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研究

2023-01-20 17:22杨伟华
活力 2022年22期
关键词:学子应用型基地

杨伟华 刘 琳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西安 710000)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本科院校,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复杂,高校应及时引导大学生因势转变就业创业观念,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主体意识,洞悉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心理变化,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方向,将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做细落实。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教育力度,理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培养路径,提升应用本科院校实践育人的成效。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目前的发展现状

(一)对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认识不够深入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和实质是实践育人,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展。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更需要有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作为支撑,但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仅停留在形式上,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尝试,对于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过程与监督管理不到位,致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空间有限。

(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教师普遍缺乏实际创业或者参与创业的实践经历,课堂讲解侧重于创新创业浅层次理论知识的传授,难以从行业实际从业实战经验深入教学,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创新创业实战和实践课程教学经验不足,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体系相脱节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实践育人,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过程,突出表现为以实践为主的全新课堂。需要在教育的全过程给授课教师和学生以模拟实验数据或模拟运营环境来达到教学效果,但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大多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定位在理论教学上,缺乏实际的实践设计环节,教师授课效果很难达到质的提升,学生也很难形成创新性思维,育人作用大打折扣,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之间缺乏关联性。

(四)缺乏高质量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的重要使命,是授课教师与学生实现模拟实验,模拟运营的发源地。因此实践基地的建设应尽可能按照专业门类进行专业划分,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服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功能。但实际上这样的实践基地,往往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无法满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使得实践基地培训尚未发挥有效作用。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理念

(一)充分激发创新学子的主体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创业型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因此,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设要坚持以创新学子为主体的原则,以提升创新学子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为根本,充分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积极性高的特点,使之充分发挥个人潜能,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培养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

(二)高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充分发挥创业导师在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培育、落地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使用创业学子的专业知识与创新实践相互作用,相互发展。

(三)充分体现探索前沿科技的奋斗精神

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学子在结合自身专业的同时,要关注专业领域内前沿的科学技术,行业发展趋势。经过反复的实践,克服困难去探索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科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项目突破口、打磨项目方案、深耕项目细节等,创出一条科学的、有市场前景的、有市场价值的新路子。这需要具备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来实现创新创业内在驱动。

(四)理念教育与能力提升相融合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要以项目实践为基础,以提高创新学子的实践能力为目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通过有效整合资源,不断加大投入,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致力于培养大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五)充分实现各方协作配合

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及校会合作是实践体系的重要方式。学校、政府、企业、学会之间应加强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充分深挖学校在创新创业上的人才储备,充分利用政府在创新创业等方面提供的政策扶持,充分学习和吸收企业和学会在创新创业项目上提出的宝贵意见。因此,需要高校、政府、企业、学会之间高效配合,分工合作,为实现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努力方向

(一)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人才教育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制定系统的人才教育方案,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人才质量,需要对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方案进行优化认识。可以采取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在学分学时上的比例和优化实践性教学等方式方法来进行教育方案的制定。这样,一方面,能够促使创新创业实践课教师落实新的教育方针,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另一方面,能够促使高校依照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加快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功能,为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可靠的机制保障。

(二)强化“双师型”创业导师教学能力

“双师型”创业导师建设有利于提升整体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双师型”创业导师在教学工作中,具有活跃的创新观念,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思路,对创业形势和创业方向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的分析建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双师型”创业导师,对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作用,使学生达到“学在其中、悟在其中、学思践悟”的教学效果。一方面,给予“双师型”创业导师更多示范性授课的机会,使更多的教师去感知“双师型”创业导师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工作经验交流,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创新创业大赛取得的成果、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与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定期开展教学经验研讨,充分挖掘创新创业学生的个人潜能,鼓励学生深入项目进行科学调研,积极打造精品创新项目。

(三)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环节,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们的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在当前“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要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搭建科学的实践平台,一方面,提供可模拟的创新创业项目或训练计划。例如: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模拟实践,授课形式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项目成员根据项目内容的不同,自行决定小组成员之间的角色或职责,构建项目管理部门,模拟企业实体运营流程,体会企业在运营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开展讨论,充分交流信息,做出准确科学研判。另一方面,创业导师参与网络模拟项目,提供指导和讲解。点评项目成员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使学生模拟商业实战状态的创新体会。企业的经营成果没有唯一答案,只有最优的经营方式和科学有效的管理经验。通过这样的模拟实战训练的课程,使参与项目的学生深刻体会创新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知识,又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一味地理论灌输,授课效果事半功倍。

此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紧紧抓住“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条件,鼓励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创业学子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以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依托双创中心、心理咨询室为平台。通过创业大赛的历练,能够精心雕琢创业计划书、沉着应对项目路演和专家答辩、精心提炼项目亮点、优化项目运营、拔高项目价值。同时,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升创新创业学子的心理抗压能力和心智成熟度。充分发挥“我敢闯、我会创”的创新精神,达到实战技能与实战心理的“双成熟”,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创新带来新机遇。

(四)建立与专业相匹配的实践基地

专业针对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对指导教师与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最大价值正是源于专业知识与实践的有机融合,目前缺乏与之配套的专业实践基地,使之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无法走深走实。

不同专业对于配套实验设施的需要是不同的,应结合不同专业的需求,引进科学有效的实践设备来支撑创新项目的研发与开展,尽可能实现创新全过程一体化的模拟。例如,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实验室,应完善构建仿真模拟实验平台系统,运用现代化的数据模拟技术,为创新学子提供技术支持,方便创新学子在校内实验室就实现创新技术项目模型研发设计、创新技术项目模拟实验、创新技术项目参数修正、创新技术项目申报等一系列操作。以商业为主的实验室,也应侧重依托大数据和网络资源,建立商业案例模拟数据库,为创新学子探索可模拟的创新项目,为创新学子了解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创业精神与实践起到积极引导效果,鼓励创新学子在实践中不断突破自我,创造性的创新实践。

(五)优化创新实践基地规范制度

建立完善的制度条例是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基础,提高制度条例的完整性,才能确保实践基地在实践方面持续发展。规范指导实践基地在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上,合理科学地指导创新学子开展实践,明确实践基地在实践中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避免实践过程环节流于形式。同时明确创新创业导师的工作要求,明确创业导师的工作职责和范围,更好地指导创新项目的有效开展。

(六)深耕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要坚持分两步走的发展步伐,即推进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步伐。

校内实践基地应结合学生专业的不同,开设针对不同专业学科的实践教学满足学生在校内的专业实践需求,如会计信息管理实验室、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沙盘推演实验室、信息工程与统计分析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通过建立不同门类的教学实验室,使创新学子能够通过模拟的案例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尽快胜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校应选拔并鼓励创新学子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申报实践项目,积极争取获得场地、资金、技术、信息等的支持,加快项目成果转化步伐。通过创新创业竞赛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思路,在创新创业竞赛中去收获新经验,达到激励挑战自我,勇于创新创业的目的。

校外实践基地是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天然温床和助推器。校外实践基地一定要有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平台,提供可模拟的实践环境,实践数据和实践案例,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结合校内实践的经验,不断去优化创新创业的技术、流程、管理、方法和思路。

第一,为提高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效果,学校与实践基地要加强彼此信息沟通,同时聘请有经验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作为创业导师队伍,负责学生实践期间的指导工作。学生应及时主动地与实践基地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推动创新活动的持续进行。通过训练,完成从项目设计、实施到成果展示整个流程,锤炼创新学子的实际操作能力,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同时,学校及时根据企业反馈的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正,满足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有针对性地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良性循环,达到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目标。

第二,校外实践基地应站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为高度,关注具有市场潜力的创新项目孵化,提高项目从理论到现实的成果转化速度,更好地带动就业,服务于民生。

第三,为有效规避创新创业风险,校外实践基地还应担负起预防创业风险功能。在创新项目即将孵化前,对项目的创业计划书、项目可行性、项目实施情况、项目市场前景进行再评估,本着对创新学子负责任的服务宗旨,预见项目在进入市场后,可能预见的有利局面和不利局面,并给予可参考的建议指导,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学生创新风险,孵化出具有创新理念与市场竞争力创业项目。

第四,有条件的创业孵化基地要全力为创新项目提供场所、设施、政策等方面的服务。例如:提供税费减免、提供小额贷款贴息、提供创业指导等服务,使创业者感受到来自社会的重视和关怀,更加专注于创新项目的“再研发、再升级,再服务”,为实现产品服务更新,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促进大学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有效破解大学生严峻复杂的就业难题,努力实现“六稳”战略,在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之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站在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高度,科学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科学持续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关系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长远发展,关系到高校科研创新实力的实践价值。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真抓实干,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从根本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猜你喜欢
学子应用型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杏林组曲·学子赋
我的基地我的连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多种形式助学数千学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