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反思

2023-01-20 17:22
活力 2022年22期
关键词:现代性资本主义现代化

张 瑜

(中央戏剧学院,北京 102209)

一、现代化与现代性的逻辑关系

告别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是所有国家都要经历的过程。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现代社会发源于西欧,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在思想上的洗礼,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工业革命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经过现代化进入现代社会。相比之下,“现代化”一词的广泛运用时间要晚得多,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在学术领域被广泛使用。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中概括了学术界对“现代化”的含义,将其分为四类:第一,落后国家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过程;第二,工业化;第三,自然科学革命后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第四,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化的过程中,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观念都会发生变化,“现代化是一个包罗宏富、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很难一言以蔽之”。现代化的定义,需要另一个概念,那就是现代性。

现代化是现代性的动态过程,现代性是现代化的本质规定性。现代性体现现代社会的特征,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代性发源于西方理性主义,原则是主体性。在进入现代社会后,人的主体性才真正得到彰显,“它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可以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征讨的远征”。现代性本身就代表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代表着与传统社会的“断裂”,现代性的内涵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理解。

第一,现代性本身代表着“当下性”。“现代性”一词本身就是现在、当下的意思。不同于“现代化”,现代性一词的出现要早得多,马泰·卡林内斯库在《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分析了现代性的概念的起源,认为现代性一词起源于中世纪。现代性的出现本身就体现出明显的时间意识,可以看出现代性是转瞬即逝、变化不止的,“16世纪,现代性就是文艺复兴。17世纪,它是理性。到18世纪,它是启蒙。再到19世纪,现代性是工业革命。可是到了20世纪,它倒过来变成了对工业革命的反思”。自从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发生剧烈变化,而且在不断变化中,现代性的内涵不断变化,这是由现代性本身的“当下性”决定的。

现代性还代表着进步意识,说明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是有规律的。传统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说明人类社会更加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尤其是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现代化”的过程,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无法避免。告别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融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第二,在经济与社会领域,现代性代表的是进入现代社会后社会的组织模式。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社会进入高度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制度逐渐完善。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现代社会中成熟的类型,有着完善的制度体系。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科层制的形成与发展,甚至如今的信息化的过程,都是现代社会制度模式的体现。制度性的维度是现代性重要的内容,现代性的制度模式通过现代化进行实践,并通过全球化进行传播,“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17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不同程度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现代社会完善的制度,体现了现代性的精神。

第三,在文化与美学领域,美学的现代性是对社会制度的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马泰·卡林内斯库在《现代性的五福面孔》中将现代性分为资产阶级的现代性和作为美学概念的现代性。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是对社会进步的赞美、对理性主义的崇拜,相信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进步。美学的现代性是跟资产阶级的现代性唱反调,自波德莱尔开始就体现出对资产阶级的批判。美学的现代性不是对于现代社会的赞美,而是对于现代社会的批判。

二、现代化与现代性的辩证思考

由此可见看出,现代化是动态的、具体的过程,而现代性是现代化的本质规定性,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特征。由于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要素的形成与发展不是同时完成的,比如英国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方面的转变迅速完成,但是其民主化的过程要滞后,工人阶级的普选权是经过宪章运动后逐渐争取到的。所以,现代化过程中,前现代性与现代性会并存,产生时空交错的现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性逐渐取代前现代性。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要在分析具体国家的发展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是在具体地、历史地分析了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之上,得出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且历史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的正确性。但是具体到每个国家,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其发展脉络不一定按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各个国家在具体发展的过程中,国情不同。马克思认识到每个国家发展的特殊性,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对俄国学者米海洛夫斯基的批判中指出:“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马克思对于发展的特殊性有着深刻的认识,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进行了具体的考察,提出了东方社会理论,并且提出“卡夫丁峡谷”设想,探讨了如何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弊端,尤其是避免对劳动人民的压榨,从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同时,社会的发展还受到诸如政治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恩格斯在晚年书信中就提出生产力对于社会发展起到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而政治制度、文化等因素同样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

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社会基础。现代社会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旧世界,现代化的浪潮席卷了每个国家。而在现代化的具体过程中,存在着时空交错的现象,前现代性与现代性的交错,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交错,我国则是现代性与前现代性的交错。现代社会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基础的之上,那么前现代社会则是传统社会,更多地建立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之上,后现代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发达阶段之后产生的,代表着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思,尤其是信息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

我国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状况并存,这是由中国的国情与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决定的。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与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社会还存在着大量前现代性的因素。同时,我国现代化的过程并没有完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甚至可以比肩发达国家,但是在人民素质、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却远远落后,现代性不足的问题日渐凸显。中国的发达地区,其繁荣程度已经比肩发达国家,同时也产生了发达国家的问题,后现代性因素也逐渐产生。所以,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时空交错的现象十分明显,问题也十分突出。

三、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何以可能

目前,我国呈现出现代性、前现代性、后现代性并存的情况,表明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过程,其中涉及许多的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转变。现代化的进程涉及多个方面,因此现代化过程中,本身就不可能多个方面全面完成,很多国家都是集中力量先完成一个方面,其他方面再逐步跟进,逐步完善,尤其是后发型国家,更为明显。

第一,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要面临现代性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问题。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数千年不间断的文化传统,这是世界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如何促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的融合,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融入世界,告别传统社会的过程是被动,对于中国来说,现代性代表着西方国家的制度、文化等因素,是外来的东西。如何让现代性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就变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现代性是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现代性中的理性、民主、自由、平等的产生,与现代生产密不可分;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农耕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李泽厚先生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对“仁”的内涵做了具体的分析:“构成这个思维模式和仁学结构的四因素分别是(一)血缘基础,(二)心理原则,(三)人道主义,(四)个体人格。”儒家以“仁”为基础,逐渐形成一套理论。儒家思想的某些内容,也确实与现代社会发展是不符的。现代社会强调人的主体性,强调个人权利,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则是重视义务而忽视权利,这明显与现代社会的观念有冲突。因此,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不是西方的现代性文化可以取代的,现代性要真正在中国扎根,就不能不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也有有利于融合现代性的因素,那就是李泽厚先生总结的“实用理性”,即重视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去进行抽象思辨,这种实用理性的精神,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吸收一切外来的思想为我所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且被先进的中国人接受,也不能不说没有这种实用理性的影响。

第二,物质方面的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发展脱节。某种程度上,现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与资本主义社会等同,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现代社会”“现代生产方式”等概念,马克思所讲的现代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国由于近代历史与独特国情,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所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殊之处。马克思虽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但是肯定了资本主义在解放发展生产力方面的作用,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巨大社会财富,为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中国近代由于没有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所以在中国推行现代化的初期,更多地集中在经济方面,尤其中国是后发现代性国家,面临着如何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力量进行现代化的问题。邓小平提出的“四个现代化”也更多的是从经济方面去论述。

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解放,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现代性的构建上则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要想进一步推动现代化水平,就需要现代性的作用。原发现代性国家,现代性的构建是自然形成的,典型是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等国家,现代性是自然形成的,因此不存在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对于后发现代性国家,现代性是外来的,因此需要调整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后发现代性国家现代性的构建需要国家进行推进,

第三,由于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并存造成的矛盾凸显。首先,前现代性与现代性的矛盾仍然存在。传统文化中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部分仍旧存在,需要对其进行改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性中理性、自由、民主、权利意识等在社会中没有完全普及,尤其是理性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其次,现代性本身的矛盾。现代性本身具有二重性,其本身有代表文明与进步的一面,同时也有带来风险的一面。现代性所带来的矛盾与风险,现代性的二重性,在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例如:在经济层面,现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虽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贫富分化,这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最为明显;在政治层面,资本主义打破了封建社会的束缚,政治民主化不断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长期以来无产阶级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在文化层面,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发展,破除了宗教对于人的束缚,开启了世俗化的过程,但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人的信仰危机,以及虚无主义的盛行,尼采提出“上帝死了”的命题就是资本主义信仰危机的表现。随着全球化和工业的发展,在将工业文明扩展到全球的同时,环境污染也越发严重。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平,但是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诸如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由于发展水平较高,产生了一些后现代性问题,由于后现代主义产生于对于现代性的反思之中,因此与现代性有矛盾之处。

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并存,使得矛盾错综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西方发达国家在处理社会转型的矛盾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例如:资本主义兴起的早期,主要就是反对封建统治,告别传统,进入现代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西方国家在经历了充分的发展,积累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才开始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来保障社会的公平。而中国在解决这些矛盾的同时,还要面临发展的问题,这就让问题变得十分的复杂,增加了中国现代化的复杂性。

中国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并存的现状,增加了现代化的复杂性,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现代性不足,而后现代性因素尽管在中国存在,但只在发达地区出现。现代化过程中最为主要的问题,还是前现代性中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因素,促进现代性的发展。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现代化过程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产生这种问题,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物质上的现代化进程迅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实现现代性的消化。从现代性本身来看,其包括了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很多要素,比如:经济方面有经济理性、时间观念、契约精神等观念;政治方面包括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文化方面对于理性的尊崇,对于人的主体性的尊崇。从历史发展上来看,现代性又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其内容也发生变化。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和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肯定是不同的。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几十年走过了西方几百年的过程,西方国家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对矛盾进行消化,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迅速,因此时间有限,无法对各种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的矛盾进行充分消化。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对于前现代性,尤其是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现代化的部分,要坚决摒弃。进入现代社会,就意味着与传统社会有所不同,必然要摒弃前现代社会中遗留的不合时宜的东西。要坚决摒弃的部分有以下两类:第一类是与现代科学相违背的因素,中国的传统文化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其中有些不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因素,应当坚决摒弃;第二类是与现代社会运行基础相违背的东西,现代社会强调维护个人权利,是个人本位的,而在传统文化中,尤其儒家的“仁”与“礼”是在血缘基础之上产生的,这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矛盾。以上两类是传统文化中需要摒弃的部分。同时,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存在一定的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因素,还有一些具有原始民主的成分,这些契合现代社会的内容应当保留。

第二。对于现代性,应当不断推动现代性的建设。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许多问题,本质都是现代性不足的问题。前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存在矛盾,而后现代性与现代性之间也存在矛盾,主要的矛盾还是前现代性与现代性的矛盾,只有解决了这一矛盾,才能真正推动现代化。中国现代性的构建,是要重新构建出一套新的价值体系,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形成新的“中国现代性”,而不是西方现代性的复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对中国现代性的构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超越。

第三,对于社会中的后现代性因素,首先,要明确后现代性的存在只是部分,并不构成主流。其次,后现代性产于与对于现代性的反思之中,因此后现代主义中诸如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等内容,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结 语

现代化与现代性的概念密不可分,现代性体现在社会制度模式、文化与美学、个人心理态度等多个方面,现代化是现代性的动态过程。现代化代表着社会进步的理念,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故事主线”。但是由于每个国家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有其特殊性,现代化过程中,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等各要素的发展也是不同步的,这就造成现代化过程中的时空交错现象。具体到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中国走向现代性过程的复杂性,呈现出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并存的情况,而主要问题是现代性不足,也就是理性不足的问题。要解决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并存的问题,就需要形成合理的“中国现代性”,主要解决前现代性与现代性的矛盾问题。

猜你喜欢
现代性资本主义现代化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也谈现当代诗词“入史” 及所谓“现代性”问题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