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阳镇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1-21 15:58宋燕燕曹小凯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11期
关键词:林带农田树种

●宋燕燕 曹小凯

(1.江苏省启东市寅阳镇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 江苏 启东 226200;2.江苏省启东市农村环保能源技术推广站 江苏 启东 226200)

农田林网是指充分利用乡村的农田、道路、河流两侧的土地进行科学造林,形成具有一定防护作用的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的作用,能实现农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乡村农田林网的建设促进了农田和林网与自然环境的能量交换,使得自然生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保障了农业生产质量,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寅阳镇依托上级政府部门政策,大力开展乡村农田林网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坚持把农田林网作为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势推进高标准农田林网跨越式发展。近年来,寅阳镇农田林网成绩显著,林网覆盖率提高较快。寅阳镇现有耕地6367 hm2,建设高标准农田3160 hm2,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近2667 hm2,折算林地面积近67 hm2,其中林相等级中等的林带占保存面积的近91%,等级为健康的林带面积占保存面积的86.5%。2021年,寅阳镇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333 hm2,在全市各乡镇中位列前位。但从目前的防护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1 乡村农田林网概述

乡村农田林网是根据农田的走向和布局,在农田的周围种植一定宽度、结构的林网,利用林木对风速、水分、温度、土壤的影响,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与道路、渠旁的绿化相结合,形成乡村绿化带,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目前,各种农田林网的结构多数以条带状相互正交的林网形式为主,多条林带的相互作用可以达到群体综合效果。林网防护能力的大小与主副林带的结构和网格的大小有密切关系,林带结构的合理程度、位置设计与林带的高度、间距、走向、疏透度等指标相关。农田林网在设计之初要从发挥最佳防护效益出发,合理规划林带的间距、宽度、高度,以正方形最优的网格大小进行合理布排,根据风向的走势与林带的方向形成纵横交错的主副林带,这才有可能达到最好的生态防控效果,有利于优化农业生态环境[3]。

2 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农田林网认识不足,建设规模不足

农田林网的建设不能仅靠某一村或某一镇的建设,而是应从整体去布局实施,形成一个大的完整的防护林带[4]。目前,各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林网,但是技术和进度参差不齐,各村之间选用的树木、建设的道路不统一,村落之间存在断节,没有形成完整的林网体系。同时,部分村民不能正确认识农田林网,对其经济收益的期待值过高,一旦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存在退缩的行为,严重者进行抵制和破坏,影响林网的建设。

2.2 树种选择不合理

在农田林网的建设中,很多农民认识不到农田林网的综合效果,一味追求高收益、简管理的模式,多数会选择单一的树种。常选择乔木进行栽种,这就造成农田林网内树种单一,多种病虫害频繁发生。单一树种林带内的昆虫、鸟类及微生物种群较为单一,会导致某一物种的大量繁殖,不利于生态的平衡发展[5]。树种的单一导致树种的栽种时间相似,砍伐时间接近,不利于农田林网的可持续发展。

2.3 后期养护不到位

农田林网的建设需要养护树木,使之成林成网才能够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6]。目前林网的养护多采用“临近养护”措施,会导致诸多问题的出现。多数农民认为树栽种之后无须管理,自然生长也可成林,对树木的养护程度较低,导致树木发生病虫害。同时,养护的技术水平较低,不能针对树木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林网的密度控制不合理、林带中断及病虫害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林带的防护效果。

3 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认识,实现农田林网的建设

农田林网是农田防护林系的主体,不仅包含农田和防护林的建设,还包括河流的走势、道路的建设,其涵盖的范围非常之广。在建设的过程中,应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农田林网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并制定目标。其不仅与农业、林业相关,也与水利、财政、交通有关,从多方面来规划和实施。在建设的过程中,最终的实施要落实在农民身上,强调农田林网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其对农田林网的认识。可定期进行农田林网建设相关方面的知识讲座,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建设的良好氛围。

3.2 丰富树种,促林带结构稳定

选择树种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选取抗病能力强、经济效益高、防护效果好的树种[7]。政府部门应派遣专业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指导,增强他们的知识储备,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选择树种;还可根据成功经验引进适合寅阳镇环境、生存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树种,增加当地物种的丰富度。

寅阳镇把农田林网建设同高标准农田建设、绿美村庄建设相结合,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道路或灌溉水系两侧,各种植了1~2行的大规格乔木,以水杉和落羽杉为主,确保主带间距为有效防护距离,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农田林网体系。主林带的乔木树干笔直、高大,抗风能力强,可以提升林带的防护效果。副林带增加小乔木或灌木的种植,可以填充乔木之间的缝隙,增强林带的疏密结构,有利于提高林带的综合防护效果。在林带的建设过程中还须考虑树木采伐、运输等问题,因此须种植生长周期不同的植物群体,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3 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多方合作

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网络媒体的作用,宣传农田林网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提高农田林网建设区农作物产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8]。农田林网的建设依靠的不是一人之力,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参与。增强全民对农田林网的认识,掀起全民建设的热潮,可加快农田林网建设的进程,实现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

鼓励相关企业、林农、合作社等参与到农田林网的建设工作中去,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用多种合作、承包等运作模式,加强乡村农田林网的建设。

3.4 提升农田林网科技含量

提升科技含量,是提高农田林网效益的关键[9]。推进现代生物技术、数字信息技术在农田林网中的研究和应用,在造林适生树种研究、农田林网工程模式化建设、农田林网经营技术、生物多样性恢复及保护技术、农田林网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不断取得进步,实现寅阳镇农田林网的科学发展。发挥现代化建设的优势,可促进农田林网建设的快速发展,还可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缓解财政压力;同时,对林网建设的规划会更合理,增强林网的防护作用。

3.5 加强后期养护工作

科学合理的树木养护可以增强农田林网的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树木的生长周期修剪枝条,进行树木整形,既能维持树木生长发育的需求,还能增加美观度;定期除草施肥,为树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防治病虫害,减少树木的死亡。最为重要的防护是根据林网的排布进行树木的补种和除多。补种是对林带中断部位及稀疏区域进行补种,除多是将林带密集区域的树苗进行去除,这就保证了林带的疏密度,可增强透风性。

4 总结

总之,农田林网的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农业生态环境,对于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土壤结构、改变当地气候、保障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组织广大农民进行农田林网建设,不仅需要提高农民对农田林网建设的认知度,还应从实际操作方面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不断提高农田林网的生态效益及生产效益。

猜你喜欢
林带农田树种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不同配置乔灌混交林防风效益的风洞试验
树种的志向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