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系统在信息化审计中的应用探索

2023-01-21 01:57徐灵灵大唐安徽发电有限公司陈村水力发电分公司
财会学习 2022年36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财务

徐灵灵 大唐安徽发电有限公司陈村水力发电分公司

引言

财务共享作为一种成熟的管理工具,目前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推广应用,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化和规范化。在财务共享系统的支持下,重复性、机械性的财务数据可自动化高效处理,不仅实现了财务信息的共享,而且有助于控制经营风险。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审查评价,目的是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帮助企业实现优化管理的目标[1]。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审计工作向着信息化方向转变,将财务共享系统运用其中是一个必然趋势,有助于发挥出财务共享的优势,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一、财务共享及信息化审计概述

(一)财务共享概述

财务共享指的是采用信息技术处理财务业务流程,从传统管理模式转型为分布式管理模式,来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造价值。本质上看,财务共享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将信息技术、组织管理、绩效管理、服务管理、质量管理等多种手段方法集为一体。

对集团企业而言,实施财务共享的优势在于:第一,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在财务共享环境下,有明确的个人分工、明确的会计业务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集中存储在数据库中,能保证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有助于财务部门开展工作。第二,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在财务共享系统的支持下,标准化工作流程均在共享平台上完成,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更加明确,出现问题能及时追责,可增强人员的责任意识,方便开展内部控制与财务监督工作。第三,保证财务信息质量。财务信息质量高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效果。在财务共享环境中,基于流程化、标准化的业务处理模式下,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企业管理层作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二)信息化审计概述

信息化审计也叫审计信息化,指的是在审计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深入应用信息系统。我国信息化审计起步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自21世纪初国家审计署要求各审计机构着手实现审计信息系统现代化初步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审计已逐步成熟并在审计中得到普遍运用。

现阶段,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科技强审作为提高审计效率的制胜武器也成为未来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强审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审计以其能扩大审计覆盖面及找准审计切入点的优势,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对企业而言,信息化审计不仅是审计创新的一种体现,是科技强审的有效途径;而且它与“免疫系统”的功能特点相吻合,实现了数据的宏观分析,能提出建设性意见[2]。

二、财务共享系统在信息化审计实务中的运用现状分析

财务共享系统虽在各集团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企业内部审计中,依然是以传统的现场审计账簿、凭证等纸质资料为主,鲜少依靠财务共享系统开展信息化审计。笔者认为,阻碍财务共享系统在信息化审计工作中应用的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信息化审计方式未得到普遍应用和认可

传统审计理念与工作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这导致信息化审计方式未得到普遍应用和认可。财务共享模式下,内审的要点是经营活动与业务的关键环节,然而企业对信息化审计的重视程度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以事后审计为主,忽视了审计在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中的作用,并没有对业务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第二,内审制度不健全,尤其伴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经营范围延伸,内审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相应变化。因内审制度没有及时更新,例如缺少跟踪审计的实施细则,审计人员按照以往经验开展审计工作,影响审计质量。

(二)财务共享系统资料信息不全制约了审计范围

完整可靠的财务资料信息,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部分企业的财务共享系统刚刚建成,因系统资料信息不全制约了审计范围,具体原因有三点:一是数据信息共享程度不足。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业务与财务仍然相互独立,只满足各自的工作需求,缺乏交换共享。系统无法获取全面的数据信息,影响审计工作开展,导致审计范围较窄。二是资料信息利用率低。内审工作中收集的原始数据中,有部分是无效数据;数据分析处理过程中,因逻辑措施不当导致分析结果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审计质量。三是信息化内审系统由企业内部研发,虽然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但是缺少规范统一的标准,导致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无法为审计工作提供保障,也会制约审计范围[3]。

(三)审计人员对财务共享系统业务操作不熟练影响审计效果

财务共享系统的运用,对审计人员提出新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熟练开展业务操作,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单纯从业务操作角度看,因部分审计人员的操作不熟练影响审计效果,主要原因包括:第一,审计人员的理念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传统审计工作模式的影响深远,这导致审计人员转变认知理念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人员对新技术、新方法有抵触心理。第二,绩效考评体系没有及时更新,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未将系统业务操作熟练度、实际运用结果纳入考核体系。换言之,现有绩效管理制度中的考核指标不全面,对审计人员的综合技能素质要求不高,最终影响审计效果。

(四)数据安全阻碍信息化审计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大提升了审计工作效率,但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随之而来的还有数据安全隐患。审计因为工作性质的需要,掌握着大量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信息,既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这些数据在保存、分析、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篡改、恶意攻击等情况,阻碍信息化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一,企业内部人员在数据管理中,因操作失误、保管不善,没有进行备份处理,当系统软硬件发生故障问题后,无法恢复原始数据。第二,企业的信息化审计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使用的系统功能不完善、性能不稳定,相应的制度机制不够健全,信息数据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风险问题。第三,以黑客攻击、病毒入侵为代表的恶意攻击行为,相应的防范技术措施不够完善,可能导致数据信息出现泄露、丢失、随意篡改,影响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

三、财务共享系统在信息化审计中运用的必要性

近年来,各大企业集团纷纷开发满足自身需要的财务共享系统,加强财务共享系统在信息化审计运用很有必要。

(一)加强财务共享系统在审计中的运用可以扩大审计覆盖面提升审计质量

一方面,财务共享系统的运用,对基础性财务工作进行自动化、标准化处理,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渗透到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审计覆盖面明显扩大。尤其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内审人员可转变传统的审计方式,掌握企业的经营和盈利情况,避免出现重大财务舞弊问题。另一方面,传统审计工作将重点放在已经发生的事项和交易上,此时的凭证、报表和账簿已经确定,出现的损失无法挽回。财务共享系统的运用,将交易时的原始单据上传至平台,内审人员可实现全过程监控,建成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问责的新机制,从而提升审计质量[4]。

(二)加强财务共享系统在审计中的运用可以节约审计成本

传统的审计大多以现场审计为主,从成堆的财务凭证、账簿和报表中发掘存在的风险点和隐患。而在后疫情时代,现场审计面临疫情隔离风险和审计成本增加的情况。财务共享系统的运用,一方面,业务单据和账簿报表等采用电子数据的形式保存,内审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可直接查询、调阅这些数据,相较于翻查纸质文件可加快效率,缩短工作周期,从而节约审计成本。另一方面,该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审计报告,基础审计工作由人工智能所取代,不仅减少了内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

(三)加强财务共享系统在审计中的运用可以满足远程审计需要

近年来,面临繁重的审计任务,为提升审计效率,远程审计开始大范围运用。尤其是2020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给异地出差、工作等带来一定的困扰。在此背景下,远程信息化审计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运用财务共享系统,一方面,内审人员获取系统访问权限后,就能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进行查看、分析、处理,根据工作需求对目标数据进行自动识别提取。另一方面,采用风险数据分析技术,可对数据库中的风险数据进行识别与评估,进而提出有效的审计意见,实现非现场审计的目标。总而言之,财务共享系统在审计中的运用,可满足远程审计的需要,满足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推动内审工作创新。

四、提升财务共享系统在信息化审计中运用效果的意见

结合财务共享系统在信息化审计实务中的运用现状,以及未来审计工作的新要求,要想提高审计效果,就必须注重财务共享系统的运用,相关意见如下。

(一)提升审计人员思想认识,迅速转变工作方式

在新常态化背景下,信息化审计是未来审计工作的必然趋势,企业和审计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到这一点,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第一,从企业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着手,学习信息化审计的相关知识,明确信息化审计的优势和重要意义。然后发挥出榜样精神和带头作用,通过上行下效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为财务共享的运用、信息化审计的实施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第二,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均要组织开展政策制度学习活动,围绕着信息化审计这一中心,明确它的内涵、工作内容、技术手段等要素,尤其看到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的优势,从而积极转变思想认识,积极配合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5]。第三,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对信息化审计工作进行宣传,例如在宣传栏上张贴文件,在官网上设置专栏,利用微信群或公众号推送图文信息等。如此,确保宣传工作覆盖全体人员,为信息化审计的实施打下基础。

(二)提升财务人员系统操作能力,扩大财务共享系统资源的完整度和准确率

财务人员是财务共享系统的操作者,提升财务人员的操作能力,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财务人员要树立战略思维,开阔视野,在企业经营中收集整理各项信息,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科学评价,有效应对风险因素。第二,除了财务知识外,还要学习统计学、计算机学、运筹学等学科知识,充分挖掘数据信息的潜藏价值,对企业的供应链、产销链、价值链进行分析,为财务决策的制定提供支持。第三,积极转型,以财务软件操作人员为例,要有完善可行的工作流程,明确填写凭证、编制报表等财务任务要求,熟练使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提高系统操作能力,以保证系统资源的完整度和准确率。

(三)提升审计人员系统操作能力,加大财务共享系统在审计中的运用力度

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一支专业化、复合型的审计人员队伍,这是进行内审的人力资源基础。随着财务共享系统的运用,提升审计人员的系统操作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出系统的价值和优势。第一,在人才聘任选拔上,对相关流程进行优化、对标准要求进行提升,制定全面的、高水平的考核测试方案并严格执行,从源头上提高准入门槛,真正适应信息化审计的需求。第二,对现有审计人员制定长期培训方案,从理论知识、实操技能、道德素养等方面入手,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教育形式。配合适宜的奖惩激励措施,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才资源的储备。

(四)提升信息网络安全,确保财务共享系统资源的安全性

保证信息网络安全,确保共享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是信息化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直接关系到最后的审计效果[6]。为此,首先,要加强基础建设。一方面,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采用统一的资金运营调度模式。另一方面,提高内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按照内审的内容和流程建设审计系统,划分为单位审计数据、审计信息管理、数据共享交换等模块。在此基础上,强化财务共享系统及审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系统出现漏洞。其次,完善责任体系。企业应出台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细化措施,责任到人。最后,要加强教育警示。通过实时数据安全风险提示、信息化审计业务培训及安全检查等方式,提升审计人员网络和数据安全的防护意识,牢固树立网络与数据安全底线思维。

结语

加强财务共享系统在审计中的运用,可以扩大审计覆盖面,提升审计质量,节约审计成本,满足远程审计需要。从当前运用现状来看,尚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人员思想认识、系统操作能力、信息网络安全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以期提升财务共享系统在信息化审计中的运用效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财务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