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视域下张家口民间音乐传承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2023-01-20 18:35孙建海张媛霞李泽芬
戏剧之家 2022年36期
关键词:张家口遗传民间

孙建海,张媛霞,李泽芬

(1.张家口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2.康保文学艺术联合会 河北 张家口 076650)

张家口历史悠久,是北方文化的交融地之一,在此产生了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展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张家口产生和保留下来的各类民间音乐艺术形式,通过多年的发掘和整理,先后进入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晋冀蒙地区广大群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极高的认可度。张家口地区的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当地传统文化的代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代人的职责,培养非遗传承人是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保护。张家口民间音乐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非遗传承人,使其持久发展下去显得尤为重要。2005 年,国家明确提出非遗工作的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这为地方的非遗文化发展提供了指导,指明了方向,张家口地区也积极展开以保护、传承为主的民间音乐抢救工作,其中,传承人才的培养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一、张家口民间音乐非遗传承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民间文艺家郑一民指出:“老艺人,是非遗文化产生、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掌握非遗文化的精髓。因而,保护他们就保护了非遗文化,促进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延续,才能落实非遗保护与传承。”显然,对于非遗文化而言,培养源源不断的传承人,才能为非遗文化发展注入动力。近年来,张家口地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才。尤其是在民间音乐的传承人培养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政策、经济、精力、经验、市场运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民间音乐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还面临许多的问题。

第一,民间音乐非遗传承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现象。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根基在民间,民间音乐依赖于乡土文化,因而传承人大多来自文化尚不发达的农村地区。这些传承人的专业能力突出,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很多民间音乐传承人已值暮年,一旦这些老艺人离世,很多珍贵的民间音乐形式面临着消失的问题。而年轻人对民间音乐的兴趣不高,认知不够,很难像老一辈人热爱民间音乐那样纯粹,能够投入全部的精力去研习民间音乐的精髓。著名非遗保护专家田青曾提出,在非遗文化保护过程中,要关爱和保护传承人。首先要让非遗传承人有饭吃,其次能够传承他的技艺。当前,张家口民间音乐传承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在非遗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给民间音乐传承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能够在不影响他们生计的情况下,使他们这些人更专注地进行非遗的守护。众所周知,张家口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年轻人绝大多数迫于生计背井离乡,没有机会,也没有时间学习父辈们掌握的民间音乐文化精髓。或者更多的是受当前快餐文化的影响,年轻人对文化审美的需求点不一样,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度不高,不愿参加民间音乐的表演,导致区域内民间音乐传承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大部分艺人面临经济来源困难、家庭生计困顿、年老无力的艰难状况,极大地影响了传承人的积极性,这成为民间音乐传承人断代的主要根源。

第二,对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了解,难以从文化保护视角全面地认识民间音乐。尽管地方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思想认知却相对滞后。事实上,张家口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规范、可行的非遗人才培养模式。这主要体现在没有制定传承人培养方案,以及工作落实不到实践中等。虽然有些地方文化部门结合本地民间音乐传承现状,制定了一些简单的民间音乐传承计划,但是缺乏理论和实践支持,难以在现实中实施。究其原因,还是认识不够,对文化遗产缺少应有的文化认知和传承意识,这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另外,民间音乐传承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质量不高。虽然近年来张家口地区也将一些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条件。但由于文化部门自身的各种条件限制,很难持续地展开民间音乐传承人的全面培训工作。对传承人过于强调“技艺性”,忽视了理论文化根基,也使传承人的文化传承意识不强,影响了民间音乐传承人才的整体质量。

二、张家口民间音乐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为了确保张家口区域内民间音乐非遗传承代不乏人,薪火相传,当前急需进行的工作就是研究制定合理的民间音乐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方案,采取有效的培养策略,打造专业基础扎实、文化水平较高、文化传承意识较强的传承人才队伍。结合张家口地区当前民间音乐传承人的培养现状,以及非遗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需求,在后续的非遗人才培养中,要充分发挥以下几种模式的融合优势。

第一,延续“师徒传承”模式。在张家口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师徒传承”是最传统和最常见的人才培养方式。这种传承方式优点是复制性强,民间音乐的基本文化内涵不易流失,有利于保留民间音乐的文化精髓。因而,在区域性音乐文化传承中,张家口地区的民间音乐传承人培养依然要延续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抛弃这种传统育人方式。文化部门应充分重视“师徒传承”传承方式在民间音乐人才培养方面产生的重要作用,在注重民间音乐传承人才时代要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传承人的特殊性,保障民间音乐人才代代相传。此外,文化部门要为民间音乐传承人建立档案,将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列入人才培养计划之中。加大政府培养传承人的力度和资金投入,进一步解决民间音乐传承人的生活困难,使他们生活无忧、心中无愁,全身心地投入民间音乐的传承工作中。

第二,加强各类文化团体对民间音乐传承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活跃在晋冀蒙交汇地带的张家口地区民间文化演艺团体,除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之外,也为张家口民间音乐艺术续写着辉煌。他们出于职业演艺发展的需要,将民间音乐表演技巧传授给团里的成员,促进了音乐文化传播。社会团体职业型传承人培养模式在张家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积极鼓励这种传承人才的培养模式,充分调动演艺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于传承需要,也要为他们的演出活动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以尚义县的民间音乐传承人培养工作为例,该县积极鼓励民间文化演艺团体进行传承人才培养。民间艺人吕峰在政府的支持下,办起一所二人台艺术学校,累计培养张家口周边及内蒙古、山西等地的学员近百名,扩大了民间音乐传承人群。为保护地方剧种,挖掘、整理二人台,其带领传承人一直坚守在冀蒙晋交界、乌大张文化广电演出和非遗传承的基层一线。吕峰和民间文化演艺团的艺人们带着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尚义二人台”登上中央电视台,参加《星光大道》《非常6+1》《神州大舞台》等节目的演出,展现了地方非遗的艺术魅力。2018 年以来,他将二人台等地方戏曲、曲艺种类带入快手平台,群众通过民间艺人诙谐有趣的表演形式,对二人台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助学济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孝亲敬老、移风易俗等内容的演绎,民间艺人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传播,发挥了非遗传承人的积极作用。

第三,协同地方高校探索民间音乐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张家口区域内聚集了多所高校,这也为民间音乐非遗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如,北方学院、张家口学院不乏一部分熟知当地民间音乐、民间戏剧的专家教授,他们理论实践能力兼具,应充分利用好高校这个有利的平台,对非遗表演艺术传承人才进行全面的培养。文化部门要积极扶持高校,培养既有相当理论水平又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非遗表演艺术传承人。高校可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班,聘请非遗传承人进校授课,培养张家口民间音乐传承人,打造文化层次较高的民间音乐传承人才体系,以此推动张家口民间音乐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的良性发展。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结合张家口民间音乐的文化特色,设置口梆子、东路二人台、霸王鞭等专业,对传承人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培养。此外,学校可以把民间音乐传承人请进学校,采取联合培养的模式,实现传承人的专业性培养。高校的加入进一步拓宽了民间音乐传承人才的培养渠道,必将使张家口民间音乐非遗项目余脉涓涓,经久不衰。

第四,倡导张家口地区的群众参与到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之中,担负起非遗文化传承的重任。民间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活态性”,它扎根在民间土壤之中,得到良性传承也不能脱离群众的力量。其实,传统音乐艺术之所以能流传下来,除了民间艺人的内部传承,广大群众的文化传承也相当重要。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加入民间文化传承中,成为非遗传承人才,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政府要尝试将非遗音乐戏曲、舞蹈等融入社区文化建设当中,激发群众的传承活力。如,东路二人台唱段在坝上几乎老幼皆会,以此得以生生不息。因此,积极倡导群众进行民间音乐传承,从群众中挖掘非遗传承人,也是保护和传承张家口非遗民间音乐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结论

总体而言,社会逐渐走向高度现代化,依赖于传统文化土壤的民间音乐文化正面临关键的发展期,如何适应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强大的人才传承进行持续的文化发展,是张家口地区民间音乐非遗文化传承应重点思考的问题。多年来,张家口地区对民间音乐传承人才进行大力培养,努力将传统传承模式和现代传承模式相结合,助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我们也呼吁各界携手共进,共同提出民间音乐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好办法,为张家口地区民间音乐传承人才体系构建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张家口遗传民间
非遗传承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高人隐藏在民间
加大张家口草原生态建设支持力度
高人隐藏在民间
行走在张家口的热土上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