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环境的探讨

2023-01-20 23:35唐慧华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遮阳墙体环境

唐慧华

广东白云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50

1 建筑的热环境考虑

1.1 湿热环境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热环境包括干热和湿热两种。以广州为例,属于典型的湿热环境,气候特点是温度高,空气湿度大。特别春夏之时,该地区降雨量大,空气中的含水量多。湿热地区的建筑设计,针对湿和热两个问题,会考虑相应的措施。比如,为改善室内湿环境,通常有通风措施。通风既能快速带走热量,也能使室内的空气湿度降低。在大量降雨的时候,空气含水量非常高,而春末夏初之际,室内的材料表面温度较低,含水量较大的空气遇到室内的冷表面,容易冷凝结成水。室内的水量过多时,引来诸多不便,十分妨碍人们的生活。为解决这种冷凝水的烦恼,可以考虑通风带走水汽。不过通风的时间段,要选择合适时间,需在室内温度回升后打开窗通风才可以达到效果。如果在室内温度低外界湿度大的情况下开窗通风,只会让室内的冷凝水越来越多。冷凝水会使家具受潮、地面打滑等等,妨碍人的室内活动。

改善建筑的湿环境除了通风,还有很多其它措施。湿热地区出现受潮最严重的区域是底层,因为底层房屋贴近地面,而地面的土体量大,蓄热能力强,经历一个冬季后,土体的温度较低。如果外界相对高温高湿的气体遇到较低温度的土体表面,就会冷凝出水,所以在建筑设计时会考虑首层架空,不做居住用途。在古建筑中,南方有很典型的干栏式建筑,常就地取材用竹木搭建而成,而首层都是架空,可作饲养家畜之地。上层住人,有效地避免居住环境太过潮湿。当代建筑首层设计为架空层时,可将首层作为居民活动休闲之地。当然,建筑的其它楼层也要考虑防潮措施,比如室内的建材考虑得当,也可以有效地防潮。一般来说,室内地面铺设大理石砖会比铺木地板的更容易出现泛潮现象,因为不同材料的蓄热性能不一样,回温时间不同,所以出现的潮湿状况也不同。合理地考虑材料,能使得室内的湿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

对于改善室内的热环境,在建筑上也有多种考虑。比如古建筑中,常做冷巷、天井等设计,都是为了改善热环境。狭长的冷道为冷巷,人走在其中感觉到非常凉快。因为风在狭小面积经过时,风速会增大,加快人体表面热蒸发,使人感到凉爽。而天井的设计,可以避免大量的阳光直接照射进入房屋,使建筑处于阴凉之中。而且小开口的天井还具有拔风效果,因为天井上部的温度较高,热空气密度较小就会往上走,在天井高处形成低压区,吸引下部的高压区气体来补充,这样形成从下往上的风流动效果,称之为拔风。风的流动使人感觉到凉爽,改善了热环境。如今的建筑要设计出天井形式,一般在公共建筑多见,公用建筑下部开阔设计用于人流走动,上部小开口避免阳光直射,是类似于古建筑的天井作用。不过现代公共建筑多采用空调系统,所以上部开口不经常开启,拔风效果不如古建筑的天井。

上述建筑的拔风效果主要是通过热压形成的风流动,另外,建筑的风环境还可以通过风压形成。比如,广州地区夏季主要吹的是东南向的海风,因为我国东南向是大面积的海洋,夏季的时候容易形成海陆风。海陆风的形成是因为陆地和海洋的蓄热量不一样,炎热白天的时候,陆地升温快,热空气往上走,地面形成相对低压区,而海洋因为蓄热量大所以升温慢,近海面气压相对较高,较高压力的海面气体流向较低气压的陆面,便形成了从海面吹向陆地的风。那么设计建筑的时候,可以考虑南北通透,这样夏季白天,南向的风从建筑正面进入,贯穿建筑从北向出去,使得风在建筑中经过的时候有效地带走热量,给建筑通风散热。

不过,建筑的风环境设计还需注意很多方面。特别是越高的建筑受风力影响越多,大量的风吹到建筑迎风面时会形成一个正压区,在建筑前方造成推力。而建筑背风面存在负压区,会吸引风反流向建筑背面,亦是形成一个推力。当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都有推力的时候,建筑会在前后的推力作用下摇摆,越高的建筑摇摆越严重。为了避免这种风力的影响,一般需要专门设计考虑。比如可以在建筑上开贯通风口,直接使得迎风面的风力降低。且可考虑在贯通风口加入垂直风力发电机,让风力转化为电力供给大楼应用,使得建筑更节能环保。贯通风口还可以使得迎风面的风尽快补给背风面,这样背风面的负压区慢慢变成正压区,就不会产生过大的反推力。

当然,在湿热地区的防热措施还有很多。比如,屋顶设计考虑坡屋顶,会比平屋顶更适合。首先,因为湿热地区降水量大,坡屋顶更利于排水。而且,一般来说,坡屋顶比平屋顶更高,其延长了热量传递的时间。屋顶作为水平面,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将屋顶做的越高,其拥有更多的空气层缓冲热量向下传递,使得下部受热时间延缓。以此类推可知,在一些高穹顶的大教堂等建筑里,炎热夏季走进去时,总是感到很阴凉,便是因为屋顶有足够厚的空气层缓冲热量向下传递。

绿植引入到建筑也是防热的一大措施,绿色植物的枝叶能让建筑住处于阴凉区,避免太阳直射。所以,现在通常会在墙体和屋顶栽种绿植,用于夏季遮阳。绿植宜选择落叶乔木,夏季能保证遮阳,冬季乔木落叶后不能遮挡阳光,使得建筑暴露在阳光下,接受光和暖[1]。不过,为避免植物对结构层的破坏,不得选用深根植物。且要做好灌淋系统,保证植被有充足的水分不枯萎。

当然,除了绿植遮阳,还会考虑固定遮阳构件,比如窗口附近设计相应的遮阳板,根据太阳的高度角不同,有水平、竖直等遮阳构件。屋顶也可以做遮阳板用于遮阳,但考虑遮阳构件尺寸和造型时,要结合当地的太阳高度角来进行设计。比如夏季和冬季的太阳高度角明显不会相同,我们在设计遮阳板的时候,要充分满足夏季遮阳,还要考虑使得冬季的阳光能照射到建筑上,避免冬季时建筑处于阴冷环境而太冷。

1.2 干热环境

某些地区是干热环境,气候特点是温度高,空气湿度低,全年降水量少。这样的地区因为缺水,土地沙化严重。而沙化的土地蓄热量低,所以即使这种地方白天温度高,但日落以后,温度会下降得非常快,会有早穿棉袄午穿纱的情况。

在干热地区设计房屋,不能再开大窗通风以求达到降热,因为该地区的风夹带大量沙,吹进室内的沙会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这类地区主要设计为小窗,防止风沙进入室内。而为了防热,围护结构多考虑隔热效果好的材料。以往,隔热材料缺乏的情况下,居民一般通过加大墙体厚度,达到减少外界热量传递到室内。如今,可考虑的隔热材料非常多,选择导热系数小又轻质的隔热材料,不仅隔热,也不会给建筑带来额外过多的重量。

轻质的隔热材料有很多,比如空心砖,既能做围护结构,又因为其有较为封闭的空气层,比相同厚度的实心砖隔热系数要小得多。如果在干热地区采用空心砖砌筑墙体,不仅可用于白天的防热,也能避免晚上室内的热量散失,起到很好的隔热保温作用。除了空心砖,还可以考虑聚苯乙烯板等无机泡沫板材作为保温隔热的材料,这种板材可以直接贴装在墙体上,可以安装在室内也可以安装在室外,一般情况下,安装在室外比较常见。因为在室外不会挤占室内空间,施工的时候也不会对室内造成过多影响,还能保护墙体不直接受日晒雨淋的侵蚀。不过,安装在室外,虽然保护墙体,但自身耐久性会降低,容易损坏。还可以考虑夹芯安装,在空心砖里的空心间层里放置保温隔热板,既不会占用室内的空间,又不会受到外界日晒雨淋的破坏。不过,这种安装仍然存在缺陷,比如室内外温差和湿度相差较大时,容易在中间层产生冷凝水。而且材料达到使用年限以后,极其难换置,如果换置会把墙体弄坏,显然是影响建筑和人的生活。所以如果要选择夹芯安装,一般考虑在建筑与材料同寿命的情况下比较适宜。

2 建筑的光环境考虑

2.1 天然采光

建筑的光环境分别考虑天然光和人工光照明。天然光照明,一般通过开窗设计满足。理论上讲,窗洞口开的越大,进入室内的光线越多。比如以广州地区分析,本就因为需要通风散热,所以开大窗,但该地区降雨量多,为避免大窗引入大量的雨水,窗户上方应该还可以考虑设计雨篷,用于避雨。但单纯的雨篷,用途单一,较为浪费。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公共建筑设计会考虑外走廊。外走廊的设计,既可以避免雨水直接进入室内,还可以兼做雨篷用途。且能作为光的反射途径,使得直接光不直接进入室内,而是通过外走廊的反射面,让反射光进入室内。直射光容易带来眩光问题,反射光就不会。所以,我们对于室内要引入的天然光,一般更喜用反射光。

窗洞口作为建筑的采光洞口,是室内获得天然光的一种形式。常见的窗洞口有侧窗,而侧窗因为窗台高度的不一样,可以分为低侧窗和高侧窗。低侧窗的近窗口处采光量大,所以在窗洞口附近的照度好。不过,窗间墙的大小、窗户的形状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室内的采光效果。根据建筑的用途,合理考虑侧窗的类型,如学生较多的教室设计,窗间墙尽量小,窗户形状多考虑横长方形,这样采光量多,利于照明。而居民楼的侧窗,特别是卧室,窗间墙设计宜大,窗户形状一般考虑竖长方形,利于保护居民的隐私空间。一般来说,窗台高于两米的称之为高侧窗。高侧窗可以改善建筑进深的照度,因为其窗台高,所以照射进入到室内的光线比较远,近窗口处的照度反而较低。而且高侧窗因为窗台高,所以下面的墙体可以有效利用,一些展览馆便是常做高侧窗来使得室内有更多的墙体挂展品。如果有些建筑不适合在墙体上开侧窗,就会考虑在屋顶开洞口采光,称之为天窗。

除了窗户作为采光洞口,有些地方还会采用采光筒。采光筒一般包括采光罩、反射筒、透光器三个部分。通常是把采光罩布置在直射光大的地方,使得光线进入到反射筒,光线在反射筒中不断反射,最终到需要出光的地方设置透光的装置,使光线散入室内。需要注意的是,采光罩可以是透明的且含有可选择光波的涂层,当太阳光照射到罩表面时,长波红外线和短波紫外线都可以被隔绝在外不进入室内,只让可见光进入室内。采光筒可以用筒状管道反射光传输到所需的场所,不过光筒不易于弯折,占用一定空间,所以也可以采用光纤,光纤易于弯折,占用面积小,反射率也高,适合代替采光筒反射光源。

2.2 人工照明

当天然光不足以照明之时,多采用灯具补给照明。灯具的种类很多,白炽灯之类照明灯具一般不会再使用,因为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低下,大量的电能转为热能,带来光亮的同时带来大量的热量,极为不环保节能。荧光灯是气体放电光源,里面加了荧光粉,有可能含有汞,废弃以后的灯管对环境有影响。而固体放电光源不仅发光效率高,而且并不含汞等危害元素,所以是现在大多数人的选择。

人工照明的布置需要合理布置,数量不能太少,以免光照不足影响视觉。但数量也不能过多,因为过多的灯具浪费电力,且光照太亮,会引起眩光,使得视觉不适。

3 建筑的声环境考虑

3.1 吸声材料

噪声的问题是现在普遍值得重视的问题,一个良好的声环境,使得室内更适宜人生活。避免声音对室内的影响,可以从吸声和隔声两个方面解决。

吸声一般是把声音消耗成热能,通常室内采用的吸声材料是多孔吸声材料,可以让声音进入到材料内部,通过与孔道进行摩擦生热,转化为热能消耗掉。不同多孔材料的吸声性能不一样,理论上说,材料内部孔隙率越大,孔道越弯折,消耗声能越完全,吸声效果越好。

还有很多影响吸声系数的因素,比如材料的厚度,厚度越大,声音消耗成热能的通道就越长,吸声系数就越大。但是过大厚度的材料,会占用更多的空间,特别是在室内使用吸声材料时,过大的厚度挤占空间利用率,会使得空间显得过于压抑。

材料的密度越小,孔隙率越大,吸声系数一般也越大。但也不能无限减小材料的密度,因为密度太小,材料内部的孔隙率大,孔道不够蜿蜒曲折,消耗声能不够彻底,所以并不会使吸声系数进一步增大。而过大密度的材料,其空隙被堵塞,消耗声能的孔道不够多,吸声系数也低。所以,任何一种吸声材料都有合适的密度,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

还要注意材料的防水,因为材料湿润后,水分会占据空隙,使得声能因为有水的阻碍而无法消耗,为了避免水的侵蚀,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将吸声材料安装在室内。如果安装在室外,不可避免地受到风吹雨打,材料或多或少地遭受破损。吸声材料的安装也需要注意,如果是贴着墙壁安装,其吸声系数不如安装时与墙壁留有一定距离。因为留有一定距离便是多了一层空气层,能增加消耗声能的途径。

除了多孔吸声材料,还有共振吸声结构,其吸声原理是让声波入射到材料上时引起共振,当声波的频率与材料的频率达到一致时,振幅最大,共振消耗的声能也就越多。但共振结构的缺陷也比较明显,因为靠共振吸声,所以共振频率下的吸声系数大,但其它频率的吸声系数就小。一般来说,该结构的对声音的吸声频率较单一,不如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频率广。常见的共振吸声结构有穿孔板,其板的质量、穿孔率等因素影响了共振吸声频率。所以,可以通过调整影响因素改变共振频率,使得其符合室内常见的声波频率,达到更好的吸声效果[2]。

3.2 隔声材料

声音入射到材料表面时,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剩余的部分会透过材料传递到室内。隔声是使声能多被反射,被反射后的声能因为没进入到室内,所以不会对室内声环境造成影响,但是声音还是在室外传播。隔声屏障通常会和吸声材料结合起来运用,所以,材料既能隔断一部分声能,也能吸收一部分声能,最终使得室内保证更好的声环境。

4 结论

1、建筑的热环境有干热和湿热区别,每种热环境的建筑设计考虑不同,因为空气的湿度不一样,所以建筑的相关设计不一样。

2、建筑照明有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都是建筑光环境的需考虑的。两者互补于光环境,使得建筑采光更有利于生活。

3、室内的声环境,考虑吸声和隔声两种控制,吸声是把声能转化为热能消耗掉,隔声是隔断声音向室内传播,使声音反射到室外。

猜你喜欢
遮阳墙体环境
各种遮阳方式在各地区遮阳有效性探讨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农村保温墙体的热湿性能分析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浅谈UHPC在异形曲面墙体中的应用
浅析建筑垃圾在节能复合墙体中的应用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宝马740车左后侧遮阳帘无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