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达木单抗治疗坏疽性脓皮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3-01-21 05:01李洪达刘永霞卢宪梅王伟伟吴卫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坏疽拮抗剂皮质激素

臧 箫 李洪达 刘永霞 卢宪梅 杨 青 王伟伟 吴卫志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22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是一种少见的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肤出现疼痛性坏死性溃疡为特征,皮损较顽固,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本病有四种主要的临床类型,溃疡型最为常见,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TNF-α拮抗剂等。现有文献显示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等TNF-α拮抗剂治疗PG有良好疗效,但是应用阿达木单抗治疗PG的病例较少。本文报道阿达木单抗治疗坏疽性脓皮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因“左股内侧红斑、丘疹6个月,溃疡3个月”就诊于我院。患者6个月前左股内侧出现散在分布的红斑、丘疹,无明显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外用多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效果欠佳。3个月前皮损增大,局部出现溃疡,伴轻微疼痛。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130~140/100~109 mmHg,现口服“厄贝沙坦”;糖尿病史1年,空腹血糖约8 mmol/L,现口服“二甲双胍”,自述血糖控制尚可;双侧股骨头坏死6年;9个月前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植入冠脉支架1枚。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表情正常,心肺听诊无异常。皮肤科查体:左侧股内侧见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数处圆形、椭圆形溃疡,周围绕以红晕,边界较清楚,表面少量脓性分泌物,上覆厚层黑褐色结痂(图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肝肾功、电解质、免疫球蛋白+补体、CRP、ANA+dsDNA、肿瘤标志物、淋巴亚群、免疫细胞因子均无明显异常。葡萄糖6.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甲肝、乙肝、丙肝、HIV、梅毒螺旋体等抗体、TB-IGRA均为阴性。胸部X线无明显异常。细菌培养示:摩根摩根菌阳性。组织病理示:(左侧股内侧)切片一侧溃疡形成深达脂肪层,溃疡下方血管周围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浸润。Masson染色:未见胶原纤维穿通现象。PAS染色:未见真菌菌丝、孢子。符合坏疽性脓皮病(图2)。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坏疽性脓皮病。入院第一天开始给予雷公藤多苷片20 mg日2次、沙利度胺片50 mg日2次,3天后仍有散在新发红斑、丘疹,入院第3天、第10天分别加用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80 mg、40 mg,溃疡深度逐渐变浅,基底部出现较多新生肉芽组织,第17天皮损好转出院(图3)。出院7天停用雷公藤多苷片、沙利度胺片,每2周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40 mg。第4次注射阿达木单抗时(出院后21天)溃疡愈合,皮损完全消退(图4),继续每14~28天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40 mg维持治疗。半年后随访,皮损未复发。

图1 左侧股内侧见数处圆形、椭圆形溃疡,周围绕以红晕,边界较清楚,表面少量脓性分泌物,上覆厚层黑褐色结痂 图2 切片一侧溃疡形成深达脂肪层,溃疡下方血管周围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浸润(HE,×40) 图3 左侧股内侧溃疡深度变浅,基底部见较多新生肉芽组织,表面清洁,无脓液 图4 左侧股内侧溃疡基本愈合,表面可见结痂,部分愈合后留有色素沉着斑片

2 讨论

坏疽性脓皮病最早由法国皮肤科医生Louis-Anne-Jean Brocq 描述,然而,其现代名称是由Louis A. Brunsting、William H. Goeckerman和Paul A. O’Leary在1930年的一项临床研究中创造的[1]。PG可发生于不同年龄,以40~60岁多见,少见于儿童。其患病率报道不一,美国一项研究从包含超过3100万成年患者的数据库中确定了1971例PG个体,报道PG的患病率为每百万成年人58例[2]。英国一项研究报道PG的发病率为每百万人年6例[3]。

PG常与一些系统性疾病相关,包括慢性炎症性肠病、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还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相关。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和遗传、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PG被认为是一种嗜中性皮肤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吞噬作用、迁移作用及杀菌能力存在缺陷[4]。近年来也有研究认为淋巴细胞及炎症介质与PG的发生相关。PG溃疡潜行性边缘处扩增的寡克隆T细胞可以与同一患者血清扩增的寡克隆T细胞相匹配,表明T淋巴细胞有潜在的致病作用[5]。与正常皮肤相比,PG创面的IL-8、IL-17、TNF-α、趋化因子-1、2、3和1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9、IL-1β及其受体均高表达,提示PG的发生也与炎症因子相关[6]。最新研究发现,一些药物如抗甲状腺药物(丙硫氧嘧啶)、异维A酸、生物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集落刺激因子等也可诱发PG,这类PG被称为药物相关性PG[7]。

PG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皮损复发。目前文献中PG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但尚无明确的治疗指南或共识。一般治疗包括控制潜在疾病、避免外伤、减轻疼痛、溃疡面护理、预防感染等。常见的局部治疗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软膏,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此外,也有报道外用色甘酸钠、尼古丁、氨苯砜和5-氨基水杨酸取得良好疗效[8]。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被认为是进行性、损容性严重PG的一线治疗药物,起效通常较迅速,但应避免长期应用,且需定期监测相关副作用。环孢素(2.5~5 mg/kg·d)经常用于二线治疗且也有良好疗效,但其使用也受到副作用的限制。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霉酚酸酯、柳氮磺吡啶和硫唑嘌呤等也被报道用于PG且取得一定疗效[6]。此外,也有报道应用沙利度胺、氨苯砜、秋水仙碱、苯丁酸氮芥等药物治疗PG[6]。

虽然上述PG的治疗多样,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研究发现生物制剂可用于治疗难治性PG且具有良好安全性及耐受性,目前可用的有抗TNF-α拮抗剂、IL-1、IL-17、IL-12/23或IL-23拮抗剂等[9],为PG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思路,但这些治疗方案多为个案报道或小样本研究,只有英夫利西单抗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但仅纳入30例患者[10],仍缺乏大规模的临床对照试验验证其疗效与安全性。

本文患者应用阿达木单抗后取得十分良好的疗效。目前国内尚无应用阿达木单抗治疗PG的报道,国外文献多为病例报道。Campanati等[11]报道了一例51岁的女性PG患者,同时合并Crohn病,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有效,但减药后皮损迅速复发,后给予阿达木单抗皮下注射(第0周、第1周分别160 mg、80 mg,此后每2周40 mg),第2次注射时PG及胃肠道症状均快速改善,12周时PG皮损完全愈合。Hinterberger等[12]报道一例42岁的顽固PG患者,既往应用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及吗替麦考酚酯等治疗效果均欠佳,后停用上述所有药物,应用阿达木单抗皮下注射治疗(第0周、第1周分别80 mg、40 mg,此后每2周40 mg),64周内皮损逐渐愈合,后仍维持治疗,但治疗间隔已拉长至4周。日本一项为期26周的3期临床试验评估了阿达木单抗治疗PG的疗效及安全性[13],共纳入22例患者,第0周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160 mg,第2周80 mg,第4周开始每周40 mg。至第26周时,有54.5%(12例)的PG患者皮损完全消退。18例患者报告了不良事件,其中最常见的是感染(n=11),还有1例患者PG出现恶化。但是,此研究样本数小,缺乏双盲对照,且部分患者同时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使试验结果发生偏倚。Ben等[14]回顾了1998-2018年TNF-α拮抗剂治疗PG的病例,其中,应用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治疗的分别有275例、43例、36例,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均为: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依那西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由于病情严重程度、病人数量及给药方案等组间差异,无法指导TNF-α拮抗剂的选择。

本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双侧股骨头坏死等多种疾病,无法耐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给予阿达木单抗治疗后获得良好疗效。然而,也有研究发现,应用阿达木单抗治疗化脓性汗腺炎[15]、血清阳性类风湿关节炎[16]的过程中可能诱导PG的发生,这一发现与上述结论相反,又被称为“自相矛盾反应”。因此,阿达木单抗治疗可作为治疗PG的新思路,但其应用仍需要更多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来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坏疽拮抗剂皮质激素
来曲唑联合拮抗剂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辅助生殖技术中的疗效观察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rhGH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拮抗剂方案中的疗效分析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TNF-α拮抗剂英夫利昔单抗对肛瘘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探讨
路艺主任医师糖尿病足治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