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统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 —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为例

2023-01-21 05:31杨翠苹
智库时代 2023年1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价值观传统

杨翠苹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文化体系,它以优秀传统精神、红色革命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为价值内核,往往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文化内容、发展文化载体、更新文化话语等,特别是在文化多元化、经济市场化的时代语境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形式、载体、话语等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在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对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统领,既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年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大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文化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持续提升其自身内在素养。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统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在社会变革、文化转型和西方文化的三重挑战下,共产主义理想、红色革命文化等影响力和领导力有所下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文化影响力式微、主流意识被消解、价值说服力下降等现实困境。这无疑弱化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话语权,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伦理价值观。比如,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滋生的功利主义、道德冷漠、诚信缺失等,给集体主义、诚实守信、爱国敬业等主流价值观带来许多挑战,弱化了大学生的价值及文化共识。这些也严重影响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1]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在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内核,是建构先进文化的理论根基和哲学依据,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无穷的生命活力。而高校则需要思考如何在《意见》的指导下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到位,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从文化育人、组织育人、实践育人等方方面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统领作用。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主流思想融入大学生日常,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丰富道德资源通过文化建设得以传递和弘扬。有利于提高主流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有利于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传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同时在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消解利己主义、物欲主义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统领作用,以更好地提升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统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

如上所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影响深远。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在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对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统领,通过凝练传统文化精神、弘扬主流意识、传播主流价值观念、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一)凝练传统文化精神

在长期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中,中国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包含了自强不息、踏实勤奋、睦邻友好、仁者爱人等价值精神,内蕴了舍家为国的爱国精神、重义轻利的利益观、和而不同的生活观、仁者爱人的道德观等。这些都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文化资源。同时,在传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时代相结合,要能够取之精华,比如,在对待重农轻商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的专制思维等观念时,必须采取批判的态度。这些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等有着较大冲突。因此,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应当以一分为二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要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传统文化批判的继承,这样才能凝练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民族文化精神,并根据社会建设、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培养民众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等精神,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如,应当大力批判传统宗法思想、官本位思想、权力至上思维、人治思维等,消解传统文化中的负面成分和不良因素。实践中,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以培养新时代的“四有”新人为标准,围绕端正学生治学态度、提升学生自身修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等方面,以传统节日为节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构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实施“传统文化明德工程”。采取“古今结合、批判思考”的理念精心组织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活动,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和认同。如清明节,突出缅怀先烈、继承革命传统;端午节,开展舞台剧、经典诵读等主题活动,传承爱国主义精神;重阳节,开展尊老孝亲活动,传承孝贤文化等。引导广大师生通过沉浸式的主题活动去感知传统文化,学习传统,认识传统,有选择地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增强了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全面提升教职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弘扬主流意识

“五四”以来,马克思主义就深深嵌入中国社会文化结构之中,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思想内核。因此,应当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改革实践、经济建设的深度融合。首先,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活化建设。针对市场经济语境下马克思主义遇到了理论说服力下降、思想引领力弱化等问题,应当根据时代要求而创新马克思主义,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力与说服力。比如,新常态理论、供给侧改革、新发展理念等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其次,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落实落地,例如,结合主题党团日活动等形式马克思主义融入公民意识教育等教育活动中,提高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再次,发挥课程教学育人阵地作用。通过梳理、补充、更新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促使传统文化从“传”走向“承”。[2]实践中,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云课堂+真实践”教学改革“四步走”战略。采用对分课堂、尝试迷你教学、拓宽理论+实践教学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崇德书院历史文化教研室核心课程《经典名著导读》为例,该课程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个人美德、社会公德、国家大德三个层面进行教学设计,重点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源泉所具有的时代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并以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为节点,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演讲征文比赛、舞台剧展演等,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参与度、幸福感、获得感,有效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涵养学生家国情怀。

(三)传播主流价值观念

价值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应当用主流价值观引领形形色色的价值亚文化,坚持用公正、诚信、敬业、爱国等价值观回应利己主义、贪图享乐、贪腐主义等不良倾向,不断提升主流价值观的文化话语权。此外,应当创新价值观教育方式,重视微信、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建设主流价值观传播的重要阵地,将沟通对话、交流互动等作为价值观传播的重要方式,不断提高公众对主流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度。“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3]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探索、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发挥好新媒体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近年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积极探索与互联网、新媒体手段深度融合的传播模式,创新文化传播渠道,建立微信矩阵,搭建展示书院三大文化的融媒体传播平台,通过建设“网络微课程库”,打造“品牌微活动”,检验“微思政成果”,构建“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网络思政育人优势。例如,“微典型”栏目以树先进典型,传递青春正能量为导向。每年定期评选学习模范、文明模范、创新模范、助人模范等微典型,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征集“身边的感人事迹”,鼓励学生通过新媒体传递好声音,如通过快板、顺口溜、短视频等形式学习先进事迹,弘扬榜样精神,讲好“身边的故事”,讲好“三全故事”,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提升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践行党的创新理论

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日常通过新媒体接触到较多的碎片化文化,如何帮助大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文化整合凝聚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关切点。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通过系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将大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关于革命人物、红色历史事件等比较零散的知识有效穿起和整合起来。

1.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系统学好党的创新理论非一日之功,需要有详细的学习计划并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党委制定了详细的政治理论学习方案、学习推进表、经费保障制度、考学评学制度等。鼓励经常性开展学习和研讨,创立自学制度,对于已经发表的理论文章或见刊见报的信息给予奖励,使学习成为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和制度化的行为,并定时不定时开展督查。同时,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两手并重抓政治理论学习。探索形成“五步四化一引领”基层党建工作学习模式,将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党的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系统化、实践化。例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着力在集中教育学、专题党课学、交流研讨学等专题学习,不仅注重传授知识,还注重将价值引领融入课堂,把生硬晦涩的理论知识揉碎变软,用“烹小鲜”的方式提升课堂影响力。进而深入挖掘党史中所蕴藏的先进教育理念,把党史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泼起来,把它打造成能够与学生共成长、同感悟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补足精神之钙。

2.在实践中筑牢信仰之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学生的成长之路不仅要能读万卷书,还要能行万里路。无论是课堂上老师讲的,还是课下在图书馆自学的,都是抽象的理论知识,怎样把抽象的知识与亲身实践结合起来,把抽象变得具象,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为自己所用的真知灼见,则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坚守第一课堂育人主阵地,做好课堂思政教学设计,将党史知识、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建立“读书角”,依托图书馆,学生社区等搭建公共学习平台,积极开展共享式和开放式的全员实践教育活动;三是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把各类实践阵地建设成理论实践、志愿服务、知识传播的窗口,鼓励青年大学生在认真学习党史知识、党的创新理论知识的同时躬身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人品质外化为实际行为。如通过党史问答定向赛、党史情景剧大赛、主题歌咏比赛等深刻认识新中国来之不易。以重大节日为契机,走进红色基地,学习先烈事迹,通过体验式、沉浸式的学习,感受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采取微宣讲、红歌传唱、指尖讲堂等形式,通过官微、官网、抖音等平台分享感悟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点带面,促进和带动青年学生主动学习党的知识,传递党的创新理论。用实际行动引导大学生党团员在党史学习教育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三、启示

综上所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统领,对于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现围绕凝练传统文化精神、弘扬主流意识、传播主流价值观念等方面兴文化、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不仅体现了其民族性、先进性,更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统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时,要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教育,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升教职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方面的素养。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师生发展为着力点,搭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作用,以党建带团建,深入社会、走进基层,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理论水平,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青年大学生在世界大变革中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同呼吸,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三是应当提高政治站位,勇担时代重任,胸怀大局,坚持网上、网下一体,科学地认识、学习和研究党史,用党的先进理念、创新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发挥新媒体正确导向作用,找准青年大学生的关切点,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体思政育人平台,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让他们听得懂、愿意听,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转发、点赞,打造指尖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平台。通过高校的辐射带动,引导大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主流意识、传播主流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价值观传统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我的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