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杂志》2022 年 总 目 次

2023-01-21 00:02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针法针灸针刺

思路与方法

转录组学应用于针灸作用机制研究的探讨

霍 宏,董 旭,崔一之,李晶怡,张 莹,刘佳惠,丛 婧,王东岩(1·1)

关于足三里、上巨虚和下巨虚穴定位的探讨

吴雪梅,睢明河,杜秋慧,刘佳男(1·7)

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的rs-fMRI研究方法及应用现状

张虹岩,王东岩,刘佳惠,谢兴国(2·1)

腺苷及其受体参与针刺镇痛调控机制探讨

吴金蓉,张 迪,周萌萌,常洪恩,刘阳阳,房钰鑫(2·6)

试论取象思维对针灸学的指导意义

周绪柳,王 华,吴 松(3·1)

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选穴规律及思路优化探讨

慕容志苗,刘 琪,李思琦,郝瑞民,樊小农(3·5)

“辨体质-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对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指导作用

吕秋艺,陈 星,张 莉,王雅惠,陈 洁,彭 景,邹忆怀(4·1)

经筋实质和治疗应用的探讨

曹昺焱,饶 毅,庄 威,姜美驰,肖 京(4·6)

损伤相关分子——针刺起效过程中的“前哨兵”

李亚男,徐枝芳,吕中茜,公一囡,马 婕,郭 义(5·1)

奇经八脉与人体系统的相关性初探

马 婕,窦报敏,李艳伟,李亚男,吕中茜(6·1)

基于DNA甲基化与Aβ沉积探讨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机制

柯 超,曹 洋,单生涛,夏叶婉,谭 艳,石文英,章 薇(7·1)

手针与电针对穴区局部影响的比较研究

陈肖峰,吕 伟,康丽娟,郭永明,刘阳阳(7·6)

基于免疫系统的针灸抗免疫衰老理论探讨

方鸿浩,林毅鹏,唐佳瑶,林丽莉(8·1)

从干针的兴起论针刺手法的重要性

宋思敏,刘阳阳,郭永明,郭 义,王益民(8·9)

基于古今针灸标准化差异探讨针灸安全性的发展史

潘琳钐,彭拥军(9·1)

针灸调控神经可塑性作用机制初探

姚路路,杜 鑫,付渊博,张 帆,张 涛,黄 凤,李 彬,刘桂林(10·1)

基于“脑肠交互”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效应机制

张 悦,徐枝芳,李亚男,姚开芳,陈志翰,郭 义(11·1)

针灸效应的中枢整合机制探析

佟 丹,王东岩,刘 洋,夏 雪(12·1)

艾灸疗法的机理研究探析

刘 云,储浩然,胡 进(12·10)

临床研究

头针结合“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

马 帅,王玉琳,张思琪,屈媛媛,王庆勇,李超然,杨添淞(1·13)

采用红外热像和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对背俞穴位置古今差异的研究

齐晓琪,李 瑞,王世东,宋姗姗,李 莉,曹慧颖,杨浩田,张馨月(1·17)

脐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临床研究

李昕蔚,刘云霞,张云舒(1·22)

揿针结合恢刺法治疗肾虚型腰肌劳损临床研究

邢龙飞,李 丹,杨 帅,李晓慧,赵瑞珍,时素华,秦丽娜(1·27)

应用表面肌电图指导针刺取穴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罗 梦,徐 敏,杨肖杰,许秀红,赖 涵,董苗苗,黄春江,周国平(2·11)

蜂针经穴散刺法结合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李 丽,李 枣,王英浩,黄 梅,肖 潇,

范梦蝶,郭春艳,杨 月,王祖红(2·17)

电针、红外线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对面瘫患者神经功能、血浆免疫球蛋白和面部温度的影响

姚雪青,潘良德,王 林(2·21)

通督醒神针刺法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韩 旭,王 墨,李 岩(2·25)

阳陵泉运动针法联合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影响

杨 敏,萨 仁,黎启娇,蔡海鑫,莫文惠,吴文虎(2·29)

调理脾胃针法联合电针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功能影响

刘亚东,任 啸,雷 芳,刘恬园(2·33)

透刺吞咽针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教传旭,桑博文,李 锐,覃业校,易文博(3·8)

基于1H-MRS评价头针结合失语症(维吾尔语)训练系统治疗卒中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研究

王 波,周益凡,姜迎萍,牛文琪,张云云(3·13)

穴位埋线结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对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和VAS评分的影响

马艳华,顾晓丁(3·21)

穴位埋线结合长蛇灸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张强坤,田元生(3·25)

筋骨三针疗法联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分析

仝敬月,杜慧萍,李瑞国,赵胜杰,靳新悦,游 月,王翌琼(3·30)

吞咽分期深刺法联合舌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

罗 艳,徐双景,丁 渊,胡 宝,高福秋,徐兰平,王 彤(3·34)

针刺鬼穴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注意偏向影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梁兰天,黄浩彬,吴永刚(4·9)

督脉半灸法联合右归丸治疗肾阳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赵 群,魏瑞丰,刘 慧,刘志豪,史乐辰,张晨璐,李永春(4·15)

“逆流补营”火针法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SP和NK-1水平影响

张安东,王婷婷,李旭英,周雪添,周立志(4·19)

解痉纠偏针法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常雪利,许长锋,张智芳,于东歌(5·5)

巨刺法配合中药熏洗及痉挛治疗仪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陈文平,李 琳,孙益民,刘世杰,杨世锋(5·10)

大接经针法联合小针刀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研究

马光兴,刘 玮,戴淑青,桓 欣,孙 炜(5·15)

“居髎透刺环跳”针法治疗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研究

李志刚,刘旭卓,刘 竹,包 瑞,王洪旭,李东威,申意伟,张 杰(6·5)

恢刺颈夹脊穴结合脊痛消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李呈佳,孟天伟,李东旭,齐鲁锋,李嘉宁,李佳睿,周亚滨,马艳春(6·10)

长圆针为主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郭美珠,秦玉雪,曾 洁,欧永胜,庞亚飞,戎 芬,黄国毅(6·15)

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的析因设计临床研究

谢 晨,郑益鑫,方超君,陈云飞(6·20)

循经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胡梦婷,葛 逊,李佩芳(7·10)

调神疏肝针法结合百忧解改善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的临床研究

蔡 娲,魏溪芳,张静若,张 堃,刘 冉,沈卫东(7·15)

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侯建鹏,王博仑,刘 鹏,刘建伟,高俊虎,关吉臣,韩 旭,孙冬颖(7·20)

苍龟探穴联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

孙冬颖,侯建鹏,冯亚兰,魏 来(8·5)

调神开郁针法联合雷火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黎启娇,萨 仁,林智鹏,林 意(8·14)

穴位埋针法结合程序化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王鹏博,冯丽媛,王东岩(8·18)

头穴运动区经颅重复针刺治疗脑卒中急性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谢兴国,董 旭,张虹岩,王若愚,佟 丹,王东岩(9·6)

小针刀结合龙火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对ESR、CRP的影响

方丽娜,田利娟,袁红丽,周 钰(9·11)

针刺激痛点结合脏腑推拿治疗慢性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伴焦虑临床研究

龙抗胜,叶 勇,孙梦龙,范 升,刘巨尧,李洪亮(9·16)

抻筋指推法配合温针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张洪坤,李丹妮,蔡烨谦,李同军(9·20)

纳子温通针法结合肢体综合训练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研究

唐 云,王 颖(9·25)

醒脑解痉针法联合平衡针治疗卒中后下肢肌张力增高临床研究

代 静,张 虎,杨 洋(9·30)

经筋刺法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股四头肌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曾敏桂,董宝强,马苏娟,林星星,富 昱,王垒钞(9·34)

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外周血清神经肽Y、脂联素的影响研究

罗本华,曾启峰,芮靖琳,高炜燕,吴小玲,李玉秋(10·5)

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平衡针与脑机接口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辛 辉,李 鹏,李秀丽,王贵玲(10·10)

腧穴敏化灸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眩晕临床疗效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陈明九,陈国庆,周晓伟,陆玲玲,许昌伟,王允琴(10·21)

秦氏“头八针”治疗轻中度帕金森病临床研究

陆 洲,杨 晖,李虹虹,王月花,崔花顺(11·5)

“调神畅志法”针灸治疗帕金森病震颤的方案优化临床研究

王 顺,史 越,白 妍,潘 洋(11·11)

灯火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斑秃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10、TNF-α及IFN-γ水平的影响

宋莉敏,林津仪,林笑笑,陈惠姣,韦惠宁,吴健文(11·16)

针刺五心穴配合安神六穴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

孙宇婷,祝培勤,孙星亮(11·21)

手足十二针联合肢体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杨晓伟,张 虎(11·29)

毫火针留针五心穴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失眠的随机对照研究

张金朋,关 莹,赵 彬,陈慧杰,师 帅,朱路文,王亚楠(12·5)

芒针透刺结合理筋整脊手法对枕大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及PGE2、SP水平的影响

阴祖新,李树明,郭 妍,郝 唯,吴海峥,马彦旭,程五中(12·15)

腹针联合穴位透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王海强,马晨曦,石 璠,熊 丽,张 萌,刘贵军(12·20)

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桡动脉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胡晓婷,李慧靖,黄海城,吴慧敏,赵莹莹,钟国新(12·25)

灵枢开阖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宋安华,萨 仁(12·32)

腧穴应用

迎香穴穴位埋线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

逄 静,尹洪娜,夏昆鹏,孙忠人(1·43)

肾俞穴解剖结构再探讨

胡锦波,董 莉,黄 静,王顺梅,王 斌(6·27)

肾俞穴与肾位置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胡锦波,王顺梅,石文韬,段芃嫄,王 斌(8·30)

基于红外热像技术探讨“后溪督脉内眦颈”理论

李 婷,田君健,张 悦,郝 心,赵亚莉,李志刚(10·16)

特种针法

电腹针对脓毒症并发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刘 凯,王秀珍,王亚楠,裴思颖,贾坤平,王 虹,王 鑫,梁洪文(3·17)

筋膜内热针联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血清IL-1β、TNF-α和PGE2水平影响

李非铭,赵俊莺,方海博,舒 雅(4·23)

基于“经筋理论”运用刃针治疗瘀阻脑络型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王正婷,杨 焕,魏清琳(5·19)

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内分泌激素影响研究

曾启峰,罗本华,陈振锋,李雪琴,吴小玲,李玉秋(5·24)

针刀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对修复功能的影响

唐永秀,陈 明,唐忠银,唐培群,陈中宁,文 红(6·30)

基于EEG功率谱探究电针改善卒中相关失眠患者日间嗜睡的即刻及累积效应

王鹏博,何 雷,冯丽媛,宋 晶,王东岩(7·24)

围刺交叉电针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期并发Ⅲ~Ⅳ期褥疮临床研究

蔡国锋,崔亚男,薛佳欣,徐 珂,高子茵,马兴武,吴珍琦,

何 雪,孙嘉鸿,张 瑞,冯宇飞(7·31)

浮针再灌注治疗肝肾阴虚型老年性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蔡国锋,徐 珂,高子茵,马兴武,崔亚男,吴珍琦,薛佳欣,

何 雪,张 瑞,孙嘉鸿,冯宇飞(8·25)

极泉穴水针注射联合颈三针治疗臂丛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MDA、SOD水平影响

邓荣艳,姜 颖(9·43)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针刀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分子作用机制

宋寒冰,刘家兴,刘宏鹏,王 飞,宋 歌,王革强,姜益常(10·35)

浮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临床研究

刘 鹏,薛 剑,黄 昕,董霏雪(11·34)

基于f-MRI成像研究经颅电刺激后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神经元活动

李崖雪,张薇薇,刘 潇,宣 威,

李崖冰,白泽妍,高 松,高瑞雪(12·36)

刺灸聚英

基于肠道微生物研究芒针速刺对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疼痛的治疗机理

杜 娟,丛慧芳(1·32)

深刺下关穴配合烧山火治疗风寒型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

李崖雪,刘小华,闫禹竹,吴民民,陈小雨,刘 潇(1·37)

浮针联合火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研究

刘 征,林 欣,毕海洋,于楠楠(2·37)

浮针联合短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吴咚咚,张明明,李 岩(2·41)

艾灸督脉组穴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李 超,朱才丰,王雪伟(4·27)

火针速刺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血清G17、PGI及PGR水平影响

姬 旭,刘 璐,杜 鑫,袁 芳,武 琛(4·32)

鍉针点穴配合肩三针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王淑荣,刘跟莉(4·37)

超短波联合超声引导下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段升磊,李铁山(5·29)

凤凰展翅针法针刺相对穴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师 帅,郑 义,张 倩,赵冰冰,张金朋,马祺昊(7·38)

“理筋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陈祥芳,乔 波,商艳慧,胡晓瑜(7·43)

督脉灸对阳虚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刘 洋,杨 婷,李 壮,高 傲,赵 妍,曹 蕾(8·34)

“子午捣臼”针法结合热敏灸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李松奇,魏永楠,金 弘,刘婷婷(8·45)

长蛇灸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左 政,王耀羚,宋 敏,吴 婧,李亚楠,代 殴(9·39)

“短刺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miR-140、miR-30水平表达的影响及影像学观察

刘泉宏,李维科,苏 茜,靳少峰,陈 江,任 毅(10·26)

松解针法联合火针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蒋 丽,杜 鹃,赵 丽,向 玲,程长浩,涂韶恒,王文慧(10·31)

不同灸量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毛 珍,江 润,段 骏,张红星(10·52)

温针齐刺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

李 艳,王巧芸,黄 伟(11·25)

开阖枢取穴联合改良瑶药火攻疗法防治含铂方案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蒋著椿,甘俊任,陈俊桦,刘清云,岑金燕,钟少琴(12·42)

文献研究

基于CiteSpace的针灸治疗延髓麻痹可视化分析

李晓宁,金 成,陈福右,李 锐,刘良玉,王 森,覃业校(1·47)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

周 悦,庞祖宜,徐振华(1·54)

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优势方案筛选研究

王利然,宁文华,杨丽红,秦懿囡,李 晶,杜元灏(2·46)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研究

谭晓婵,贺晓旭,石学敏(2·52)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厉兑穴主治病症和配伍规律

柳 笛,朱永政,贾红玲,张振领,张永臣(2·58)

基于雷达图对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雷骏轩,戴 琳,黄艳玲,余江明,骆一娜,卢许恩,钟浩宇,

姚伟东,夏静娴,李 敏,徐联洋(3·38)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由佳鑫,李 丹,王德龙,闫朝升(3·45)

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艾灸疗法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陈唯依,肖鑫冉,王丽莉,余安胜(4·41)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灸推拿治疗假性近视的选穴规律研究

肖 尧,罗 琴,韩 杰,罗昱君,熊 袁,余韵扬,周 晶(4·48)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网状Meta分析

危 威,何炎森,廖习涵,刘小卫,李江山(5·35)

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选穴规律探析

罗万新,李 聪,刘 倩,郭新荣,王卫刚(5·74)

针灸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选穴规律分析

王美红,米淑琦,宋婷婷,赵吉平(6·35)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经渠穴古代优势主治病症和配伍规律

高晓岚,李梦玲,柳 笛,贾红玲,张永臣(6·40)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针灸治疗泄泻选穴规律

吕倩忆,卢小叶,李棋龙,何灏龙,郑慧娥,田浩梅(6·46)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选穴规律

俞慧敏,贾红玲,张永臣(7·48)

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网状Meta分析

张艳佶,陈祥林,杨 丹,田享民,王怡帆,

杨 倩,张英溶,李 佳,张 恒(7·53)

基于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的针灸治疗子宫肌瘤选穴规律研究

勾明会,杨会生,刘思雨,丰逸轩,房翳恭(8·65)

基于CiteSpace探究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视化分析

郭智超,李佳诺,罗 铮,殷建涛,周新宇,高 达,孙忠人,尹洪娜(8·72)

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古代针灸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取穴规律

李海平,薛 聪,陈新旺(9·47)

基于现代文献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

刘可佳,王永志,秦芳芳,张 岩(10·40)

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的选穴规律研究

林 蓝,孙 健,黄海城,易 玮(10·46)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改善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选穴规律

汪 汐,龙子临,何 欣,刘志顺(11·39)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选穴规律

王 悦,贾红玲,张永臣,候志会(11·50)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选穴规律

韩其琛,孙忠人,尹洪娜,刘 悦(12·48)

针灸治疗老年痴呆(肾虚型)腧穴配伍规律研究

冯诗雨,任 路,李莫愁,孙 宇(12·59)

实验研究

不同针刺方式对早期膝骨关节炎兔模型软骨细胞及Ⅱ型胶原蛋白代谢的影响

史晓伟,王东峰,邓晓丰,于文静,赵 颖,史术峰(1·59)

电针联合埋线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NLRP3水平及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

刘伟伟,丁 麟,王秀艳,王晓燕(1·64)

电针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GFAP、NF-κB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杨 松,孟 灵,钟青华,蒋学余(1·70)

针刺联合补脾强力方治疗对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的免疫调控

王晓玲,范晓艳,赵鹏涛,曾天文(1·76)

针刺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M1型巨噬细胞及IL-6表达的影响研究

莫灿婷,唐 霁,谢汉兴,蒋琰瑜,刘凯琪,谢万著,唐红珍(2·64)

针灸对腰神经根受压模型大鼠疼痛症状的改善及对腰受损神经根组织的炎症抑制作用

李绍康,和婧伟,赵 洁,曹晓雯,刘陟清,朱 森(2·68)

百会、神庭电针干预对脑卒中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及对血管新生相关因子eNOS、NO表达的影响

李鹏飞,任俊华,苏 滑,杨来福(2·74)

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李晓宁,田秀燕,唐祎周(3·50)

针刺对急性期脑出血大鼠M1型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曹洪涛,于学平,戴晓红,滕 伟,匡炳霖,于薇薇,李明月,邹 伟(3·55)

电针对退变腰椎间盘兔模型M-ENK、β-内啡肽、Netrin-1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刘逸阳,邹 璟,黄国付(3·61)

电针“太阳”透“百会”对PTZ致痫大鼠海马pCREB及NSE的影响

何艺博,邓洁初,闫禹竹,程为平,王 奇,刘 玥(3·67)

电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下丘脑NFκB通路影响

沈凌宇,常雄飞,潘 良,杨 怡,刘晓静,王世广,胡 慧(3·72)

通督启神针法对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行为及海马Aβ沉积、炎症因子的影响

郑愉心,赵嘉培,刘欢欢,郑 玲,黄赛娥(4·55)

电针通过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因子减轻脓毒症免疫抑制的作用及其机制

孙芳园,耿 欢,卢 明,周嘉奕,雷 鸣(4·61)

电针“百会”“涌泉”对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海马Dynein、CTSD水平影响的研究

张 洋,谭韵湘,高誉珊,杨晓坤,栗晨璐,薛卫国(4·67)

艾灸足三里穴对自然衰老大鼠睾丸miRNA表达谱的影响

张纾研,刘世敏,赵 琛,赵舒羽,石健菲,李 潇(4·73)

针刺对抑郁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徐雪娇,李天英,李 欣,乔延盈,刘俊麟,田家华,何秀丽(5·42)

夹脊电针调节自噬流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

田洪昭,尹洪娜,马育轩,张文钊(5·47)

头腹针结合颈通康对颈动脉狭窄脑血流低灌注模型大鼠干预机制研究

周海纯,韩晓庆,宋志强,赵 娜,刘一潇,王东岩,邢学良(5·53)

手十二井穴放血激活TRPV1通道保护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大鼠中枢神经损伤

钟晓芃,郭 义(5·59)

穴位埋线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代谢组学机制研究

石 娜,张楚穹,欧阳钢(5·66)

针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丁 霞,霍新慧,昂沙尔·毕哈孜(6·51)

夹脊电针不同时间点干预对ALS-SOD1G93A小鼠腰髓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王仕林,孙远征,于天洋,孙 妍(6·56)

不同针灸方法对KOA模型大鼠软骨损伤生物标志物MMP-1、MMP-3和TIMP-1的影响

任菁钰,王 顺,牟秋杰,田会玲,杨佳一,刘 浩,汪子栋,李志刚(6·62)

“原络通经”针法对SAMP8小鼠病理形态学及NMDAR表达的影响

郭文海,颜敬彧,邢 菁,陈 奥,徐 佳,马伯艳,史珊怡(6·69)

电针联合关节松动术对家兔膝关节炎模型Notch信号通路及软骨细胞中Notch3和Dll1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黄医明,王树东,郭海清,张胜楠(6·74)

电针干预JNK通路调控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IRS-1磷酸化的机制研究

杨 灿,曹昺焱,张广德(7·60)

针康法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形态结构及GAP-43蛋白的影响

冉茂花,赵小娟,王 璐,李 季,张 立(7·65)

百会透曲鬓调控EGFR/STAT3通路抑制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机制研究

许文婷,薛玉满,王 策,孔 莹,邹 伟(7·70)

针康法调控细胞自噬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损伤的机制研究

孔 妍,刘双岭,关睿骞,崔乃松,陈 奥(7·76)

脊髓横断后艾灸足三里对胃黏膜损伤大鼠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

陈 英,曾 强,徐 鹏,王 川,刘桐言(8·38)

“嗅三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障碍大鼠海马GSK-3β、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邓 茹,杨 强,周 锋,王 强,孙子昕,雷正权(8·51)

督脉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BDNF及其受体TrkB和p75NTR表达的影响

叶 青,李志刚,时素华,姚海江,胡 煜,孙润权,

曹祖懋,刘思远,刘奕志,王 帅(8·57)

基于SIRT1信号通路探究电针对肠易激综合征伴抑郁情绪的作用机制

冯袁辉,杨易辰,周子娴,张丽萍,张 鹏,任晓暄,陈俊陶,马惠芳(9·53)

“秩边”透“水道”针法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大鼠HPO轴和Bcl-2、Bax蛋白的影响研究

马梦娜,司佳弘,金晓飞,李佳茹,闫 婧(9·60)

穴位埋线调控NLRP3炎症小体及IL-27表达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黏膜保护作用

刘朝霞,李玎玎,许晓男,王 喆(9·66)

电针对腰椎间盘退变大鼠模型线粒体自噬影响的研究

陈延武,崔锦涛,康武林,袁普卫,王占魁(9·72)

基于中医“同病异治”理论探讨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再生机制

刘翔宇,魏卫兵,周宾宾(10·57)

电针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p-4E-BP1及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马怡林,吴 涛,王瑞辉,杨 琪(10·63)

夹脊电针对兔退变腰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影响

汪 敏,邹 璟,黄国付(10·71)

穴位电刺激对卒中后大鼠认知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影响

马伊笛,孙晓伟,胡晓阳(10·76)

针刺督脉腧穴对APPswe/PS1dE9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治疗机制研究

刘 辉,李佩芳,孙培养,吴 杰(10·81)

穴位电刺激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神经递质水平影响

马伊笛,孙晓伟,运 锋(11·44)

电针“太冲”“曲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2X7受体及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因子表达的影响

刘 鑫,孙 娇,岳炳南,李晓璐,刘清国(11·56)

麦粒灸对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

朱 涛,马艳竹,程艳婷,李俊莲,李健豪(11·62)

“秩边透水道”针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张 黎,王海军,刘 璇,曹玉霞,李佳茹,樊 青,马梦娜(11·68)

温针疗法联合豨莶草对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活性及SphK1/S1P/S1PR1信号的影响

文培培,高 宇,王晓云,刘益兵,池红万(11·75)

基于ICAM-5 mRNA表达探讨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沈亚亭,谢西梅,白 秀,白 桦,常小凡,唐园园,李秋宇(11·81)

“通督启神”法电针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HIF-1α、BNIP3表达的影响

刘思远,李志刚,孙润权,刘奕志,王 帅,王 鑫(12·53)

针刺“百会”透“曲鬓”通过miR-34a-5p/KLF4信号通路治疗脑出血大鼠的机制研究

李 丹,朱 曦,邓晓丰,李 龙(12·65)

电针联合rTMS对脊髓损作大鼠损伤脊髓NGF、NT-3蛋白表达的影响

曹祖懋,赵亚莉,叶 青,胡 煜,

李志刚,时素华,姚海江(12·71)

时疫防治

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针灸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防治作用

杨 梦,周 鹏(1·82)

医家针萃

符文彬教授“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

梁晓伦,符文彬(1·86)

基于“气海”理论探讨国医大师石学敏针刺人迎穴降压的临证特点

岳广晴,申鹏飞,姜泽飞,贾宏彬(3·77)

付于皮部浅刺针法理论探析

支佳羽,李 盾,丛漉彦,付 于(3·87)

浅析经络辨证五步法

李 枣,李 丽,徐 菲,丁浩颖,蒋 蓉,杨盛萍,王 健,王祖红(4·80)

程为平项针分区功能及临床经验

赵宝锋,孙嘉婧,张 奇(4·86)

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针灸治疗月经不调临证经验分析

荆业腾,张豪斌,刘 娟,王莹莹,杨金生(5·88)

陈振虎运用岐黄针疗法治疗帕金森病验案举隅

何人秀,连嘉惠,许嘉玲,陈振虎,唐纯志(5·93)

田从豁“形神共调五部八法”治疗脑卒中肢体麻木经验探析

彭 景,王 寅,贾卫华,史永梅,邹忆怀,陈 星(6·80)

袁青教授运用靳三针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取穴规律分析

肖 江,陈 冲,樊紫嫣,徐小青,袁 青(7·83)

陈振虎教授运用岐黄针疗法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验案举隅

连嘉惠,何人秀,许嘉玲,李心雨,陈振虎(7·89)

袁青教授调神针法结合针刺手法量学诊疗模式浅析

江焕钊,温健辉,黄子津,孙 瑞,袁 青(8·86)

马惠芳教授针刺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经验

张丽萍,王旒靖,吴颖琦,王图南,薛 婷,张 鹏,马惠芳(8·92)

庄礼兴教授释导气同精针法及临床应用

邹冬蕾,庄礼兴(9·78)

左氏温阳针法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妇科瘀血证经验浅析

王国锐,曾旋丽,徐国峰(10·89)

石学敏院士“司气海,调血压”针刺法的学习体会

童艳杰,樊小农,余 亮(11·90)

针苑百花

浅议太冲至骨法治疗气泄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

仲桂林,陈尚云,尹丽丽(1·91)

试析针刺“从卫取气,从荣置气”

缪 楠(2·80)

对《针灸学》教材胸椎部背俞穴“斜刺”操作的商榷

陆永辉(3·81)

钩活术疗法治疗颈腰椎病的理论及临床特色探析

吴玉龙,张新红,孙 慧,殷之珺,杨 敏,安军明(3·84)

从针刺禁忌看“近部取穴”

张艳琳,陈 松,陈 贝,王昆秀,陈 佳,陈子琴,罗志辉,顾骁磊(4·90)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针灸在关节炎中的镇痛消炎作用

方 芳,龙 宇,郭玉岩,顾媛媛,王艳丽(5·80)

隔附子饼灸抗抑郁机制初探

杨 蓝,王慎军,尚秀葵,王轶丹(5·84)

烧山火操作要素刍议

韦诗烨,贾 超(6·86)

《灵枢·经筋》中痛症病因的探讨

曹昺焱,饶 毅,庄 威,姜美驰,肖 京(6·90)

古今平补平泻刍议

舒 昀,袁 青(7·94)

古典“苍龟探穴”刺法的溯源与探究

张容超,吴 涛,李彬锋,刘 奇,郭奎奎,

秦懿囡,郭新荣,王瑞辉,杜 旭(8·79)

郑氏温通针法技术浅析

李福欣,杜小正,方晓丽,秦晓光,刘 强,刘莉梅,张小娜(8·82)

《针灸大成》中百会穴定位探析

牛一飞,宋翎玮,张 萍,英振昊,刘 伟,王晓燕(9·82)

基于肠道菌群论针灸防治高血压的思路探析

王志杰,王文慧,周 杰,张亚男,沈 燕(11·86)

法国针灸的发展概况

蔡晓宁,陈岩波(12·78)

综 述

“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研究概况

姜泽飞,岳广晴,贾宏彬,申鹏飞(1·95)

艾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应用及机制研究

陈侃俊,王丽莉(1·99)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研究进展

胡江杉,李 佳,黄重生,唐宏图(1·104)

《灵枢·官针》“九刺”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金 成,武 祎,覃业校,李晓宁(2·83)

基于内质网应激探讨针刺治疗脑病的研究概况

于晨光,邹 伟(2·88)

针灸内关穴预处理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杨琪琪,刘珍珍,张小蕾,黄 伟(2·92)

针刺治疗脑出血氧化应激机制研究进展

董珊珊,孔 莹,邹 伟(3·93)

针刺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调控多种类型自噬的机制研究进展

张 菶,杨添淞,李 孟,孙晓伟,冯楚文,孙忠人,周晓卿(3·97)

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损伤机制及针刺干预机制研究

王利然,秦懿囡,宁文华,杨丽红,李 晶,杜元灏(4·94)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马育轩,朱艺霞,宁 宇,王艳丽,潘军英(4·98)

针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王泽然,巴 特,孟智宏,赵晓峰(5·98)

外泌体与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及针灸干预机制

师 帅,张 倩,郑 义,张金朋,王亚楠(6·93)

针灸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特点研究

赵静雪,李 杰(6·99)

基于腧穴配伍协同效应探讨针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机理

陈丽丽,刘 彤,王海丽,刘家邑,邵 阳,王朝辉(7·98)

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研究现状

迟文成,耿 雪,周惠新,姜家康,陈英华(8·96)

脏腑-经穴相关现象的机制探析进展

杨惠敏,韩国宁,郭 义,周 丹(8·101)

针刺调控GSK-3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韩 欢,王康锋,李明襄,管秀菊,张立娟(9·86)

电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郑茹文,王东岩,王添一(9·92)

基于MicroRNA探讨针灸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

贾坤平,孙忠人,刘关平,裴思颖,蔡国锋,伊思锐,刘 源,梁 群(9·96)

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机制研究进展

姚开芳,窦报敏,李艳伟,王慎军,张 悦,陈志翰,郭 义(10·93)

电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的调节机制研究

彭 静,苏同生(10·98)

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小胶质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晶怡,王东岩,董 旭,霍 宏,丛 婧(11·94)

基于“头项寻列缺”探讨经脉体表的特异性联系

陈文英,袁海光,刘亚楠,张 敏,乔海法(11·99)

辅助生殖领域不同患者群体针灸临床应用述评

胡茹楠,张 楚,宋玙璠,张明敏,黄光英,董浩旭(12·83)

基于NLRP3介导的焦亡通路探讨针刺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罗 铮,郭智超,吕晓琳,梁 吉,曹馨元,王 兴,尹洪娜(12·89)

(卷终)

猜你喜欢
针法针灸针刺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清明的雨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数码刺绣针法构成规律研究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