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的十个论断

2023-01-21 02:12陶林
关键词:共同富裕现代化发展

○ 陶林

(南京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6)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当前共同富裕问题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现有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误区,对于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的理解存在片面化、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本文尝试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阐述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新时代共同富裕至少包括十个基本论断,这十个论断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应该从整体性视角加以考察。

一、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从字面看,包括 “共同” 和 “富裕” 。 “共同” 强调所有人民群众而不是少部分人的富裕,也不是贫富分化; “富裕” 强调生活宽裕富足。限于中国特殊的国情,超大规模的人口、城乡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的共同富裕 “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1]。因此,第一,共同富裕同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平均主义仅仅追求结果上的绝对 “平等” ;共同富裕是对中国传统的均贫富思想的超越和升华,其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更不是劫富济贫。平均主义同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都不相容。第二,强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反对两极分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2]141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目标,中国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强调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国家经济实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社会贫富差距很大,即使物质丰富, “两极分化了,能得人心吗?”[3]32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表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既承认适度的差距发展,也要求大致的均衡发展。

二、共同富裕是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他强调: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致富不是罪过,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4]373共同富裕是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主要内容被强调的。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指出: “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166从邓小平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这其中需要正确处理先富、后富和共富的辩证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步导致社会问题增多、贫富差距拉大等,因此一些人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产生了误解。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还强调 “两个大局” 的思想,强调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这是一个大局。 “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4]277-2781992年,邓小平在 “南方谈话” 中说: “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4]374因此,理解新时代共同富裕,需要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和邓小平 “两个大局” 的思想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邓小平关于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强调: “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要强调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1]不能简单地割裂先富和共富、先富和后富的辩证关系,否则就会导致错误的 “先富论” 观点。

三、共同富裕是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共同富裕是指物质生活富裕,主要限定在经济学的范畴。广义的共同富裕则是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等维度的综合性概念[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6]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指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共同富裕强调的不仅仅是人民的物质生活富裕,还包括精神生活富裕,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共同富裕的 “全面性” ,不仅要实现人民的物质生活富裕,还要包括享受更广泛真实的民主,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完善的社会民生福利保障,更美丽的生态环境。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

四、实现共同富裕不能急躁,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目前看,存在一些错误观点,认为中国的共同富裕很快可以实现,而没有看到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实现共同富裕 “等不得,也急不得”[2]143。实现共同富裕不能急于求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中国人口基数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逐步解决。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 “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6]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能盲目自大,不能急于求成。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3]39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量力而行” 与 “尽力而为” 的辩证统一、做大 “蛋糕” 与分好 “蛋糕” 的辩证统一[2]143,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关于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时间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1]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的时间表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两步走” 的发展战略是基本一致的。

五、共同富裕的标准应该是动态的,不断调整提高的

实现共同富裕急不得,也等不得。因此一方面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作为,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从时间角度考虑,富裕程度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提升,而不是倒退[7],因而共同富裕的标准也应该是动态的,不断调整提高的。从目前看,国内学术界关于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共识。胡建兰认为,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五大类[8]。宋群认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包括基础性指标(经济发展总体情况15项)、核心指标(发展差距及消除程度6项)和辅助指标(国际差异化水平2项)[9]。蒋永穆等认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人民性、共享性、发展性和安全性等指标构建维度[10]。郁建兴团队从客观性、可量化、可获得性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三大类指标,即发展性指标(包含富裕度、群体共同度和区域共同度3项二级指标)、共享性指标(包括教育、医疗健康、社会保障、住房、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应用、公共文化< 精神富足>7项二级指标)、可持续性指标(包含高质量发展、财政、治理、生态4项二级指标);共同富裕指数模型包含3个维度(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81项三级指标[11]。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调整的,其根据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中国和国际经济发展比较等不同维度进行调整。

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来看,中国现代化经历了 “三步走” 的过程。一是20世纪80年代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二是20世纪末达到基本小康,其主要的标志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三是2020年中国完成精准脱贫,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先后超过德国、英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二。2021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万美元的飞跃,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与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步,共同富裕的标准也应该是不断提高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共同富裕的目标确立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2]根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精神,实现共同富裕要分阶段推进。2021—2035年将是第一个阶段,从富裕程度来看,203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3];第二个阶段的时间节点是2050年。因此共同富裕的标准是动态的,一方面取决于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①根据黄群慧和刘学良的测算,按2019年价格,2050 年中国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是2020年的3.75倍,将近4.2万美元,但仍仅是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约40%,可能依然与美国有较明显的差距。参见黄群慧,刘学良.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关键节点的判断和认识[J].经济学动态,2021(2):3-15.。

六、共同富裕不是西方的福利主义,不是平均主义

共同富裕不是西方的福利主义,不是平均主义。1945年4月,英国工党发布了《让我们面对未来》的竞选纲领,由此 “福利国家” 一词被正式使用。福利国家主张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北欧一些国家甚至实行 “从摇篮到坟墓” 的高水平福利制度。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瑞典 “以相当高的税率为代价,瑞典人享有一个结合了普适性社会福利(即覆盖所有公民而非只是穷人的标准福利)、收入相关福利(比如以收入水平为依据的病假工资)和有限的收入审查项目(像给低收入者的住房补贴)”[14]。但该制度下 “养懒汉” 现象频发,政府很快就无法承担巨额支出[15]。高福利制度使得国家的支出成本增加,加上受全球化经济不景气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欧洲福利国家的高福利制度面临严重危机。高福利制度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拖累了经济社会发展,福利刚性已经成为福利国家的 “阿喀琉斯之踵”[16]。

一些学者认为西方福利国家的政策制度对于中国推行的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我国在国家层面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开展福利国家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但是确实开展了大量有关福利国家的建设工作”[17]。毫无疑问,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吸取西方福利国家的政策制度教训,避免福利陷阱和福利危机。我国的共同富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强调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民生各项事业,而适度普惠型福利模式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强调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主张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用劳动用双手用汗水,创造美好生活。

七、共同富裕农村是重点,应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18]中国14亿人口,截止到2018年,农村人口约5.6亿。尽管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在2020年提高到63.9%[19],但 “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20]。在农村发展过程中,需要强调农村农民共同富裕,需要继续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建立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农村相对贫困的识别机制,精准到户,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制度保障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 “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21]二是完善乡村治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三是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22]。四是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民致富。五是重视城乡协同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3]32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继续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将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美丽、农民富裕。

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很重要,但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唯一路径

目前有一些学者单纯强调实现共同富裕的唯一路径是收入分配制度的调节[24],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全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很重要,但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唯一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23]46应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

当前我国社会仍然存在三大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不同群体收入差距。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3713元,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低13294元[25]。2020年东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232.4元;西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是甘肃省,2020年甘肃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335.1元,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甘肃省的3.55倍[26]。基尼系数以0.4为警戒线,超过0.4被视为收入差距过大,我国总体收入差距早已超过警戒线,2008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91峰值[27],2019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65[28]。因此重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有必要性。国家强调在初次分配、再分配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次分配。在初次分配的过程中,增加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政府再分配过程中,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政策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在第三次分配过程中,鼓励社会人群参与慈善公益事业。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很重要,但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唯一路径。从经济学的视角看,生产和消费是辩证统一的。生产决定消费,生产是前提和基础。单纯的收入分配强调的是分 “蛋糕” ,新时代共同富裕应该强调的是做大 “蛋糕” 和合理分配 “蛋糕” 的辩证统一。在马克思看来,共同富裕是指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基础上,劳动者通过按劳分配实现的生活资料平等占有状态,是 “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29]。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现阶段实现共同富裕应该坚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一根本前提, “基本经济制度是共同富裕最根本的制度保障”[5]。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30]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公有制,坚持国有企业改革,同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框架下继续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 原则。邓小平多次强调: “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4]111“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 ‘蛋糕’切好分好。”[31]关于如何正确处理做大 “蛋糕” 与切好 “蛋糕” 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1]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 “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23]47

九、共同富裕应该走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经济学角度看,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是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多次强调: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4]25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32]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不断深化全面改革,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安全维护、生态建设等多维度强化高质量要求,不断推进全面富裕。我国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 “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33]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3]28需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实施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包括:第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的关键,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开放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推动经济发展的外部动力;协调不仅是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既是目标也是手段;绿色与共享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定。第二,努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当前全球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处于低迷状态,一些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国际社会甚至出现了逆全球化的现象。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中国之治,率先复工复产复学,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国内双循环,是适应经济大环境的选择,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动,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第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要发挥技术要素主导作用,放大数据要素的强大赋能渗透功能,形成创新引领的生产要素供给与配置结构。”[34]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字产业集群。第四,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方面强调有为的政府,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职能。另一方面则是需要重视有效市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2022年国家颁布新的规定,主张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要从根本上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提高市场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35]。第五,注重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重视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重大战略性产业和新兴科技产业,加强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和有序竞争。

总之,只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当前实现共同富裕应该纳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

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36]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提高到政治高度加以重视,而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需要思考实现共同富裕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37]实现共同富裕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世界历史看,现代化道路基本有两条。一条是西方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通过工业革命而实现的先发内生型现代化。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私有与雇佣劳动制度为基础,资本逻辑导致的是工人劳动的异化,进而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和两极分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带来了环境污染、社会阶层固化等各种问题。虽然一些国家鼓吹福利主义,但难以掩盖资本主义不公的事实。 “美国目前已经成为贫富差距最为严重的西方发达国家,2019年美国社会最富有的5%人群掌握了美国社会2/3 的财富。”[38]另外一条是苏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目前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处于低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崛起并逐步发展壮大的。中国在实践中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一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巨大优越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中国的发展注定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39]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3]22-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40]这是对建党百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凝练。在党的领导下, “从四个现代化、温饱、基本小康、全面建设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41]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传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一种新的扬弃,也是对西方现代化中心理论的创新和扬弃。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党的领导,强调社会主义这一根本制度属性,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逻辑;强调共同富裕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两极分化;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自身的制度优势和显著特征。总之,应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理解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动态的概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其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共同富裕是一个内涵丰富、不断发展的科学概念。本文从十个方面解读共同富裕的内涵,有助于从理论上科学认识共同富裕。2021年5月20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鼓励和支持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的试验田[42],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发展建设有助于从实践上科学认识共同富裕。科学认识共同富裕的内涵,避免不必要的认知误区,可以更加坚定党的坚强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现代化发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