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案例研究

2023-01-23 23:53刘伟
新课程 2022年42期
关键词:历史文献高中历史创设

刘伟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江苏 海安)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渐从教师本位演变为学生本位,而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推动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则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对此,问题情境创设有着重要的价值。一方面,问题情境创设能够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自主学习、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动能;另一方面,问题情境创设能够以具体、可感的情境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课程知识点众多,并且受教材编写体例的限制,史论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存在很强的理论色彩,由此导致的结果便是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兴趣不高,不愿学、不想学的心理较为普遍。对此,问题情境的创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中生以直观、形象的思维为主,问题情境创设以问题为中心,以情境创设为重点,力图借助多元化的手段,如图片资料、视频等,将抽象的文字内容具象化,这能有效降低学生课程学习的难度,并以契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氛围不佳是制约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问题情境创设在活跃高中历史课堂氛围中有着显著的作用,一方面,问题情境创设克服了讲授式教学平铺直叙的弊端,有效发挥了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能够借助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浅层次的学习向深层次的学习转变。另一方面,问题情境创设也能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开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互动交流,从单打独斗式的学习转变为群策群力式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能,这对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有着显著的作用。

(三)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受凯洛夫教学法的影响,当前历史教学多采用讲授式教学。教师的讲授活动贯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则是被动的倾听者与接受者。讲授式教学虽然有助于课程教学的渐进性开展,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最为典型的便是难以激发、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此,问题情境创设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问题情境创设将教材中纷繁复杂的知识点转变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明确了方向与任务。学生从问题情境出发,求解问题答案的过程便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并且问题情境创设也使问题的呈现从生硬的表述转变为多姿多彩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的要点有二:首先,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关。问题的设置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并充分考虑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等因素,使问题成为推动课堂教学的媒介,从而更好地发挥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其次,情境与问题相关。问题情境创设涉及问题设置与情境创设两点内容,问题设置是情境创设的前提,而助力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则是情境创设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凸显情境与问题的相关性。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情境创设方法,均要秉持服务问题教学、服务课程教学的目的,提高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二)概括性原则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涵盖古今中外历史,课程体系的庞大以及知识点的丰富使得问题情境的创设存在诸多限制。理论上而言,问题情境创设多多益善,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问题情境创设则要考虑教学时长等因素,不可能在所有的环节中均创设问题情境。对此,问题情境创设要坚持概括性原则。教师要在系统梳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课程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以高度概括的形式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一个个问题成为学生把握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主线,从而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概括性原则可以发挥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统摄作用。

(三)适度性原则

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学任务则是帮助学生实现这一延伸。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需要遵循适度性原则。难易适中是适度性原则的核心要义,教师一方面要保证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在思索、求解的基础上完成,使问题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控制好问题的难度,避免出现难度系数过高而限制、打消学生学习热情的情况。从这个角度而言,问题情境创设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仔细把握问题情境的边界,以最契合学生认知需求以及知识基础的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学习、探究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四)启发性原则

孔子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对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要将启发性原则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原则,并从以下两个角度采取措施。首先,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要减少可直接从教材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而应该将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作为问题设置的重点,并以此类问题作为情境创设的中心,强化问题在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中的作用。其次,注重学生迁移意识的培养。要注重问题间的关联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做到由此及彼,从而系统性掌握教学内容。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案例

(一)利用历史文献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文献是记录、传承历史的载体,也是后人学习、研究历史的资源。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有着汗牛充栋的历史文献,这些历史文献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发掘、整理、应用相关的历史文献,并以历史文献来创设问题情境。历史文献搜集要有一定的方向性,这不仅是提高历史文献搜集效率的要求,也是历史文献应用的条件。以秦始皇评价为例,作为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者,秦始皇有着巨大的功绩,同时,秦始皇统治中的一些行为,如焚书坑儒等,也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秦始皇的评价毁誉参半,教师可以整理前人关于秦始皇的评价,并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利用历史文献创设问题情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一方面,历史文献的引入可以有效克服教材史论多而史实少的问题,真正达到论从史出的效果;另一方面,历史文献的引入也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从而系统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巧用图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

“左图右史”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悠久传统,图片与文字均是记录历史的载体,并且,与文字相比,图片具有更强的直观性。高中历史教材中插图为数不少,包括人物形象图、地理图、行军路线图等,这些图片在辅助学生历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图片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好教材插图,多角度发掘相关的图片,以图片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抗日战争教学为例,淞沪会战等四大会战是正面战场抵抗日军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呈现出四大会战中日军和国军的行军路线图,让学生思考双方的战略意图,并鼓励学生在史料研读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以图片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过往的历史,并培养学生图文互证的能力。

(三)借助影视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是过往发生的事情,高中历史教学就是用文字等载体让学生了解过去。历史是鲜活的,而文字却是抽象的、枯燥的,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出现索然无味的现象。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创设课堂情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将历史事件“真实”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具体的时空情境中来把握历史,从而收到文字教学难以起到的效果。以甲午战争为例,甲午海战的失败让中国有识之士深刻认识到不变法无以救中国,不少学生对中国输给日本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影视资源,如《走向共和》《甲午大海战》,向学生呈现当时的历史环境。在影视资源的选择中,教师要注重影视资源自身的质量,将符合历史的资源作为首选内容,尽可能摒弃戏说、改编历史的影视作品。

(四)结合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模块化教学是当前历史教学中的常见手段,以课程知识的重新梳理和模块化整合为主要内容。以东方经济贸易史为例,东西方经济贸易史可以分为若干个模块,如丝绸之路模块、海上丝绸之路模块、近代商业贸易模块等。教师可从知识模块出发,对搜集而来的史料进行整理,为史料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创设良好的条件。“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比如,从“一带一路”倡议出发,设置相应的问题,并创设情境。丝绸之路史料极为丰富,和教学内容有关的不在少数,教师可以给出相应的主题词,让学生搜索史料,在史料的研读中对东西方经济贸易史有深刻的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从多元化的史料出发,整理、提炼其中的观点。

四、结语

问题情境创设是问题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结合的产物,既有问题教学法启思、导学的作用,也有情境教学法激趣的效果,在推动高中历史教学深入开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深刻认识到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价值,并将历史文献、图片资料、影视资源、现实生活作为情境创设的媒介,增强历史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历史文献高中历史创设
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历史文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从历史文献看唐代官吏管理制度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