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地区民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探讨

2023-01-21 08:19毕小萍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豫南科研工作科研成果

□文/毕小萍

(信阳学院 河南·信阳)

[提要]随着民办高校迅速发展成为一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本文从协同创新视角出发,通过分析豫南地区民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找出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随着高等学校的功能从人才培养向社会服务延伸,高等教育同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一体化的趋势。同时,伴随科技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民办普通高校不再是高等教育的边缘补充,经过从补充型到发展型、从边缘化到多元化的转变,逐步演变成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从政策层面进一步强化民办高等教育在目前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层面上,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符合社会的需求,从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到区域的产业布局,社会认可度逐步提升。但和公办高校相比,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民办高校的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科研成果极少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学校整体的发展与科研水平、教师队伍的成长等诸多问题日益突显,这和民办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相背离。本文以豫南地区的民办高校为例,探讨在协同创新视角下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豫南地区民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

总体而言,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偏低,2021年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根据2021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汇编资料显示,科研成果实现转化较多的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院/所,如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微电子研究所等。在我国,东部地区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产生地和承接地,豫南地区科技成果水平相对较弱。科技成果产出合同金额排名前三位的省市依次是上海、北京、广东;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排名前三位的省市依次是上海、广东、江苏。豫南地区民办高校及科研院所现阶段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科研成果转化价值极低。

以豫南地区的民办高校为研究对象,根据行政区域的划分,目前豫南地区包括南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3个地级市和邓州市、固始县、新蔡县3个河南省直辖县(市)。豫南地区共涉及4所民办高校,即信阳学院、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南阳职业学院、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其中本科院校有1所,专科院校有3所。通过对豫南地区民办高校近三年的科研成果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以上几所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果总量极少,价值极低,甚至没有,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总体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从内因上分析,是由民办高校的自身情况决定的,是由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各项管理体制和区域性限制,高层次科研型人才的匮乏等原因造成的;第二,从外因上分析,现有的科研成果与外部市场的结合不够紧密,科研成果的产出没有紧扣市场需求,科研成果的产生不是由行业或企业驱动的,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价值偏低,虽有个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实例,但是从长远来看,缺乏与企业合作的持续性发展条件。

当前,豫南地区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更趋向于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例如建立产业研究院,与企业共同开展一些横向课题,而以成果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数量极少,有的院校几乎没有。在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再加上传统的民办高校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教学型的运行模式,导致其科研成果的转化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较低水平,部分院校转化数量为零,科研水平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忽视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没有更好地体现民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从人才结构上看,豫南地区民办高校中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占比较小,高质量科研型人才数量非常有限,这也直接导致了科研成果的产出量不高。从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上看,豫南地区民办院校的大多数专任教师仍以硕士研究生为主,而相比于公办院校,专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再加上近几年各高校的评估工作,因此花在科研上的时间和精力就可想而知。从政策层面上看,豫南地区没有双一流学校,民办院校在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申报上没有优势。另外,有的院校尽管有不少科研成果,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规范和引导,导致科技成果没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二、豫南地区民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国家层面上越来越重视民办高校的发展,相关的扶持政策、支持力度也有所加大。尽管近年来民办高校积极引入高层次人才、双师型人才,科研成果数量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及现实存在的各种外在条件的限制,科研成果在应用层面上普遍匮乏,科研成果的转化问题普遍存在。现以豫南地区的信阳、南阳、驻马店的几所民办普通高校为例,来分析民办高校在科研成果转化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聚焦教学和学生工作,科研工作缺乏动力。长期以来,豫南地区的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关注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科研工作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相对来说科研工作的成熟度和发展速度与学校自身的发展壮大并不匹配,科研工作发展相对滞后。在组织层面上,由于属于民办院校,尤其是豫南地区的这几所高校在河南省的45所民办高校中,无论在综合实力还是在专业特色上,都没有太多竞争力,所以注重日常教学和学生工作依然是他们的核心工作。在个体层面上,在这些民办高校中,广大一线教师作为科研成果产出的主力军,却因为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导致他们缺乏一定的动力去做科研工作。在学校对于自有专任教师的年度工作量的严格要求下,加之评估工作需要,教师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教学和整理评估材料,留给科研工作的时间不多。另外,部分高校对于科研工作的奖励乏力、奖励不及时,也直接导致科研工作缺乏动力,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完成基本任务。

(二)科研成果数量及质量有限,转化价值偏低。如前所述,民办高校和专任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上,科研工作缺乏动力,这就直接导致科研成果数量有限,科研成果质量普遍不高。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民办高校人才结构的特点,以科研项目为例,国家级的科研项目数量很少,每年立项数量不超过三项,大部分科研项目来源为省厅级及以下,且配套的支持经费有限。从专利授权上来看,与每所高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有关,有的高校是以文科类的专业为主,相比较理工类的专业,在科研成果的产出上数量偏少。从科研成果的产出形式上看,科研成果的形式比较单一,大量的科研成果主要是论文、专利、教材、软著、报告等,近三年能够成功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项目仅5项,且这些成果的应用范围有限。从现有的科研项目情况来看,已立项项目的配套经费有限,经费用途也有严格限制,甚至有一些是自费。从科研成果转化中的合作模式来看,更多的是采用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共建研究中心等模式进行,这种合作模式现都处于初级合作阶段,尚未产生实质性的生产效果。总体来看,现阶段科研成果转化的价值偏低。

(三)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有高校自身内部机制的问题,尤其是民办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如缺乏相应的组织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目前,民办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无论从转化的输入端上,还是从输出的结果上看,转化过程的相应操作缺乏统一的引导和规范,各项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在科研成果转化的源头上,相应的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学校层面上缺乏相应的转化流程和具体措施。现阶段,很多科研成果是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评职称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成果仅是为了项目的结项,与市场关联度并不大,从项目的申报开始就忽略与市场的对接,忽视市场容量大小等问题。在科研成果转化的结果上,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科研成果及转化的奖励额度有限,对于科研成果的产出者没有激励效果,对于转化后期的评价机制也几乎不涉及。

三、豫南地区民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策

协同创新下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的实质是实现不同知识链的知识创新的循环过程,主要是提倡组织应充分利用外在的资源条件,将现有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能够更好地面向市场、服务社会。协同创新视角下,通过借助外部资源的形式,企业科研成果转化模式通常有引进吸收式转化模式和联合创新式转化模式。不管采用哪种模式,科研成果各转化主体在合作期间都应遵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

(一)强化科研成果研以致用,加大科研成果转化投入力度。为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该重点围绕豫南地区关键领域的现实发展需求和加强高层次科研型人才的引进,着力提升科研成果的源头供给能力。在谋求学校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科研成果研以致用,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示范点等进行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实施。在现有的科研成果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很多科研成果并没有与市场接轨,缺乏意向合作企业,需要完善进一步推进和加快科研成果展示的方法及相关的流程,强化科研成果研以致用。在科研成果的应用方面,进一步创新市场化操作模式,可在豫南地区集中建立一个统一的成果展示平台,展示科研成果,融合不同的创新要素,不断探索科研成果的展示、交易、转化、产业化的新机制。为了更好地突出科研成果的研以致用,需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可在信阳市建立一个集中转化的服务中心,在各类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设立相应的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小组,配备专人及相关领域专家负责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逐步形成一个协调高效的服务网络。

(二)搭建外向型科研成果转化平台,逐步提升科研成果转化价值。民办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应逐步完善科研成果的转化流程,从科研项目产生、立项评审到后期科研项目评价,强化以科研项目成果的输出及应用为导向,实现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的有机结合。同时,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融合创新机制,逐步打造按照市场化机制运行的创新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围绕豫南地区的重点区域和优势产业,建设一支政产学研、创新创业与孵化育成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围绕科研成果转化主体、中介机构、市场需求等主要环节,建立健全以科研成果输出为导向的长效服务体系,搭建外向型科研成果转化平台,逐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从而提升科研成果转化价值。

当前民办高校科研势力相对薄弱,缺乏一个统一的区域性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基于知识协同创新的理念,高校应及时搭建外向型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为广大教师及科研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条件,逐步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价值。一方面鼓励广大教师参加校外学术交流,建立外向型科研活动体系,加强对外交流;另一方面在学校层面上,加大科研活动经费的支持力度,拓宽使用范围,尤其是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阶段的经费支持力度,通过搭建的合作平台,寻找意向合作企业,加快促成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科研成果转化价值。

(三)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管理机制,推进成果快速转化。目前,几所民办高校普遍缺乏一套完整的科研成果转化管理机制,近几年虽有出台相关政策,但鉴于科研成果数量偏少,现有的科研成果转化管理机制没有落到实处。民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管理机制可以从组织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着手,逐步构建完善的协同创新管理机制,同时通过不同的渠道共同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在组织机制上,民办高校应建立多维结构的外向型网络组织,加强社会网络组织的外部社会网络的建立,加快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的速度。近年来,几所高校都有积极引进双师型人才,通过综合型人才引进方式促进科研与教学的双提升。在运行机制上,可以从信任机制、协调机制、决策机制等方面着手,逐步构建一个资源协同、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模式。在激励机制上,可以逐步进行科研成果的权属改革,将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奖励分发给成果创造者的单位及个人共同所有,在成果分配时应适当向个人倾斜,加大对科研成果直接创造者的奖励额度,以便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及转化价值。

综上所述,豫南地区民办高校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科研工作缺乏动力,科研成果数量有限、转化价值偏低,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等主要问题,需要从加大科研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搭建外向型科研成果转化平台、逐步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价值、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的管理机制、推进成果的快速转化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区域性民办应用型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价值,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猜你喜欢
豫南科研工作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转化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我校召开科研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张睿、郑家鑫陶艺石雕作品
豫南春茶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豫南民俗文化的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