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县域经济转型研究

2023-01-21 08:44任涵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德阳市产业结构县域

□文/王 哲 任涵均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智能金融学院 四川·成都)

[提要] 本文依据四川省德阳市所属县级单位中的非中心城区(一县一区三县级市)2012~2018 年相关经济数据,采用相关经济计量模型,构建对这些数据的多维度分析,从而探究德阳市县域单位在产业结构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德阳市下属县域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转型中提供一些研究数据支撑。与此同时,由于县域之间的经济发展状态和经济结构不均衡问题,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差。基于此种状态,本文尝试通过相关数据验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一些问题。

“十二五”以来,德阳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看到,最近20 年来德阳市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占比,“一二三”到“三二一”的变化也趋于明朗,在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在加紧对县域经济转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如果考虑到背后的复杂因素,我们是否还需要进一步探究这些变化的原因,探寻其中的逻辑关系。

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县域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显得势在必行,县域经济要持续健康地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业布局和适度的经济转型。GDP 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县域经济转型过程中,其是否会受到产业布局的影响是我们评判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要素配置和产业布局是否能决定GDP 也是一个重要的表征。充分发掘二者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对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给出适当的建议。

一、文献评述

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一论断在学界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产业结构异动对县域经济增长乃至对整个GDP 的影响也显得举足轻重,因此一定程度上我们认为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能够解决一部分县域经济结构“倒悬”的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一部分单一产业结构县域对相关业态的依赖。

王海平等(2019)认为,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对相关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带来县域现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对经济结构进行转化,与此同时一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增加,包括相关产业依赖度的变化都会对县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积极影响。肖洪波(2020)借助ZJ 县的数据通过对“三农”问题进行分析,认为ZJ县县域经济发展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二是县域本身处于内陆地区,相关设施建设跟不上且交通相对不够便捷;三是县域内农村人口比例过大,农业产业在GDP 中占有较大比重,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王勇(2021)则认为要破除县域在产业结构方面的现值,则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县域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合理地调节县域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县域的经济结构转型。苏建云等(2018)通过使用SSM 分析法对泉州市下属区县进行分析,认为一部分县域可以继续发展其具备相对优势的产业集群而无需过快地调整其产业结构。孙雪涛(2021)通过对高铁建设的空间聚集效应进行分析,证明高铁建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高铁虹吸”效应,最后会不利于部分县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段永婕(2021)通过对沽源县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发现传统产业聚集对县域经济发展依旧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崔炳坤等(2019)通过对城乡居民收入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模型构建分析,发现县域产业结构的转化提升在统计学意义上能够显著缩小这种收入差距。而成六三等(2019)的分析,则是通过典型产业结构和GDP的关系来探寻二者之间的意义。

通过梳理一部分文献,我们发现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结构转型之间的关系评述较为丰富,但是对GDP 和产业结构依存度之间的关系研判以及产业结构和县域经济转型的调整缺乏更为细致的分析,本文尝试从这一层面着手,通过对四川省德阳市下属非中心城区的6 个县区市2012~2018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相关线性模型度量其中的关系。

二、模型、变量和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本文基于广义上的一般线性模型、二元logit 和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构造相关函数。为了控制变量中出现的异方差,并保证回归结果的一些弹性关系,在部分模型运行过程中将会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整体模型表达式如下:

其中,α 为截距项,ε 为时间固定效应项和σ 为随机扰动项,β 为待估参数,下标i 为县域表达项,t 为时间表达项。根据研究需求设定X1~X13共13 个变量,按照排序分别为GDP(国民生产总值)、GPBE(一般公共预算支出)、GBPR(一般公共预算收入)、Primary-in(第一产业增加值)、Second-in(第二产业增加值)、Teri-in(第三产业增加值)、POPU(年末县域总人口)、Deposit-popu(年末居民存款总额)、Fix-ivst(固定资产投资额)、No.ofIndt(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Gross Product(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oil-product(油料总产量)、meat-product(肉类总产量)。

(二)变量构建和说明。整个模型构建与检验以县域年度国民生产总值为测度标准,因此本文全部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为GDP(国民生产总值),核心解释变量为第一产业增加值(Primary-in)、第二产业增加值(Second-in)、第三产业增加值(Teriin)、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Gross Product),其他变量作为在不同情况下的调节变量进行使用。

为了保证核心变量不出现数据迭代,抑或说为了更好地测度县域内产业结构对GDP 的变化影响程度,我们进一步构建产业结构系数(ECOST),用于表征或者衡量产业结构在GDP中的具体比重,采用这一系数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各个县域产业对应的对县域国民生产总值之层次结构:

其中,χi表示第 i 产业在 GDP 中的比重,ECOST 取值范围为1~3,对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经过计算,可以得到各县域相对应的数据如表1 所示。(表1)

表1 2014~2018 年各区县市ECOST 比重系数一览表

利用SPSS22 对上标的数据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表2)

表2 县域产业结构系数描述性统计结果一览表

由表2 可知,什邡、广汉、绵竹三个县级市的第二产业结构系数历年均高于0.5,说明三个县级市GDP 中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中江县和罗江相对比例较小,但也较为接近于0.5,数据表明德阳市作为典型工业城市,其第二产业的GDP 占比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我们还发现各县第三产业结构系数每年都有一定的上升变化,说明政府层面的产业引导也开始倾向于第三产业。

关于剩余其他变量作为调节或控制变量,此处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因为影响县域GDP 的因素较多,本文着重研究的是产业结构变化对GDP 的影响,故而侧重于产业增加值的调用,其他指标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支出、固定资产投资额、油料总产量和肉类总产量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县域国民生产总值产生影响,因此把这些变量作为对模型的一般控制变量和调节变量进行引用。

(三)数据来源梳理。本文相关数据来源于2012~2018 年四川省统计年鉴和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以及各县市人民政府官网所公布之各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之数据。为了消除价格变动因素之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以2010 年作为基期,对其中一部分变量进行了调整,模型运行过程中会加以说明。经处理之后的部分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 所示。(表 3)

表3 部分数据描述性统计结果一览表

三、全样本模型检验分析

对样本数据运用E-views 构造一个多变量的一般线性回归模型:

运用E-views 软件建模来依次验证所给定的各自变量对设计因变量(GDP)的影响程度,我们将逐步从X1~X13这13 个自变量中进行选择性验证,以此佐证我们的预期结果。

首先构造第一个线性模型,自变量为GDP,因变量为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4 所示。(表4)

表4 回归结果一览表

可以看出,整个模型R 方和调整后的R 方均为0.998,说明方程拟合程度极高,所反映出的关系很明显,可以得到如下关系式:

GDP=1.010248×Primary-in+0.872186×Second-in+0.994334×Ter-in-0.010123×Fix-ivst+0.022166×Gross-Product+93486.84

进一步验证各变量之间的置信水平,得到如下结果:在90%和95%的置信水平下,产业结构变化对GDP 影响是突出的,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则对GDP 影响不大。因此,通过上述模型验证可知,产业分布对GDP 能构成绝对影响。(表5)

表5 置信水平验证结果一览表

在上述模型基础上,加入其他剩余的调节变量,如油料总产量、粮食总产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等,得到的结果如表6 所示。(表6)

表6 全因素样本回归结果一览表

从以上回归结果来看,县域经济中对GDP 影响较大的因素仍然是产业增加值,其他调节变量只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四、结论及建议

(一)县域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对德阳市非中心城区近几年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结合各个县域发展的实际,县域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遵循以下路径:

1、要明确现时县域产业结构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传统农业县(中江县)需要适时调整农业在整个产业布局中的比重,传统工业县(什邡市和绵竹市)要明确自身资源优势和自然禀赋,在工业角色转换过程中找到合适的“赛道”;尤其是自2008 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工业县的部分产业集群开始发生变化,部分企业因为地震原因搬离原来属地,对当地经济发展势必会产生不可逆转的负向影响,如何最大限度降低这种影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2、对工业起步较晚的县域,或者说对前期产业部布局不太合理的区县(罗江区和广汉市),要尽可能地快速调整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在动力。罗江自撤县建区以来,要明确一二三产业布局的标准,要找准区位优势,结合自身的相关经济资源进行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从而达到一个较为合理的布局。广汉市要结合现时轻工业发展的势头,进一步挖掘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发散相关旅游资源,完成新的产业布局。

3、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县域必须遵从一定的社会发展规律,结合县域自身特点进行产业改造升级,部分工业县在新的状态下可以实现“腾笼换鸟”策略,帮助县域产业结构顺利调整。

(二)县域经济结构转型。本文考察县域经济结构转型,实际意义是对德阳市下属区县经济结构调整中所给出的一点小建议。我们看到,当前这些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瓶颈,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由于不太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所造成的。因此,县域层面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适度进行经济转型是保证县域经济稳定发展、全面增长的一个方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保障经济结构适度转型,减弱对传统产业布局的依赖,挖掘和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催生新的活力。基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发挥县域自身优势,结合当前的国家和地方经济扶持政策,在巩固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推进“三产融合”,最大限度抵消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藩篱”和“屏障”。二是要积极倡导发展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新的经济业态。科学合理地进行新经济业态规划与布局,结合交通运输、航空运输、“一带一路”倡议、“蓉欧快线”等,积极融入“成渝城市群”的发展。三是大力实施相关品牌战略建设。着力打造属于县域自身的品牌,加强品牌辐射,如广汉市可着力打造“三星堆”文化、罗江区打造“三国”文化、什邡市注重轻工业产品的打造(长城雪茄等)、绵竹市打造“剑南春”酒文化等,做到成熟一个推介一个。四是要广泛关注现代市场,积极融合“大数据”和“互联网+”,利用现代多元化便捷网络打造新的“市场IP”。

县域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仅仅尝试以一部分数据对一些小问题进行分析和建议。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方向依旧是尽最大可能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县域品牌。

猜你喜欢
德阳市产业结构县域
德阳市金兴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德阳市金阳农机物资有限责任公司 德阳市金兴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德阳市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一期)建设项目PPP模式应用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