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与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探讨

2023-01-21 23:29李佳颖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3年3期
关键词:稻苗秧苗稻田

水稻产业存在米质不优,产量不高,生产上秧苗素质不高,肥水药浪费严重等问题,必须采取得力技术措施,加以改进传统的种植模式以扩大规模增效益,笔者就水稻栽培技术与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探讨,达到单产稳步提高和规模化扩大推广,为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1 水稻种植现状

伴随社会与技术的持续发展进步,耕种不只是局限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方式。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的机械化发展,解放劳动力,更显著提升了劳动者的耕种效率,为水稻的培育和大面积播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制约和种粮比较效益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难度很大。在水稻秧苗的培育和耕种阶段,因播种密度、水文环境等多重因素造成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的降低,播种者对机械化耕种依赖程度高,导致种植初期中未晒田以及时间不规范等现象,大面积水稻单产不高,亩穗数不足,进而限制了产量的提高,穗数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秧苗素质不高,二是栽插密度不够,有的田块只有1.4万穴左右,三是穴苗数不够,因此要改“稀”为“密”,即过分稀植改为定量控苗。水稻大田除草除草剂群众通常跟耙下田,病虫害防治时常“马前炮”或“马后炮”。育秧存在秧龄过长,出苗不齐,出现死苗现象,未抓好肥水管理和推行强根壮秆健身栽培。

2 栽培技术

2.1 水田插秧育苗技术

水田插秧育苗法通过播种的方式来完成,春季翻地做好前期准备,将土壤全部都翻整,且保持土壤是松弛,将秧田里面放入很多的水分,保证插秧。水田插秧育苗法,种子在播种之前需进行催芽,催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要是不催芽会直接导致不能出苗的。催芽好后直接撒在秧田,渐渐出苗,等到秧苗长到15 cm高度,将秧苗都拔出,重新栽种到稻田中,保证长成水稻。

2.2 旱田育苗技术

旱田育苗法是不需育苗地里面有太多水分,但要求保证土壤是湿润即可,因此不能将秧田里面放入太多水分。旱田育苗法的秧床需肥沃疏松的土壤,旱田育苗法不太受天气雨水影响的,操作比水田插秧育苗法方便。但是在育苗的时候要使用到地膜的,等到秧苗长到15cm高度就需要将地膜揭掉,同样的后期也是需要重新拔出来移栽的,移栽之后才可让秧苗长得更好。

2.3 施肥技术

秧田基肥应重施优质有机肥,有机肥料肥效长,养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机肥高粘结性、高吸附性和高代换量的特性,具有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一般每公顷施用0.75万~1.50万kg,同时每公顷施用复合肥300~450 kg。大田基肥有机肥的施用,一般每公顷施3.0万~4.5万kg。同时每亩施用“锌动力”复合肥450~600 kg,另外每公顷增施硅肥90~120 kg。从抽穗到成熟期间,以提高结实率,确保完全成熟,增加千粒重为主。追肥要视水稻长势而定,宜少不宜多,一般每公顷喷施3.0%~4.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0~900 kg;在缺锌症状出现后,每公顷喷施0.1%~4.5%的硫酸锌溶液750~900 kg;对抽穗前叶片有褪绿发黄的地块,可亩施“锌动力”高氮复合肥60~75 kg。补施粒肥可以有效地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抗病性;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应,提高根系活力;加快灌浆,促进成熟和籽粒饱满,从而增加稻谷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前期肥足、中期分叶过多过旺、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田块,不应追施粒肥。

2.4 稻田浇灌

现阶段采用的机械化耕种或者人工播种,选择播种的时机均可能存在偏差,包括天气、雨水等多重因素对水稻的生长会产生直接的作用。播种者在了解稻田干湿状况后,需强化对水量的管理,严格把控稻田灌溉的次数与时间,并以间歇式灌溉取代传统一次性灌溉,对稻田开展弹性灌溉,并实时关注气候与土壤状况,保证水层厚度,达到水稻生长标准。返青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对水分的反应较敏感,而幼苗期、分叶期和结实期对水分反应较迟钝。因此,水稻各生育时期的水分管理,首先应保证重点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其次根据水稻生育状况和气候变化特点,进行合理灌溉。

2.5 病虫害防治

对水稻影响主要是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均由灰稻虱传播,水秧田期及分叶初期是主要感染期。水稻出苗至3叶期是灰稻虱由杂草上迁飞往稻田的第一个时期。插秧后分叶初期是灰稻虱由田埂进入农田的第二个阶段。早稻一般以1~2代二化螟为主,晚稻以3代为主,防治最佳阶段一代在5月中下旬,二代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3代在8月上中旬。稻纵卷叶螟幼虫3龄后食量加大,且虫苞包裹严密,药剂渗入难度高,种植者难以掌握。

3 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

3.1 科学育苗与选田

提高种植效益,达到高产目的,选择的种植土壤要保证一定湿度、土质不宜过紧或过松。在环境方面,应选择远离化工厂等污染物排放源,周围要保证水资源丰富,降雨量充足。选定种植田后,在条件支持下对土质展开检测,查看营养元素的占比能够达到其生长阶段的要求,确定和培育高产品种。栽培的幼苗品质需要达到的基本标准是适应当地环境,从区域气温、幼苗成长周期、降水状况、种植水平、土壤资源、生物灾害的概率等各个层面综合考量确定培育品种。确定品种后积极进行科学生产管理,前期保证底肥充足,淋湿土壤,均衡耕种。在幼苗四叶期,开膜加水,做好早育准备。稻苗移栽往往在初夏期,栽种的间隔、高度需依据气候、土质、类别等因素调整,期间还应注重在稻苗种植期光照时间和面积是否充分。

3.2 合理播种时间与灌溉水量

选用生长周期合理的幼苗品种,以成熟阶段为依据既应选用熟期过早的稻苗,不宜栽种熟期过晚的品种,在当区播种选用与此区域气候相宜的幼苗。借助退积温的选种方式确定品种,种植选用的品种积温的需求要比种植区域的活动积温小于100~150℃,保证水稻的各个生长阶段提供温度保障。除此之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优选栽种具备“三证”的优质品种。水稻的生长对环境的湿度要求比较严格,强化种植区域灌溉水量管理为达到高产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稻苗移植后应寸水返青,保证满足生长所需要的水量。稻苗生长关键期借助少量多次的浅水灌溉方式,种植区水的深度保证在2~3 cm为最佳,对稻苗的生根和分叶期间起到促进作用。根据稻苗的分叶效果安排排水晾晒,最大限度的降低无效分叶率。田间除草是预防生物灾害的措施之一,保证阳光的照射率,提升水温。合理地提前断水能够将稻苗的成熟期提前,稻苗抽穗扬花阶段要求水量达到标准,黄熟期就能够断水,若稻苗处于洼地需提前排水,处于漏水区域要根据实际适当延后断水。

3.3 科学施肥

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科学施肥可保证产量及提高效益,水稻生长阶段对施肥有着较高的标准,施肥阶段注重施肥方式,保障肥料播撒均衡,反之则可能会出现聚集烧苗的情况。具体的用肥量,依据当地气候、地区温度和土壤湿度等各个生长阶段的需要确定。稻田多施有机肥,以秸秆回田为途径,增加稻田有机物含量,达到培肥的目的。收获期,借助节气将秸秆加工,粉碎后均匀播撒在农田内,使用深翻机翻动,将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合。幼苗返青期进行初次追肥,以促进水稻分叶。肥料可施用尿素,追肥完成后4 d内,不排水和串灌,保证农田水量,促进肥料吸收。第2次追肥需要以水稻的生长情况为依据确定,若禾苗低矮、叶片窄小则需尽快实施第2次追肥。抽穗完成10~20 d后,追施穗肥,可继续使用尿素,再次追施氯化钾肥为保花肥。

3.4 强化病虫害防治

重视水稻病虫等生物灾害,做好稻苗病虫害预防,从以下4个环节入手:首先是选用耐病虫害的良种,依据种植区域择优培育,摒弃高秆品种水稻。种植前对种子的处理环节缺一不可,如晾晒、拌药等。其次是种植者需要加强对农田的监测,实时掌握各种动态,做好准备工作,如学习病虫害相关的知识类型,做好应对措施,一旦出现能够及时、有序地应对,将损失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再次是利用农田生态建设技术,在稻田周围栽种禾本科杂草,为益虫塑造生存条件。田埂栽种大豆、芝麻等显花植物,保护作物,提升抗病灾能力。鸭群在其中的生存活动,预防纹枯病与杂草生长的效果显著,针对农作物疾病应用稻鸭共存养殖技术,稻苗移植完成一周左右的植株分叶阶段,将雏鸭驱赶至稻田内,等破口抽穗阶段再将雏鸭召回,每公顷地可养殖300只左右的雏鸭。最后是科学用药,现阶段的水稻种植彻底摒弃化学药物是很难实现,化学制剂见效迅速、成果显著,水稻种植科学用药,能最大限度预防稻飞虱、螟虫及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综上所述,对水稻科学种植各方面的技术阐述,从科学育苗、选田、选择最佳栽种时机与控制水量、注重病虫生物灾害等方面总结科学种植水稻的技术要点,达到单产稳步提高和规模化扩大推广,进一步提升水稻种植效益拓展思路及科学种植水稻提供技术性支持。

猜你喜欢
稻苗秧苗稻田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浣溪沙·乡村四月天
稻田摸鱼记
夏雨来临
农民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公子家
黑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