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建议*

2023-01-22 04:12高境远闫国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中医药院校

申 强 高境远 高 扬 闫国立

(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在疫情防控期间,公共卫生人员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暴露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不足,培养高层次人才是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坚实基础。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公共卫生预防与控制存在的问题,疫情期间公共卫生人员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国预防医学专业现状,结合中医药在疫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建议,建立起“人才培养、专业认证、人才激励”三位一体的公共卫生预防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 我国公共卫生预防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2019 年中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量为89.6 万,疾控中心人数为18.8万;卫生监督机构技术人员数量6.5 万,较上一年下降4.4% 。截至2019 年11 月底,国内共有101.4 万家医疗机构,同期增加近1 万家,其中基层医卫机构增加9560 家、医院增加1496 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1788 家[1]。相较于同期医疗机构的增加,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不断减少,仅占据国内医疗机构总数的1.72% 。公共卫生人才数量与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的减少,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储备不足的现状及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揭示了我国“重治轻防”传统观念影响下的公共卫生人才发展现状。

1.2 公共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1.2.1 公共卫生人才技能实践能力不足 结合人才培养现状,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过程中公共卫生人才所应具备的技能2 个方面来看,公共卫生人才技能实践能力有待加强。究其根源,在于“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理念,因此提升公共卫生人才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是建设一支强大人才队伍的必由之路。

1.2.2 公共卫生人才应急管理能力缺乏 疫情发生以来,一方面我们看到,一些地方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不良后果,相关单位和人员被追究问责,成为当地公共卫生应急人才队伍能力不足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一些地方主政官员具有医学专业背景和公共卫生管理经验,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上述2 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与反思。

1.2.3 公共卫生人才现场实践能力缺乏 在我国的预防医学教育中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应急管理能力系统性培养,在此次疫情中暴露的尤为明显。交流沟通能力及现场卫生系统管理能力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而近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社会公共安全卫生系统的主要疾病,培养人才目标为之倾斜,导致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性被忽视,造成公共卫生领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滞后的现状。

1.2.4 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匮乏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具备现场沟通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全方位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以培养复合型预防医学人才为目标,加强与中医学、心理学等临床应用广泛学科的交叉融合,将预防医学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建立多维度实践与教学平台,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1.3 未将中医药课程纳入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我国共有7 所中医药院校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分别是位于上海、浙江、成都、河南、陕西、广西、甘肃这7 个省市的中医药院校。各中医药大学普遍采用常规的专业培养模式,中医药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课程学时少,甚至为选修课程,不利于预防医学学科与中医学科交叉融合,难以发挥中医药院校治未病与预防相结合的特色,如何将中医药特色与公共卫生事业有机结合还有待探索。

2 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公共卫生系统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与技能

2.1 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公共卫生系统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技能 公共卫生人才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较强的专业技能,并具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非典”疫情后,我国许多高等医学院校以培养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能够适应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专业人才。

2.2 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公共卫生系统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素养 身为一名公共卫生人员,起码的职业敏感性是必须具备的。尤其是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等专业出身的医务工作者。在实际战疫中公共卫生医务工作者能意识到传染病的危险,并能及时发出预警是可以起到降低最大损失和扭转战局的巨大作用的。

面对社会中的权势与诱惑,保持公共卫生医务工作者职业操守的同时饱含人文关怀,是难能可贵且相当不易的。物欲横流、沧海桑田,真正能在大浪淘沙中留下的都是真正的大医精诚者,都是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于即倒者,譬如此次抗击疫情中的钟南山院士、陈薇院士等,他们的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为国人所敬仰。

3 国内预防医学专业高校概况

3.1 本专科高校情况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设立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共有109所,医药类院校占据一半左右,为58 所;其次是综合性大学有35 所,占比32.1%,这说明预防医学专业需要以相应的医学院为基础建立;在这109 所高等院校中,绝大多数为普通本科院校,共计80 所,占比73.4% ;世界一流大学仅为少数,表明普通高等院校仍是培养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人才的重要场所。经教育部批准具有设置预防医学专业权限的25 所院校中,仅有15 所进行招生,据统计,15 所院校近3 年总招生2302 人,平均每年767 人,平均到每所高校仅有51人[2]。着眼于近年来数据,预防医学专科招生学校数和院校招生人数逐年上升,但是无法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相适应,今年突发的疫情使得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等问题受到关注。

3.2 区域高校分布情况 本科设有预防医学专业高等院校:东部地区40 所(36.7% )、中部地区27 所(24.8% )、西部地区30 所(27.5% )、东北地区12 所(11.0% )。山东省设有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有7 所,而我国部分省份仅有1 所院校开设预防医学专业[3]。

4 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相关调查研究[4]表明中医药在退热、促进渗出液的吸收、降低肺部组织纤维化等方面效果显著,我国10 个省市共1261名轻型患者服用“清肺排毒汤”后,无1 例病情转重;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收治的564 名普通型患者,在服用“清肺排毒汤”后,同样无1 例病情转重。在疾病康复期,患者通过练习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养生功法,调和人体气血运行状态,增强机体抗邪能力,对于疾病预后和机体自我调节起到了一定功效。

5 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与思考

5.1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5.1.1 加大公共卫生人才培养 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并不仅仅是扩大预防医学专业的招生规模,而更应该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国家加大对公共卫生教育事业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公共卫生教育事业,鼓励高等院校增设预防医学专业,适当扩大相关专业招生规模。与此同时,与医院、疾控中心等实践基地紧密结合,培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过硬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5.1.2 完善公共卫生人才专业认证机制 在美国,攻读公共卫生硕士学位的学生必须在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基础上进修公共卫生医学专业,毕业后授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硕士学位(MPH)[5]。借鉴美国的经验,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人才认证机制,培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硕士,设置本硕连读专业,前期本科阶段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后期硕士阶段培养学科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完成学业后,授予国家认证的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MPH),形成培训认证一体化机制。

5.1.3 健全公共卫生人才激励机制 公共卫生激励机制不健全是人才外流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吸纳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要素。政府部门应从提升薪资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给予支持,提高公共卫生人员职业认同感,突出公共卫生在社会中的作用。同时,对公共卫生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并采取激励机制,促进入职人员学习深造。设立科研奖励机制,在工作的同时鼓励公共卫生人员积极投入科学研究事业,对取得科研成果的公共卫生人员进行奖励。完善机构硬件设施,改善工作环境,借助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专业人员入职。

5.2 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体系

5.2.1 发挥中医药特色文化 中医药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院校的特色,开设温病学、中医疫病学等中医特色课程,学习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养生功法。让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中医理论知识的同时,融入中医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将中医的治未病理念(未病先治为上医)与预防医学教学结合,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6]。

5.2.2 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 学校应该把文化自信作为立德树人的任务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中医药特色,将中医特色课程与预防医学交叉融合。鼓励预防医学学生积极学习中医药知识,定期组织中医药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学习氛围。培养具有过硬中医药知识、临床实践能力,思想立场坚定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7]。

5.3 培养综合性公共卫生人才

5.3.1 注重实践能力提升 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专业知识为主,理论实践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综合操作能力。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增加实践课时、规范培训内容,通过定期考核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假期见习,树立学生服务基层的理念,积累临床工作经验。

5.3.2 完善应急管理能力 公共卫生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包括现场调查、疾病预测、组织协调、宣传教育等方面。高等院校通过与疾控中心合作,打造综合性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应急管理能力。高校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到疾控中心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协助处理公共卫生事件,了解注意事项及处理方式,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应急能力。

5.3.3 加强综合能力培养 学科交融是推动学科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高等院校预防医学教育课程中,除专业课程外,加入社会学、心理学、信息工程等其他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心理承受度,为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5.3.4 锻炼现场动手能力 公共卫生技能大赛,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临场发挥能力的考核。中医药院校借鉴西医院校公共卫生技能大赛的经验,结合中医药院校特色,完善大赛内容设置,开办公共卫生技能大赛。通过基础知识考核、现场调研、信息取证和实践操作等方式[8],对选手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核,充分检验公共卫生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现场动手能力的掌握程度,也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温习知识,加强技能,锻炼现场处理和人际沟通能力。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中医药院校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