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竞赛背景下《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3-01-20 18:55郜海超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机械大赛技能

□郜海超

《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是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以三维建模软件为工具,进行机械零部件创新设计的专业课程,该门课程是在学完工程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课程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设计创新的三维模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创作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技能竞赛逐渐成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许多高职院校针对《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进行了教学改革,同时也不断进行教学手段、教学实践策略等方面探讨,创建了许多创意馆、创新坊、创造坞等实验室。然而,仍存在比如设备不足、授课质量不高、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现有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如何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主力军的作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不合理。随着“职教20条”政策的出台,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逐年进行修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三维机械创新设计》普遍设置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课程前面,这就造成课程只能进行三维建模软件命令的学习,这就造成学生只会看图做三维模型,而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因此《三维机械创新设计》应设置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专业课程后面,可以作为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平台。学时不足也是该课程面临的现状,目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总学时限制在2,700左右,该课程只安排64学时,甚至有些学校设置了32学时,在学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只是软件命令的认知,与开设课程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课程在课程标准中设置不合理。课程标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依据,该课程的课程标准多是依据较陈旧的教材章节模式转化而来,多是大纲形式,过于笼统,缺乏规划、缺乏整体性,相关的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课程标准中设置的教学实践环节不够具体,对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学信息手段、教学模式等细节缺乏相关的规定。

(三)教材选用不合理。职业教育采用的教学应该是新形态立体化教材[1]。新型教材是活页式的,是项目化的,是工单式的,而目前市场上的教材主要是章节式的,知识点抽象,前后章节按照认知规律进行设置,理论性较强,实践性不高,模仿性不足,学生学完后,无法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另外《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应以三维建模软件为工具,进行机械零部件创新实践的课程,这方面的教材比较稀少,大部分是对三维软件基本操作,没有专门的三维机械创新方面的教材,传统的《机械创新设计》教材内容无论是案例还是创新设计方法都是较为陈旧的,与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严重脱节。

二、《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应从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应着眼于深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深化《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结构优化。

1.改革课程结构,注重大赛资源转化。该课程是三维软件与机械创新设计的融合,借助三维建模软件实现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改革应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程架构、教学方法、教学信息手段、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优化课程教学体系。课程采用项目化、模块化,将课程教学内容与技能竞赛或创新创业大赛相结合,注重技能大赛的竞赛资源的转化,不断加强竞赛资源库建设、案例库以及相关试题库等建设[2]。教学内容应与相关大赛知识相融合,比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设计技术赛项、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大赛、“振兴杯”大赛等,每个大赛的创新侧重点基本相同,均是借助实际的工作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相关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改进,借助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创新设计,再通过机床加工和3D打印等技术实现三维模型的加工,最后进行产品成果的分享展示。因此,该课程的课程结构优化设计方案应以依据大赛的竞赛规程,制定相关教学案例,通过课程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改革课程结构,注重新形态教材建设。在课程结构改革中,教材的改革是关键,教材是教学的依据。采用传统教材进行教学,学生得到的知识相对独立、碎片、融合度不高,教学案例陈旧,灵活的教学方法无法实施等,这限制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技能竞赛资源的转化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设计技术赛项为例,竞赛的内容是工业产品的创新设计,首先利用三维扫描获取零件的点云数据,然后通过逆向建模技术完成产品的复原,针对当前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缺陷,利用3D打印、数控加工等制造工艺,进行改进设计,最后通过3D打印和数控加工完成产品的加工,竞赛内容就是项目化教学实施的经典案例,《三维机械创新设计》教材素材可以从该赛项的资源中提取,制定可实施的教学项目,制定教学任务,针对任务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改进,改进的结果是什么样的等角度进行,在教材中应提供产品创新设计的步骤,提出发散性的创新设计思路,这样学生可依据教材的创新设计思路,设计更加优秀的作品,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教学目标达成。

高职院校《三维机械创新设计》的教材应是工单式、项目式的,教材内容的出发点应是工业企业的需求,把教学内容融入到项目的认领、项目的分析、项目的设计、项目的实施、项目的完成分析等教学实践环节中,形成“学习场-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典型工作环节”,实施工单式项目,让学习者通过“先思-后行-反思”的项目实施过程,完成典型工作环节的活页式表单,使学生在工单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熟悉项目的设计、实施全过程,促进学生提前进入企业项目的实施,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教材应参考专利设计技术思路,专利设计说明书中一般有研究背景、研究现状、解决方案、实施过程等环节,教材中也应具备相关环节。项目设计过程中用到的相关零件,比如齿轮、轴承、键块、轴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准则等基本信息,应在教材中体现,这样学者在创新设计零部件时,可以参考相关标准进行设计,而不是天马行空。以无动力小型平板车设计为例,已知轴承尺寸,需要根据轴承的尺寸设计轴承座,键块、轴、套筒、车轮、底板、螺钉等零部件,在轴上设计键块时,轴的设计原则,轴上键槽设计工艺、键块应用场合、键块设计标准等应在教材中体现,设计轴承座和轴径时考虑与轴承配合的关系,这样设计时才能根据国标进行规范化设计。在项目实施中,应考虑项目的完整性,每个项目的实施学时应不低于8学时,这样每个项目彼此联系,层层递进,相对独立,逐渐深入,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材中应设置创新设计说明环节,通过图文并茂的创新设计说明,学者可以在团队协作或独立完成中,实时保存项目实施中的易错设计、精彩创意、复合功能、设计加工场景等,培养学生善于保存的习惯,便于循序渐进,顺利完成项目。以电话机的设计为例,首先在保证电话机通讯的基础上,功能设计可以从视频对话、智能闹钟、照明小夜灯、收纳盒、工艺品、梳妆盒、变形等角度进行,学生在设计中把电话机的功能设计完毕后,在创新设计说明书中陈述电话机增加功能的优点,缺点,并提出持续改进方向,养成创意无止境的学习氛围。

因此,课程结构的改革主要从原有的循序渐进的章节教学,转化为融合大赛资源转化和企业工单式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内容上体现项目背景、现状、项目实施过程、项目结果分享展示等,这样才能方便教学活动中,依据教材实施项目化教学,把握教学重点,坚持创新导向,培养学生创新技能。

(二)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学生差异性的教学手段,项目实施中针对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设置个性化的教学内容[3]。《三维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内容是开放式的,不同的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不同,针对这种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可激发每位同学创新的积极性。比如设计一个肥皂盒,接受能力高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纸,完成上盖三维模型的绘制,然后进行下盖的创新设计,在下盖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节省耗材、产品制造工艺、工业审美等环节;而对接受能力低的同学可以采用教师提供的三维模型,进行下盖的设计,下盖的设计可以只考虑产品结构功能和外观功能等,通过分层次项目实施,学生均经历了项目创新实践过程,从而激发每位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翻转课堂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内容,搜集创新设计案例,组建创新团队,从项目实施背景、研究现状、创新设计内容、创新结果展示、专利书写等环节进行实施,采用每周进行一组学生上台展示创新项目的教学环节。在创新成果展示过程中,从问题现状到创新达成的环节陈述,教师作为创新导师身份,为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针对学生课堂参与意愿不足问题,可以从过程性考核加分、提供参加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机会、介绍企业工作岗位等角度,不断激发创新激情,形成学生愿意参与创新实践、愿意分享创新成果的学习氛围。

课程教学改革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4]。教师应博学强记,职业教育教师应从理论性的学术性思维转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注重实践技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技术实践教学,因此《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师,应具备参与企业创新实践经历,熟悉企业工单式项目运作模式,熟练创新设计的各种经验和技巧,熟练信息化教学方式,熟练掌握创新实践的设备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应拘泥于教材的现有结构,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和实训室现有设备情况,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有效的创新设计实践活动。对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独立或团队协作完成,教师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对学生创新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进行评价,同时吸纳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引导学生养成工匠情怀,培养精益求精的习惯。

课程教学改革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还应注重学生创新实践场合的配套[5]。在《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实践中,创新设计是必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创新设计的优劣还需通过实际加工来进行体现,针对该课程应配备相应的实验室。学生在实验室创新实践中,会注重设计效果的好坏,学生在实验室里把已经创新设计的产品,通过加工设备进行加工、装配、优化设计环节,使创新设计更加贴合实际。比如,在设计一款水陆两栖特技玩具车时,设计的下壳、齿轮、电池壳、支撑结构等通过数控机床和3D打印机完成制作,针对组装时出现的问题,比如轴向定位不足、支撑结构强度不足、电池盒设计不合理等,进行二次设计优化设计方案,直到装配成功。因此,《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改革应与实验室建设配套,实验室应具备项目创新实践活动必需的创新机房、小型车床、微型转床、塑料3D打印机、金属3D打印机、五轴数控机床、三维扫描仪、电气测试平台等,保证课程项目实施的实效性。

(三)改革考评方式,激发学习热情。改革考评方式对《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应制定一套专门的《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考评方式,从过程性考核、创新素质评价、创新实践能力评价、技能竞赛成果评价、科研论文和专利成果评价等多维度进行,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热情。《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便于进行项目化教学,因此可以从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评价,让学生注重实践过程,重视实践结果,做到有始有终,不断强化学生实施项目的责任心。《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设计技术等赛项核心基础课,把学生备赛、参赛以及获得相关奖项作为学生成绩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技能大赛的积极性。在《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考核中,也应考虑学生协助教师完成论文和专利中设计的原型,把论文和专利设计原型的创新型作为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鼓励职业教育学生协作教师完成相关论文和专利创新原型的设计,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对今后的学历深造打下基础。

(四)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效。

1.教学效果提升。从近三年《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考评结果看,学生参与课堂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学生参与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的成果喜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明显增强,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2.教学评价提升。从学生对《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评价结果看,学生对教学改革效果认同度高,协同教师参与专利和论文创新模型设计案例明显增多,设计的案例具有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能解决实际问题等特点,受到同行教师的高度评价;学生多数具有参与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经历,并获得省级国家级多项奖项,受到同行职业院校的认可;通过对毕业生的调研结果上看,学生在工作岗位独立创新和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强,创新意识提升较大,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

三、结语

在技能竞赛背景下,《三维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应从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程架构、教学方法、教学信息手段、教学实践环境等方面进行。注重教材建设,注重实验室建设,不断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着眼于深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机械大赛技能
调试机械臂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简单机械
拼技能,享丰收
按摩机械臂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画唇技能轻松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