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研究

2023-01-21 01:57张凤珍宁夏回族自治区健康教育所
财会学习 2022年36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管控事业单位

张凤珍 宁夏回族自治区健康教育所

引言

内部审计主要指针对事业单位内部资金使用、财务工作、经营活动、内部控制等方面所开展的审计监督工作,其对规范单位资金使用、保障财务安全等有重要作用,可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推力[1]。因此,事业单位应对内部审计加大关注,在明确其开展作用、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管理观念,并了解现阶段内部审计存在问题,以及时采取对应解决方法,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实效性,真正为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营和长远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一、开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来说,其有效开展对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有积极影响作用,而该工作重要作用与其自身职能有密切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控制职能:相比事业单位其他管控形式而言,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更具独立性,能够对事业单位各部门及经营活动进行管控,整体管控范围更大,更具权威性。审计人员通过检查和评价活动的进行,可进一步评价判断其他内部控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2]。

(2)监督职能:监督职能主要指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时,能够对事业单位各部门及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如监督部门人员是否按规范进行各项工作操作,工作职责是否履行到位。这种情况下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事业单位整体运营发展的规范性、合理性、有序性,确保各项经营活动的开展符合事业单位所制定的制度要求,有效遵循政府部门下发的政策及法规。

(3)评价职能: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各项经营活动以及管理工作,都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评价对象,主要对经营活动预算、政策落实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判断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进行整改处理。

(4)服务职能: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能够对各部门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管理,还能促进各部门加强自身管控力度,不断优化其部门职能作用,以提高事业单位整体运营水平。而内部审计工作的服务职能主要在于能够根据审计结果,及时分析各部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及优化意见,同时各部门还可向审计人员咨询相关问题,以推动各部门快速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共同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推力。

因此,内部审计工作四大职能的有效体现,能够为事业单位经营活动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保证国家财政拨款使用安全,提高事业单位整体运营规范合理性,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降低财务风险等[3]。在此情况下,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进一步提高对内部审计的关注度,对其工作特点、工作内容加以掌握,并实施有效的对策方法以充分凸显内部审计的作用价值。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特点

为有效凸显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效果,事业单位还应对内部审计的工作特点加以了解。以下就针对该工作几项特点作出具体分析。

(1)内向性。内部审计属于事业单位内设机构,是单位管理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以促进事业单位完善管理、做好内控工作,故该工作具有较强的内向性。

(2)独立性。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由相关负责人员直接管理该工作,以规范严格对单位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评价,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3)程序简化性。与企业相比较而言,事业单位所开展的业务活动相对固定,这种情况下,对应的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也会更加简单统一。同时,开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主要是对本单位执行各项方针政策及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相比外部审计来说,审计程序流程更加简单。

(4)及时性。内部审计能够对事业单位运营发展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既能做到事后处理改进,也能实现事前预防评估,事中监督管控,以及时发现事业单位运营发展期间存在的问题或违规行为,通过预防、监督、整改、处理,不断优化事业单位内部环境,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5)制衡性。开展内部审计主要以法律法规、政策等为有力依据,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经营活动开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审核、评估。该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资金配置等进行有效管控,而客观、独立、全面性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充分体现了该工作的制衡性特点,为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和单位的稳定运营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偏低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缺少充足数量的审计人员,且流于形式,导致审计人员多数隶属于财务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缺少独立性[5]。而该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缺少重视,无法对该工作的开展作用进行明确了解,且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更多将重心放在单位运营发展方面,使得内部审计开展效果不佳,其工作职能难以充分体现。

(一)内部审计监督不全面

内部审计监督范围较大,这种情况下其对应的工作内容、要求、流程等也相对较多。但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实际开展阶段会将更多的重心放在财务收支审计监督上,且内部审计整体工作进行过程中更重视对各经营活动结果的审核,使得内部审计缺少全面性和完整性。

(二)内部审计人员能力不足

审计人员的能力水平是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效果的关键条件,但目前很多审计人员能力不足,综合素质水平偏低[6]。首先,事业单位内很多审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划分而来,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虽掌握财务方面的知识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但对内部审计工作要点、工作方法以及其职能属性并不十分了解,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专业性,工作开展深度明显不足。其次,为推动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在实际开展阶段应提高对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力度,但很多审计人员缺少较强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加之理论知识体系不完善,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水平得不到提升[7]。

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有效开展的对策

(一)形成正确管理观念,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首先,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内容、工作职能等进行了解分析,明确其对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形成正确管理观念,端正管理态度[8]。其次,充分关注内部审计,根据事业单位经营活动内容、运营发展水平以及发展目标等条件,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要求标准进行设定,规划好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各项内容及流程。最后,内部审计管控范围较大,各部门及人员都应对该工作有一定了解,所以事业单位还应加大宣传指导力度,通过下发文件、开展专题活动等方式,让单位各部门及人员都能正视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审计人员能够增强责任意识,还需推动单位所有员工都能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通过部门协作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执行,以充分体现其职能作用。

(二)优化审计管理制度,建立内部审计机构

针对审计管理制度来说,事业单位需综合考虑单位运营发展目标、内部审计工作实际情况等多方条件,并以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等为参考依据,完成对现有审计管理制度的优化完善,同时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能够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有力支撑。针对内部审计机构来说,事业单位应将其单独建立,与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设,这样可提高其工作独立性,也能使工作的开展更具权威性[9]。管理人员还应注重内部审计机构在事业单位中的地位,不仅需对其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等进行准确划分,还需采取审计人员专职化,以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水平。

(三)加大审计监管力度,注重风险问题管控

事业单位在运营发展过程中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容易存在相应的隐患风险,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阶段,应注重对隐患风险问题的管控处理。首先,需要对风险类型、风险等级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把握风险来源、风险涉及范围等基础要素,提高对隐患风险的审查意识。其次,根据数据信息,有序完成风险预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等各项工作,以及使用定量结合定性等有效分析方法,对存在的风险岗位、风险工作内容、风险经营活动项目等进行划分归纳。最后,审计人员以风险评估结果为有力参考依据,综合事业单位所涉及的财务、人事、业务等多方面内容展开分析,进一步采取针对性风险防范措施和处理方案,真正达成管控风险,提高事业单位运营安全性的效果。

(四)加大审计人员培训力度,增强人员综合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质量的重要条件,所以在优化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还应做好有关审计人员培训指导的工作内容。首先,根据内部审计规范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事业单位发展目标等,对培训方案进行制定,安排专业人员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审计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指导,促进审计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内部审计工作职能、工作内容流程,以及掌握内部审计专业知识、工作方法,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知识体系。其次,新时期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运营发展应更具信息化特点,所以在培训期间还应加强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通过专业指导、实操练习等方式促进审计人员能够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所使用到的技术手段及先进设备加以掌握运用。同时还需针对人员培训配备相应的考核机制,在约束人员工作行为的基础上也能对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产生正向影响,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为搭建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还需注重人才招聘工作,引进更多具有专业能力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审计人才,这样还能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专业性水平。同时在日常管理时多与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其工作情况及相关需求,通过有效指导和帮助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向心力,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增强自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五)有效拓展审计范围,加大落实内部审计

以往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时更关注“事后控制”,使得内部审计开展不全面。而优化改进过程中,在事后控制的基础上能够加强重视事前预防、事中监督环节,以有效前期内部审计监督关口,便于人员提前对存在的问题或隐患风险进行了解,这种情况下可将问题及风险及时控制在初期阶段,通过正确防控和处理的方式降低风险的发生,真正减少事业单位运营发展中产生的经济损失,同时也能为事业单位整体发展的安全稳定性提供保障。现阶段及未来发展中,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还应与其他部门加强配合协作力度,实现统一管理,逐步向效益管理延伸。另外,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为事业单位的运营发展提供有力服务,还应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落实,能够对投资收益情况与投资预算的对比分析等相关方面加以监督审核,根据所得的数据信息为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合理依据。

(六)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内部审计效果

为满足新时期发展要求,事业单位应提高自身运营发展的信息化及数字化水平,所以在此前提情况下,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及智能设备,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效果,凸显其信息化特征。首先,搭建完善的内部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借助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手段对事业单位ERP系统等相关系统进行审核监督。其次,使用办公OA系统等软件平台与各部门建立实时沟通机制,能够通过线上交流、系统软件操作等方式完成部门人员之间的数据传递共享,以及相关工作内容的操作处理。同时还需借助信息平台做好财务公开等事项,定期向员工披露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经营发展规模等相关内容,便于大众了解和监督[10]。最后,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还需安排专业人员对单位内部所使用的局域网,各类信息系统,以及相关软件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并通过设置权限等方式对重要数据信息进行线上加密保护。在保证信息环境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凸显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作用价值,以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防范单位风险、合理使用资金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可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稳定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以现阶段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正视内部审计工作,对其重要性、工作职能、工作特点加以了解,并通过优化审计管理制度、注重风险问题管控、做好人员培训、拓展审计范围、运用先进技术等方式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有效推动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管控事业单位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