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

2023-01-20 19:47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初级中学
中学政史地 2022年33期
关键词:历史素养能力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初级中学 陈 煜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行之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历史思维、实践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能力,这才是当下教育改革的教学目标。在学科素养的要求下,历史解释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能够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辨别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笔者在本文简析了历史解释素养的内容,以及当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培养的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大多是理论性文字,因此,有些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历史,这也导致其学习的创造性不够。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挖掘教材资源,构建探究式课堂,并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植入正确的历史解释素养,以此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且引导学生在走进历史、了解历史的同时,能够获得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经验。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是当前研究历史的重要话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内涵

历史解释是对历史的本质进行评判和阐述。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史事的具体经过进行整理,然后以客观的态度对其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念。在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史事,包括事件的发生、经过、产生的结果,以及其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等,从而推动学生能够透过历史事件的表象去深入理解历史,培养学生理性、全面的眼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认知观。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还不善于表达对历史的观点,无法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重视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以之为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充分利用史料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是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正确评析和判断,提高学生阐述历史现象的能力,帮助他们用客观、辩证的历史视角来看待现实社会,从而树立积极的生活观,以及正确的是非观。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不足之处

1.课程目标设计模糊。

有些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习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学起来毫无章法和目的。或者教师一味地按照课程内容进行单一讲解,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导致教学只停留在表面。很多教师将记忆和背诵作为课后作业,这与历史学科的实际教学目的完全背离,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对史料进行深度思考,导致历史教学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这不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

2.单一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兴趣低下。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填鸭式”教学,这种生搬硬套的方式太过枯燥乏味,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虽然一些教师会使用多媒体制作PPT来辅助教学,但实际上还是照搬了课本上的内容,长久使用这种方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出现视觉和思维的疲劳。历史学科是具有探究性的科目,如果教师没有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发挥其作用,不能利用有效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就会使历史教学失去其真正意义。如何打造有效课堂呢?就是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事件对史料深入思考,在获得思想觉悟后,形成学生专属的历史思维,以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以往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并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策略

1.渗透历史解释,科学设计方案。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同时以历史解释为中心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并提升历史解释能力,形成历史素养,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要将历史解释渗透到教学方案中,培养学生对历史真相进行探究的习惯和能力,帮助其掌握解释历史现象的方法,从而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教师还要加强对历史素材的搜集,丰富教学内容,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对史料进行整理,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同时,教师还要以史事为基础。只有在足够了解事件真相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评价。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通过自己的推理和分析,来一步步还原历史的真相,不但要对史料进行正确的分析,还要学会用科学的观念来进行阐述,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2.运用历史解释,指导教学过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个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将自己的特性表现出来。同时,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积极发言。在此模式下,学生可以提升自信。要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历史背后的人文、情感以及对人类社会的价值,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手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创造直观、真切、形象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直接与历史接触,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只有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历史态度,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另外,教师还要运用历史解释来指导教学,在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验证、认知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的转化,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时,除了可以将课本中的地图展示出来,也可以利用一个动态过程,将丝绸之路的发展展示出来。这样,既跟上时代的步伐,也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然后,可以让学生搜集丝绸之路上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或者习俗的区别,丰富学习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对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全路程进行分析,与古代的地理位置相对应,真正用当下的眼光去分析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转化能力。

3.实践历史解释,评价历史事件。

若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教师就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历史知识需要人们去探索、验证和不断求真,课本内容远远不能全面体现历史的发展,只是提供了历史的线索。首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宽他们的知识面和眼界。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存,学生在质疑和探索的过程中才有更多的依据可以依靠和支撑。当然,还要提高学生对历史素材的整理和搜集能力,使其学会筛选和整理有效的资料,从而提高实践活动的真实性。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时,教师可以在完成课时讲解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人物的生活经历。其次,为了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开展辩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所学和课外掌握维护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各项能力,进一步提升历史解释素养。

另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课外探索,走访民间村落,采访相关人物,撰写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形成一篇拥有自己观点和劳动成果的论文。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因此,课堂并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进行课外探索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发挥历史解释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重要性,为学生开展有效的课程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视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选择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猜你喜欢
历史素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