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研究

2023-01-20 22:31齐若岑
黑龙江粮食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人才农村建设

□ 齐若岑

(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一、引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国计民生。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仍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三农”问题,不仅对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作用和基础地位进行了阐释,还对如何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做出了深刻解答[1]。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因素。要努力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强化乡村人才的支撑作用,打造适合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才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乡村人才振兴发展现状

(一)人才供需严重失衡

推进现代化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各个领域的人才支撑。不论是农业人才、技术人才,还是管理人才,都能在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找到发挥才能的位置。然而现实中乡村却面临着人才供给难以满足需求的困境。一方面,乡村内部原生力量流失严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选择离开乡村,去往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导致剩余人口多为老幼群体;另一方面,与城市比,乡村的发展相对滞后,较差的发展环境以及不甚完备的基础设施难以满足人才成长的需求。因此目前的乡村对于外部高质量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即使人才来到乡村,也很难长期留下,从“引进来”向“留下来”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内部的人才流失加上外部引进不顺畅,必然导致乡村人才出现严重供需失衡的问题。

(二)人才素质不相匹配

当前乡村建设工作纷繁复杂,乡村人才队伍肩负着新任务新使命,但现有人力资源的素质水平与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相比较而言,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地向城市倾斜。在教育环境方面,城市比乡村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乡村与城市人力资源质量水平存在明显差距,接受农村教育的本土人才所具备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相对较低,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难以得到系统提升,整体人力资源素质不高,乡村所开展的相关教育或者培训活动也比较少,因此现有人力资源很难快速掌握新技能新方法,当然也就无法顺利开展较为复杂的工作。

(三)受到思想观念的制约

第一,社会对在农村地区就业的认知存在偏见。受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乡村与贫困落后挂钩,认为去乡村工作很难有大作为,所以相比而言更多的人会到基础设施完备、物质生活水平高、精神生活富足的大城市发展。乡村缺乏人才基础,乡村的建设和发展自然受到限制。

第二,乡村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没有正确认识到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未能把握好时机,积极开展工作。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方面要为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措施,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提升其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才流失;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实际,出台相关政策,增强对人才留在本地发展的吸引力。如果当地政府缺少这种先进的思想观念,又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行动措施,必然导致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进程难以快速地推进。

三、乡村人才振兴的障碍因素

(一)城乡发展不平衡

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当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相对而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有更多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共资源分配和人才配置都向城市倾斜。而乡村各方面条件都相对落后,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地区基本没有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落地,因而缺少就业机会和岗位,薪酬待遇也不高,未来发展前景不理想。总的来看,乡村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是相当有限的。

(二)政策支持不充分

要吸引并留住人才,积极、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才能让高素质人才发自内心地愿意为乡村建设发挥自己的力量与作用,进而吸引到更多的高质量人才加入乡村建设的队伍。当前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包括三支一扶、创新创业在内的支持政策,引导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后向基层一线流动,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工作,鼓励人才回流,开展创业活动等。但总体上看,目前出台的政策还不够多,力度还不够大,范围还不够广,尤其是对高技术人才、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以及吸引农业现代化建设突出拔尖人才的补贴方面,还缺少更加积极的和强有力的支持政策。

(三)教育培训不完备

当前乡村人力资源质量水平与城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缺少完备的教育及培训体系。农村在教育资源、教育水平以及教育环境等方面存在明显劣势[2],从义务教育到培训配套服务都不健全,难以开展系统化的教育赋能培训。长期缺乏良好的基础教育导致乡村教育水平较低,人力资源质量水平难以提升。另外,人才的后续培训工作也无法开展[3],一方面本地农户对于现代化机械设备的使用还比较陌生,另一方面引进的部分技术人才缺乏实践经验,乡村还缺少长期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不能在短期内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

(四)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与农村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还较为落后,有的偏远地区水、电、气等方面供给不足,严重影响农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部分地区由于缺少现代化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农作物产出数量和质量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部分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网络配套设施依然处在初期发展阶段,网络普及率低,导致农业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缓慢。

(五)激励保障措施不足

影响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另一个突出因素就是缺乏激励保障措施。许多青年人才来到乡村,为乡村建设事业奉献力量,但由于乡村缺少健全的保障制度和激励制度,无法满足人才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需求,导致人才不愿长期在乡村扎根发展事业,自然也就难以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对人才的激励保障措施也不完备,福利待遇差、晋升的空间小、发展的前景不明朗等,都使得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被不断削弱,很容易对工作产生倦怠心理,从而导致出现隐性流失甚至是显性流失的现象,最终严重影响乡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乡村人才振兴的优化路径

(一)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提振经济

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展缓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短缺,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也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关部门应当对乡村实地进行走访、调研,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安排等方面进行了解,依据当地现有资源和优势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从根本上提振经济。

乡村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摒弃粗放的发展模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造集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体验、消费及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条[4]。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对于历史悠久的地区应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依据乡村已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优势,开辟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这不但能够为乡村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还能拓宽当地居民的增收渠道,持续提振乡村经济。

(二)加大政策扶持,广泛吸纳人才

实现乡村振兴,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需要充分提升乡村吸引力。除了努力提振当地经济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也是十分必要的。要积极学习先进的人才理念,明确人才的优先发展地位,打造优良政策环境,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提供制度保障。广泛吸纳人才,实现良好的人力资源配置,为乡村振兴建设添砖加瓦。

一方面,相关部门要优化人才引进条件,为人才提供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奖励政策,让人才愿意主动投身乡村建设工作,并能够持续发挥个人价值。通过提升福利待遇,配套教育、住房、医疗等政策,提升对高质量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基层政府也可以出台更多创新创业优惠政策,提供低息贷款和各种补贴,加大对在乡村创业的扶持力度,以鼓励更多的人才到农村来创业,从而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搭建培育平台,提升人才素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驱动”,通过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搭建人才培育平台,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培养乡村振兴战略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一方面要完善乡村义务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把乡村人才纳入各级人才培养计划予以重点支持,不断提升乡村的教育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另一方面,人才的培训工作是继引进人才工作后的重中之重。优质、专业、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使人才得到快速提升,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地提高其专业能力,培养“多面手”人才,使其充分符合当前乡村振兴工作的要求,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的队伍中来。

(四)完善基础设施,发挥环境优势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面临着供给难以满足需求及后续维护不足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满足乡村振兴发展的要求。相关部门要对乡村道路进行建设和维护,要重视乡村供水和用水安全,保障农民日常生产生活。要在农村进一步普及电力和燃气,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要加强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从医疗技术、医疗环境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有效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相关部门也应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城乡间通畅便捷的交通网络[5]。通过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乡村振兴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要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6],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乡村的自然环境优势,挖掘乡村浓郁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推动宜居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大幅度提升乡村吸引力。

(五)建设保障机制,加强正向激励

要打造乡村对于人才的长期吸引力,需要建设完善的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乡村基层政府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统筹考虑乡村振兴的需要,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吸引、调动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乡村建设中来。

一方面完善人才队伍的薪资制度,保障乡村人才基本薪酬水平,在关键岗位上确保其不低于城市同等待遇,同时提升福利待遇,提供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另一方面,对于愿意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人才,精神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对人才的具体工作表现进行科学评估后,要对其先进性进行表彰和嘉奖,并将其作为学习模范,发挥示范作用,对其中贡献突出的人才提供更多升迁的机会,让人才获得更大的成就感,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从内心产生对乡村的认同感,真正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事业,为促进乡村繁荣兴旺贡献力量。

五、结语

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核心在人才。当前我国乡村人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支持政策、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强保障和激励措施等多方面采取行动。减少本地人才流失,加强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建设高质量乡村人才队伍,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猜你喜欢
人才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