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戏 同生活 促生长
——基于核心经验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2023-01-20 18:53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班级幼儿园游戏

黄 柠

(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幼儿园,浙江 宁波 315000)

一、引言

游戏必须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根据幼儿核心经验,梳理出一套系统的游戏课程理论模式和内容框架,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应用游戏课程,构建幼儿个性品质、能力发展的实践模式。教师应充分认识课程的教育价值,通过对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一套适宜幼儿发展的课程体系。

二、基于核心经验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价值分析

核心经验引导下的课程游戏化相对于普通的游戏化教学而言针对性更强。以往的教育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幼儿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核心经验中所强调的课程游戏化则更加系统而明确地指出需要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培养,在不断学习实践过程中让幼儿习得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部分需要,引导幼儿参与到课程游戏化活动中,让幼儿获得愉悦而直观的游戏情境,将生活和实践相互联结,提高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学习品质。同时,教师需要努力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使用贴切稳妥的方式促进课程游戏化的进程,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对社会进行深入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幼儿全面能力的发展,引领教师充分树立儿童本位观念。

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相结合的实践

优化游戏开展模式,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基于园本特色将全园盘通性游戏、班级个性化游戏、生活实践性游戏有机组成。全园盘通性游戏散布在幼儿园的各个专用教室,由生活馆、科技馆、小书屋、生活体验街等幼儿有前期经验且感兴趣的项目组成,幼儿可以在园里当家作主。班级个性化游戏注重幼儿在宽松自然的环境氛围中活动,他们可以自主的选择游戏活动区域和游戏材料,在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自然习得与内化。幼儿进入全园游戏时都会带上各色的游戏手环,便于全园开展混龄的游戏,通过游戏的开展使幼儿能自主、自由、自发地进入各个活动室,进行有前期预设和自发的操作学习,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探究细化、合作发展以及创造创新能力,师生凝聚一起,共同在这个游戏集合里尽情释放天性,共同成长进步。在加强促进幼儿课程游戏化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充分注意游戏的生发需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关注幼儿一日日常生活,提高游戏课程的价值。

(一)全园性游戏的特色亮点

儿童小厨房:一个完全仿真、开放的模拟小厨房,里面各种烹饪材料一应俱全。在儿童厨房中配备实体工作台,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设置不同的游戏内容,宝贝们可以搓圆子、做水果沙拉、玩面粉、做饼干、烘焙披萨等,充分满足了幼儿渴望模仿体验成人劳动的心理特征。

儿童洗衣房:一个仿真的洗衣间,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发展水平,我们提供了许多真实的材料如:搓衣板、大小长短不一的刷子、洗衣粉、肥皂等,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模拟清洁衣服的各个步骤,掌握搓、揉、刷、拧、挤等各种小肌肉发展动作。在锻炼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辛苦以及达成目标的自豪感。

儿童科技馆:玩转实验的科技室、自来水厂生态区、神秘的光影屋、开动脑筋的链接世界等组成了贴近幼儿实际生活,易于幼儿探究的儿童科技馆。如:神秘的光影屋,以蓝色为基调,营造星空神秘感,引起幼儿对屋内物品探索的兴趣,积极探索,感受充满神奇色彩的光影世界;自来水厂生态区,创设水循环系统,通过探究提升科技意识,让幼儿在摆弄中感受科学的奥秘。

儿童小书屋:书屋中融汇了适合各个年龄段幼儿阅读的各种绘本系列,有人手一本的小书,也有集体阅读的大书,更有各种传阅广泛的中外经典绘本。书籍摆放根据年龄段分门别类,以方便幼儿更有目的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在阅读时,集体阅读和自主阅读有机结合,幼儿还可以在影音设备的支持下阅读,将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想的内容用iPad记录下来,汇编成属于团队智慧和自己的故事书;也可以根据故事内容选择相应的角色头饰、道具,用肢体、语言、表情,表现对阅读的理解和认知。

宝贝生活街:孩子们可在此街区体验各种职业,这些职业的选择创设是由师生共同考察周边社区资源后的决定,进行双向互通。孩子们像成人一样在这里工作着,尽情的嬉戏、玩耍。

涂鸦大世界:在涂鸦大本营中,共分为三个版块:1.面积约8平方米左右的玻璃涂鸦墙及水龙头,可以让幼儿做到随画随洗,既符合环保要求又可以重复使用。2.多层次水解涂鸦墙,专门有配套的水解涂鸦笔和水解抹布等,耐磨、防水、防霉菌、环保、无毒、无味。3.涂鸦个性黑板,用各种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进行随意的创作。4.多元表现的沙画台,配合电视机可以为孩子进行图标及动态影响的支持,既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准确性、灵活性,又迎合幼儿喜欢玩沙的心理。

(二)班级个性化游戏的多方位支持

班级游戏是班级内设立的活动区域,根据主题开展教学,是对五大领域的延伸和补充;共分为以五大领域为代表的几个共性区域(如表演区、语言区、建构区、美工区、益智区等)和根据各个年龄段的个性化区域(角色体验区)。班级个性化游戏的内容安排、时间安排、互动方式、选择方式的呈现以及各种区域环境的创设都影响着幼儿的个体建构经验。

1.低结构性材料

有准备的环境能够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一种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以及增强对环境的融入度。有准备的环境一般指的是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指教师前期准备的材料,心理环境指幼儿对于材料的认知度和掌握度。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和操作中生发建构经验的,许多在成人眼中毫无用处的的材料在幼儿手里可能就会萌发新的生机和想象。当孩子面对众多的低结构材料时,他们可以通过触觉、视觉等了解材料的特性、功能,并且脑洞大开萌发联想。有的操作材料成为了游戏活动中的替代品,有的成为了使用工具,孩子们的想象一定程度可以通过材料的投放和制作得以实现。

2.动态性材料

众所周知,幼儿的发展存在动态性,这一发展轨迹也必然引导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也必须考虑材料投放的时效性、灵活性、适宜性,目前大多数教师已经基本具备了这样的认知。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解决材料投放的动态性问题呢?如大班美工区里的“设计制作服装”活动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星期,幼儿创造出许多不同形态的图案,从中对分类、排列、配色等有了一定程度的感知。在整个活动接近尾声时,教师又和幼儿一起商讨呈现出的服装作品还可以作何用途,在幼儿的探讨投票中,班级形成了全新的区域“美美服装店”,这一变化引起了孩子们新的游戏经验,设计装扮服装店、购置服装等多元的游戏指向使幼儿的合作和设计能力都有了新的提升。

3.组合性材料

材料的组合是指班级与区域、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组合。例如大班创美区域的材料与建构区域材料的融合。班级游戏区域中有一个类似快递公司“下单”的游戏,建构区有时候需要一栋房子的时候,孩子们可以在美工区下单,订购所需的材料;又如小班生活区“剥剥乐”中会有大量的瓜子壳,投放到美工区,很快一幅幅洋溢出新的镜框装饰画就产生了。不仅增强了区域间的交流互动,还提升了材料的循环利用,引发幼儿对环保理念的深入认知。

当然,班级个性化游戏区域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又要考虑到幼儿园各方面的具体情况,使之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兼具发展性、多样性、艺术性、教育性的特色空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材料的选择上追求多元化、多样性,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空间和条件,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的可能性,逐渐形成合作、交流分享、互帮互助的意识。

(三)生活实践性游戏的价值取向

陶行知先生说:“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的教育总会与幼儿的生活并行发展。通过“做中学、会生活”的系列活动,培养幼儿掌握生活技能、融入社会环境、萌发爱生活的情感,给儿童带来乐趣、带来挑战、带来想象、带来专注、带来快乐、带来经验。幼儿生活实践性游戏即以一日生活环节为载体的生活教育,将《纲要》中提出的五大领域目标与幼儿生活经验有效整合,让幼儿全身心投入积极、丰富、自由、自然的生活环境中,在常态随机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植入课程核心,触发活力,充分显现其对儿童发展的积极推动。生活实践性游戏主要由“基础性生活活动”“社会性生活活动”“渗透性生活活动”三大类活动内容构成。

1.基础性生活活动——科学有序

基础性生活活动就是指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早点、如厕、盥洗、喝水、午餐、午睡、午点等,这些活动看似平常,但对幼儿来说是习惯养成的关键,学习活动的基础。符合儿童身心特点且满足不同层次儿童需要的自主化生活活动方式是实现儿童生活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本园从环境支持、环节组合、策略跟进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基础性生活活动的功能,充满儿童自主的生活气息。

(1)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一日生活是在幼儿的每日的生活行动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编排的一种有规律的生活方式,而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将正确的生活作息导入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过程当中。在日常的生活活动中,幼儿会有规律地进行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个人习惯的培养。

(2)有趣的“达人”项目

生活中的一些技能活动,主要是指幼儿生活、劳动方面的一些活动,每班基于儿童的兴趣自主选择一项“达人”挑战项目,如:桌面清洁小达人、玩具收纳小达人、物品规划小达人、鞋带速系小达人等。从服务性质区分可分为自我服务的本领及他人服务的本领。以同个年段为一组进行分享、循环,在班级“达人”比拼的同时,定期进行年段PK。

(3)特定的生活区域

日常生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基本动手能力,学会照顾自己、照顾环境,进而学习,彼此尊重,养成良好的社会能力,使孩子成为一个自信大方、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个体。在班级内创设了生活区域版块,投放合适的材料,在练习中同时培养孩子的秩序感、专注力、动作协调能力,这些都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这些活动都是幼儿获得美好生活的前期基础,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从而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培养合作共创能力,学会生活劳动的技能,做自己的主人。

2.社会性生活活动——丰富有趣

社会性生活活动即围绕幼儿社会生活开展的活动。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就是通过为幼儿提供有计划的社会学习活动,已增进幼儿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社会行为为主要内核的教育。“社会性生活活动”主要通过“社会考察”这一形式来实现,考察是一个动词,它的意义是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地观察。例如:1.一张生活图:全园幼儿对幼儿园周边一公里的资源进行摸排,甄选有利于幼儿感知,有益于课程发展的资源,教师将其绘制成资源图。2.一条生活街:以班级为单位筛选幼儿最喜欢的考察地点进行整合、汇总,从而打造生活街内容。3.一次生活坊:全园幼儿定期进行“生活坊”的游戏进行打扫,幼儿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从班级教室场所——办公、会议室场所——户外活动场所进行简单打扫、抹布擦桌椅等,回归生活场景,提供劳动生活平台,让孩子们体验从自我服务到他人服务的过程,从生活劳动中培养吃苦耐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优秀品质。

社会考察是让幼儿走出园所,与幼儿园周边社会人群、社会环境、社会机构的互动,亲近大自然及真实的社会情境,从而获得丰富的社会经验,体验积累多样的社会资源,在实践中习得知识,提高能力,收获喜悦的情绪体验。

3.渗透性生活活动——积极有益

渗透性生活活动是在一日生活活动环节中渗透其他教育教学内容,一般以品德教育活动为主。3—6岁的幼儿正处于品格养成的关键阶段,幼儿园作为幼儿的启蒙地和培养幼儿品格的重要场所,教师们不仅需要对此高度重视,还要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例如:1.三辰光:三辰光是利用晨曦、午间、日暮三个时段将德育活动融入到生活活动之中,旨在培养儿童追求真善美的气质禀赋,利用三个时间段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2.生存日:生存是人基本的生活要求,为了生存人要认真考虑情况,拿出好的措施去做。幼儿园需定期开展对应生存主题的演习演练活动,结合安全活动,全园式依次展开,如防踩踏演练、防火演练、防恐防爆演练等,让幼儿在亲身体验活动中,学会一种重要的生存技能。3.园本节:园本节需要和幼儿园的课程相呼应,结合每次节日的开展让幼儿参与其中,融入体会生活中的场景。比如活动中学习擦洗、打扫、制作简单美食等,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过程,同时丰富幼儿基础的生活知识技能,培养互助友爱的品德。

幼儿“核心经验”为指引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际是对幼儿持续性与长效性的学习培养过程,旨在通过全园盘通性游戏、班级个性化游戏、生活实践性游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提升生活技能、养成良好品德,并通过幼儿园、社区、社会的协同努力,达到“乐游戏、同生活、促生长”的长远目标。

猜你喜欢
班级幼儿园游戏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我爱幼儿园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