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周围性面瘫外感型与足阳明经之关联

2023-01-21 09:43何焱陆斌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邪气阳明面神经

何焱,陆斌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29;2.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江苏南京 210029)

周围性面瘫也称周围性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好发于各个年龄段的由面神经炎症性反应引起的单侧或双侧面部肌肉功能减退的疾病,属祖国医学“口癖”、“卒口风”等范畴,由于该病发生在面部,部位隐蔽性差,无论是对人的身体还是心理,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该病的早重视早治疗成为患者重新步入当代快节奏生活中的不二原则。

中医学认为面瘫发病初期与外感邪气密切相关,目前普遍认为该病整个病变过程分为风寒型、风热型、痰瘀阻络型以及气虚血瘀型四型,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上述证型也是面神经炎疾病由急性期发展到后遗症期所经历阶段的划分[1],由于该病以面部的病变为主,大多患者能够早期察觉并求医治疗,询问其病因,多自诉有受风寒史,或有既往史又因劳累受风而复发者,据相关数据统计,临床以外感邪气中偏风寒型患者多见,而治疗方法以针灸最为普遍,包括单纯针刺[2-3]、电针[4-5]、灸法[6-7]、子午流注法[8-9]等,除此之外,是针药并用[10]、中西结合[11]、外科手术[12]等方法[13],据研究[14],针灸治疗面瘫机制可概括为能够促进面部血流灌注,抗细胞凋亡以及抑制NF-κB信号通路释放炎性因子以缓解炎症反应。既然是针灸,中医方面便要考虑十二经络的选择问题,根据现代相关数据挖掘文献,足阳明胃经历年来是各路医家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首选经络,从2010年杨洁[15]等人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用穴规律到2021年李萍萍等人[16]同样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面瘫急性期选穴规律的十余年间,多次的数据挖掘文献[17-23]表明结论: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是针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最常用的经络,最常选取的穴位按照使用频率由多到少依次为合谷、地仓、阳白、颊车等。根据这个规律,笔者试提出一些不解之处。

中医理论强调辨证论治,针灸讲究辨经施穴,经络循行方面,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手太阳小肠经“支者……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二经在循行上分别囊括了耳以上以及耳以下的面部区域,作为周围性面瘫的主选经络同样有迹可循,是何种原因驱使各路医家选择阳明经?况且辨经不离辨证,既然周围性面瘫患者以风寒外感证型多见,那足阳明胃经与周围性面瘫的外感证型该如何相关联,换句话说,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为何以取足阳明胃经为主?再者从张仲景对伤寒致病特点的规律来看,外感病初当首辨太阳经,曰“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将之应用到本病中,考虑从太阳经疏散风寒着手,《灵枢·经筋》中记载手太阳小肠经的经筋循行“手太阳之筋……出足太阳之筋前,结于耳后完骨……直者,出耳中,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完骨一穴又为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刺完骨,既可散手太阳经筋之邪,又能通足太阳、足少阳二经之气,似乎应是最佳选穴,但临床却以合谷、地仓等穴使用居多。笔者略查相关资料后,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一一说明。

1 阳明主面

《素问·天元纪大论》指出“阴阳者,万物之纲纪”,所有事物不离阴阳二字,人体也不例外,又曰“阳化气,阴成形”,形又有划分,胸腹为阴,项背为阳,脏属阴,腑属阳等,此为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但足阳明胃经却上行胸腹循面,难道是对于胃经的阴阳命名出现了偏差?实则不然,《阴阳离合论》中详细描述了阴阳分布,笔者便以阳明经为例,书中提及“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广明即圣人南面而立身前之处,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循后,此为三阳经之位[24]。结合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以及天人感应学说可见,阳明经始终循行于前,《医学入门》又云“面者,阳明所主”,解鸿宇等人总结杨骏教授针刺面瘫经验,其根据“阳明主面”以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选足阳明胃经,以地仓透颊车长针透刺针法达激发阳明经气、调节阳明气血之效[25],冯鑫鑫[26]等人选取了80例面瘫纳入治疗组,其认为面部疾病与素体气血密切相关,多气多血的阳明经与面部直接关联,并选取治疗组患者部分足阳明胃经面部腧穴,进行经穴红外热象图研究,结果相关面部腧穴温差值较常人明显升高,反映了足阳明胃经面部腧穴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人群中的特异性表达。陈静雯[27]等人根据这一理论,将足阳明胃经应用拓宽至系统性红斑狼疮,从面部病变特点为基础,关联足阳明胃经,依据其循行特点以及经络主治,从饮食-肠道菌群-代谢物轴角度解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器官损害的致病特点以及其他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故面部病变取阳明无差。

2 扶正祛邪

周围性面瘫患者以风寒、风热证型多见,倒不如说是外感邪气以风邪为主,《外台秘要·风口喎方九首》云“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喎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风寒袭于面,口眼病变者,最易与足阳明、手太阳二经关联,经气滞塞,筋肉张力下降,使其偏向健侧,且经气无力推动患侧面部筋肉运动。然《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冯氏锦囊秘录·论口眼喎斜》在此基础上补充“偏枯喎僻,或左或右,血脉不周,而气不匀也。治宜补正气,行滞气,疏风气,使气匀则风顺矣”,头面乃诸阳之会,倘若头面外受阴邪,或是邪淫亢盛,或是正气受损,皆要以扶正祛邪为纲,只是治疗时各有侧重,面瘫初期正气受损,尚未恢复,而邪气既盛,定当以扶正为要,轻以祛邪[28],吴锦镇[29]等人通过对靳三针的临床研究,认为面瘫发病乃正气不足之故,风痰瘀血则为病之标,扶正祛邪意在扶本,故以针灸之法调和气血,血气充盈方能鼓邪外出,若气血不荣,邪瘀互留,病难除也。李中梓在《类经》中提及:“阳明虚则血气少,不能润养宗筋,故弛纵,宗筋纵则带脉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所以当治阳明”,赵德喜[30]教授思考《内经》“治痿独取阳明”,大胆的拓宽其适用范围,认为面瘫患者的患侧肌肉纵缓不收亦可属痿病范畴,以升麻葛根汤治之,升麻可入手足阳明经,葛根归足阳明经,芍药甘草益气调血,全方旨在升散阳明之邪,调养后天之本,教授从中药归经角度论治面瘫,亦乃扶正祛邪之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之交頞中……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故经络受风寒之邪,必针之以达疏风散寒之功,而胃又为后天之本,阳明经多气多血,针之又可发挥经络传导感应,调整虚实之效[31],使胃腑气血平和,正气平复。邪气既散,正气得扶,疾乃治也。

3 既病防变

现代研究表明[32],面神经炎急性期面部神经水肿受压缺血,一旦错过治疗最佳时机,很可能因神经水肿进行性加剧,出现变形甚至坏死,最终迁延难愈。针灸的轻刺激可以影响局部酶活性,增强相关肌肉纤维收缩,改善局部血循环,促进水肿及炎症的吸收,防止面神经进一步受损。祖国医学强调未病先治,既病防变,面瘫初期邪气侵犯部位尚浅[33],正气待扶,此时选取相应经络予以轻刺激,既要考虑祛邪,又不可忽视扶正,既能给邪气以出路,又需充实自身正气,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伤寒论》第八条言“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张仲景在这里特意标明足阳明经,而非以阳明经概论,其意旨在强调要避免外感病进一步内传,需补虚扶正,所以针刺足阳明经可防止太阳病内传,也可理解为手足太阳经相关循行部位发生病变者,可选取足阳明胃经针刺以断邪气感传后路,防止病进。周围性面神经炎起病急,进程快,对患者身体以及心理上都有较大的负担,既病防变,一方面要予以激素、甲钴胺此类药物对病施治,另一方面更要考虑其循经传变可能,予以针刺,既达散邪之功,又尽可能避免病情进展,当取足阳明胃经。

4 医案举隅

余师陆斌主任师从第一批全国名老中医澄江针灸医派第三代传人吴旭教授[34],善于针灸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等疾病,特选相关医案一则如下。

黄某,女,43岁,2021.12.08就诊,自诉一天前因受凉感冒后出现左侧口眼歪斜,查体:左侧额纹变浅,鼻唇沟变浅,闭目不全,皱眉、耸鼻运动减弱,以右手拇指置于患者左侧目外眦下方颧弓,嘱其用力闭眼,颧肌肌力约为右侧的1/3,示齿时嘴角向健侧歪斜9mm,鼓腮、吹口哨勉强完成,不漏气,伸舌居中,舌淡,苔薄白,脉细,四肢活动可,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诊断为面瘫,辨证为风寒外感型,依据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综合评定面神经功能为Ⅲ级,予以针灸+甲钴胺片+醋酸泼尼松片治疗,针灸处方如下:头维阳白攒竹太阳四白迎香完骨颧髎颊车地仓承浆双侧合谷双侧足三里,采用0.30*25mm短针予以轻刺激,不做捻转等补泄手法,整体取穴方案以足阳明胃经为主,辅以手阳明大肠经之合谷穴,其中对于面瘫急性期患者,完骨穴施以温针灸。整个留针过程约持续30分钟,嘱患者现阶段务必注重休息,饮食忌辛辣刺激发物,减少患侧用眼时间。

2021.12.10患者复诊,三次针灸后,我们重新评估其面神经功能,耳尖水平面以上区域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无明显变化,示齿口角偏向健侧7mm,较前改善,继予前针灸处方。2021.12.15患者第七次针灸后,我们再次评估其面神经功能,额纹可见,鼻唇沟较健侧仍尚有差距,已较前改善,进行抬额、皱眉等动作有明显运动,闭目全,颧肌肌力粗测约达健侧3/2,示齿嘴角偏斜4mm,面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当我们评估其第十四次针灸后的情况时,面部表情基本自然,示齿嘴角略斜,嘴角水平面以上基本无异常。患者以每周平均至少4次前来针灸,2021年12月31日复诊,左侧面部整体静态以及动态功能基本恢复,未有联动、鳄鱼泪等后遗症出现,共计16次针灸治疗痊愈。

综上所述,足阳明胃经一属阳明,面部疾患定当勿失其经,又凭其经络循行感应发挥扶正祛邪之效,散面部之邪,扶本体之正,最后邪气外感,正气不足,极易循经感传,病情进展,针足阳明以断邪气之后路,一经而多效,故医者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施针可以阳明经为主经,局部选穴,诸如地仓、颊车、头维一类,主疏通面部经络气血,祛散邪气,患者黄某在三次针灸后,我们评估其面神经功能,并未见病情加重或是明显好转,此阶段正是风寒邪气聚于面部经络尚为充沛阶段,此时针刺阳明经穴配合灸法可散面部风寒邪气,选用的地仓、颊车二穴也已轻微纠正患者的嘴角歪斜。其络属脏腑择胃,近端选穴基础上可配合远端选穴,例如足三里,益气扶正[35]。七次针灸后,患者面神经功能较正常仍有差距,口角偏斜进展较大,但耳尖以上区域恢复相对缓慢,胃经相关腧穴,上至头维,下至三里,可继续改善整体面部神经功能,并调节个体整体机能状态。足阳明胃经既病防变之效始终贯穿其中,控制急性期内病情进一步加重也是针灸需要早期干预的初衷,值得高兴的是,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始终在一个恢复的过程中,这也是医患双方能够互建信任上及其重要的倚仗。但临床仍需进一步的对照试验应证出足阳明胃经相较于其余经络的优势所在,并能探究出其效应机制,这是大量数据挖掘文献探寻规律后最终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邪气阳明面神经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幸福来自感动
别轻易拔罐刮痧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