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

2023-01-20 19:47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张碧云
中学政史地 2022年33期
关键词:交规法治道德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 张碧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教学观念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进行改革和创新,采用符合教学需要与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习热情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当前,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也为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提供了诸多可能。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视频等,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一框“集体生活邀请我”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女排获得辉煌成绩背后所经历的重重困难的视频剪辑。在这样直观、生动的画面刺激下,学生深受触动,更能明白成功的来之不易,让团队意识渗透于学生内心。随后,教师基于这种氛围影响,导入本课教学,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2.借助新闻资料创设情境。

新认知的建立,通常会经历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由形象认知上升至抽象认知,认识和了解新课知识。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遵守规则”时,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入了一组新闻图片。通过这组图片,学生看到了拥堵的街道上汽车、电动车、摩托车等乱行的景象,还看到了“随意闯红灯者罚写交规”的惩罚措施。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对于图片中关于罚写交规的惩罚措施是如何看待的?有学生回答:“我认为很有必要。违反交通规则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不负责任。”也有学生表示:“如果纵容闯红灯行为,可能会有更多人效仿,不利于维护正常秩序,尽管罚抄交规实属无奈,但仍有必要。”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学生最终认识到遵守交规的重要意义。

二、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活动教学

1.基于立德树人,更新教育理念。

学生的性格养成一方面来自于先天,另一方面则需要依靠后期养成。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时,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对责任的理解把教学内容分成“树立责任意识”“明确自身责任”以及“敬畏责任,感激为自己、为社会敢于承担责任的人”等几个环节,由浅至深地带领学生认识和理解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责任感,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2.融入真实事件,活化教学内容。

教师应提前做好教学计划,在充分研读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引入学生常见的真实事件,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时,教师可以借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经历作为讨论话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讨论热情。这样,不仅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难能可贵,学会珍惜友谊。

三、运用有效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1.运用多元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收获不同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以礼待人”时,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剧本,邀请学生在课堂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要求其他学生一边观看表演,一边思考节目中所出现的社交礼仪,并指出做得不到位或不恰当的地方。由此,能够使学生加深印象,进而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

2.组织课外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极为重要。基于此背景,教师应主动将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贴近生活、走向社会,学会用教材中的知识来剖析、思考一些社会问题。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维护秩序”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公交车站、十字路口、超市等进行观察,拍摄或用笔记录下有秩序与无秩序的瞬间,并将自己的发现整理出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谈谈自己对秩序的认识。学生有了印象深刻的社会实践后,再进行系统、理论的教学,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从而对社会的感悟与认知也就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要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就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创设生活化情境,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案,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愉快的课堂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猜你喜欢
交规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婚姻不翻车的 4条“交规”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不扣分、不罚款:古人处理违反“交规”那点事
日本为无人驾驶车设计交规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