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2023-01-21 01:57杨少劼河海大学商学院财务金融系
财会学习 2022年36期
关键词:内审独立性审计工作

杨少劼 河海大学商学院财务金融系

引言

内部审计旨在提高组织价值和运行效能的监督评价机制,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下,国有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更为规范科学,国有资产运行效率和保值增值的目标得以实现。当然,内部审计活动自身具有严格的程序和规范,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需要各项规章制度作为支撑。为进一步保障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水准,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各种政策规范,如财政部的《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国资委的《关于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国资厅发监督〔2021〕37号)等,这些规范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照。然而,实践中,仍旧存在内部审计规范执行不到位、不彻底的问题,审计过程中的违规操作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使得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为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活动,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有企业现实情况的高质量内部审计发展之路。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掌握国有资产的企业,其运行管理情况直接关乎公共财产的得失,通过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活动,有利于规范国企的组织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国家公共财产安全。具体而言,首先,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推动审计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活动有着一定的程序规范和实体要求,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重叠甚至冲突,在质量控制体系下,可能对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提升,简化不必要的审计工作,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同时,质量控制以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为主线,推动各独立单元紧紧围绕整体目标高效实施,进而提高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利于推动审计制度的革新。在市场经济日趋复杂的今天,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其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关联性越来越强,内部审计的难点盲点也会越来越多。如果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思维观念不及时更新,便难以应对复杂的审计环境。为了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必然倒逼内部审计制度的改革创新,在审计理念、审计内容、审计目标、审计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更新变革,进而推动审计制度不断顺应审计环境的变化,始终保持自身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最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活动在质量控制体系的约束下,工作流程、进度节点、人员配备、方式方法将更加规范,以质量提升为导向规范审计活动是质量控制体系搭建的题中应有之义,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进一步推动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有利于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审机构的独立性有待提升

独立客观地从事审计工作是审计制度存在的基石和根本,没有独立性作为前提条件审计工作必将名存实亡。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客观性体现在内审机构的独立性上,然而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很多国有企业的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而独立性的缺失必然会造成审计质量的下降,进一步弱化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和作用,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有些国有企业在审计机构的管理层面上实行垂直管理和横向管理的双重管理模式,即审计部门既要受到上级审计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同时也受到同级主管部门的管理。在双重管理模式下,审计部门职能的发挥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同级主管部门的影响,审计问题得不到直接而全面的揭示和披露,审计质量大打折扣。另外,从垂直管理关系上分析,上级集团审计部门对于下级子公司审计机构具体情况不掌握,尤其是对于下级子公司审计资源情况不清楚,在安排审计任务时,严重脱离了各级子公司审计部门的实际情况,为达到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使得下级审计部门不得不在审计范围、审计深度、审计质量等方面降低要求。内审机构独立性的丧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机构的职能设置和管理模式上,而且在人员方面同样存在独立性丧失的问题。一般而言,内审机构的人员隶属于公司董事会,人员尤其是负责人员由董事会任命,这种隶属关系使得内审机构的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董事会的影响,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受到董事会意志的干扰。

(二)质量控制过程存在薄弱环节

质量控制过程存在的薄弱环节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在审计计划的编制和安排上,很多国有企业的审计计划是由集团公司负责统一编制安排,然后由各级子公司根据统一的审计计划开展审计工作,并将审计结果直接向集团反馈。这种审计计划的编制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计效率,能够让集团及时准确地掌握整体审计情况。但同时也存在审计计划“水土不服”的情况,由于站在集团高度编制审计计划,缺乏对各级子公司自身风险点的考量,子公司所关注的内部审计风险点审计计划可能无法精准覆盖,使得子公司在贯彻执行过程中没有贴近自己的实际情况,造成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其次,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时效性不足的问题。尽管在审计工作开展前制定了审计计划,但在实际贯彻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地会给审计计划的贯彻执行情况造成一定的阻碍,进而影响审计进度的推进。例如,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前认为基础工作已经做扎实,被审计对象及审计环境已经全面掌握,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或因沟通汇报不及时、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造成时间的延误,影响审计结果的时效性。最后,在审计问题整改阶段,很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整改不到位,由于大部分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是平级关系,审计意见得不到被审计对象的足够重视,对于审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认识不到位,问题整改的动力和压力不足,使得审计问题整改效果不佳。总而言之,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和环节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需要国有企业进一步强化认识,加强对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

(三)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到位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互联网时代不可避免的趋势,各个行业都在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行行业赋能,推动行业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作为常规工作,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不可避免地要走向信息化之路。然而,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很多国有企业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到位。有些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统筹考虑,尽管零碎地建立一些局部性、阶段性的信息化模块,但整体过于分散,没有形成系统完备的信息化体系。并且,很多国有企业现有的信息化模块之间缺乏互联互通,相互之间的兼容性较差,各自独立,信息数据共享能力不足,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能力有待提升。由于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使得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得不靠人工操作的方式去收集、分析、研判相关数据资料和信息,极大地降低了内部审计的整体效率,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些国有企业虽然建立了信息化系统,但系统运行过程中更多的是承担了内部管理的职能,其监督检查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还有些内部审计系统与公司的财务系统、业务系统适配性不足,在其他信息系统不断更新换代的同时,由于自身更新不到位造成适配问题,明显滞后于公司的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一)增强内审机构的独立性

针对上述国有企业内审机构独立性不足的问题,需要各国有企业增强认识,提高站位,切实从内审机构的职责定位出发,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绩效考核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内审机构的独立性。首先,在内审机构的管理模式上,要适当提高审计机构的管理层级,在集团公司层面设置审计委员会,下设专门的内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集团相关内部审计工作。在各级子公司层面,由上级公司委派内审机构负责人,并由集团进行统一的任命、管理和考核,尽量切断被审计单位对内审机构的横向干涉。同时,各国有企业可参照国家审计制度,建立垂直管理模式,由集团公司全面负责全集团的审计工作,并将各级子公司的内审机构作为集团公司审计机构的派出机构,进行全面垂直管理,在人事、经费、制度等方面纳入集团审计机构的统一管理当中。通过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提级管理,减少内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依附性,并通过直接向集团内审机构汇报工作的机制安排,降低集团审计部门信息获取的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其次,适当提高内审部门负责人的职务职级。在不违背公司内部规定和相关国家规范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内审部门负责人的职务职级,是破解当前内审机构独立性缺失的重要举措。由副总经理、董事或其他相应级别的高级管理人员直接担任或兼任内审机构负责人,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形成一定的职务职级优势,进而便于各项内审工作的开展,也减少以往同级业务部门对于审计工作的影响。

(二)优化审计质量控制流程

结合上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存在的薄弱环节,需要对审计质量控制流程进行全方位优化。首先,在审计计划编制的过程中,要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由于传统的集团公司编制审计计划脱离基层实际,上下之间缺乏联动,造成审计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针对该等问题需要创新审计计划的编制方式,充分吸收和接纳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审计计划编制方式,先由被审计单位自行编制审计计划,充分披露自身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然后汇总至集团公司,再由集团公司进行统一编制,形成集团审计方案。其次,构建多维度监督体系。要充分发挥公司内部监督机构与审计部门的密切配合,将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纪检监察等各监督职能部门进行整合,形成对公司运行管理工作监督检查的合力。通过构建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机制等,发挥各自优势,切实保障公司规范有序运行。最后,完善后续跟踪审计程序。国有企业应将后续跟踪审计作为内部审计中的重要环节加以重视,尤其是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专门的整改方案和计划,明确整改责任主体,并督促责任主体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编制完整的整改报告。对于偶发性、阶段性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纠正措施,而针对持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常态化的解决措施,并建立相应的机制,持续、深入地开展问题整改工作。

(三)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的大潮中,任何行业都应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融入,审计行业更应以信息化推动行业的创新变革。针对上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国有企业决策层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意义,只有通过信息化升级,才能够进一步保障和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首先,国有企业应在整体规划上布好局,从集团公司的战略高度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切实在这方面布好局、谋好篇,做好顶层设计。其次,要大力构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数据库,以企业内部网络建设作为切入点,整合物流、现金流、信息流等流量资源,搭建覆盖全集团的信息网络和大数据,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保障企业内部信息数据之间的兼容性,提高内部数据信息的开放共享水平,进而实现数据库使用效率的提升。最后,探索开发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辅助系统,在现有的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基于ERP体系的AIS辅助审计系统,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异地办公提供便利,同时减少审核底稿手工操作的频率,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借助AIS辅助审计系统,审计人员可以更加便捷快速地获取不同条线上的信息资料,例如,在出现企业合并报表的情况下,内审人员可以借助AIS辅助审计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取下级子公司的财务数据报表,同时可以进行横向的比对分析,避免了现场调取查阅相关数据资料的麻烦。

结语

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国有企业在稳定经济发展,保障国计民生等方面必将持续深入发挥稳定器作用。尤其是在提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来,国有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状况,直接关乎着国家和人民的切实利益。然而,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能力的提升,鉴于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相关主体应增强认识,提高站位,从战略高度审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各种因素,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水平。相信在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将会得到妥善解决,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将更加规范科学。

猜你喜欢
内审独立性审计工作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独立品格培养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