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证融通”在“1+X”证书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探索*
——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

2023-01-21 09:33
南方农机 2023年1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专业课程

张 勇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加,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职业岗位发展的配合,当今社会各行各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制造业,需要大量各专业职业技能型人才。将职业教育中的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中的课程有机融合,形成了“1+X”证书制度的“课证融通”,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径[1]。

1 实施“课证融通”的教学目的

“课证融通”中的“课”是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证”是指职业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指获得相应工种证书所要达到的技能要求,“课证融通”是将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核心课程与职业等级证书考核内容相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考证的知识相对应,通过专业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相应的职业技术,即对学生既要加强理论知识教学,又要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二者统一[2]。铣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相关的主要技能证书,在修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将部分核心课程内容与证书的考核内容相融通,结合本专业课程的特点采用活页式教材或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组织开展教学,在理论知识方面保证课程的内容与职业考证的要求相符,同时辅以技能性训练。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后不仅能够获得学历证书,也能够直接参加相关职业证书的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而且在实施“课证融通”过程中还可达到以下目的。

1.1 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

为了保证“X”证书的教学及培训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老师必须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对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和培训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结合专业及岗位需求,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不断更新,及时跟上企业的岗位需求[3]。

1.2 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课证融通”的保障,建立符合专业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各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只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带出优秀的学生。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培训学习,走进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以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学校要积极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正常的资金支持,专业教师队伍能力的提升对实施“课证融通”改革起到关键性作用。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培训能力,促进教学水平及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

1.3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校企合作

通过调研和走访相关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用人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挖掘学校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空间,如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校企合作申请科研项目、校企合作教材编写等,积极探索“课证融通”改革思路。采用“校中厂、厂中校”等多种模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日常教学过程,为“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提供帮助。通过校企合作,可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跟岗和顶岗实习岗位,学校负责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企业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场地和实践机会,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企业的用人提供后备力量。

1.4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适应岗位发展需求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企业对于员工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毕业学生是企业各专业岗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1+X”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的新需求提供了保障,课与证的融合创新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使学生在完成融通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保证了院校和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满足了市场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让学生获得“X”资格证书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2 “课证融通”教改措施

2.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任务式“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设置“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时积极探索本专业的“课证融通”专业课程构成,结合“1+X”证书制度下的知识结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教学中,构建任务式的“课证融通”课程。为更好对接企业工作岗位,根据市场或用人企业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按照任务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努力做到“工学结合、学中做、做中学”,满足人才培养方案中“课证融通”体系的建立[4]。

2.2 针对融通课程制定符合“1+X”制度要求的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证融通”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完成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时的理论知识的再学习,避免了课与证的重复性学习,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职业技能的学习,在修订本专业的融通课程标准时,既要考虑到专业课程的考核要求,又要保证学生职业技能考核中知识点的掌握。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讨论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将企业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要求充分体现在课程标准中,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能力,将企业文化及专业考核形式与学校的实际相结合,制定本专业的“课证融通”课程标准。

2.3 改革课程设置结构,完善“课证融通”课程模式

通过“课证融通”对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本专业最终形成了13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和6门专业实践及拓展课程,按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开设课程,分别开设在第一到第五学期。如本专业的“机械制图”“机械制图综合能力实训”“CAD”三门课程,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基本完成“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1+X”中的应知和应会要求开展任务式教学模式,并将企业对绘图的能力要求及行业新标准融入教学中。在第二学期后期进行一周的机械制图典型零部件的手工绘图能力培养,以企业的环境模式进行实践,聘请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学生。在学生掌握了机械制图基本理论和基本手工绘图能力后,同时开设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CAD”,进一步将手工绘图与计算机辅助绘图结合,也为机械制图“1+X”考证做准备;同样,数控机床编程及加工技术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也是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与数控机床操作工“X”考证内容相结合。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近距离接触岗位的机会,能使学生提前对工作岗位有初步认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企业文化并拓展自身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在第五学期后半学期设置了2个月左右时间的跟岗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相关岗位初步了解后,在第六学期进行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全面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4]。此外,为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在第一和第二学期还开设了“思想道德与法治”“体育”“沟通艺术”等职业素养课程。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由“综合素质课程+专业课程领域+岗位实习”构成了完整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使各课程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有机衔接,提升了课程直接的关联性。

2.4 改革评价模式,实现“课证融通”目标

在“课证融通”的教育理念下,教学的考核方式要进行创新,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5-8],可采用以下考核方法。

1)以证代考。实行“课证融通”后,学生通过了某项资格证书考核,即可将相关课程免考,这种“以证代考”的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真正实现“课证融通”。“AUTOCAD”和“数控机床”是本专业两门核心课程,有对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AUTOCAD”有中级制图员,“数控机床”有中级数控机床操作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具有绝对的科学性及实用性,并完全结合了考试大纲及社会职业能力需要。采用“以证代考”的考核模式,课证融合考试方式的创新,实现了考核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具有本专业中级职业技能的认定资格,为实施“以证代考”考核方式提供了充分条件。采用“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毕业即能上岗的实用人才,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能力,该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自2013年开设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600余人,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以赛代考。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职业技能大赛,锻炼学生,促进学生成长,在“赛中学,学中赛”,学生既学到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又获得了技能水平的提升。通过比赛获得相应的成绩以代替部分相关课程的考试,“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不仅有效考核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社会各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是“1+X”证书制度的孵化成果,“课证融通”是实施“1+X”证书制度成败的关键,“课证融通”教育模式的提出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职业院校要以“课证融通”为主要抓手,努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9-10],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以“1+X”证书制度为契机,不断完善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创新“课证融通”新思路,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使更多的学生获得“X”证书,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专业课程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原画设计“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