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个结合”开展好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
——基于郑州科技学院工作实践的思考

2023-01-21 06:05郑州科技学院黄心文
办公室业务 2022年24期
关键词:劳动学校教育

文/郑州科技学院 黄心文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国家人力资本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才培养与国家创新的大任。2019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郑州科技学院作为以工科为主的本科院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扎实做好“五育并举”,根据“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把“立德树人”作为劳动教育的中心环节,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强化劳动素养教育,并融合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努力构建具有郑州科技学院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促使学生养成美好的劳动品格,取得良好的育人成效。

一、立足新时代看高校劳动教育的深刻内涵

立足新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看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目标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劳”作为其中的一环,被放到与“德”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再次说明了劳动教育对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新时代人才培养要着重加强青年学生在劳动方面的教育,大力学习和弘扬劳动精神,使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享受劳动,从而真正从内心深处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马克思劳动观从哲学角度强调人的本质、自我实现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从经济学角度强调劳动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的物质活动,马克思解读劳动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劳动批判资本主义及其现代化,实现劳动解放。进入新时代,劳动不再是一项简单培养青年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内容,而是成为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观等形而上的高阶教育。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明确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要求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因此,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日常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实习教育基地、志愿服务、实习实训基地等实践平台,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公益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激发热爱劳动的热情,努力弘扬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不断加强和提升个人的劳动素养,使青年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意识。与此同时,高校还应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强化青年学生劳动教育,实现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探索

(一)坚持劳动教育与学校教学相结合。加强青年学生的劳动教育,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不断优化劳动教育相关类型课程,同时发挥课程思政作用,深入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劳动育人元素,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知识教育。近年来,郑州科技学院把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不断加强劳动教育的比重,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劳动育人因素。例如,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思政课教学,开设生态文明专题类讲座,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尤其注重对学生党员的生态文明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学生自觉肩负起美丽校园、美丽中国的建设责任。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开设劳动实践课,由二级学院在学期初,根据院系教学安排,自行制定劳动计划,学生处根据校园环境卫生实际情况安排劳动内容,环卫科负责劳动实践课成果监察核实,确保劳动课落到实处,取得效果。此外,学校还制定了《郑州科技学院学生劳动课实施方案》《郑州科技学院学生劳动课流程图》《郑州科技学院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等为劳动课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二)坚持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做好理论和知识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种劳动实践,不仅能增进学生对劳动本身的认识,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劳动技能。如,郑州科技学院建立了多个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基地、实践基地,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公益志愿服务等,将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学校建设了集创新创业教育、技能培训、项目孵化、创业实践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综合体(体现创业平台、创新平台、科研平台、服务平台四大功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创新创业空间及成果展示平台。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开展了“保护母亲河环保行动”“爱心义卖捐助孤儿院”“爱在中秋情驻福利院”“爱心帮扶马沟福利院”等多类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弘扬劳动精神,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特别是学校组织的“保护母亲河,建设美丽中国,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实践活动,220名师生一天时间在黄河边上义务植树近6万株,现场有不少同学自发清理起黄河岸边的垃圾,活动受到地方电视台争相采访报道,获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力。学校还通过暑期组织青年志愿者到贫困山区开展以乡村爱心支教为主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社会,强化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三)坚持劳动教育与校园日常管理相结合。在日常管理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积极主动进行劳动实践的习惯。学校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为目的,通过辅导员日常教育、学生党员主动带头、综合素质测评等方式,引导学生将宿舍、教室、校园卫生清洁、垃圾自提下楼、就餐自助收拾碗筷等生活小事转化为日常习惯,做好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同时,学校不断加强校园垃圾分类管理,利用宣传栏、新媒体等发布垃圾分类知识,倡导全校师生提升环保意识,做到科学环保。财经学院开展的“一贴一文明”活动,将校内垃圾桶贴上垃圾分类表情包,以幽默趣味的方式发出环保倡议,无形中增强了师生的自我卫生管理,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学校还在维护图书、校园治安巡逻、校园环境管护等方面设立学生自治岗,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在校园内营造人人尊重劳动、人人参与劳动、人人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学校还通过制定《郑州科技学院学生奖励办法》《郑州科技学院学生文明宿舍评比实施办法》等制度,不断规范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坚持劳动教育与资助工作相结合。学校通过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为青年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工作岗位,不仅可以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经济困难,还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自力更生的良好品质。例如,郑州科技学院各二级学院专门成立了资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本部门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为引导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志,帮助受助困难学子逐步走上“资助—自主—助人”的良性循环,学校在学生食堂、图书馆、后勤、实习工厂、实验室等地方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工俭学创造条件,在劳动中教会学生做人,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实现自立自强。还通过组织开展励志讲堂、“自强之星”评选等丰富校园活动,选树一批励志成才、自立自强的典型代表,用他们的感人事迹传播正能量,讲好郑科故事、传播郑科声音,用真人真事,激励更多学生树立起积极进取、刻苦学习的意识,逐渐培养起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学校还制订并下发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办法》《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制度上保障资助工作有序高效运行。

(五)坚持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把劳动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氛围,无形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劳动最光荣”这一理念,引导学生在自觉崇尚劳动的价值观作用下,逐渐主动参与劳动,最终热爱劳动。学校各二级学院每周都会组织开展主题班会,在班会上播放全国时代楷模和劳动模范先进事迹片段,这种有影音视频、有图文展示的方式,可以有效吸引和增进学生对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历史的追忆和认知,在观看中树立“劳动最光荣”的崇高意识。如,通过开展“学习时代楷模,成就出彩人生”主题教育活动,邀请全国劳动模范毛立争为师生作先进事迹报告,分享他服务群众的点点滴滴,以亲身经历激励了广大师生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运用校报、新媒体平台等宣传渠道,策划“出彩郑科人”专栏,挖掘优秀师生代表事迹,讲好不同类型奋斗者的典型故事。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节日习俗,每年各二级学院都会组织“寒冬营养饺子宴”包饺子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习俗,在亲身体验中感悟文化的内涵,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满足。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史馆等校内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在参观学习中深入了解学校创办者的风雨办学路,感受“四种精神”洗礼。

三、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效能

高校可以把生产与教育结合起来,倡导“做中学”“学中做”,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不断强化劳动教育功效,探索建立健全劳动育人长效机制,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劳动情怀,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生活之美、获得智力提升、提高创新创造能力,真正做到求真务实、知行合一。如,郑州科技学院通过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劳动之星”“自强之星”“实习之星”、先进集体和个人等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代表和集体,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在创新创业、科技竞赛方面,涌现出了黄子帆、郑怀礼、胡军奎、张家鑫等优秀学生代表,学生的实践能力稳步提高,科研创新创业成果逐年攀升,就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多次获得实习用人单位的好评。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涌现出了陈昊、池跃龙、张明浩、栗文登等多名奋战在基层的学生志愿者,他们的事迹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和各大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力提升了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学校连续10年保持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就业专业相关度8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5%以上,就业质量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示范民办高校”“中国就业质量十强民办高校”“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毕业生就业评估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四、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实效的对策

(一)要以目标为导向。劳动教育是提升人们适应新时代要求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新时代人全面发展的途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合格建设者接班人的重要一环,也承担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学校应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劳动教育相关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进行一系列劳动相关的教育活动,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活动中,使青年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劳动的价值所在,学会如何尊重劳动者、劳动成果,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此同时,学校应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比赛、创新创业等活动,在实践中找出不足,从而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树立并培养爱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二)要以问题为切入点。高校首先要着力解决的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够重视劳动素质教育、新形态劳动等问题。学校应该立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在劳动中强化教育,在思想认识中进一步热爱劳动;针对专业需要的相关素养,培养专门的劳动技能,高校可以单独设置某一门与专业课相匹配的实训课,使之与专业教学渗透结合,实现“教”与“练”的有机融合;高校在劳动教育中还要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教授学生关于教育的理论知识,还要经常性组织开展各类劳动活动,使学生在劳作过程中,学会珍惜劳动成果,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创新意识。

(三)要以实践为重点。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实际,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强化劳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加大劳动实践力度,在劳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劳动的进一步认识,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育人效果。学校可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制定《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在手册中明确规定劳动教育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活动内容、工具使用方法、评价考核方式、劳动安全注意事项等,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实践遵循。尤其要重点关注劳动实践体验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发挥好专业教育中的劳动育人元素,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勤思考,同时将劳动教育中蕴含的宝贵精神品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以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带动青年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营造人人热爱劳动的浓郁校园氛围。

猜你喜欢
劳动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