,教师能了解到幼儿在家时也喜欢跟奶奶一起刺绣,并不只是在幼儿园偶尔做刺绣,以此来评价幼儿对刺绣是否有较长久的兴趣。同时,部分幼儿家长对园本课程中的编织、雕刻、刺绣等手工艺活动较为熟悉,对“工匠精神”有自己的理解,能细致地观察到幼儿在相关活动中展现出的能力、技巧和学习品质。比如,擅长刺绣的家长会根据幼儿穿针、打结的情况来评价幼儿的耐心、专注力;喜欢编织的家长在亲子编织蔺草荷包时,会关注幼儿的穿编技巧;喜欢雕刻的家长会根据幼儿玩油泥、橡皮泥的情况来评价幼儿对搓、揉、刻、雕等技能的掌握情况。家长可以帮助教师收集到更多指向“匠心精神”培育的幼儿发展信息, 让教师更客观地了解幼儿的发展差异,从而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指导。

3.幼儿:评价中的小主人。幼儿的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良好的自我评价能让幼儿获得自信,学会反思,并能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在刺绣活动中,教师问大班幼儿琪琪:“你喜欢你的作品吗?”琪琪指着自己的刺绣作品说:“我很喜欢我的作品,我还想看着视频,学习新的针法。”根据幼儿的自我评价,教师应及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又如,在编织活动中,教师问乐乐:“你是怎么打结的?”乐乐边示范边对教师说:“这是我学会的第二种打结方法,我觉得会打结很厉害。”从幼儿的自我评价可以看出,幼儿能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如语言、动作、图画表征等。教师要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心灵感受,让幼儿充分表达,自我评价,进行充分自我认知。

(二)关注发展,评价内容多维化

在幼儿发展评价的过程中,幼儿园要以幼儿发展为目标,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多维化。幼儿园要根据“匠心精神”这一价值取向,梳理出“亲自然”“爱生活”“乐探究”“能合作”等关键指标,立足于五大领域,对幼儿身体、认知、能力、情感等进行全面评价,以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当观察评价成为教师的日常习惯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是教师观察评价的内容。在具体能力评价中,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动手能力、创造力、间接兴趣等多项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工匠文化精神的意义和价值。评价内容的多维度,使幼儿“匠心精神”培育的信息收集更加全面客观,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尊重鼓励,评价标准多角度

在编织、雕刻、刺绣等手工艺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观察每名幼儿的表现,积极肯定和赞赏幼儿的创作和探索,多角度对幼儿进行评价,多关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情绪、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等内容,并允许幼儿“试错”,为幼儿提供反复尝试和调整的机会,肯定幼儿的“精益”精神。比如,在“绣绣我的幼儿园”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是否投入、专注,有没有坚持完成自己的作品,遇到打结或剪线头、穿针等有难度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完成作品后是否感到愉悦或有成就感,等等。此外,教师要引导幼儿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多角度地评价幼儿,让幼儿在看到自己长处或不足时,能潜移默化地向同伴学习。多角度评价正是通过“不拘一格”的“工匠精神”,鼓励幼儿“工匠”式的探索和反思。

(四)聚焦观察,评价方法多样化

1.鼓励思考的日常评价。在日常活动中,教师鼓励性的评价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当幼儿主动照顾植物时、认真创作完一幅作品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幼儿,激发幼儿继续创作、深入探索的兴趣,在鼓励中引发幼儿思考,让评价更具启发价值。比如,当幼儿在刺绣时尝试了几次打结都没有成功,教师则可以及时启发幼儿思考:“你已经知道将绳子尾巴绕一下了,试试怎样从小圈里把绳子抽出来吧。”鼓励式、启发式的方式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潜能,这对于“匠心精神”培养中“乐探究”“敢创新”“能合作”等目标的达成具有推动作用。

2.凸显真实的档案评价。成长档案是反映幼儿成长变化的载体。基于观察,凸显幼儿真实生活的成长档案能助力幼儿“工匠精神”的培养。幼儿的成长档案应收集幼儿的作品和照片、教师的评价分析、幼儿的自我评价、家长的即时反馈评价等。同时,幼儿的成长档案也为教师把握幼儿发展 进程、寻找培养幼儿“工匠精神”的契机提供了依据。比如,通过成长档案的照片记录、教师的评价和幼儿的自我评价,教师看到了幼儿的翻花绳技能的发展变化情况,从不会翻最简单的“五角星”到会翻有一定难度的“花瓶”“螃蟹”等,看到了幼儿对翻花绳的兴趣和获得的成就感。教师可以抓住契机鼓励幼儿探究更有难度的新花样,通过观看视频、示范引导等方式支持幼儿的学习探究,培养幼儿“乐探究”的学习品质。档案评价能让幼儿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挖掘自己的潜能,让教师能根据幼儿成长的实际需求提供个别支持,以促进幼儿“工匠精神”的培育。

3.聚焦观察的检核表评价。在幼儿发展评价过程中,教师经常会使用检核表,最常用的就是通过记录日期、对照相应指标打钩的方式来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这种方式简单明了,操作性强,但是这样的检核表只能看到结果,并不能看到幼儿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应立足自然状态下的观察,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在检核表中白描式地记录幼儿游戏中的一些关键词,并附上幼儿的活动照片。基于观察记录的检核表能让教师清晰地看到幼儿的具体发展情况和个体差异,从而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种精神指引,能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无形的力量。“工匠精神”的精神和品质正是当前幼儿教育所需要的。幼儿“工匠精神”的培育方向是明确的,以幼儿发展为目标,贴合社会需求和幼儿成长规律;路径是清晰的,以评价促发展,通过多元主体、多维内容、多种方法、因人而异的多元评价促进幼儿“工匠精神”的培育。幼儿园践行指向“工匠精神”培育的多元评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真正实现“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

猜你喜欢
编织刺绣工匠精神
体验编织的乐趣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刺绣新生
快乐是用来编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