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求侧管理探究

2023-01-21 07:28□文/杨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供给消费经济

□文/杨 庭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江西·南昌)

[提要] 受国内外风险挑战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需求侧管理。本文从社会主要矛盾视域探析加强需求侧管理的路径,尝试从人民消费需求、人民美好生活追求、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加强需求侧管理的路径。

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加强需求侧管理的必要性

(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准确理解社会主要矛盾,首要的是掌握美好生活需要的动态特征。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是动态的,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递增性。人民在满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后,会对人际交往、精神需求等产生强烈愿望。一是要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物质层面的需求。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就业、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重要民生领域。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各领域的治理体制,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不断满足人民对有效的社会治理的期望,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人际交往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三是重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强烈度。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愿望越是强烈,需求升级压力就越明显,就越要加强需求侧管理,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从整体入手,以人民为中心,发挥需求对供给的牵引作用,释放内需潜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平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的重要举措。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遭遇重大冲击,全球GDP 出现大幅的负增长,陷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幅度的萎缩,世界经济发展中,全球贸易和供应链受到影响,出现中断现象,人力资本流失,世界工厂受到冲击。众多国家通货膨胀加剧,政府债务攀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跌宕起伏,居民失业率明显上升,收入下降,消费水平降低,经济发展衰退。为遏制疫情蔓延,各国纷纷采取居家隔离、停工、停产等措施,在各国千方百计阻止疫情蔓延的同时,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断,国际贸易亦受到冲击。总地来看,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乌克兰局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继续扩散和蔓延,使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加剧。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要保证我国经济安全,稳定经济发展局势,需要紧紧抓住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注重需求侧管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党中央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全面分析我国发展的比较优势,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需要处理好供给与消费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供给和需求是构成市场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从供给端发力,也要从需求端着手。一方面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减少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进一步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加强需求侧管理。挖掘国内需求潜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眼于国内消费市场,加强需求侧的管理,挖掘潜在需求,培养新需求,从需求入手,构建新发展格局。

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需求侧管理的新要求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为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运行在合理区间范围内,中央提出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亦注重需求侧管理。需求侧管理从何发力,方向在哪?加强需求侧管理必须认清当前国内外发展趋势,立足社会主要矛盾,适应新变化,着眼新要求。

(一)以人民消费需求为切入点。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做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判断。为此,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从供给方面入手,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有效改善供求关系。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国整体上向好向上,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过去,我国需求侧管理重点在于调节出口需求和投资需求,受当前国内外环境影响,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明显受阻,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逐渐缩小,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于扩大内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必须要紧紧围绕消费需求,以人民消费需求为切入点。当前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和消费逐渐升级的加速转变期,人民的消费更加注重体验感,不仅讲究商品本身实用性,还注重购买商品时的服务体验和售后体验。加之网络消费不断普及,电商、直播平台等销售渠道不断拓展,让消费人群对产品质量、销售方式、服务品质有了更高要求。坚持扩大内需,必须满足人民最真实的消费需求,发挥需求牵引作用,从多方位角度挖掘消费内生动力。

(二)以人民美好生活追求为归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扩大内需的强大动力,但是加强需求侧管理不是简单扩大基本的需求量,而是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前提下激活潜在需求;释放新需求,培育新需求,不断完善内需体系,让需求牵引供给,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发展供需动态平衡。

坚持扩大内需,完善内需体系,关键在于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要素,挖掘消费点,拓展消费途径,提升消费服务,激发消费愿望,让人民乐于消费。当前,影响人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和物价水平。解决收入和物价水平问题:一是要逐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扩大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公益性岗位鼓励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体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扶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落实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稳定农民收入。二是要进一步稳定物价。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对涉及民生领域的行业密切关注,必要时制定价格调控措施,抓好市场供应,保障居民的粮、油、肉、蛋、奶、气等基本生活用品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三)以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为聚焦。当前影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就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仅仅表现在物质生活和经济发展水平上,还表现在我国发展的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在需求领域。因此,加强需求侧管理要充分的认识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需求领域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一方面重视多层面的需求差异问题。在我国还存在着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需求上,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间存在着差异,既要重视东、中、西部地区存在的梯次差异,又要重视城乡间存在的层次差异,还要重视不同群体间的水平差异,在畅通需求层次转化上下功夫,构建新的需求体系。另一方面从需求差异中挖掘共性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的消费不断升级,新型经济体不断涌现,例如在小众经济中“代经济”中的“代服务”模式,从个性服务中呈现出了共性需求,共性需求最能呈现当前人民的消费心理,扩大内需首先应该从人民的共性需求出发,以共性需求拉动个性需求,培养新的需求点。

三、社会主要矛盾视域下加强需求侧管理的策略

基于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风险挑战,我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循环为主体意味着要立足于国内,特别要紧紧围绕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出发,关注人民需求,加强需求侧管理。

(一)挖掘潜在需求。潜在需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具有强烈的购买欲望,但是市场上没有该商品或者该商品限量;另一方面是市场存在着理想中的商品,但是支付能力有限,购买力不足。从潜在需求的内容来看,挖掘潜在需求应该从有效供给和支付能力两方面考虑。一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质量、效率、动力上进行变革,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适应新环境、新需求的变化,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在产业优化升级上,推动实体经济的振兴发展,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实体经济的发展当中,在共享经济、电商经济、物流产业、服务产业等领域扩大有效供给,强化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提高居民的支付能力。提高居民的支付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改善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状况。着力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需要根据各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收入。除此之外,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完善生产要素分配和资本要素分配,探索通过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等获取收益。中等收入群体是最大潜在消费群体,是引领消费升级的中坚力量,是中高端消费的潜在消费主体,进一步扩大中等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对于扩大内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满足有效需求。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指的是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总需求。当前,要满足有效需求,仅仅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单方发力难以应对当前的经济发展风险挑战,还需要从需求侧入手,加强需求侧管理,把供给与需求二者结合起来,双向出力,不断满足有效需求。一是提升供给的质量。随着脱贫攻坚重大任务的完成,我国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产品的使用效能有更高要求,服务化、个性化、潮流化、高端化需求不断提升。满足有效需求需要不断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品牌效应,加大创新力度,创新管理方式,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二是培养新的消费增长点。“90 后”“00 后”作为新一代新型消费群体,敢于接受新事物,善于改造旧事物,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具有新的特征,是新型消费的主力军。当前,围绕新生代的消费需求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迫在眉睫,从消费结构变化中可以发现,服务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地位在发生变化,服务消费占有比例在逐年攀升,例如通信服务、电商物流、软件开发、旅游观光、休闲体育、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正在成为消费新热点,服务消费必然成为一大新的消费增长点。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促进农村消费,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在国家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未来农村的发展空间广,潜在消费大,容易培养出新的消费增长点。例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电商产业、农业产业化、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等都是新的消费增长点。

(三)保障实际需求。有效需求转化为实际需求是否顺畅,是决定实际需求量大小的关键。因此,需要不断完善转化制度,优化转化条件,清除转化障碍,着力打通堵点,补齐短板,畅通经济循环。

在经济循环发展过程中,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是经济循环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要保障实际需求,必须要保障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运转协调,在这个几环节当中,消费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经济循环新的起点,处理好消费从终点转向起点这一环节非常关键。一是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从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两方面出发,实施产品标准化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制定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发展机制,鼓励企业优化产品质量标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推动个性定制消费品标准化工作,鼓励企业进行智能化、个性化、绿色化产品研发,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标准化力度。推动行业领域建立优质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行业服务水平,细化服务标准,推动行业内企业建立自我服务标准,培育一批优质服务示范企业。二是健全消费后评价制度。消费者消费后表达出来的消费体验对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健全消费后评价制度,需要构建完善的跟踪反馈评价体系,注重对反馈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制定相应的完善改进机制。三是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进一步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完善12315 消费者维权平台功能,加强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建立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平台,坚持依法解决消费纠纷问题,对网络购物、预付充值等新型消费形式加强监管,探索多元化化解矛盾机制。四是构建消费信用体系。依靠互联网技术,加强对消费领域的信用信息采集,建立全国性消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消费信用问题主体加大惩处力度,实施禁入或者服务受限等联合惩戒措施,对信誉度高的主体提供税收、信贷、消费、出行等政策优惠。

猜你喜欢
供给消费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国内消费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新消费ABC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