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手风琴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的研究

2023-01-20 18:35嘉依娜热合木霍加
戏剧之家 2022年36期
关键词:手风琴表现力演奏者

嘉依娜·热合木霍加

(新疆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音乐是意识形态的产物,音乐创作的灵感往往来自人的情感起伏。创作者的喜怒哀乐影响着音乐作品的基调。开心时所作之曲多轻快愉悦,发怒时所作之曲多激越嘶吼,哀伤时所作之曲多低沉哀怨。要想真正演奏好一支曲子,就要深入理解作曲人在作曲时的情感诉求,并使自己融入那样的情感氛围。因此,分析情感因素在手风琴演奏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具有实际意义。

一、手风琴演奏中情感因素的地位及作用

(一)有助于演奏者深入了解音乐作品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包含着独特的情感元素,每一个作曲家都有不同的创作风格。莫扎特的乐曲轻快雅致,贝多芬的乐曲大气磅礴,肖邦的乐曲浪漫柔情,李斯特的乐曲激情澎湃,各有一番风味。不变的音符,却能组合出万千种截然不同的曲风,各有所长,各有千秋,音乐的魅力便在于此。音乐是千变万化的,音乐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往往决定着音乐作品的基调,而音乐创作者的成长历程、生活境况、以及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都会影响音乐作品的曲调、风格。国家危亡之时所创作的音乐多慷慨激昂,使人听之振奋,热血沸腾,幡然醒悟,保家卫国;国家昌盛,世事太平之时所作之曲多歌颂和平,使人珍惜和平,热爱生活。此外,音乐作品的风格也与作曲者的性格、经历等息息相关。因此,要想深入理解一首音乐作品,就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创作者的生平事迹,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熟知创作者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其创作音乐作品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等。通过积累这些背景知识,反复聆听音乐作品,体会创作者在其中融入的情感因素,将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二)有助于演奏者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

在学习手风琴演奏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节奏、节拍、演奏速度等的把握是关键,也是难点所在。弹奏者经常会出现节奏错乱、漏拍抢拍、演奏速度过快或过慢等问题。例如,在乐曲节奏较快的部分,容易出现越弹越快的情况,而节奏较慢的部分,又会越弹越慢,跟不上节奏。尤其是在大型场合,在紧张的气氛下,演奏者更容易在节奏上出现速度快、抢拍等问题,这也是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事实上,用心去体会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在演奏时为自己营造那样的情感氛围,使自己沉浸在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中,将会帮助演奏者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节拍等。情感愉悦的音乐节拍多轻快,抒情温暖的音乐节拍多舒缓,而节奏快节拍紧凑的音乐多用来表现狂放自由的情感。我们在学习演奏手风琴时,应当深入研究作品的内涵,分析其情感基调,想象自己身临其境,将自己置身于曲子所要营造的气氛中,带着感情去演奏,体会节奏、节拍等怎样与情感贴合,并将感情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弹奏者对音乐作品的把握程度。

(三)有助于演奏者提升表现力

高超的演奏技巧能够提升手风琴的表现力,但是技术水平的提升通常需要演奏者不断熟练弹奏指法、换位等技巧,长时间的积累、练习才能有突破,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当演奏者已经具有了很高的技术水平时,就更难在这方面有提高了。但是,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的认知则可以使所有学习者获得很大的提升。不论是新学者还是已经掌握了很好的演奏技巧的人都应当注重对情感元素的辨识和体会,并运用于演奏过程中,这能使初学者改变一味强调技术练习的错误想法,也能对演奏技术水平高的人提升演奏表现力起到积极作用。

二、高校手风琴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音乐产生于人类的社会活动,是情感的产物。手风琴音色优美,感染力强,深受大众的喜爱。手风琴演奏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出现了一大批技术水平高、专业的演奏者。各大高校的艺术学院也开设了手风琴的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手风琴表演也在各大晚会、文艺演出上呈现。这些都使得手风琴演奏艺术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不断深入。但是,仔细观察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就会发现,我国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手风琴课程教授时,对弹奏技巧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了对学生情感领悟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美国一位著名的手风琴家曾经说过,“中国演员演奏技巧很好,手指灵活,但是突出的弱点是不懂手风琴的风格。”他指出,“技术能力与手风琴表现力要平衡发展”。

高校学生拥有较好的文化知识积累,理应能够更好更快地把握音乐的情感内涵。他们是未来我国手风琴事业的接班人,他们对待手风琴演奏的观点和态度决定着我国手风琴事业发展的方向。我国手风琴演奏能否改变技术与情感,技巧与表现力重视程度不一致、发展畸形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手风琴演奏中情感因素的重视程度。因此,高校手风琴教育理应率先反思课程设置,努力使高校学生对情感因素在演奏中的地位予以重视,不断提高我国手风琴演奏者的表现力。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对学生情感感知能力的培养力度,关注学生的演奏表现能力,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提高演奏技能。情感与技能并重,甚至更重视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探索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元素,体会不同情感下,音律、节奏等的变化规律,感受通过音乐表达情感的方式。对于每一个音乐作品,甚至是一小段简单的曲调,都要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音乐画面想象力,通过画面想象更容易抓住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进而将情感带入欣赏及演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这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演绎水平有帮助,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创作的方法和思路。

三、高校手风琴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的途径

上文已经阐述了情感因素在手风琴演奏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也表明了在高校手风琴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的必要性。那么高校应该从哪几方面出发,采用哪些途径来实现在教学中加入情感因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教师要主动增强自己的情感感知能力

要在手风琴演奏课程中融入情感因素,老师对情感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十分重要。高校教师应当主动参加有关音乐情感鉴赏类的进修,多积累有关音乐创作的背景知识,多品味和欣赏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在进行科研活动时,也应当关注情感因素,把握情感因素对提升音乐作品表现力的重要作用,分析情感对音乐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情感因素提出建议。

(二)增加情感感知相关课程,重视学生感受

观察现阶段高校手风琴课程设置,我们会发现,课程绝大部分围绕手风琴弹奏技术、技巧的提升而展开,有关情感因素识别和情感感知能力培养的课程也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的重视程度不足,不会过多关注学生的理解,这无疑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失去了情感教育的本真。

首先,高校应当改革课程体系,改变技术与情感课程分配严重失衡的现状。例如,高校可以开设音乐作品背景知识课程、音乐作品情感感受等相关课程。在背景知识课程中,师生采用相互学习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和老师一起,收集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及音乐创作者的相关事迹。在音乐作品情感感受的课程中则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去领会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当然最好是选用已经了解过背景知识的曲目。对同一首音乐作品,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了解的背景知识和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画面想象能力,抒发自己关于这部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感情的看法,并鼓励学生与老师交流想法。音乐作品的情感基调可能是一定的,但听者的感受却各有不同,脑子里呈现的画面也是各异的。通过彼此的分享交流,促进学生打开思路,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力和创作能力。

其次,高校应当转变原有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当注重学生的感受。情感是注重体验的,需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并敢于与别人分享。音乐作品的情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受聆听者的阅历、心境等的影响,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有自己的认识,这是其具备音乐鉴赏能力的表现。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音乐鉴赏力,并引导其更深入地品味音乐作品。

(三)采用归类学习对比学习的方法

在高校手风琴教育中融入情感因素可以采用归类学习和对比学习的方法。仔细研究便会发现同一历史时期、同一地域或者同一创作者创作的音乐作品,在感情基调上往往有一些共通性。这是因为它们是在相同的社会环境,相似的文化氛围下创作出来的。在培养学生情感感知能力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将这些具有共通性的作品放到一起来学习,寻找它们的相似性和不同。比如,同样是表达抗敌救国的音乐作品,中西方作曲家分别是怎样表现的?他们的表现方式有什么不同?是否体现了不同地域下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等的不同?同样是一个地域的音乐作品,又是怎样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感的?同样是一个作曲家的作品,在表达喜、怒、哀、乐等不同情感时会采用怎样的节奏、节拍来表现?

通过这种归类和对比的学习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相同的感情有哪些不同的处理方式,提高他们的情感敏感度和音乐表现力,使学生更快地掌握音乐的情感语言,这种理解能力对于他们的手风琴演奏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引导学生在演奏中融入情感因素

在关注提升学生音乐情感感知能力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手风琴的演奏中去。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有了自己的理解后,在演奏手风琴时就要为自己设定与音乐的情感相吻合的场景,使自己融入那样的场景中,将情感加入手风琴演奏中。在加入情感因素后,对音乐的演奏就会少了机械的记忆和模拟,会变得更有乐趣。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心境和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创作一些曲子,让学生在这种创作的过程中体会用音乐来表现自己情感的成就感,也能够增进他们对手风琴弹奏中情感内涵的理解。

(五)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有些学生无论从弹奏技术还是感情的把握来看都有很好的表现,但是,在参加学业考试或者晚会表演时,由于心中重视结果,加之有老师评分和众多观众,紧张的心理会让他们无法为自己创建出与所演奏作品相符的意境,也没有办法进入状态,影响演奏的节奏,使得演奏表现力大大下降。这源于他们心理素质较差。心理素质也是影响手风琴演奏表现力的一个因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可以经常举办一些同系学生之间的演奏交流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多上台展示、独立演奏的机会,让他们习惯舞台演奏的氛围。在这样的活动中,在压力之下,他们会加紧练习,在手风琴的演奏表现力上会有较大的突破,提升演奏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学习别人处理得比自己好的地方;同时,让他们适应舞台表演,对于提升其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语

我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存在重视技术、忽视情感的问题。其实情感元素在手风琴演奏中具有与技术并驾齐驱的地位,它对于提升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把握程度,提高演奏者表现力都起着积极作用。我国高校应当重视在手风琴教学中加入情感因素,改变课程设置结构,变革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鼓励他们对音乐作品产生自己的认知,鼓励他们在手风琴演奏时融入感情因素,并激励他们创作出能够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品,逐渐改变我国手风琴事业发展一味看重技术的现状,为手风琴演奏赋予情感,使之灵活生动,不断提升其表现力。

猜你喜欢
手风琴表现力演奏者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十五)手风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