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2023-01-21 07:23赵斌洁
通信电源技术 2022年17期
关键词:加密二维码终端

赵斌洁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广东 广州 510535)

0 引 言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领域正在迅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移动支付提供了优质环境,能够满足移动支付基本需求,促进移动支付业务的普及与发展。通过对无线通信技术加以研究,实现移动支付的进一步发展与突破。

1 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是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支付或服务兑换得到相同金额的数据,并将数据转交给支付对象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商业化的交易模式。通常,移动支付用于购物、缴费等场景,而手机、平板等均是常见的移动终端工具。移动支付业务中包含了移动网络与金融系统,利用通信网络实现了支付目的,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1]。

从无线传输方式来看,可以将其分为远程支付与现场支付2种形式。远程支付主要应用在远程购物领域,如网购;而现场支付则利用二维码等方式,如自动售卖机购物。

2 移动支付关键技术

2.1 安全技术

移动支付中的安全技术至关重要,是保障人们财产安全的核心。当前常见的移动支付方式包括支付宝、微信等,计算机系统在网络虚拟环境下进行信息传输与处理过程中面临着设备、网络、数据等多方面不安全因素。移动支付过程中需要对交易者的身份进行确认,并分析判断商品是否合法、是否存在欺诈行为等。基于此,需要对交易信息进行加密,保证交易一旦成功便不可二次更改。若是在交易文件中存在修改漏洞,将严重影响商业利益,而安全技术的应用则避免了移动支付中出现的系统信息错误、金额盗用以及恶意破坏等情况,提高交易准确性、严谨性、公平性[2]。常见的加密技术包括单秘钥加密和双秘钥加密,单秘钥加密是双方共同使用1个秘钥对所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解码或加密,双秘钥加密是双方使用不同的秘钥进行解码或加密。

2.2 无线应用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与Internet相关的信息与业务逐渐增多,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手机等移动终端。用户只需要打开移动终端,便能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资源,包括游戏、新闻、图片、视频等。除此之外,人们可以利用手机终端进行支付操作,而这一操作与无线应用框架和网络协议息息相关。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互联网与数据业务的有机结合,加上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移动终端支付变得更加简便[3]。

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WAP)以覆盖全球的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结构为基础展开相关操作,用户可以利用互联网服务器获取相应的服务,基于模型满足无线移动支付在环境方面的需求。

无线安全传输层(Wireles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WTLS)是较为重要的安全服务接口,能够起到保证传输过程稳定的作用,位于传输协议层(Web Tools Platform,WTP)层之下,为上层提供服务[4]。Windows基于文件的映像格式(Microsoft Windows Imaging Format,WIM)模块能够从安全角度将终端设备提取出来,并在防篡改设备中二次投放,将加密算法、签名以及相关证书等较为敏感的信息集中存放于WIM卡中。WIM模块有自己的处理器与存储器,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较为隐秘的相关信息自动保存下来。

安装WAP浏览器还能为无线标记语言提供相关服务,针对手持终端模拟器加以解析。其中,WAP浏览器中的相关模拟器语法十分谨慎,可以为网页开发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5]。

3 移动支付中主要无线通信方式

3.1 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无线通信信道,使得移动通信设备的交互方式更为简化,且不同设备之间也可进行通信。蓝牙技术的使用大大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与质量,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活场景[6]。

3.2 NFC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的发展,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术逐渐被应用到移动支付场景中。感应卡在接触的过程中附着在不同设备上实现二者之间的数据交换,但需要不同设备之间具备一定兼容性,且该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可过远。

3.3 自动语音技术

自动语言音技术存在一定特殊性,其不需要局域网、芯片以及射频等相关技术,只利用互联网便能完成移动支付。用户在支付过程中拨打特殊服务号码,按照要求完成移动支付工作。在支付完成后,信号终端还会向商家自动拨打电话,告知其本次交易已经完成。由于自动语音服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当前应用较少[7]。

3.4 红外线支付技术

红外线支付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方式,目前已经相当成熟。借助红外线通信将信息卡中的用户信息输送到手机中,并将其进行存储,用户在支付过程中可以将手机中已经存储的相关信息传输到支付设备上,最终完成支付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手机与验证设备之间需要利用红外线才能完成相关支付活动,若在该验证过程中设备之间存在一定的遮挡物,红外线信号无法完全被识别,则可能会导致支付失败的情况。

3.5 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与蓝牙技术都属于无线射频技术,但该技术的核心在于手机中所安装的非接触式芯片和射频电路。在支付过程中,需要采取编码的形式将账户信息输入到非接触式芯片中,使其符合商户的相关认证要求。在支付过程中,手机仅需与收款设备相靠近便可完成支付活动。收款设备利用射频电路完成支付认证操作,便于用户移动支付。该技术具有独立的存储功能与标签功能,能够满足用户对支付信息的获取需求,且更加简便、耐用、保密[8]。

3.6 二维码技术

目前,二维码支付被广泛运用在各种生活场景。二维码由不同的黑白单位组合,且该组合按照不同规律进行排列,呈现出特殊的几何图形,用来传达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链接以及视频等。手机通过扫描功能自动读取相关信息,并自动处理。二维码中所包含的信息内容较多,具备单向性特点,成本较低。

4 二维码支付案例分析

以二维码在地铁进站、出站场景的使用为例,分析其实现流程。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地铁车票也由原本的纸质化车票转变成磁卡、IC卡以及二维码等形式。虽然在进站口与出站口设置了多处自动检票设备,但是在早晚高峰期仍旧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在客流低峰期,自动检票设备又会出现闲置的现象。

基于此,二维码扫描过闸的方式开始推广应用,也被称为扫码过闸。用户下载与地铁相关的App并注册绑定相关信息,将用户信息填写完整,绑定银行卡以便随时支付[9]。用户在过闸时不需要购票或检票,也不需要定期充值,直接通过软件所产生的二维码便能够通过闸口直接乘坐地铁。在出站时仅需要再次扫描二维码即可,软件会完成自动扣费操作。地铁相关软件能够自动对用户进出站信息进行清算和匹配,通过所绑定的银行卡完成收费操作。扫码过闸的方式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买票时间、充值时间,更加快了乘客进出站速度,带来极大的便利[10]。

与此同时,扫码过闸在实施阶段也面临一定的负面因素。例如,二维码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仅能实现单向数据读取功能,扫码过闸便可能出现只有进站信息而无出站信息的情况,从而增大收费环节处理的难度。二维码读写复制比较简单,虽然可以方便客户出行,但在安全性上则存在欠缺。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应当将重点落实在避免二维码被复制的问题上,保证用户在进出站时正确记录,以免出现问题。对于地铁相关软件而言,当前采用的是地铁专属加密算法,将进出站信息覆盖在生成的二维码上,并设置二维码有效时长,有效避免了他人盗用二维码的现象。同时,将设备与互联网系统形成联系,构建双向交互渠道,完整记录进出站信息。

5 结 论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形式越来越多,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支付需求。通过对移动支付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更上一层楼,而移动支付也将有所突破,变得更加安全便捷。

猜你喜欢
加密二维码终端
一种新型离散忆阻混沌系统及其图像加密应用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二维码
小康二维码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一种基于熵的混沌加密小波变换水印算法
加密与解密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吃人不吐骨头”的终端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