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阈下殷墟甲骨文传播与策略

2023-01-21 04:23牛婷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15期
关键词:殷墟甲骨甲骨文

□牛婷/文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如今甲骨学已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世界性学科。从全球视阈下对甲骨文进行目录整理与传播研究对推动甲骨文的“走出去”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甲骨文研究迎来新机遇的大背景下,我们从全球视阈的角度出发,在自身学术体系内深入挖掘和继承殷墟甲骨文文化的根脉,认准方向、坚守底线、专心致志、奋楫笃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写道:“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强调“甲骨文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传承传播甲骨文,推动甲骨文“走出去”,不仅是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需要。

1 推动殷墟甲骨文传播的必要性和时代价值

1.1 殷墟甲骨文是汉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殷墟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在它出现之前,包括占卜、结绳记事、契刻在内的早期表意符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字,汉字也并未形成体系。可以说,甲骨文的发现对汉字体系的建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甲骨文是一种象形符号,有着强大的表意功能,能够对汉字的本意和造字的结构进行生动地诠释,对当代学者关于汉字形成和演变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的意义。甲骨文的发现是考究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其中所蕴藏的“汉字密码”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凝聚了深厚的中华文化血脉。

1.2 殷墟甲骨文是展示“中原文化”和讲好“河南故事”的亮丽名片

王蕴智先生说过:“‘汉学’走向世界,甲骨学已成为世界性显学,海外汉学家朝圣般来河南,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自己母语和文字。”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甲骨文等古文字的研究及其文化内涵的挖掘,作为甲骨文的发掘地,河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近年来,河南省对全面推进甲骨文研究、收藏、保护及活化利用作出了不懈努力。以甲骨文为媒,朝着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重地发展;借甲骨文为介,讲述“河南故事”和中原大地的“汉字故事”,努力为世界友人打开一个看懂、听懂、读懂河南的“大门”,同时也为河南向世界展示中原魅力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因此,充分挖掘发挥甲骨文的隐性价值,不仅能够为中原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更能为讲好“河南故事”打造出一张亮丽的名片。

1.3 殷墟甲骨文是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分支

文明因交流而更加丰富多彩,新时代,我国提出“走出去”的战略,甲骨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文化载体,理应在文化“走出去”进程中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殷墟甲骨文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新时代,充分挖掘甲骨文的精神内涵,对于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有着密切联系。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甲骨文在传承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从全球视阈下增强中外甲骨文文化研究的交流和互动。

2 全球视阈下殷墟甲骨文的研究现状

甲骨学作为一门举世瞩目的国际性学科,自发现发掘以来,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投身到它的各个领域的研究中来,笔者从已有的基础汉学书目及数据库入手,开始梳理海外甲骨文的研究目录,并对甲骨文的研究译介进行研究。

(1)海外甲骨文学研究领域更偏重于对学科本身内容的研究,对所整理的海外甲骨文研究目录进行纵向分析可得知,海外学者对于甲骨文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祭祀与宗教研究,如岛邦男《祭祀卜辞之研究》、具隆会《从祭祀制度的演变看殷商晚期的政治经济》、许进雄《殷卜辞中五种祭祀的研究》;商代国家结构与社会制度研究,如贝冢茂树《古代殷帝国》、松丸道雄《关于殷墟卜辞中的田猎地——从另方面研究殷代国家构造》;甲骨文字形与语法研究,如高岛谦一《甲骨卜辞里的从属结构:以虚词“其”为重点》《甲骨文和上古中文“有”字的意义》;殷商历史与考古学研究,如白川静《甲骨文与殷史》、库寿龄《河南之卜骨》,张光直《商代文明》等。除了对甲骨文学科本身内容的研究以外,海外甲骨学研究还涉及了比较文学、医学、农业、神话、预言学等内容的研究,如美国学者艾兰的《龟之谜: 中国早期的神话、艺术与宇宙》、尚冠文、杜润德《古代中国与希腊》等。甲骨文文化以及具有特色的殷商文化在日韩、英美等国家的传播还需继续推进,同时在欧洲国家的传播力度丞待加强。

(2)甲骨文文化在日韩、英美国家的研究和传播力度远大于欧洲国家。通过对甲骨文、卜辞、殷墟卜辞、殷墟文字、殷契、契文、殷墟文字、龟甲兽骨等8个研究要点进行综合纵向对比,整理发现海外研究甲骨学并有著作的作者,主要分布在以下国家,分别是日本、美国、韩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综合各国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对比可以得出,日本甲骨学的研究阵容最为强大,这不仅表现在除中国以外,日本的甲骨文的收藏数量最多,还表现在研究人员的队伍庞大和研究成果的丰富突出,其次是美国和韩国,而德国、法国、瑞士等欧洲各国对甲骨文的研究成果甚少。新时代背景下,甲骨文走向英语、日语、韩语等国家乃至走向世界还需多方面的持续努力。

(3)甲骨学研究与甲骨文的收藏情况直接挂钩,且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为依托。甲骨文收藏数量越多的国家,对于甲骨文研究的投入和产出就相对来说更多。清朝末期政治腐败,大量甲骨文被掠夺、变卖,因此大量的甲骨文残片流失海外。日本是拥有我国甲骨文残片数量最多的国家,1951年,日本成立了“甲骨学会”专注于甲骨文的研究,此外京都大学也是日本研究甲骨文的重点机构。加拿大是拥有我国的甲骨文数量第二大的国家,约有7000多片,研究主要以多伦多安大略皇家博物馆为依托,该博物馆有两位研究甲骨学的外国学者分别是明义士、怀履光[1];美国的研究机构主要是加州大学(UC),其中最著名的甲骨研究学者是吉德炜,被称为西方研究甲骨文的先锋。

(4)国内外甲骨学研究人员锐减,但长远来看并不会走向断层。20世纪60、70年代,国内外掀起了一阵专注于甲骨学研究的浪潮,彼时甲骨文的研究学者众多,大量有关甲骨文研究的著作问世,然而21世纪以来国外甲骨学研究学者和中国的情况一样,数量越来越少。比如,近年来日本研究甲骨文的学者数量也在日益减少,北美地区甲骨学的研究学者,除了美国的吉德炜和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高岛谦一以外,其他各国的甲骨学研究都没有什么突出贡献[1]。引起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首先是对甲骨文的新奇感正在逐渐减淡,其次是甲骨文研究经过120余年的发展,相对容易的研究课题已取得众多突出成就,而新的研究角度和深度还有所欠缺、有待挖掘。甲骨学是世界性最繁荣的学科之一,也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甲骨学研究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全球视阈下加快殷墟甲骨文走出去的策略研究

3.1 甲骨文海外展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桥梁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2]在采访中说道“我国文物海外展览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一件件精美的中国文物和艺术品中,国外观众得以想象古代中国文化之繁盛。”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以文化为核心的对外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其中,中国文物的海外展览也逐渐成为文化外交活动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形式。尽管近些年来,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及跨境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为外国人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一条可行之径,但这种仅以研学和参观为方式的文化交流,仅仅局限于知识分子和占社会少数群体的富裕家庭。因此,若想提升中甲骨文的国际影响力,就必须得推动甲骨文“走出去”,将甲骨文在国外进行展览,从而架起甲骨文“走出去”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甲骨文文化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3.2 可视化处理——三维立体展现甲骨文文化形象

由于年代久远、难以辨认,甲骨文曾一度处于生僻冷门的传播困境中;其次,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以其稀有、难以保存等特点,致使见其真容的受众群体寥寥无几;最后,在新媒体技术日益成熟的当下,媒体平台对甲骨文的传播大多只局限于其字形的演变。因此,在可视化[3]技术趋于成熟、新媒体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对甲骨文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应探寻更为新颖的方式。通过现有的三维重建技术对甲骨文进行模型复刻,进而借助VR、AR等多种虚拟现实技术,输出立体易感知的甲骨文形象;还可以在媒体平台构建甲骨文虚拟文化馆,通过场景搭建深层次讲解甲骨文文字背后呈现的历史文化知识;最后,可利用抖音、小红书、B站、快手等社交平台,构建甲骨文视频传播的媒体矩阵。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整合科技与新媒体资源,才能使戴着僵硬“面具”的甲骨文“活起来”。对甲骨文进行可视化处理,打破了甲骨文资源时间与空间上的界限,不仅有助于全面立体展现甲骨文文化形象,使其真正走近大众的视野当中;同时,还能使甲骨文不失其自身的独特性、神秘感,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世界之甲骨文”[4]。

3.3 做好甲骨文文化对外译介工作——沟通中西文化的纽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新时代背景下,做好中华传统文化对外翻译工作是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密切,翻译的意义早已与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挂钩,甲骨文文化翻译作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纽带,肩负着使世界各国了解中华文化的责任。古往今来,在世界各国对外交往的进程中,翻译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其中《心经》《金刚经》等佛经汉译著作的问世为佛教在中国的大规模传播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这为甲骨文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而当下,中华文化的对外翻译尤其是是甲骨文文化的海外翻译工作当前尚未形成体系[5]。目前从全球视阈和文化“走出去”的角度,对殷墟甲骨文文化的外译作出相关研究的学者少之又少。笔者认为,甲骨文文化的外译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建立完备的文化外译标准;多元化培养甲骨文文化外译人才,提高译者整体水平,同时译者自身要坚守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心;翻译过程中应厚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最大限度地保留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保持文化的传真性,寻求异化与归化、直译与意译之间的平衡。

4 结语

当下走出国门的甲骨文,不仅带着文化自信,而且担负着文化使者的使命,底气十足地向世界各国展示着3000多年前的殷商文明,讲述着“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故事。从国际汉学和全球视阈下的视角出发,做好殷墟甲骨文的传播研究,推动甲骨文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讲好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

引用

[1] 郭潇雅.海外甲骨学的现状与透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2-15(003).

[2] 陈履生.文物海外展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桥梁[J].群言,2022(5):7-9.

[3] 周晶晶,栗青生,吴青,等.基于融媒体传播的甲骨文可视化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0,6(11):44-48+79.

[4] 吴亮,刘国英,罗利苹,等.新时代背景下甲骨文化传播利用路径研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8):18-20.

[5] 贾婷婷.殷墟甲骨文在中原传统文化产业创新中的发展新思路[J].美与时代(上),2021(1):23-25.

猜你喜欢
殷墟甲骨甲骨文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一百二十年来甲骨文材料的初步统计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说甲骨新缀所见的“南孟”与“奠子方”
甲骨释字四则
殷墟
安阳洹北商城考古启动
刻在甲骨上的爱情
甲骨文与商代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