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中主流媒体内容生产践行“四力”的策略

2023-01-21 04:25王巍
声屏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脚力四力舆论

□王巍

研究背景

概念的厘清。主流媒体的概念或者针对行业的分类一直没有官方的定义,诸多学者对其展开过相应的分析,本文将从四个象限结合PEST分析模型①对其进行定位。针对当今媒体行业的发展,从媒介经营与管理的角度出发,媒体即是一个组织,从组织视角展开,采用管理学当中的宏观环境分析方法对本文中主流媒体进行概念的厘清。

周胜林教授从媒体级别的角度指出相对于非主流媒体,主流媒体主要指具有舆论引导力、影响力的省级以上媒体,主要指党报党刊,从中央到地方的广播电视台等。喻国明教授则是站在经济的角度,指出主流媒体从影响力经济理解,就是以吸纳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成员来实现自己的市场影响与吸引力的媒体。邵志择教授则把主流媒体和主流文化进行了结合,依靠国家资金、面对最广大的受众、输出主流文化,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信誉度的媒体。还有学者从宣传要务和媒体品牌的角度指出“主流媒体就是承担重要的宣传任务和功能,覆盖面广,品牌性强,影响力大的强势媒体。”PEST分析模型中主要象限为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上文提到的概念在技术象限都有些许缺位,结合当下的时代发展,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迭代变化中,对技术的掌握与应用也是主流媒体必须达到的标准之一。因此,结合各位学者的定义与宏观管理环境模型,本文中所谈到的主流媒体指在新媒体环境下,能够起到政治舆论引导,吸引最广大受众关注,在社会中享有较高声誉,依托各类技术对新闻内容进行融合性应用与发布的媒体,意指我国党报党刊、中央地方各级主流媒体以及行业性媒体。

意识形态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2016年在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2·19”讲话中强调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2018年8月21日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新闻工作者要不断熟悉新的领域、掌握新的知识、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在内容生产时要加强调研,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先后两次提到的“四力”要求,一次针对传播流程与效果,一次针对内容生产。

因为传播环境的快速变迁,互联网平台从民用转至信息传播到如今的无处不在,时间虽然相较于媒体的存在非常短暂,但是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传统主流媒体在整个互联网发展的前两个时期都是处于弱势,第一阶段的萌芽期中,主流媒体只是针对互联网平台进行了内容的迁移,例如,1995年10月《中国贸易报》将刊载的信息挪至互联网平台,成为我国首家登录互联网的传统媒体。第二阶段,是大量商业媒体门户网站发展为信息传播平台的时期,这期间的新闻传播属于鱼龙混杂真假消息难辨,一拥而上的各类平台瓜分了信息流,而主流媒体此时还处于对互联网的适应与摸索过程中。在商业媒体的包围下,媒体的支撑内容——新闻信息被各类平台转载修改,造成当时各种信息乱象,主流媒体碍于技术的掣肘,无法深度参与期间,该阶段是主流媒体的缺位期。针对这一情况,习总书记开宗明义在“2·19”讲话中提出对媒体做好新闻舆论工作要在哪些方面着手,达到怎样的效果。以此为发展目标,主流媒体入驻各大商业平台,与互联网媒体融合发展,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B站等实现了传播渠道的覆盖。之后即是针对海量内容的规范化处理,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当下,再次针对新闻工作者指出在新媒体环境中人才如何打造,内容如何生产。从传播“四力”落实到内容“四力”,正是说明在新闻信息行业中内容的关键性,在引导舆论中内容的根本性。

技术的影响。在媒介变革环境中,针对当下新闻生产的变革,究其根本是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人的能动性被技术的使用掩盖,悲观主义者认为媒介技术的发展会让人和社会停滞发展,如尼尔·波兹曼曾谈到人的理性和社会文明会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而消解。乐观主义者莱文森认为,技术还是掌控在人类手中的,“人能够通过技术延展思想,拓展思路,遵循自己的意志来创造世界”。技术在与人的理性和能动性中来实现媒介的进化。那么对于内容生产而言,如今的新媒体是技术的外延呈现,是硬技术,是某些条件下不被人控制的客观存在的终端电子网络。而涉及到人进行内容生产的践行“四力”可以被当作软技术,是媒体技术的内涵表达,所以要在内容生产者的理性思路之下思考如何将电子技术与生产技术进行深度结合。

内容生产当下的问题所在

脚力的缺位。脚力在新闻创作过程中顾名思义是指要触达新闻事件,实现报道在场化。社会环境会推动媒介的发展,人的需求会决定媒介的进化或改变。在新媒体技术驱动的环境中,由人主宰的脚力的过程越来越被忽略,导致媒介信息呈现出异化,各家客户端一键转发、筛查组稿的便捷功能,还有对新闻热点参与的驱动,使得脚力最先成为了新闻工作者“四力”中被忽视或者主动放弃的能力。脚力的缺乏更容易带来的是谣言和假新闻的蔓延,因为谣言与假新闻皆是针对大众关注的热点事件,或者意欲挑起大众的情绪造成舆论事件,此类新闻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如果主流媒体不去切实的寻找真相,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比如央视新闻曾在微博发布大学生返校相关信息出现纰漏,错将紧急情况当常态化管理发布,引起后续各级媒体转发与大学生的关注。在新媒体环境下,脚力已经不单单是迈开双腿,深入现场,因为地域限制等因素,即使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脚力触达,也要用脚力思维,对新闻内容、新闻源头进行考证溯源,从而达到新媒体环境中的脚力效果。脚力代表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媒介进化中,对脚力的坚持可以弥补其因技术出现的缺陷,促使新媒体技术和内容生产健康融合发展。

眼力的局限。眼力是脚力的进一步延伸,脚力触达新闻现场,眼力寻找适当的新闻线索。时空是构成媒介环境学的两个重要因素,用户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和5G海量的信息存储流通下,突破了时空局限,现出人类对信息束缚的解绑。新闻线索数不胜数,新闻编辑要依托经验筛选哪些是必须报道的,哪些是可以报道的,哪些报道是要被讨论的,等等。从眼力出发,新闻筛选要符合媒体的品牌定位,也要符合社会的需求,还有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做好舆论的相应引导。三方面的要求之下,对主流媒体而言容易顾此失彼,在筛选稿件时要达到既要重要,可能就缺少了必要。比如,某媒体微博官方账号曾发布一则关于大学生一宿舍整体保研的信息,在其信息下就引起诸多评论,究其原因是发布时机欠妥,不是在申请保研的阶段而是在考研前三天发布此信息,部分考研学子觉得既起不到考试的鼓励作用,也起不到榜样的作用。尤其在一些舆情事件爆发后,主流媒体承担导向重任,在一些新闻参与中缺位或闭口不谈,使得用户对主流媒体的期待值一降再降。这既和当下的媒体环境有关,也和商业媒体对热点爆点的急于占领舆论高地有关,还和用户的媒介素养有关。新闻生产是流程化生产,并不是一条信息的随手转发或一个事件的隔岸观火,要在信息流中抓住有效信息,才能使眼力触达事件真相。

脑力的偏颇。脑力是新闻采写过程中关于新闻价值深度的反馈,从媒介进化理论的“玩具、镜子和艺术”映射出媒体和互联网的逐步融合过程,从开始摸索物理转移到内容的镜像粘贴、转发到生产的高度角度,也是脑力逐步呈现的过程。宏观上可站在国家大政方针的视角下考量新闻价值,重在对新闻内容的策划,微观是在已经发生的事件中寻找其宏大议题。但在日常学习和信息浏览中,受当下消费主义影响,假使用户看到的更多的是抓人眼球的事件呈现,不见正面舆论报道,或者正面的舆论报道出现了偏颇的评论引导,比如某报曾在微博账号中发布关于贫困地区学子考上大学无法缴纳学费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捐款。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此次宣传可以从我国对寒门学子上学助力的政府措施完善出发,一方面宣传了寒门贵子,另一方面讲好了中国故事,对外宣传了中国政府形象。

笔力使用不当。笔力是脚力、眼力、脑力最终的落脚点和反馈,无论什么样的信息,最终都要从笔力上去呈现。保罗·莱文森认为“媒介的发展是‘适合人的选择而生存’”,纸媒等的衰落是因为文字等表现方式不适应当下媒介环境的发展。因此,如今内容生产中的笔力已不再是往日的文字或图片信息,更是技术多样化应用。新闻内容形式涵盖多个学科,既包含计算机技术,也包含艺术学、美学等领域,对于媒体从业者而言,都是需要逐步补充并完善的技能。互联网新闻的诞生就包含了多个形式的糅合,但是在糅合过程中也是经过了毫无章法到熟练应用的阶段。笔力已经由内容生产甚至拓展到页面的色彩搭配、版式版面的多样变化,视频内容的多元应用到今天元宇宙与媒体的结合。在各类新媒体的夹击之下,主流媒体在一些新闻内容的表达上呈现出异化现象,要不是多样化手段齐发力使用户眼花缭乱,要不是新闻题材和形式的错位,比如在上海疫情期间的部分媒体直播画面一直是黄浦江的静态,呈现出为直播而直播的形式化,或者是只使用某一种形式造成传播疲劳。

主流媒体对内容生产“四力”的践行策略

脚踏实地,落地生根。中国记协网中的“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栏目,展示出诸多记者依靠脚力去寻找报道的内容,悬崖村的上山路、阿瓦村的下山路、春运母亲的回家路、攀登珠峰的勇者之路……该板块中的记者脚踏实地,落地生根,体现出新闻背后的无畏艰辛和坚持坚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四川总站记者朱兴建在讲述他报道悬崖村时——“明知山无路,偏向山上行”的脚力,历时五年的报道让大凉山深处的贫困村呈现在世人面前,让全国人的眼光聚焦在这块不仅贫困且充满了自然阻力的山村,报道才有之后这里的山乡巨变。这正是记者队伍踏遍四川熟知当地情况与地貌而采写的报道,是脚力与新闻力结合的最直观表达。

另辟蹊径,拓展眼力。每天发生的新闻信息难以计数,在新媒体时代内容生产者的要务之一是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在全党上下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根据习总书记的讲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敏锐捕捉到脱贫攻坚战即将打响,组织各地记者站展开相应的报道并定题“军令状”。针对脱贫攻坚的海量报道,这即是在众多同类材料中依托眼力筛选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选题。眼力同时也包含在着眼于在细微中发现新闻线索,在千头万绪中依靠眼力梳理脉络。比如在朱兴建记者驻守的四川,地貌复杂,是我国西部重点贫困省,有四大片贫困区域。记者根据实地走访数据调研选定大小凉山作为报道对象,之后在长达五年的悬崖村持续报道中,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当地的变化,这正是他作为驻地记者,在众多的扶贫素材中挖掘出的最具有四川特色又兼具全国性新闻价值的报道对象。

脑力回归价值,笔力守正创新。在新媒体时代进行内容生产,主流媒体或许稍显缓慢,但是在顶层设计和党与政府的鼎力支撑之下,由内涵到外延,都在逐一打开局面,由跟随者变为引领者,实现了舆论引导的功能。在专题的内涵表达时,朱兴建研判悬崖村的报道角度,摈弃消费采访对象博眼球的便捷路径,选择站位更高、意义更深的情怀视角,展现出记者的家国情怀。主流媒体要与时代共振,有使命担当,并以更理性、更具建设性的报道内容阐述出新闻的作用在于“扶贫扶志,扶贫扶智”的观点。江娜在讲述报道“三农”问题时特别点出,记者与网红的差别在于记者对于社会的价值引领,不是制造噱头,是阐述事实;不是慷慨激昂,是客观理性;不是为热度一哄而上,是保持持续稳定的观察记录。“长安街事”公众号的制作者之一郭涛,讲述了针对网络产品天然需要流量证明自己的环境中如何保持定力,不依托挖料、揭秘、猎奇等“三俗”手段生产内容,以追求鼓舞人心的正面引导,挖掘信息价值,哪怕是负面报道也应采用警示教育,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手段来展现媒体的态度。这些都是在流量裹挟下的媒体环境中,以理性、价值、格局占据了流量一线的新闻生产案例。

新媒体环境中注重的是报道形式的新,但是也要注意和题材主题的关联性。在诸多践行“四力”稿件中,既可见网络名人参与的地域宣传,也可见“两会”好故事的讲述,还包含各类网络直播采访活动、历史文化H5互动,立足区域发展,构建多元化传播形式。

结语

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事关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事关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要做好新闻,做好舆论引导就要做到脚踏实地、明辨是非、高瞻远瞩、全域传播。无论媒介环境如何变化,无论媒介技术如何迭代发展,主流媒体要把握好新闻生产的精神内涵,在形式上与时俱进、融合创新,实现主流媒体在当代的责任与担当。

注释:

①1999 年(英)格里·约翰逊(Gerry Johnson)与凯万·斯科尔斯 (Kevan Scholes)《战略管理》(第 9版·英文版):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一切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宏观因素。

猜你喜欢
脚力四力舆论
地市党报金融报道“专”“活”兼具的优化路径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提升“四力”,让舆论监督更有力
如何发挥脚力做好深度报道——以衢州日报“乡村调查”为例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提高科技报道工作水平——人民日报如何做好科技报道
医改警惕“四力较劲”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