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然、实然与必然*

2023-01-21 05:31
智库时代 2023年1期
关键词:交叉学术学科

詹 玮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随着“双一流”建设实践持续稳步推进,学科建设重点不再是寻找不同学科捆绑学科群的新概念,而是要增强高校组织的能力建设。[1]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拓展新的学术增长点,占据学术制高点,对接科技前沿,聚焦国家战略需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鉴于此,在全面审视高校党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建设 “应然”与“实然”关系的基础上,探究高校党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必然之策,对实现高校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应然之境:高校党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共同愿景

当前,“双一流”已步入第二个五年周期建设,学科发展格局亦从单一学科趋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转变。之前过于强调资源投入的学科建设驱动战略忽视了影响整合学科资源内在要素效能的因素。[2]如何实现学科“软实力”进一步提升,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学科发展优势,厘清高校党建与学科交叉融合的关系十分必要。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根本保障。学科交叉融合是现阶段高校学科建设重点研究领域,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关键所在。由此,高校党建与学科交叉融合两者的目标导向具有一致性,内容指向具有共生性,实践路径具有共通性,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同向同行。

(一)高校党建为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障

党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是坚持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准政治方向、夯实政治根基、强化政治担当、永葆政治本色、提升政治能力,以政治建设统领高校各项工作。其次,党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是实现高校学科建设新突破的迫切需要。重大前沿科学的突破、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的培育,都多来源于学科间深入的交叉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科跨越式发展。

(二)高校党建为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实践指导

高校党建指导学科交叉融合,从战略思维上,既谋划学科交叉融合长远规划,又考虑实践可操作性,确保学科交叉融合目标落地得以实现;从辩证思维上,既聚焦学科交叉融合重点难点的突破,又统筹多学科间整体协同推进,确保学科交叉融合难题矛盾得以化解;从创新思维上,既解放思想积极吸纳学科交叉融合不同学科特质精华,又做到宽口径厚基础多学科间的大融通,确保学科交叉融合内生力得以激活;从价值思维上,既遵循学术逻辑回归学科取向,又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成果转化促进社会服务,确保学科交叉融合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双重使命得以完成。用党的创新理论实践破解学科交叉融合阻力和难题。

(三)高校党建为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先进文化基因

高校党建文化依据党的建设核心价值理念和高等教育自身规律特点,有效引领着高校政治思想文化、教育文化、科技创新文化、学术文化等主流价值文化,并注入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价值取向与精神样式。高校党建文化引领学科交叉融合内涵优势发展体现在:高校党建文化的前瞻性与总揽性,引领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方向及时紧跟国家战略重大需求,聚焦学科前沿性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成果,整合学科交叉融合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各类资源;高校党建文化的先进性和独特性,继承了优秀的政党传统,包含政治信念、政治本色、与时俱进、不断变革的精神特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组织不惧困难、勇攀科技创新高地;高校党建文化的统一性和个体性,既强调个体对于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目标高度的一致认同,但同时鼓励个体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和创造创新能力。高校党建文化的感召力、引领力、支撑力、凝聚力形成了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软实力。

二、实然之困:高校党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现实境遇

审视当下高校党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作用的现实境遇,存在着党的思想政治引领力不强、组织保障力不足、文化指引作用力不够等实然之困。

(一)党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想政治引领力不强

党建与学科领域间不同的思维逻辑和价值取向,表现在一是认知的偏见与分歧。在推崇学术求真与自由的高校学术界,学者们强烈表现出对学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明显地表现出对于其他文化价值与观念的排异性,特别对于强调统一性与同向性的党建文化“敬而远之”。因高校党建与学科建设长期存在脱节的现象,导致高校学科交叉融合组织把党建工作简单地视为搞形式主义,务虚性地走过场,乃至认知上有歧义,态度上有偏见。二是价值取向的异化。目前的高校中,受现实主义、实用主义以及绩效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学科交叉融合学术组织偏好研究的现实性与应用性,物质利益成为现代大学学科交叉融合组织的重要动力源。[3]学术求真的探索精神逐渐淡化,学术忠诚的价值根基逐渐萎缩。高校党建引领学科交叉融合思想政治价值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党建组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保障力不足

党建组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组织的滞后性表现为:一是组织结构固化。传统垂直式科层制的党组织结构设计已不合适新时期学科交叉融合组织发展需要,同时院系单位制的组织划分,缺少横向网络联结,不利于学术资源共享,其单一性和封闭性,阻碍学科交叉融合组织的发展。二是组织力效能软化。组织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内部成员、成员间的关系能量的聚合和对外传递能量等因素。作为学科交叉融合学者们往往并非主观而是受学校制度干预参与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每个成员因“话语体系间的差异和沟通障碍”,[4]导致在学科交叉融合组织内部出现学科话语权和学科控制权的争夺和冲突,[5]从而造成学科交叉融合组织领导力不足或是学术寡头的现象,组织功能与意义弱化,基层党组织力效能软化,无处发力。

(三)党建文化指引学科交叉融合的作用力不够

党建文化指引学科交叉融合的问题在于:一是两种文化结合度不够。学科交叉融合文化是在传统学科文化制度上的再集成,在我国现行学科分类制度下,交叉融合学科及相应的跨学科研究,其学科归属还处于悬置状态。[6]从而造成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交叉融合文化制度尚未完善。而学科组织则简单地把党建在理论上的务虚理解为搞形式主义,两种文化制度有待进一步结合。二是两种文化契合点不深。学科交叉融合学术组织表现为多元化与异质化,呈现自由松散、自主探究的柔性文化制度特点。而高校党建文化的特点更多侧重于价值引领与凝心聚力,有着崇高的组织目标、有效的组织规则、自我革新的组织精神、集体统一的组织品质,这也是区别其他组织文化制度的优势所在,呈现纪律严明、贯彻执行的刚性文化制度特点。在刚性与柔性特点转化之间如何找准契合点,发挥高校党建文化指引作用,其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必然之策:高校党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进路

(一)以党的思想政治强化学科交叉融合的政治使命

在多元多变社会思潮和不同文化价值交锋下,学科的交叉融合建设能否做到既传承精华根深固本又继往开来守正创新,能否做到既坚持国际视野放眼全球又坚持国家人民利益至上的统一,离不开党的政治引领。第一,增强高校党建对学科交叉融合思想政治的引领力。高等教育对于政治影响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高校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高校党建要主动适应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新要求,遵循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律,有效发挥党的政治功能,保持学科交叉融合组织政治定力,引领学科交叉融合始终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行稳致远。第二,强化高校党建对学科交叉融合价值取向的牵引力。高校党建工作要利用自身优良传统、优秀品质、崇高使命唤醒学科交叉融合组织成员的学术责任,重塑学科交叉融合组织的学科价值与信念。作为学科交叉融合组织成员,回归学术理性,履行和承担知识创新和教书育人的学术责任,同时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态度,寻求融合共生的学科交叉融合研究范式和价值观,担当起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社会责任。第三,提升高校党建对学科交叉融合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高校党建确保了学科交叉融合组织向上 “接天线”,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决向中央精神看齐、与中央政策对标,精准解读党的政策,深刻把握其精髓要义;同时向下“接地气”,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实践,汲取创新源泉,聚合充沛能量。高校党建成为学科交叉融合组织上接天线把方向和下接地气重实践的结合纽带,以国际视野、战略眼光、理论思维,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指引学科交叉融合可持续性发展。

(二)以党组织的组织力夯实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机制

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纵深发展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团队逐渐成为高校特色创新学科发展培育的重要“显性组织”。有学者认为,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并不缺乏上层的重视与基层的动力,而是缺乏中间层的一种系统组织力。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对夯实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构建高校党建对学科交叉融合组织结构的支撑力。根据学科规划与学科交叉融合组织发展特点,以加强创新研究和协同并进为基础,横跨不同院系,把党支部建立在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上,建构机制灵活、多元发展、共同演进的矩阵式新型学术基层组织结构体系。具有扁平化、集群化特点的矩阵式学科交叉融合组织克服了科层制、直线职能结构中各学科各院系间相互脱节的现象,实现了资源配置整合和共享的组织结构。第二,优化高校党建对学科交叉融合组织队伍的协同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进一步加强了高校党建和业务的深度融合,对于把党支部建立在学科交叉融合组织上的双带头人选拔更是非常关键,其少数关键人选体现在既要能够整合学科交叉资源,又要贯彻执行党的意志和主张,选拔集合学术研究力和党建领导力的双带头人,从而增加学术交叉融合组织的内生力。第三,发挥高校党建对学科交叉融合资源共享的保障力。矩阵式学科交叉融合组织架构汇聚了“人才、知识、资本、信息、技术”等各项资源要素。组织对内聚合了党支部的政治属性或政治宗旨的思想自觉,对外辐射了聚集肩负着科技创新之责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属性与学科发展的前瞻力、创新力、推动力,是党组织价值的体现,为学科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以党的先进文化指引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发展

文化制度是组织的集体意识的反映,是对组织行为约束,是对组织原则的规范,是对组织力量的聚集,是对组织运行的保障。高校党建文化高度的总揽性、科学的前瞻性、先进的思想性引领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发展。第一,加强高校党建文化对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吸引力。高校党建文化应该进一步彰显其具有强而有力的目标导向、组织整合、教化激励等文化制度的优质特征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从文化精神、规章制度、实践行为等层面更好地吸引和凝聚学术交叉融合组织力量。第二,增强高校党建文化对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渗透力。正如制度主义理论所揭示的那样,外在制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是否与内在演变出来的制度互补[7]。鉴于此,培育高校党建文化对于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渗透力,必须坚持通过具体指令性的要求实现建章立制约束性的刚性嵌入与适应学科交叉融合文化特性之春风化雨般举措的柔性融入并进的工作路径。把刚性嵌入与柔性融入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推进高校党建文化制度对学科交叉融合的渗透力。第三,共建高校党建和学科交叉融合文化制度的内生力。努力把学科交叉融合的 “学术文化” 的厚度和“学科知识”深度和与党建“思想文化”的高度和“管理制度”的宽度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共同抉择”的议事制度,探索党建文化促进学术交叉融合激励制度,构建党建要素纳入学科交叉融合评价制度等,深入探究高校党建和学科交叉融合文化制度的内生力,持续推动高校党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

【相关链接】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成立于2003年,源于原湘潭师范学院教育系,学院大力弘扬教师教育办学特色,积极实施科学发展战略,正努力建设成为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的层次齐全、领域广泛的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教师教育优秀基地。设有教育学系、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应用心理学系、实验教学中心、湖南省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高等教育研究所、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现代教师技能训练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训基地”和微格教学实验室、ERP实验室、数字教学实验室等20多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2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800多万元。资料室收藏中外文图书3.5万余册,中外文专业期刊120多种。

猜你喜欢
交叉学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学术动态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超学科”来啦
连数
连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