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语文与德育教学的融合

2023-01-20 18:51张瑞娟
读写算(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德育语文

张瑞娟

(华亭市东华镇学区,甘肃 华亭 744100)

近几年,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环境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然而,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德育教育缺乏重视,使得德育教学的开展具有较大阻力。在素质教育与义务教育并行的阶段,实现语文学科教育与德育教学的融合不仅是加强学科建设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塑造其品德修养的必由之路。

一、德育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

小学语文中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对促进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德育教育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必要在学校教育中不断地完善,以提高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内容涵盖了普遍性、广泛性且优质化的道德教育,是一种值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深入挖掘、运用的理论材料。同时,语文教学本身又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在关系,从而使语文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达到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道德素质全面提升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深化农村小学语文道德教育,其意义在于:

(一)德育教育的融入有利于转变农村地区应试教育现状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多年影响,学生的学业负担日益沉重,学生在学业上往往要把注意力放在考试的重点内容上,既没有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又没有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正因为如此,目前正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新课程教育改革,既是解决传统的教育弊端,又是促进学校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种积极的实践。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有着显著的优越性,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对学生品德的重视大于对成绩的重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充分显现出来学生个性,发挥个人潜能。教师将德育教学融入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化。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将会形成基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遇到现实问题时能够全面地观察事物的特点,并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把道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既能获得一定的专业语文知识,又能培养个人道德修养,使“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更加易于实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可以使学校、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处理应试教育的弊端,从而促进三方的共同进步,高质量发展。

(二)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融入有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我国的整体教育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根本上讲,学校抛弃了应试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立德树人”成为学校教育的根本理念。这既是时代教育快速蓬勃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语文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门基础型科目,其道德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促进学生在学习方面养成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品质,还会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文明礼貌、尊老爱幼,这也为学生整体素质能力的提升及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得以贯彻,综合素质全面开花的教育目标得以全面实现。基于这一观点,德育教学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要把它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相结合。语文这门学科蕴含着巨大的教育哲理,因此,找到两者融合的切入口,实现语文学习与德育培养的紧密结合,既能拓宽德育途径,又能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为学校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供可靠保障。与此同时,通过更全面的德育教育与语文知识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主动性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促进了他们的道德素质提高,不但在学习上更加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而且在社会上也会不断地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它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

(三)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融入有利于不断丰富小学德育教育的手段

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环境不佳是造成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低、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根本原因。从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来看,多数农村中小学并未把德育工作作为主要内容,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但由于内容枯燥、缺乏实例,学生很难将德育课程的内容融入生活,因此,这也就导致其“立德树人”的总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要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必须不断拓宽德育途径,以使其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就农村小学而言,教育者要学会自己把德育教育的有关内容从思想道德课的框架中抽离出来,实现德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运用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实现德育的多方位、广覆盖。小学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大量的德育资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承担起学生德育的重要责任,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之中实现德育的恰当融入,使语文教学在保证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还可以增进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是一个人成材的基础。借助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融入,使学校德育开展实现全方位、立体化,为学生树立良好品德及未来发展打下雄厚基础。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融合策略

(一)在语文基础教学内容中融合德育教育

人文素养的养成是开展德育教学的基础,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文学习的认识,还可以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闲暇之余,要不断学习,夯实自己的知识基础,以丰富的文学内容滋润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按照小学语文的基本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从各个内容和环节出发,把德育内容与课文基础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人文素质。比如,在进行汉字基本的读、写练习中,要增强学生对汉语这门语言的热爱,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的内在美,加强爱国教育,深化人文教育。在识字写字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汉字的形体美及其蕴涵的艺术魅力,使他们能够主动观察并研究汉字结构,在教师的引导下联想到汉字的形体与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融合到一起,使识字、写字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解汉字结构的基础上真正体会并领悟到其蕴含的道德修养。教师可以开展汉字专题,把意义相近的汉字组合在一起,并将团结互助、友爱谦让的品质与汉字形体结构相融合。比如,在学习“众”这一个汉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观察“众”这一汉字的组成特点,然后通过课件的形式让他们了解汉字的组成,让他们在练习册上模仿和对比。当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就“众”的结构特征提出问题,把“三人成众”的思想告诉学生,让他们了解到,只有下面的两个“人”相互团结,才能让上边的那个“人”更稳固,通过“众”的结构内涵,让他们了解团结的力量,让他们知道,组成这个词的每个部分,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思想动态,并在合适时候给予适当地启发,使他们从大局出发,学生之间要形成团结互助的友爱精神。根据这一个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找一找类似的汉字,并尝试借助汉字结构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牢牢地记住汉字的写法,而且还可以通过这种特殊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从而促进班级的凝聚力,促进同学之间的友情的发展。

(二)在课内文章学习或课外阅读中实现德育教育的融入

文章阅读是一种很常见、很广泛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为他们准备各类实用的图书,创造一个宁静的阅读环境。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水平,教师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科学、人文类的读物,通过科学人文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感情,把自己代入到文章的人物中去,从而更好地体会到作品包含的美感和思想内涵。特别是那些经典之作,其中包含着高深的思想,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文学素材,而且也会受到古代先贤良好品格的影响,有利于其德育的培育。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读书方面一定会有针对性地挑选出高质量的图书,使自己可以在阅读中获得内在的道德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形象与日常生活大多是紧密相连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本,深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及作者要传达的感情,在身临其境感受文章主旨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作品传达出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地启发和影响学生,使他们不仅理解到其中包含的文学艺术,更要让他们体会到思想道德哲理。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做好德育的课堂融入工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剖析课文的具体内容,找到实施道德教育的切入点。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的教学中,学生们常常在阅读课文之前就已经听说了有关的故事,因而对阅读的兴趣不大,所以借此实施德育难以取得较好效果。这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农民,你应该怎样抓到一只小白兔?”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们的课堂兴趣就一下子被点燃了,纷纷讨论起来,并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讨论发言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趁机把道德教育融入刚才的问题之中,让他们学习到为人处事要采用灵活的思维方式,让他们了解到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摒弃陈腐的思想。代入主人公的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它可以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并能让学生以代入的方式主动思考,实现德育的适时融入。

(三)在语文作文写作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的融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还能够反映语文教学成效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使学生爱上写作,并能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小学作文大多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对日常生活小事的观察与描写。因此,德育教育与作文教学也可实现融入与结合。比如,在临近父亲节或母亲节之际,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感恩父母的作文。在农村地区,父母大多忙于务农,对学生的学习了解甚少,这时借助写作文这个机会,让学生和父母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使其充分体会到父母的不易。这时学生的心理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变得更能体会父母的辛劳,在日后成长过程中也就会更加懂事,从侧面达到了德育的目的。再比如,教师可开展义务劳动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投入劳动时从旁辅助指导,通过学生自身的劳动实践,他们就会懂得劳动是伟大的,再以此为基础进行作文写作,让学生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劳动的内涵,有利于其道德素养的养成,以实际行动深化德育教育。

(四)在情感体验中融入德育教育

教师要不断地突出语文教学的文学特色,适当地运用语言表现的艺术手法,把教科书中较含糊的思想感情以生动、形象的形式传达给学生,从而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与教学手势,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课堂之中。在教学工具的选择方面,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要提前搜集好相关的资料,并规划好如何将德育悄无声息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结合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为德育的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对于不同的课文,教师要注重营造学生情感意境,把握文章主旨,丰富其教育内涵,进行富有意义的德育活动,使学生置身于语文与道德的情境之中,使他们与教科书的知识、道德观念产生共鸣。比如,在《狼牙山五壮士》课文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恰当时机播放一段五壮士跳崖的电影短片,学生在聚精会神观看的时候主动地将课文与五位英雄的英雄气概、爱国情怀相结合。然后通过对视频和课文的深度解读,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结合当前的伟大成就,深切感受革命先烈们不怕牺牲、英勇就义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使他们懂得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达到教育与德育相融合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立德树人”强调实践性、自主性,以德育人、润物无声,是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目标,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身为一位语文教师,更应该铁肩担道,不断探索、深入研究以德育人的教育事业。通过对教学中的自我修整、对日常生活的剖析、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将德育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借助语文学习对学生适时地进行道德教育,通过丰富的文化和深厚的教育基础,让学生对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德育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